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问题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学者的关注和重视,与语言要素相结合的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研究的成果相对集中在文化教学法的问题上。在对外汉语教学诸多技能的培养中,写作教学研究基础相对薄弱,成熟的教材与相关研究数量较少。关于对外汉语文化教学方面的研究也多集中在在教学原则以及大纲教材的研究上,没有把对外汉语写作教学与文化导入有机的结合起来。本论文抓住对外汉语写作教学文化导入方式方向研究薄弱的突破口以俄罗斯留学生的作文为语料来源,运用第二语言教学的相关知识与理论分析学生在写作过程当中由于文化背景不同而出现的问题。
【关键词】对外汉语;写作教学;文化偏误
刘珣在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一书中对偏误分析给出了这样的定义:偏误分析是对学习者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所产生的偏误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其来源,揭示学习者的中介语体系,从而了解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与规律。本文的语料来源主要是语料库中俄罗斯留学生HSK考试作文80篇、本校俄罗斯留学生日常作文43篇以及俄罗斯学习中文学生口头作文素材38分钟。
笔者在分析语料的过程中发现俄罗斯学生在汉语写作的学习过程中会出现一些由于对汉文化不够全面理解而产生的一些规律性错误,这些错误已经偏离了汉文化思维体系的正常轨道,这些文化偏误都反映了俄罗斯学生自己本民族语言的一些特征和习惯用法。因此本文现在通过分析俄罗斯留学生的写作作文来鉴别文化偏误的偏误类型,评估文化偏误的严重程度。
为了在对外汉语写作教学文化导入阶段的更好教学,有必要对学生在写作过程中产生偏误得到诸多要素——包括写作内容、写作技能、社会文化背景的了解等,从语构、语义、语用三个角度对中俄文化差异做出具体的分析与考察。
一、语构文化偏误
语构文化是指语言中词、词组、句子乃至篇章的构造所体现的民族文化特点。由于文化心理和思维方式对写作过程中词语、句子结构等具有潜在的支配能力,从而就构成了汉语与俄语不尽相同的语法结构模式。
语构偏误主要可体现为以下几种表现形式:成分残缺、成分多余、句型错误、语序错误以及关联词语使用错误。例如下面这个例句:“无论如何丈夫是随着妻子的要求而帮助她自杀,还是他意外地杀人了。”首先这一句的开头“无论如何”属于成分多余,句子想表达的意思是丈夫虽然是按照妻子的意愿结束了其生命但是也是属于杀人的范畴。因此,按照我们汉语的语法,整句话中还有关联词使用错误的问题,在“丈夫”后面加上“虽然”,把“还是”改成“可是”这样就表达出了作者的写作目的,前后是一种转折的关系。改后应该是这样的“丈夫虽然是随着妻子的要求而帮助她自杀,可是他意外的杀人了。”
从以上的例句我们可以看出,汉语本身属于一种意合性语言,它的语法之间的搭配组合主要是取决于上下句语义之间的逻辑搭配是否合乎情理。然而属于印欧语系的俄语则是属于形义融合性语言,意在则形达,语言结构也相应比较严谨;从思维方式上看,汉语的语法造句多以动词为中心,以时间的先后逻辑推理为顺序来叙述事实,形成的是时间式造句法;而俄语的句子多是以主语和谓语两大支柱为核心来组成句子的主要成分,由主要到次要,一层一层叠加,形成的是主次逐层叠加的造句方法。这种语构文化上的差异直接造成的偏误就是语序错误。我们来看下面的例句:“丈夫的行动我想是更不合理的。”按照我们汉语的语法主语谓语的顺序应该是主-谓-宾。因此,按照正确的汉语语法这句当中的主语是“我”应当放在第一位,谓语“想”紧跟其后,“丈夫的行动是不合理的”以从句的形式作为宾语放在谓语之后。在俄罗斯学生的思维下,这句当中就应该把最关键的“丈夫的行动”放在最前面表述,其次才是我对“丈夫行动”的见解想法。
以上的差异无疑构成了汉语与俄语语构文化差异的内容,如果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对此差别多加注意,而只是单纯的追求纠正形式上的偏误,就难免会模糊焦点,久而久之便会使留学生写下许多违背中国思维方式和文化心理的“俄罗斯式汉语”来。
二、语义文化偏误
语义文化偏误即指语言系统中所包含的民族文化内容及其体现的文化背景知识方面的文化。词语是语言的组成部分之一,而词义又是词语的核心,而词义的概念不仅仅包括我们表面理解的词语的意思,这其中还包括有词语的语法意义、概念意义,除此之外还包括深层次的“文化背景意义”以及“文化伴随意义”。
我们在对比俄语与汉语的异同点时发现,在对俄罗斯留学生进行汉语写作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注意到在语义文化导入环节中容易造成误解或是曲解的一些误点。笔者认为,在语义文化导入环节主要有以下几项内容需要特别注意:(一)在汉语中语义同俄语语义相同但是文化背景含义不同的词语;(二)在汉语使用中特有的俄语当中没有此项词义的词语;(三)在俄语语言中特有在汉语中没有此类词义的词语;(四)体现汉语文化特定使用习惯的词语,如成语、惯用语等;(五)由于错别字造成的语义偏误;(六)由于对词义理解的偏差或是词义相近的近义词而造成的词义理解错误。
在分析了几种语义文化偏误的类型之后让我们通过几个例句来具体了解下语义文化偏误的具体情况。例:“现在是午休时间,你不会在这里唱歌,这样会影响到其他人休息的。”显然在此句中想表达的意思是“现在是午休的时间,不能够在这里唱歌,否则会影响到其他人休息”但例句中用了“不会”,“不会”是表示“不会唱”,例句中是想表达“不能唱”的意思,因此例句应该改为“现在是休息时间,你不可以在这里唱歌,这样会影响到其他人休息的。”显然,作者是把“会”和“可以”的词义混淆了而造成的语义文化偏误。
我们在来分析一个留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经常会发生偏误类型的句子:“我的小说写了大半了,要是您能帮我写个结尾那就真是狗尾续貂,好极了。”“狗尾续貂”一词的释义是拿不好的东西补接在好的东西后面,前后两部分非常不相称,贬义。作者的用法是错误的,此句中想表达的含义是别人为自己写的结尾很精彩,是称赞之意,狗尾续貂是贬义词,不能用于称赞别人,只有在比喻自己时可以当成是自谦,这正是由于作者只领会了成语中“文学作品中接在后面”的含义,却没有领会其感情色彩意义,造成了语义偏误。 从以上例句我们能够得到结论,语义系统所包含的信息量是非常丰富的,我们在教学外国留学生时,除了解释词语的本身含义,还要让他们充分领会理解词语背后的文化背景意义。就好比成语“狗尾续貂”因为狗在中国的文化意义里面是用来必须不好的事物,低下的,是含有贬义的,而貂由于稀有而被看做是尊贵的。因此用狗尾续貂来形容不好的东西接在好的东西后面。但是在其他国家狗或是被看做尊贵的象征,是不允许被谩骂的。这样就造成了在使用过程中的理解偏误。
三、语用文化偏误
语用文化即指语言使用过程中应遵循的一定的民族文化规约,也就是把语言本身与语言外的因素结合起来应遵守的规则。在这里我们说的语言以外的因素就包括交际环境、社会环境以及人际关系等等。
语用文化偏误的具体内容主要体现在由于学习者文化背景不同而造成的语言使用场合的差异性、语言使用过程中潜在观念的差异性以及获取语言信息的差异性。例如:称呼语、致谢语、接待语、问候语、忌讳语、委婉语、致电语等。我们在分析俄罗斯学生写作作业的过程中就发现以上类型语言的使用无论是在文化信息的获取还是在使用频率上都很大程度的受汉语言文化的制约,这些都体现着俄语与汉语的语用文化差异。
我们从俄罗斯留学生的写作课习作中截取一些例句来分析下语用文化偏误的情况。例:“下一天早上,女朋友很早就起来了。”正确句式应为:“第二天早上,女朋友很早就起来了。”此句的作者完全明确要表达的意思是“第一天转过天的早上,女朋友很早就起床了。”在汉语使用过程中,放在句首表示时间的应当使用序数词“第二天”而不是“下一天”。留学生使用“下一天”表达的含义没有错误,但是在汉语使用中并不这样使用,因而我们读起来不通顺,感觉怪怪的。
一位俄罗斯留学生在课本中看到这样场景的一句话,小明妈妈气氛的对小明说:“跟你说了多少次了,你怎么就是不明白呢,跟你讲道理真是犹如对牛弹琴。”留学生感到很困惑,“对牛弹琴”怎么了呢?这是很美的画面,放在这里是想表达什么意思呢?我们知道“对牛弹琴”在汉语中用来比喻对不懂事理的人讲道理或言事,常含有徒劳无功或讽刺对方愚蠢之意。留学生只能读懂成语的字面意思,却不懂得成语背后的文化背景知识,自然不明白语句的含义。
还有在问候语中,我们经常当笑话谈论的在外国人夸赞中国人漂亮时,中国人经常会以“哪里哪里”回应,外国人便会边疑惑边如实回答哪里漂亮。这也是语用文化偏误的一种类型,外国人不懂得在汉语中“哪里哪里”是一种自谦的回答,而不是真正的在问对方哪里漂亮。
语用文化偏误也被看作是在对俄汉语写作教学中最难克服的一种偏误类型,由于语用文化相对抽象,初学者往往很难段时间内完全了解,因此,对于语用文化的导入是一个持续补充积累的过程。
总之,笔者将对俄汉语写作教学的文化偏误类型划分为语构文化偏误、语义文化偏误和语用文化偏误三种类型,是意在把汉语语言中潜在的、不易被发现的文化内容以划分类型的具象方式呈现出来,以便于日后留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或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易于学习与掌握。当然,这种类型上的划分也不是绝对的,这三种文化也都是相通的,互相渗透的,需要融会贯通方能真正良好的运用汉语来完成写作目的。
参考文献:
[1]罗青松.对外汉语写作教学研究[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2]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0.
[3]陈昌来.对外汉语教学概论[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4]何立荣.浅析留学生写作中的篇章失误[J].汉语学习.1999,(1).
[5]辛平.对11篇留学生汉语作文中的统计分析及对汉语写作课教学的思考[J].汉语学习.2001,(4).
【关键词】对外汉语;写作教学;文化偏误
刘珣在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一书中对偏误分析给出了这样的定义:偏误分析是对学习者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所产生的偏误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其来源,揭示学习者的中介语体系,从而了解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与规律。本文的语料来源主要是语料库中俄罗斯留学生HSK考试作文80篇、本校俄罗斯留学生日常作文43篇以及俄罗斯学习中文学生口头作文素材38分钟。
笔者在分析语料的过程中发现俄罗斯学生在汉语写作的学习过程中会出现一些由于对汉文化不够全面理解而产生的一些规律性错误,这些错误已经偏离了汉文化思维体系的正常轨道,这些文化偏误都反映了俄罗斯学生自己本民族语言的一些特征和习惯用法。因此本文现在通过分析俄罗斯留学生的写作作文来鉴别文化偏误的偏误类型,评估文化偏误的严重程度。
为了在对外汉语写作教学文化导入阶段的更好教学,有必要对学生在写作过程中产生偏误得到诸多要素——包括写作内容、写作技能、社会文化背景的了解等,从语构、语义、语用三个角度对中俄文化差异做出具体的分析与考察。
一、语构文化偏误
语构文化是指语言中词、词组、句子乃至篇章的构造所体现的民族文化特点。由于文化心理和思维方式对写作过程中词语、句子结构等具有潜在的支配能力,从而就构成了汉语与俄语不尽相同的语法结构模式。
语构偏误主要可体现为以下几种表现形式:成分残缺、成分多余、句型错误、语序错误以及关联词语使用错误。例如下面这个例句:“无论如何丈夫是随着妻子的要求而帮助她自杀,还是他意外地杀人了。”首先这一句的开头“无论如何”属于成分多余,句子想表达的意思是丈夫虽然是按照妻子的意愿结束了其生命但是也是属于杀人的范畴。因此,按照我们汉语的语法,整句话中还有关联词使用错误的问题,在“丈夫”后面加上“虽然”,把“还是”改成“可是”这样就表达出了作者的写作目的,前后是一种转折的关系。改后应该是这样的“丈夫虽然是随着妻子的要求而帮助她自杀,可是他意外的杀人了。”
从以上的例句我们可以看出,汉语本身属于一种意合性语言,它的语法之间的搭配组合主要是取决于上下句语义之间的逻辑搭配是否合乎情理。然而属于印欧语系的俄语则是属于形义融合性语言,意在则形达,语言结构也相应比较严谨;从思维方式上看,汉语的语法造句多以动词为中心,以时间的先后逻辑推理为顺序来叙述事实,形成的是时间式造句法;而俄语的句子多是以主语和谓语两大支柱为核心来组成句子的主要成分,由主要到次要,一层一层叠加,形成的是主次逐层叠加的造句方法。这种语构文化上的差异直接造成的偏误就是语序错误。我们来看下面的例句:“丈夫的行动我想是更不合理的。”按照我们汉语的语法主语谓语的顺序应该是主-谓-宾。因此,按照正确的汉语语法这句当中的主语是“我”应当放在第一位,谓语“想”紧跟其后,“丈夫的行动是不合理的”以从句的形式作为宾语放在谓语之后。在俄罗斯学生的思维下,这句当中就应该把最关键的“丈夫的行动”放在最前面表述,其次才是我对“丈夫行动”的见解想法。
以上的差异无疑构成了汉语与俄语语构文化差异的内容,如果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对此差别多加注意,而只是单纯的追求纠正形式上的偏误,就难免会模糊焦点,久而久之便会使留学生写下许多违背中国思维方式和文化心理的“俄罗斯式汉语”来。
二、语义文化偏误
语义文化偏误即指语言系统中所包含的民族文化内容及其体现的文化背景知识方面的文化。词语是语言的组成部分之一,而词义又是词语的核心,而词义的概念不仅仅包括我们表面理解的词语的意思,这其中还包括有词语的语法意义、概念意义,除此之外还包括深层次的“文化背景意义”以及“文化伴随意义”。
我们在对比俄语与汉语的异同点时发现,在对俄罗斯留学生进行汉语写作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注意到在语义文化导入环节中容易造成误解或是曲解的一些误点。笔者认为,在语义文化导入环节主要有以下几项内容需要特别注意:(一)在汉语中语义同俄语语义相同但是文化背景含义不同的词语;(二)在汉语使用中特有的俄语当中没有此项词义的词语;(三)在俄语语言中特有在汉语中没有此类词义的词语;(四)体现汉语文化特定使用习惯的词语,如成语、惯用语等;(五)由于错别字造成的语义偏误;(六)由于对词义理解的偏差或是词义相近的近义词而造成的词义理解错误。
在分析了几种语义文化偏误的类型之后让我们通过几个例句来具体了解下语义文化偏误的具体情况。例:“现在是午休时间,你不会在这里唱歌,这样会影响到其他人休息的。”显然在此句中想表达的意思是“现在是午休的时间,不能够在这里唱歌,否则会影响到其他人休息”但例句中用了“不会”,“不会”是表示“不会唱”,例句中是想表达“不能唱”的意思,因此例句应该改为“现在是休息时间,你不可以在这里唱歌,这样会影响到其他人休息的。”显然,作者是把“会”和“可以”的词义混淆了而造成的语义文化偏误。
我们在来分析一个留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经常会发生偏误类型的句子:“我的小说写了大半了,要是您能帮我写个结尾那就真是狗尾续貂,好极了。”“狗尾续貂”一词的释义是拿不好的东西补接在好的东西后面,前后两部分非常不相称,贬义。作者的用法是错误的,此句中想表达的含义是别人为自己写的结尾很精彩,是称赞之意,狗尾续貂是贬义词,不能用于称赞别人,只有在比喻自己时可以当成是自谦,这正是由于作者只领会了成语中“文学作品中接在后面”的含义,却没有领会其感情色彩意义,造成了语义偏误。 从以上例句我们能够得到结论,语义系统所包含的信息量是非常丰富的,我们在教学外国留学生时,除了解释词语的本身含义,还要让他们充分领会理解词语背后的文化背景意义。就好比成语“狗尾续貂”因为狗在中国的文化意义里面是用来必须不好的事物,低下的,是含有贬义的,而貂由于稀有而被看做是尊贵的。因此用狗尾续貂来形容不好的东西接在好的东西后面。但是在其他国家狗或是被看做尊贵的象征,是不允许被谩骂的。这样就造成了在使用过程中的理解偏误。
三、语用文化偏误
语用文化即指语言使用过程中应遵循的一定的民族文化规约,也就是把语言本身与语言外的因素结合起来应遵守的规则。在这里我们说的语言以外的因素就包括交际环境、社会环境以及人际关系等等。
语用文化偏误的具体内容主要体现在由于学习者文化背景不同而造成的语言使用场合的差异性、语言使用过程中潜在观念的差异性以及获取语言信息的差异性。例如:称呼语、致谢语、接待语、问候语、忌讳语、委婉语、致电语等。我们在分析俄罗斯学生写作作业的过程中就发现以上类型语言的使用无论是在文化信息的获取还是在使用频率上都很大程度的受汉语言文化的制约,这些都体现着俄语与汉语的语用文化差异。
我们从俄罗斯留学生的写作课习作中截取一些例句来分析下语用文化偏误的情况。例:“下一天早上,女朋友很早就起来了。”正确句式应为:“第二天早上,女朋友很早就起来了。”此句的作者完全明确要表达的意思是“第一天转过天的早上,女朋友很早就起床了。”在汉语使用过程中,放在句首表示时间的应当使用序数词“第二天”而不是“下一天”。留学生使用“下一天”表达的含义没有错误,但是在汉语使用中并不这样使用,因而我们读起来不通顺,感觉怪怪的。
一位俄罗斯留学生在课本中看到这样场景的一句话,小明妈妈气氛的对小明说:“跟你说了多少次了,你怎么就是不明白呢,跟你讲道理真是犹如对牛弹琴。”留学生感到很困惑,“对牛弹琴”怎么了呢?这是很美的画面,放在这里是想表达什么意思呢?我们知道“对牛弹琴”在汉语中用来比喻对不懂事理的人讲道理或言事,常含有徒劳无功或讽刺对方愚蠢之意。留学生只能读懂成语的字面意思,却不懂得成语背后的文化背景知识,自然不明白语句的含义。
还有在问候语中,我们经常当笑话谈论的在外国人夸赞中国人漂亮时,中国人经常会以“哪里哪里”回应,外国人便会边疑惑边如实回答哪里漂亮。这也是语用文化偏误的一种类型,外国人不懂得在汉语中“哪里哪里”是一种自谦的回答,而不是真正的在问对方哪里漂亮。
语用文化偏误也被看作是在对俄汉语写作教学中最难克服的一种偏误类型,由于语用文化相对抽象,初学者往往很难段时间内完全了解,因此,对于语用文化的导入是一个持续补充积累的过程。
总之,笔者将对俄汉语写作教学的文化偏误类型划分为语构文化偏误、语义文化偏误和语用文化偏误三种类型,是意在把汉语语言中潜在的、不易被发现的文化内容以划分类型的具象方式呈现出来,以便于日后留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或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易于学习与掌握。当然,这种类型上的划分也不是绝对的,这三种文化也都是相通的,互相渗透的,需要融会贯通方能真正良好的运用汉语来完成写作目的。
参考文献:
[1]罗青松.对外汉语写作教学研究[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2]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0.
[3]陈昌来.对外汉语教学概论[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4]何立荣.浅析留学生写作中的篇章失误[J].汉语学习.1999,(1).
[5]辛平.对11篇留学生汉语作文中的统计分析及对汉语写作课教学的思考[J].汉语学习.20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