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绣皇后”姚建萍:让传统苏绣艺术走向世界

来源 :妇女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nglove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姚建萍

钟情刺绣,苏州女子怀揣大梦想


  记者(以下简称记):听说您从小就喜欢刺绣,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学的?
  姚建萍(以下简称姚):我1967年出生在苏州镇湖。这里“户户有绷架,家家会刺绣”,是传统苏绣的发源地。在我童年的记忆中,当地人“刺绣”就等同于“生活”,这种有着2500多年历史传统的古老技艺,被一群心灵手巧的绣娘传承下来,并融入日常生活中。我从小就喜欢刺绣,7岁那年,吵着要学刺绣,妈妈笑着说:“好,小建萍乖巧懂事,我教你。”就这样,在昏暗的煤油灯下,妈妈开始教我穿针引线,开始教我分丝。她说:“先把一根丝线分成两半,叫一绒,一绒再分一半叫半绒,一直分成8丝、16丝。最巧最巧的绣娘,能把一根丝线分成128丝。等你那么巧时,妈妈做梦都笑。”我扬起小脸说,妈妈,我一定能的。有一天,我问妈妈,将来我靠绣花能不能养活自己,妈妈信心满满地回答:“当然能,你瞧王家嫂子的妈妈,绣花绣到毛主席接见呢……”
  在妈妈的熏陶下我渐渐领悟到,这看似繁复而细致的祖传技艺,有着无穷的乐趣,而且还可以实现崇高的理想。一粒种子埋在了我的心田:有朝一日,我也要“绣”进北京,“绣”满全国,甚至“绣”遍全世界。每到寒暑假,我就跟着妈妈学刺绣,一绣就是一整天,甚至觉得比上学还有意思。
  记:当年您曾放弃高考,独自去了苏州城里的工艺美校“半工半读”学刺绣,是这样吗?
  姚:是的。为了我钟情的刺绣事业,我当年放弃高考,走上了求艺之路。十几岁时,我的巧手已闻名乡里,在假期里练习刺绣的小物件就能换回一件新衣裳。可我并没有像其他人那样选择从业挣钱,而是下决心继续深造,因为能成为一名苏绣艺术家,是我强烈的愿望。当时大多数人都开始做买卖,搞经营,我却选择了一条别样的道路,独自一人去了苏州城里的工艺美校“半工半读”学刺绣。有些亲友不理解,认为我的手艺已经达到一定的水平,绣品拿得出手,为何放着钱不赚,还要一意孤行去学艺呢?我听后只是一笑了之。工艺美校的老师表扬我:“两年的勤学苦练,姚建萍的技艺突飞猛进,但她还不满足,渴望自己的作品有鲜活的生命力,而不仅仅只是一件冰冷的商品。”是的,我明白,要想绣“活”作品就必须要有“绝活”,要有高人的指点。
  记:听说有不少刺绣生意人都愿出高价买您的作品,您为什么不答应呢?
  姚:我四处拜师学艺,博采众长并大胆创新,将油画、国画、人物、肖像等题材与苏绣艺术巧妙融合,把美术中的素描关系、光影变化、透视与色彩的表现手法,灵活运用到刺绣中,使传统苏绣有了“质”的飞跃。随着技艺的进步,我的作品从动物花草、仕女佛像,到水乡人家、亭台楼阁、江南山水等,一件件栩栩如生。当时确有不少刺绣生意人高价来约我的作品,如果我答应了,我的收入一下子就会是普通绣娘的十几倍,可我没动心。有人笑话我:“建萍,你好傻啊,这么好的价格不出手,真是个傻女子!”可是,我向往的不是这样的“成就”,我要向更高的技艺攀登。
  1998年,苏州镇湖成为全国刺绣的开放市场,大家纷纷下海当老板,绣品街满眼都是夫妻店。我没凑这个热闹,而是在自家的三间小楼里注册成立了“镇湖刺绣研究所”。面对众人的不解,我说我不懂得如何做买卖,只懂得刺绣,虽然做老板赚得比做刺绣研究多很多,但我一心不能二用。抛开外界的冷嘲热讽,我躲进了属于自己的一片“世外桃源”,在心里默默地告诉自己,走自己的路,我要将工艺品打造成艺术品!


姚建萍参加2017 中国非遗年会

独创绝技,工艺品向艺术品华丽跨越


  记:您追求的目标是要将工艺品变成艺术品,这中间有大师指点吗?
  姚:我觉得,一件苏绣作品不应该只停留在工艺品这个层面,它应该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具有文化底蕴和民族魅力。经苦苦寻觅,我遇到了恩师徐志慧。徐老师是苏州刺绣研究所退休的老刺绣专家,她不介意我的出身背景,愿意教授我刺绣,让我很感动。当时,徐老师年事已高且一人独居,我就主动提出住在老师家中,学艺的同时照顾她的起居,成为其关门弟子。而那时,我的大女儿才8个月。在老师家,我不知疲倦地学习,每天练习技艺的时间超过12个小时,很辛苦。白天学难度高的人物肖像,晚上绣我熟练的“螳螂猫”。我绣的猫得到了老师的真传,9个夜晚就能绣完一只传神的小猫,换回180块钱,买好几斤全羊毛的毛线,给我的女儿织小毛衣。我每月回家一次,踏着星光坐末班公交车两个小时到小镇,再步行一小时到家,看一看等待我的家人和早已熟睡的女儿,第二天再坐车返回老师那儿。丈夫见我这么累,劝我别那么辛苦,我不理他。就这样,我整整坚持了四年,终于学有所成。徐老师笑着说:“建萍,你的作品称得上精美的艺术品了!”
  记:苏绣中最难的人物肖像绣,是您的拿手绝活,您是怎样练成的?
  姚:呵呵。毛泽东、邓小平、董建华、何厚铧以及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日本皇妃等一个个中外名人的风采神韵,在我的一针一线下化作永恒。我的不少作品还被作为国礼赠送给国内外的知名人士。如倾注了我大量心血的《沉思——周恩来肖像》,给人以强烈的艺术震撼,在京展出时令许多老辈人激动得热泪盈眶。这幅绣像在第四届中国国际民间艺术节、首届中国国际民间艺术博览会上,均获金奖。刺绣,是一种修行,心凝聚于针尖,人的呼吸均勻了,眼睛会越用越亮。我既靠老师的传授,又靠自己的摸索,27岁那年,基本将苏绣技艺练得炉火纯青,并且掌握了其中的顶尖技法:双面绣三异绣。双面绣三异绣是中国传统刺绣的独门绝活。如果把刺绣比作工艺美术中的皇冠,那么双面绣就是皇冠上的明珠。同一件绣品,正反两面呈现截然不同的画面,却丝毫不露破绽。同行看到我这样的作品,往往都会露出羡慕的目光,赞一声:“建萍,你真行啊!”   记:您的刺绣艺术馆是什么时候建立的,有何意义?
  姚:2004年3月28日,在二十八届世界遗产大会召开之前,以我名字命名的“姚建萍刺绣艺术馆”正式对外开放。相关专家说:“这是几千年传统艺术苏绣发展的一个里程碑。”得到这么高的评价,我听得都有点脸红了。刺绣艺术馆位于千年古镇木渎镇,共占地六亩,是一座具有东方特色和神韵的园林式建筑。艺术馆融设计、制作、研究、展示于一体,有苏绣展示大厅、刺绣工作室、接待厅、艺术培训基地等,它不仅为苏绣艺术的成长提供了一个幽雅的文化氛围和坚实的设施支持,也让苏绣艺术在新时代后继有人。海内外许多买家愿出几万乃至几十万元人民币购买我创作的精品,但我舍不得,因为这些作品见证了我的成长足迹。现在,我把它们放在刺绣艺术馆里,希望海内外人士能够通过这些艺术品穿过历史的长廊,看到苏绣的辉煌发展,更希望苏绣这一古老的民间工艺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记:听说您在清华大学建立了一个教学实践基地,是吗?
  姚:那是2014年,我应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邀请,开设中国刺绣专项研修班,为来自祖国各地的18名学员教授了一年的刺绣。随后,“清华美院·姚建萍中国刺绣教学实践基地”建立。该基地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开办的“全国艺术理论与工艺美术创作高级研修班”项目之一,将借助清华美院的学术平台和我的刺绣实践平台,着力培养“能绣懂画、能画懂绣”的新一代复合型刺绣人才。我的大女儿是清华美院研究生,如今也回到家乡,加入到我的设计师团队。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主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邵大箴说我是“匠心”精神的最好注解,赞叹我是把传统工艺品打造成“艺术品”的国人杰出代表,真把我说得有点不好意思了。

国礼赠品,让中国“元素”走向世界


  记:一次您应邀赴荷兰进行艺术交流,听说被一批外国大使夫人围住,有这事吗?
  姚:那是2002年8月,我应荷兰一家基金会之邀,作为中国唯一的民间艺术家到荷兰进行文化交流,举办刺绣艺术展。荷兰鹿特丹市市长观赏了我的刺绣精品后连呼神奇,当即向各国驻荷兰大使夫人发出邀请函,请她们共同分享来自中国的艺术珍品。我当时在鹿特丹市的行程早已排定,只逗留几天,而按常规,邀请函至少应提前10天发出。由于时间仓促,主办方担心到场的客人不会很多,孰料一下子来了几十位大使夫人。这些见多识广的大使夫人置身于精美苏绣之中啧啧称赞。澳大利亚驻荷兰大使夫人说:“中国的刺绣艺术了不起。”说真的,那一刻,我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真为自己是一名刺绣工作者感到自豪。
  记:南京青奥会期间,您的作品在一些外国人面前也火了一把吧?
  姚:2014年8月16日,在青奥会期间,我和团队的苏绣作品确实也大放异彩。国家主席习近平的夫人彭丽媛邀请出席青奥会开幕式的部分外国领导人夫人参观南京博物院。在巨幅苏绣作品《江山如此多娇》大背景下,彭丽媛陪同来宾们兴致勃勃地观看了苏绣展示与表演。当时,我正在绣制《中国梦·花韵系列》,团队成员在绣制《丝绸之路》。回忆起当时的场景,我真是很激动很兴奋。外国领导人夫人看到绣品连声说“OK”,彭丽媛便向她们发出热情邀请:“有没有兴趣来体验一下我们中国的苏绣?”一开始,夫人们还有些拘谨,不敢下针。我和团队技师礼貌地让出刺绣工位后,夫人们也就高兴地一一落座了。技师们每人辅导一位领导人夫人,为她们做刺绣示范。彭丽媛也尝试着做了一回“绣娘”,她认真地拿起绣花针,穿针引线的动作流畅自然,在苏绣作品《丝绸之路》上绣制了黑马的流苏飘带。中外领导人夫人们共绣《丝绸之路》,这对苏绣来说意义非凡。
  记:您两次为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绣像,能说说具体经过吗?
  姚:2015年10月20日,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在白金汉宫为到访的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夫人彭丽媛女士举行欢迎宴会。宴会后,伊丽莎白女王和习主席在会客厅互换礼物,习主席赠送给女王一幅精美的苏绣《岁月如歌》——女王夫妇肖像。这幅长达1.18米的刺绣作品由我带领四名最得力的助手,用时100天才创作完成。为了达到形神兼备的艺术效果,动针之前,我首先用素描手法对人物轮廓进行了精准勾绘,以确保每个创作细节的准确传神。创作过程中,我综合了多种传统针法和现代针法,力图形象地表现出女王夫妇高贵非凡的神韵和气质。另外,我选用了256种颜色的天然蚕丝线进行巧妙配色,才达到了满意的光影及色彩效果。难度真挺大的,不过作品深得女王夫妇的青睐和赞赏,这也让我非常骄傲。
  其实,这已经是我第二次为英国女王创作肖像作品了。早在2012年6月,在伊丽莎白二世登基60周年庆典之际,我的苏绣作品《英国女王》就被白金汉宫正式收藏。那一幅作品,我凸显了女王慈爱、睿智、坚毅的神态,力求把女王母仪天下的气派表达准确。当时,我一家受邀到白金汉宫做客。安德鲁王子会见我时,惊喜地说:“我彻底被你的艺术征服,原来女王眼角的皱纹是这样长的,你比我这个做儿子的观察还要仔细啊!”
  记:您的作品多次作为国礼赠送给各国领导人,被冠以“国绣手”“苏绣皇后”的美誉,感到很自豪吧?
  姚:是有那么一点自豪。从1996年为马来西亚总理创作苏绣作品《马哈蒂尔》开始,我的作品已经数十次作为国礼由国家领导人赠予外国政要。2014年11月13日,习近平主席向墨西哥总统培尼亚亲手赠送了我创作的苏绣《培尼亚和里韦拉》。2017年初,习近平主席会见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主席巴赫时,向国际奥委会赠送的苏绣作品《仕女蹴鞠图》也出自我手。《仕女蹴鞠图》是一幅精致的双面绣,我采用最古典和精粹的平针绣,表现五位衣衫飘逸的古代仕女,在后花园里优雅地玩着蹴鞠,画面生动传神。那幅作品虽然是运动题材,但是画面很典雅,丝线的光泽散发着优美质感,让人赏心悦目。习主席向巴赫介绍说,蹴鞠运动起源于2300年前的中国。作品深深打动了巴赫,他表示:“我们要在博物馆里找一个最好的地方把这件珍贵的礼物陈列出来。”而蹴鞠和现代足球的渊源正是东西方文化融汇发展的见证。如今,这幅苏绣艺术品与历届奥运会金牌、火炬等珍贵藏品一起,被永久陈列在国际奥林匹克博物馆。
  记:您从事刺绣艺术数十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与荣耀,未来又有什么打算呢?
  姚:2017年11月8日,民进江苏省委(我是省民进成员)、苏州市委市政府举办了“改革开放四十年姚建萍刺绣艺术回顾展”,向改革开放40周年献礼,那也是我首次向家乡父老全面汇报自己的艺术成果。展览共展出我69幅刺绣精品代表作。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进中央主席严隽琪出席了开幕式,我很荣幸。
  从事苏绣30余年,我在国内和国际上获奖无数,在传承前辈技艺的基础上,开创了独具特色的“姚派”——“融针绣”风格,创作出一系列表达时代和民族精神的扛鼎之作。我在上海美术馆、中国美术馆等艺术殿堂举办了个人刺绣艺术大展,成为中国第一人。我还多次出國交流与展出作品,并受聘南京大学兼职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我还先后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十大艺术英才、全国“双学双比”女能手标兵等荣誉。我知道,我能有这些荣誉,都是因为我生在一个好时代。我感恩这个伟大的时代,未来将继续不懈努力,不断提升苏绣在国内乃至国际上的影响力。今后我的主要任务就是利用刺绣艺术馆和研究所的基地平台,竭尽全力培养一批又一批出色的刺绣新人,让苏绣艺术这朵奇葩代代相传,大放光彩!
  〔编辑:潘金瑞〕
其他文献
产假归来被迫待岗  1977年出生的张晓楠,在2001年7月底刚上大四的时候,就提前离校找到了工作,应聘到甘肃省一家名叫碧莲设计研究院的单位做工程师,从事产品研发,并因工作能力突出,于当年9月顺利转正,转正后工资为每月7330.52元,包括岗位工资1615元、岗位津贴2640元、效益工资1075元、特贡津贴300元、基本津贴1540.52元,以及其他补贴160元。  张晓楠对工作认真负责,加上能力
期刊
知假买假 保留证据  钟家福是一名“90后”,对商家的售假行为非常厌恶、痛恨,只要发现商家有售假行为,都会积极打假。在打假过程中,他发现商家销售的进口红葡萄酒中,很多包装贴签都不符合国家标准,为此他在广东省珠海市曾就此售假行为打假50多次,涉案价值400余万元。虽然败多胜少,但他并未轻易放弃。对此,有人称他为“职业打假人”。  2018年7月1日,钟家福到山东省青岛市出差,在该市的一家名为好又多的
期刊
我是爸妈的老闺女,自幼备受宠爱。长大后,我书读得不好,高中一毕业就闹着出去闯荡。爸妈不放心我一个人外出,正巧一位远房表姐在县城开美甲店,有意收我為徒,我爸妈一听很高兴,同意我去了。  表姐的美甲店在县城一家大商场里,我很喜欢这份工作,学得也快,一个星期后就能独自做一些简单的基护项目了。一天午饭时间,我一个人在店里值班,一位留长发的小伙子径直坐到了美甲凳上。他走过来的时候我没注意看,近在咫尺我才看清
期刊
我知道选择和丽丽在一起,我妈肯定不会同意;第一次到婆家会受到冷遇,丽丽也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但万万没想到,当我和丽丽提着大包小包的礼物推开家门时,丽丽被我妈迎头泼了一盆洗脸水。我不满地责怪我妈:“你这是干吗呢?”我妈不阴不阳地来了句:“我有点不清醒,用凉水洗了洗脸。这么巧,泼到这姑娘身上了。姑娘,你找谁啊?”我着急地答:“妈,这是丽丽,我给您说过的。”我妈上下打量了丽丽一番,说:“我记起来了,你跟我
期刊
婚后与公婆一起住  我大学毕业后进入一家日企工作,与一位日本籍同事坠入爱河。这位同事,也就是后来成为我丈夫的小野,是家中独子。他提出婚后要回日本工作,还要跟父母住在一起。  我的七大姑八大姨都給我打预防针,将那些远嫁重洋、吃苦受罪的例子讲给我听。然而,被爱情冲昏头脑的我还是跟小野在北京领证,并决定随他去东京完婚。  自从我俩订婚以后,婆婆每隔半个月发一封邮件给我,邮件里有她和公公的近照。婆婆长得酷
期刊
张丽珠1921年1月出生于上海。她的父亲张耀曾先生做过孙中山的助手,也是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1913年《中华民国宪法草案》的主要起草人。  张耀曾有四个女儿,张丽珠是老幺,所以被人叫“张四珠”。别人议论张耀曾没有儿子,张耀曾却说:好女孩胜于恶男,生儿生女都要报效祖国。后来四个女儿都去美国留学,成了专家。张丽珠非常敬仰父亲。她回忆父亲用一首诗教育女儿们:“辛辛尽吾时,不知有穷遏,恳恳尽吾
期刊
1  我赶完策划方案从房间里出来,看见老公杨伟正躺在沙发上,一脸兴奋地沉醉在手机游戏里,根本没有发现我的存在。想到自己早上6点就起床加班,忙了两个多小时,饭还没吃,他却一睁眼就开始玩游戏,我气不打一处来,走过去一把抢过他的手机,朝沙发上狠狠扔去。他莫名其妙地望着我,问:“你想干什么?”“你成天在家打游戏,做下早餐不行吗?”他望了我一眼,淡定地转过身,躲在沙发一角继续玩起游戏来。见拳头打到棉花上,我
期刊
集团公司旗下有间餐厅,餐厅财务部会计小菲是个小姑娘。餐厅的财务业务不多,加上小菲有两年会计工作经验,她在工作上的表现,深受大家好评。她自己也很喜欢这份工作,认为餐厅的财务办公室环境不错,提供的餐饮质量又好。  作为餐厅总经理,我和小菲的接触并不多,一般是到月末提供财务报表的时候,她才会将报表发到我的邮箱里。她的邮件主题很清晰,常常是“某年某月某餐厅财务报表”,一目了然。我喜欢这样做事条理清晰的员工
期刊
一时冲动害人害己  近年来,媒体不断曝光因情绪冲动而引发的各类治安案件甚至刑事案件,小到街头互殴,大到抢夺公交车方向盘引发重大交通事故。  2015年5月初,沈阳火车站发生一起因插队引发的持刀伤人事件。在沈阳火车站东口售票处,一名30多岁的男乘客将身份证和钱递进窗口准备买票,一名40多岁的男乘客想要插队,遭到拒绝,两人发生争吵并厮打。插队男子用一把裁纸刀将对方刺伤。两人一个被警方控制,一个被送进医
期刊
去疲劳 在所有天然食物中,大脑神经元所需要的能量在蜂蜜中含量最高。蜂蜜所产生的能量比牛奶高5倍,能在短时间内给人体补充能量,消除疲劳和饥饿。蜂蜜中的果糖、葡萄糖可以很快被人体吸收,改善人体血液营养状况。加上蜂蜜不含脂肪,富含维生素、矿物质、氨基酸、酶類等,经常服用能使人精神焕发,记忆力提高。  抗过敏 春天过敏源增多,易引起特殊体质的人过敏。而蜂蜜可缓解花粉等引起的过敏症状,长期服用还可缓解哮喘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