再 读《孔乙己》

来源 :教育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lyyou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一句出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第五课的最后一段。笔者在教学此课时,突然想起在贵阳有幸聆听到当代名师李镇西老师的一堂讲座,其中他谈到如何上此课而一举成名,从而更加仔细研读孔乙己。
  “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这句“非语法性”修辞到底如何诠释呢?说到孔乙己的死,只可猜测,并无确切消息。因为活着不见人,死不见尸。孔乙己被打断了双腿,好久没来喝酒了,而且还欠着十九个钱,所以说“大约”。掌柜只是在结账的时候才提起孔乙己欠钱,如文中第十自然段:“孔乙己好久没有来了,还欠十九个钱呢!”第十一自然段:“孔乙己么?你还欠十九个钱呢!”第十二自然段:“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到第二年端午,又说:“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掌柜关心的是自己的收入,他的话虽然简短,但对孔乙己这样的穷人来说,比子弹还可怕。其他人只拿他作笑柄来取乐,冷酷无情,无聊之极。孔乙己好久没来了,没有了他,别人也便这么过。他已经从人们的记忆中逐渐消失了,因此“的确死了”。
  其实,细读原文,我们就会发现孔乙己是封建文化教育制度下的一个特殊人物。这篇小说,鲁迅先生通过多种描写来暗示孔乙己的人生走向。课文第四自然段的肖像描写可以看出孔乙己的特殊性。孔乙己第一次出场,他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穿长衫,是阔绰者,是有权有势有地位的人。他们要酒要菜,找个包厢雅座慢慢喝,细细品。短衣帮,是穷苦劳动者,经济困窘拮据,买不起酒菜,进不了柜台。孔乙己享受不了“长衫顾客”的待遇,又不愿与“短衣帮”为伍,可见他不伦不类,不合时宜。这现象充分表明他特殊的身份,特殊的性格,最终决定他特殊的命运。“他身材高大”说明孔乙己具备劳动能力。但是为何过得穷困潦倒以至于去偷呢?封建社会的“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观念渗入到孔乙己的心灵深处,他骨子里瞧不起穷苦劳动者,但是,他读了一辈子的圣贤书连个秀才都考不上,这就决定了他只能挣扎在社会的最底层。“青白脸色”,侧面说明孔乙己食不果腹,衣食缺乏保证,吃了上顿没下顿,身体营养需要不能正常供给。“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孔乙己因懒惰而穷困,因穷困而偷窃,因偷窃而挨打。有人看见他偷何家的书被打,他却辩释“读书人的事,窃书不算偷,”这个争辩真旷古未有。在那个“学而优则仕”的封建社会里,读书是最高尚的事,任何事情,只要和读书有关,就是值得尊敬的了,甚至像偷窃这样的丑事,一旦和读书发生关系也就不成为丑事了,甚至还有光荣。实际上,这就是孔乙己为自己开脱罪责的一个托辞,因为“偷”与“窃”是一个意思,只是一个口语一个文言而已。这纯粹是一种自欺欺人的精神胜利法,是用四书五经中所谓“圣言”来为自己辩解,以示读书人所为都是按圣贤所教做的,非一般人所能理解。第十自然段就是侧面描写孔乙己偷了丁举人家的东西,先写服辩,后来就是打,打了大半夜,总算只打断了两条腿。想当年丁举人也是读书人,但考中了举人成了统治阶级的一员,其身份自然就与孔乙己有了天壤之别。读书人对读书人下手有事那么毒辣凶狠,我们还可以想象到,施暴者该是何等的理直气壮冠冕堂皇:因为他们是在惩罚“坏人”。“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孔子曾经说过:“百行业为先,万恶懒为首”。孔乙己生性懒惰,懒得出奇,精神颓废。孔乙己一登台亮相,作者就通过对他的身份肖像进行描写介绍,展示他的现实处境与思想意识的矛盾。这样的人在冷酷无情之极的社会里,未来会好吗?
  再看作者对孔乙己的几次动作描写,意味深长,第四自然段写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在看着他笑,它却对嘲笑他的人不屑置辩,而是对柜台说:“温两碗酒,来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这个“排”字用得非常精妙。孔乙己是读书人,很讲面子。这个“排”字充分说明他动作利索敏捷,他阔气大方,底气十足。想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表明他是能干的,他有自己的长处,是短衣帮不能媲美的。课文第十一自然段又写“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这个“摸”字与前文“排”字相比,动作迟缓,这时的孔乙己已经十分穷困潦倒了。他再次出现在咸亨酒店时,其外形发生了很大改变:脸黑且瘦,穿一件破夹袄,盘着两腿,下面垫一个蒲包,用草绳在肩上挂住。孔乙己被打断了双腿后,用手走路来喝酒。孔乙己外形的改变,正是孔乙己悲惨遭遇的写照,说明他不仅精神上被毒害摧残,连肉体也被摧残得不成样子。对于身心俱毁、濒临绝境的孔乙己,当时众人只是一味地嘲笑他,他又在“旁人的说笑中,坐着用这手慢慢地走了。”谁也没有帮助他,谁也没有同情他。作者暗示他走向没落,走向死亡。
  “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又是“大约”,又是“的确”,岂不矛盾?不然,仔细想想,这话很具道理。孔乙己是这样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是这样过。孔乙己是个可有可无的小人物,他的存在只能作为供人取笑奚落的对象而已,别人的生活反正无聊,孔乙己来了,取笑一阵,仿佛觉得快活,骨子里还是无聊。孔乙己不来,也不过是无聊罢了。没有人关心他,也没有人接济他,冷酷无情之极。谁能确切地知道他是死了还是活着,只能说“大约”了。孔乙己是一个典型的好喝懒做的人,嗜酒如命,只要他还有一口气,就是爬也要爬到咸亨酒店来喝上一口,然而从初冬到年关,到第二年的端午,再到中秋,又到年关,始终没见孔乙己来,看来孔乙己并非“许是死了”,而是“的确死了”,这是符合逻辑的。孔乙己是一个备受科举制度愚弄和毒害的下层知识分子,他把一年又一年的青春浪费在考试上,比清代吴敬梓笔下的范进有过之而无不及。直到胡子花白,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反而染上好喝懒做的又轻视劳动的恶习。即使穷困潦倒也不愿脱下那件作为读书人标志的破长衫。然而冷酷的现实却把它抛出长衫顾客的行列,他善良又无能,可怜又可气,终于被丁举人毒打之后悲惨地从人们的记忆中擦去。孔乙己是一个时代的落伍者,是封建科举的牺牲品,也是当时冷酷社会的牺牲品。作者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文章以“我”的亲身见证来推测孔乙己“大约的确已经死了”,在首尾呼应中个强化了孔乙己的人生悲剧,含蓄地表达了一种深沉的抗议和批判。
其他文献
【摘要】读书贵在自悟自得,“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讲的就是这个道理。有教育专家研究指出:语文教学活动的比重位次,读占37%,写占31%,说占17%,听占15%。可见,读对听、说、写的培养,起示范、点拨、检查、促进作用。因此,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关键,就是指导学生自己读书,会用心读书,读自己的书。  【关键词】自读;精读;诵读  有教育专家研究指出:语文教学活动的比重位次,读占37%,写占31%,说占
期刊
【摘要】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幼儿园教育应寓教育于游戏之中。角色游戏是幼儿通过扮演角色,运用模仿和想象,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游戏。在角色游戏中幼儿以一物代一物,能脱离真实情景和物体的直接信号刺激,进入假设想象的世界,是培养幼儿创新意识的良好途径。  【关键词】角色游戏;创新  幼儿喜爱游戏,不仅是幼儿身心特点的反映,更是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教育活动的组织应寓于生活、游戏之中,游戏不仅使幼儿已
期刊
【摘要】诗歌具有形象鲜明,想象丰富,语言精练,节奏明快,形式完美等特点,按照课标要求,语文教师要充分运用教育资源,根据教学内容和要求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让学生充分地感受作品,理解作品,体会诗歌的特点,总结诗歌的阅读方法,提高文学修养,得到美的感受和熏陶。  【关键词】意境 ;诵读;品味  诗歌被形象的称作“一团永不生息的火”、“心灵的音乐”,它具有形象鲜明,想象丰富,语言精练,节奏明快,形式完美等
期刊
诗歌鉴赏是高考必考题型之一。随着分值的增加越来越显得重要,同时也是难点,学生丢分比较突出。究其原因,既有学生知识积累不够,又有学生缺乏鉴赏方法的问题。下面就诗歌语言和表达技巧的鉴赏谈一点粗浅的认识。  1 鉴赏语言  语言鉴赏就是品味诗中语言运用的精炼、精妙,进而理解诗句的含义,感受其描绘的意境,体会作品表达的思想感情。  古人写诗非常讲究炼字,一首诗或一个句子往往因为一个词或一个句子的准确运用,
期刊
《品德与社会》是一门“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主线,将品德、行为规范的法制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国情、历史和文化教育,地理和环境教育等有机融合,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环境、社会生活和社会关系的相互作用,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经验 、情感、能力、知识,加深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养成良好的行为能力,形成基本的道德判断能力,为他们成长具备参与现代社会生活
期刊
任何一个学校,任何一个班级,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定数量的学习困难的学生。英语学科尤其如此。所以,要想进一步提高英语教学的质量,就要了解形成学困生的原因,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家庭原因  (1)留守儿童:由于现实的社会情况导致现在的很多学生对学习不够重视,不够专心,尤其是像我们这种农村学校的学生更是如此。在农村很多家长为了挣钱,都是把孩子留给祖父母和外祖父母。这种现象在中国的农村很普
期刊
一提起作业很多学生都头疼,这是为什么呢?据调查了解,一是作业留的过多;二是一些学困生认为作业是一种负担,不愿完成,所以出现了“不完成作业”“拖拉”“应付”“抄袭”等 现象。怎样才能让作业不成为学生的负担呢?我想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让作业鲜活起来  1.1作业封面设计  使用不同颜色的纸,统一包装本皮,每一种颜色代表不同的年级,如:绿色代表一年级,朝气蓬勃;蓝色代表二年级,乘帆远航;粉色代表三
期刊
在班级中,每位教师辅导后进生都有各自的方法。我自参加工作以来,一直担任班主任,对后进生转化也有自己的看法。下面我谈谈自己的做法。  后进生一般分为三种:一种是成绩差的,一种是纪律差的,一种是成绩、纪律都差的。  批阅成绩差的后进生的作业是件令人气愤的事。有些字写得歪歪扭扭的;有些十道题,错了八道;有些只做了一点点,离完成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面对着他们的作业我们难免有时会咬牙切齿,而又带一点心痛。直叹
期刊
语文亦生活,生活亦语文。社会生活是语文的载体,如果没有人类的社会生活,就谈不上语文;语文是社会生活的再现,生活中信息的传递、交流,情感的表达,最终表现为语文,呈现为语文的形式。语文与生活是相互交融的整体,不能相互脱离而独立地存在。因此,语文老师只有将社会生活融进语文课堂,让学生通过理解生活来学习语文,通过阅读语文来学会生活,语文教学才能达到课改的初衷,否则,语文课堂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怎样
期刊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参加了凉山州新课程改革初中语文教师培训,为期一周,时间不长,但感受颇深。  关于新课程改革,我早有耳闻,可并未真正接触,这次听了专家们的讲解后,才发现自己对此仅是些肤浅的认识。新课程改革对当前的教师来说是个巨大的挑战,教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转换师生角色,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对此,专家们反复强调,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我心里想,面对新一轮的课程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