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守望的天堂与现实

来源 :润·文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ngineer2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作家杰罗姆·大卫·塞林格,1月27日在位于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家中去世,享年91岁。他是出生在美国的犹太人,1942年参加二战,曾经前往欧洲战场专事反间谍,经历传奇惊险。1946年塞林格退役,回到美国潜心写作。1951年出版《麦田里的守望者》,在青少年读者中反响强烈。书中主人公成为美国二战后“垮掉的一代”的象征。问世之初,美国学校曾将其列为禁书。后来,《麦田里的守望者》成为美国学校必读书。1951年成名之后,塞林格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乡下的一座山顶上建造了一座小屋,过起隐居生活,鲜有作品问世,像一位守望者,默默看护自己心灵的麦田。
  
  塞林格是绝对“遁世”的作家。许多年以来,他遗世独立地活着,让无数人甚至忘记他的存在。但是,半个多世纪的岁月烟尘,却没有让他的那本《麦田里的守望者》蒙上半点暗淡。而现在塞林格的辞世,则掀起了强烈的文化波涛。最伟大的作家就应如此,活着的时候让人们记着他的作品,死后却让整个世界因他的离去感受到强大的文化空洞。
  “一部经典作品是一本每次重读都好像初读那样带来发现的书。”卡尔维诺这样说。每一代年轻人阅读《麦田里的守望者》,都可以让自己将来在守望自己文化的年轮时,找到青春最珍贵或者最疼痛的印记。就像今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已经懂得摘下了塞林格那部书里那个叫做霍尔顿身上“垮掉的一代”的称号,甚至将之干脆视为不服从的文化英雄。这就是经典的超越意义。
  对文化巨人辞世的纪念,绝不是要借此去传递所谓的悲情与感伤。特别是对于塞林格,享年91岁的自然死亡,让我们除了祝福他在天堂里继续进行文化守望,还要真正懂得从这个持续影响世人的文化巨人身上,梳理出属于这个时代最为需要的文化价值。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麦田里的守望者》对中国青年的影响集中爆发。直到现在,霍尔顿不妥协、愤世嫉俗、不随波逐流,特别是对“主流文化”的反叛,以激烈而错位的道德感顽强地抵抗着成人世界,仍然是一种强烈的文化符号,成为无数人内心摇曳的烛火。原因不难理解,霍尔顿在战后美国遭遇的青春期文化压抑和价值焦虑,在很大程度上同样暗合了中国几代年轻人文化心理。
  诚如书评人止庵所说,美国二战后的情结,西方固有的价值观念被推翻,这与中国文革后时期类似。在20世纪以“文革”为最高潮的文化毁损与围剿之后,今天的中国公民在自由精神与独立人格上,仍然存在着巨大的空洞与缺损,道德体系与思想信仰出现了严重的崩溃与瓦解,传统文化与知识体系也需要得到妥当的传承与重建。也就是说,今天的文化需要在守望与修复中,梳理与重建起这个时代最需要的文化体系。
  曾经以霍尔顿为象征的美国“垮掉的一代”,之所以可以发育成长成为引领美国政治与经济的主流人群,说到底,也就是那一代人完成了令人敬畏的集体文化价值转型;而直到现在,过去被视为中国“垮掉的一代”的80后,尽管进入了时间意义的而立,但是,必须承认他们仍然处于普遍的文化价值紊乱状态,犬儒主义依旧以强大毁损力在消解任何一种文化英雄的成长基因。就像这段时间,尽管有无数媒体在试图把离经叛道的韩寒树为一种文化价值标杆,但是韩寒们要像霍尔顿那样经历岁月路径实现普遍文化转身,恐怕需要漫久的文化博弈过程。
  不妨就把塞林格隐居遁世视为一种文化守望者的姿态,不需要太多喧嚣与光环,文化只能在坚守中完成社会道德和伦理秩序的重构。那么,在祝福塞林格今后继续转移在天堂里进行安宁的文化守望时候,我们应该勉励自己在现实秩序下勇敢地进行文化守望与价值开发。
其他文献
2009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赫塔·米勒在发表文学演说时,讲到母亲的一个故事。  一天清晨,米勒他们正做着准备,要离开罗马尼亚,移居到国外。这时,村里的一个警察不约而至,这个警察命令米勒的母亲跟他走一趟。她听从了,但已经走到门口的时候,她若有所思地转过身,用一个母亲最温柔深情和坚强从容的声音对米勒他们说:“你有手绢吗?”——再也没有比这更有力和抚慰人心的嘱咐了,在警察听来却如坠雾里。  “对我们来说
期刊
他七八岁时,就开始帮家里割草料。在傍晚的草甸子上,苜蓿生得很高了,他们割了一大捆,而草原的绿没有少一撇或者一捺,小紫花四散,像打碎了的星星。在回家路上,渐渐与同伴失散,草原上没有狼,大人不会出来找他,他更不懂得担心,只是一心一意地走路,月亮高高地挂起来,清迥如一只冷眼。他肩上是苜蓿的重量,伴着亲切的草香,他仿佛背着相依为命的小弟。  那年你上初中,正在看艾米莉·狄金森的诗,她说:“造一个草原,需要
期刊
孔子说:言之无文,其行不远。作文是依据形象说话和感染人的。为了让自己的文章感染读者,作者在写作中就不仅仅是把自己的观点陈述出来,还要借助语言的外壳,让读者从语言的外壳中感受到文章的内涵,从而自然地生发阅读思考的欲望。因而,我们在写作中,就要学会通过不同句式的变换,铸造优美的语言,来感染读者。    一、抓好不同位置的语句,妙显题旨。    这样的句式是文章的关键语句,它们可以起到总结、揭示概括作用
期刊
哲人把小孩、物理学家、数学家同时请到一个密闭的房间里。黑暗中,哲人吩咐说:“请你们分别用最廉价又最能使自己快乐的方法,看谁能尽快把这个房间装满东西。”   物理学家马上伏在桌上开始画这个房间的结构图,然后埋头分析这个季节里哪是光射最佳的方位,在哪个位置开扇窗最合适。草图画了一大堆,绞尽脑汁的物理学家还是为不能确定在哪堵墙上开窗而深深苦恼着。数学家则立即找来卷尺丈量墙的长度和高度,之后伏案计算这间房
期刊
兰阳平原的孩子,首先认识的是水:雨水、井水、河水、溪水、湖水、海水、泉水。每一款又各有流派,譬如雨,春雨绵密、夏雨夹雷,一年两百多天自成一本雨谱,宜兰人恐怕大部分在雨天出生,死时听着雨歌敛目。  宜兰地形长得大胆,像一只从山脉跃下,打算盛海的“水畚箕”,众水汇聚只好归诸天意。这就难怪宜兰人长得水瘦水瘦,一街子来来往往,没几个胖;男像瘦石、女似竹,眼睛里七分水意三分泪意,好像一生都是湿的。  宜兰人
期刊
理解来得太晚,太晚……    母亲的去世,给我们这个温馨的家庭带来了致命的打击。那时,父亲抱着我说,小宇不要怕,还有爸爸呢。   那以后,父亲对我,几乎是有些过分溺爱了。他力所能及地待在家里陪我,如果出差,他会给我打很长的电话,提醒我该吃午饭或晚饭了,带回家的旅行包里,装的永远是花花绿绿漂亮的衣裙和女孩子喜欢的小玩意儿。如果我想,甚至可以要求笨手笨脚的父亲,像母亲一样地给我扎蝴蝶结的小辫子。我们的
期刊
2010年伊始,一部科幻巨制《阿凡达》点亮全球荧屏,并表现生猛。在沉寂12年后,这位好莱坞最会“赚钱”的大导演回到人们的视野,并再一次用票房纪录证明了自己的实力,他就是大导演詹姆斯·卡梅隆。  1954年,詹姆斯·卡梅隆出生在加拿大安大略省,父亲是一个电气工程师,母亲是一个艺术家。在少年时代,他就显示出非凡的才能,曾带领小伙伴们制造过一个抛石机,以及用自制的潜水艇把一只老鼠送到了尼亚加拉河底。此外
期刊
一条绿色的、还未成年的海鳗不久前来到了新英格兰水族馆。它原来的主人是外州某酒吧的一位调酒师。在过去的几年里,这条绿海鳗居住在那家酒吧旁的一个水柜里,但由于它继续生长,原来的“家”对它来说已显得颇为狭小。  在野生环境中,绿海鳗生活在温暖海域的多礁石海岸和珊瑚礁区域。它们属于独居鱼类,一天的大部分时间隐藏在裂隙或洞穴中,夜晚出来捕食鱼类、虾类、蟹类或海洋生物。这条绿海鳗进入水族馆的水柜后,像鳗鱼惯常
期刊
一切都随着年龄而改变。    有个小女孩经常在雷克雅未克的大卖场偷三明治。她的父母为了惩罚她,把她送去乡下的农家生活好几个月,而她并不认识这个农家的人。在冰岛13世纪的古老传奇故事里,人们就是这样把重刑犯送来这个国家的内地。  《天鹅之翼》这部关于童年的流浪冒险小说,每一行都闻得到冰岛乡间的气息。古博格·博格森是一位伟大的欧洲小说家。他的艺术灵感最重要的泉源并非社会学或历史学,更不是地理学的好奇心
期刊
我隐隐觉得文明是有层次的,看不见的文明,似乎比看得见的文明更真实一些、高尚一些。比如说夜深人稀,要过一条小马路,虽然红灯亮着,就这样穿过去了,谁都没看见。如果半夜三更有人偏要等绿灯亮了过马路,也没人看见,属于一个人的操守。柏杨先生说:判断一个国家是文明抑或野蛮,只要看那里的人对斑马线和红绿灯的尊敬程度。此话虽然有点偏激,但不无道理。  再比如,你被一个朋友请到他的高级别墅去做客。朋友请你吃糖,你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