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极的乌苏里船歌

来源 :旅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2c3d4e5f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百年古镇的沧桑岁月
  扑入眼帘的乌苏镇。“小”得令我难以想像,几座废弃的厂房,紧挨着一个边防哨所,孤单地伫立在乌苏里江的北岸,没有围墙的院子,冷冷清清,让我无法将它与史料上的那座古镇联系在一起。
  乌苏镇坐落在黑龙江、乌苏里江汇金处、乌苏里江北侧,黑龙江抚远三角洲的边缘,地理坐标为东经134°,北纬48°11’,东南与俄罗斯远东边城卡扎克维茨沃隔江相望,
  清朝中期,从临江府迁徒来的七户农民,开始在这儿拓荒,种植粮食和罂粟,捕渔为生。清朝末年,乌苏镇上迁来几家商号,像福茂源、裕丰太、荣香酒,都是当时有名的商号,主要经营粗织布、盐、针线之类的东西。民国初年,山东、河北的一些逃荒者,在乌苏镇居住下来,依靠抚远兰角洲和乌苏里江丰富的水产渔业资源,捕渔为生。当时乌苏镇的杂货商号已发展几十家,货品丰富,居住在对岸的俄国人,移居的朝鲜人都在此购物,商情非常活跃。
  谁知1920年9月,乌苏镇发生兵灾匪祸,十几家商号陆续破产,镇中居民也相继迁往他乡另谋生路。1921年10月,东北军混成旅35团步兵第2营驻防抚远县城,所属7连进驻乌苏镇,从此,乌苏镇成为军事防守要地。1929年中东路事件爆发,9月6日下午,原苏联远东军队一部向乌苏镇发动军事进攻,中国东北军第9旅42团2营7、8两个连的官兵,在营副官国占奎的指挥下,奋力抵抗,终因寡不敌众,战至最后一枪一弹,中国守军百余人全部阵亡,乌苏镇在炮火中变成一片废墟。
  解放战争胜利后,我人民解放军恢复了驻军哨所,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由于渔业生产的需要,抚远县水产部门,在乌苏镇的废墟上盖起了厂房,成立了渔业生产加工厂,但一直没有居民长期居住。八十年代后期,抚远县水产部门撤走了渔业生产加工设备,农垦856团的老战士时群鹤夫妇,来到乌苏镇,守护那些废弃的厂房,成为乌苏镇唯一的居民。
  我找遍了乌苏镇的前前后后。没有一丝过去战火留下的痕迹,在解放军哨所院内的一块大理石碑上,镌刻着原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同志1984年8月视察乌苏镇时欣然题写的八个大字:“英雄的东方第一哨”。
  阳光照耀下的那八个金色大字,不禁让我热血沸腾,感慨万千,为乌苏镇一百多年的沧桑历史,为我脚下的那片土地……
  
  乌苏镇的守护人
  
  我去拜访时群鹤老人的时候,两位老人刚刚吃过早饭,那是在旧厂房中坚壁出来的两间小屋,外屋做饭,里屋住着老俩口和从县城来看望老人的儿子。
  快气爽语的时大娘,两腿盘坐在炕上,热情地与我聊起家常;原来时大爷和老伴是山东省临沂人,打发小在一个村长大,结婚后的1959年夫妻俩人到黑龙江建设兵团856团参加屯垦成边,那年时大爷25岁,时大娘23岁,讲到一些让人高兴的事情时,不善言语的时大爷操着浓浓的山东口音,不时插上几句。
  时大爷年轻时,曾经参加捕鱼作业队,风雨浪尖上十几年,成为捕鱼的行家里手。他们有三个儿子,一个女儿,本来与儿女们都在县城生活,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乌苏镇的渔业生产加工厂撤走时,过惯了渔民生活的时大爷卷上铺盖,带上老伴,来到这偏僻的镇上,守护着那些清冷的厂房,安度自己晚年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日子。
  我以为两位老人在这儿会感到孤独和寂寞的,可时大爷告诉我:他们一点也没感到寂寞,解放军哨所的官兵时常来家里玩,绘老人理发、劈柴、挑水,每逢年节时,还请两位老人去营房看电视节目。时大娘有时间就帮战士们缝缝补补,捕到大鱼时,也将官兵请到家里吃顿“江水炖江鱼”,如果某位战士好几天没来1串门”,时大娘的心里还挺惦念的……
  现在,不论春夏秋冬,67岁的时大爷和65岁的时大娘,依然以捕鱼为乐。就在访问结束的时候,时大爷和老伴要去乌苏里江打冰眼,下1挂子网”,他们的儿子拦住了时大娘,自己和父亲一起扛着冰钏和网具,走上千里冰封的乌苏里江。
  我紧随他们在光滑的冰面上忙呼着,寒风冻得我手指发麻,相机必须不时放到棉大衣里暖一会,才能使用,而时大爷父子却赤着双手,在凿开的冰眼中起网、放网,全然不顾江水的冰冷和寒风的凛冽,看着他们劳作的场面,我想:捕到的每一条鱼,都是对他们辛苦付出的回报…---
  回来的路上,时大爷说什么让我中午去家里吃鱼,我还是谢绝了,因为我刚刚记录的不仅仅是一个普通渔民劳动的场景,还有许多、许多……
  
  迁徒者的终点
  
  这一天我去乌苏镇的东面拍外景,看到在一片辽阔的草原上,有一个木杆拦成的牛圈,边上还有一座用土坯砌起来、顶棚盖着彩色塑料布的马架子,我敲敲门,一位个子矮矮的老人迎了出来,于是,我认识了徐喜臣一位远方的迁徒移民。
  今年62岁的徐喜臣,老家在黑龙江省望奎县城,四年前听说抚远生意好做,就举家迁到抚远,但事情远没有他想象的那么顺利,还失去了一位儿子。原本想再回老家去创业,但在二儿子徐光辉的劝说下,父子俩向县草原管理站承包了乌苏镇东西两块几十垧草原地,开始发展畜牧业生产。
  我拍照片的时候,在水井旁提水饮牛的徐喜臣告诉我:四年前这群牛只有30多头,每年将繁殖的公牛卖掉,母牛就留下来喂养,现在已经发展有60多头了。我问他:1你还回去吗?”他连连摆手说:1不回去,不回去了,就在乌苏镇养老了。”
  显然,养牛成了他人生最后的生活依靠,乌苏镇成了他人生归宿的风水宝地。
  在距乌苏镇四公里通江口滩地的一座地窖子里,也是外来移民的缪成金,讲述了自己的故事。
  老缪的家,在黑龙江北部的萝北县农村,因为与原来的媳妇感情不好,一个人跑到抚远县倒卖拟变器维持生计。折腾了几年也没有赚到钱,这位参加过上个世纪六十年代自卫反击战的老兵,选中了捕鱼这个行当做自己人生东山再起的“跳板”。五年前,他从滩地上渔民手中买了一条旧船,开始了艰辛的捕鱼生活。夏天,在江上捕鱼时,他总会比别人多撒几片网,辛辛苦苦卖鱼赚来的钱,一少部分寄给了孩子,大部分用在渔船的维修上了。
  几年来,也曾有过几次与女人搭伙过日子的时候,终因老缪性格坦诚、脾气火爆而分手,老缪说到自己现在的女人时,一脸的开心。那位小巧的女人,我在乌苏镇上是见过的。在倾听了老缪的讲述之后,我真诚祝愿他们前世修得的共枕之缘,在乌苏镇那片宁静的天空下,相伴永远。
  我拙笨的笔,只能粗线条地勾画出乌苏镇上飘泊者的故事,不能解释故事背后太多的东西,那些迁徒者想将自己飘泊的人生,以乌苏镇做为终点,画上句号的心情和付出,一直感动着我……
  
  赫哲族女人的小写人生
  
  这是不能不写的故事,尽管我始终没能见到故事的主人公,可是,她将内心的一份追求与梦想,托付给乌苏镇的期待和努力,让我没有理由不将这个故事呈现在这儿。
  毕彩霞的旅馆,就在乌苏镇那没有围墙的院子里,我到乌苏镇的那天,客车司机向我推荐了她的小店,于是,我认识了帮她照顾生意的妹妹毕彩娴。那是位勤快,热情、坦直得有些像男人一样的女人,每天除了给我和客运司机做饭,闲着时喜欢在那角落里堆满货物的火炕上,用一付扑克牌摆八挂算命玩,毕彩霞的故事,就是在这茶余饭后听来的。
  毕彩霞原来在县供销公司工作,1g94年下岗了,这位倔强的赫哲族女人,不甘服从命运的安排,听说县里号召发展旅游业,就和丈夫到距县城84公里的乌苏镇,租下废弃的厂房,开了一家旅馆。由于东方第一镇的特殊位置,游人逐年增多,小店的生意也很红火,谁料想2002年7月,丈夫患上绝症医治无效,扔下她和女儿撒手走了,为给丈夫治病,她花光了家里的全部积蓄,毕彩娴曾劝姐姐回城去做些别的生意,也好照应她一下,都被她断然拒绝了。
  她说自己不是成大事的人,能坚持守好乌苏镇上最后的这点家业,在乌苏镇过一种安安静静的生活,也就满足了。她还总条条是道地告诉毕彩娴,乌苏镇的旅游业会一年比一年好,等乌苏镇名气大了,来旅游的人多了,她会将失去的再一点点赚回来。
  冬天到来的时候,小镇上另一家旅馆的老板和所有在乌苏镇贩鱼的生意人都回城里去了,唯有她和自己的那问小店一起,守候着希望,坚持着,打发着漫漫冬季孤寂的日子。
  我曾希望能见到去县城领取政府低保基金的毕彩霞,但却没能如愿……
  乌苏镇,偏僻而遥远,在那个连行政村都够不上的地方,每一位停留在那片土地上的人,正以各自不同的方式,演绎着自己的人生。无论我走到世界的任何一个地方,那段在中国东方第一镇——乌苏镇的经历和感受,会让我默默地祝福他们,一生美好!
其他文献
雨洗过的山野格外清新,抵达四岭水库已是阳光灿烂。来的时候以为山高春寒,特意多加了一套内衣,这会儿恰恰成了累赘。我们沿着刚修好的乡村公路,一会儿上,一会儿下。远远地看见水面,等赶到水边还是花了不少的时间。贵池境内的一些名山大川,我几乎都跑遍了,惟有这四岭和岱岭还是头一次拜访,心里少不了一种近乎虔诚的情感。我放慢了脚步,一是怕过分的活动,会弄得满身是汗,另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我不愿破坏这周边的
“泥泥狗”是一种在原始图腾文化下产生的独特的民间艺术,是淮阳县特有的民间工艺品,历史悠久。据说“泥泥狗”是为纪念伏羲、女娲抟土造人,哺育万物而制作的,被誉为“天下第一狗”。“泥泥狗”又称“陵狗”或“灵狗”,题材十分广泛,上至天上的飞禽,下至地上的走兽,可谓无所不有。“泥泥狗”造型怪异、神秘,有九头鸟,人头狗、双头狗、人面鱼,猴头燕、独角兽、多头怪、翼鱼、翼兽、人面猴、四不象、猫拉猴、草帽虎、怪狮、
秦岭羚牛体形高大雄健,颈部短粗,前肢比家牛更为粗壮,蹄子也比家牛略大,体重约三、四百公斤,体长约二米左右,毛色呈乳白、金黄或棕黄。它的形体像牛,粗大的犄角向侧后方扭曲,鼻部隆起,又有几分像羊,下颌长着一撮“羊胡子”,身后夹着一根短粗的“羊尾巴”。陕西人又把羚牛叫“大白羊”。  秦岭羚牛常栖息在海拔1500米-3000米的高山密林深处,喜群居,以家族为单位一起活动,6——7月繁殖季节时不同的家族汇聚
抑制不住的梦想  得知金庸去世那天晚上,我辗转反侧,回想起童年时代读金庸时的种种情境,突然意识到一件事情,小时候读金庸,其实是当真实世界来读的。虽然读到的是一个虚构的江湖,但我们真正感興趣的,却是江湖中真实的武功、地理、历史、人情,以及未来那个广阔的成人世界里的可能性。  那时候,几乎每个男孩的梦想都是活成郭靖的样子,而每个女孩的梦想都是活成黄蓉的样子。而且,我们都以为,这种侠骨柔肠、快意恩仇的人
横沥这个地方是一个镇,在惠城区的东北方向,紧傍着宽阔浩荡的东江。洲际度假温泉酒店在横沥境内,守着温泉大道,酒店内有高尔夫球场,而惠州市还有一个高尔夫球场,守着古远的汤泉。汤泉曾深印过苏轼的足迹。  绿色的山谷中这座酒店外型设计像座王宫,架在高高的台地上,屋顶翘角飞檐,粗看像是中国的传统重檐歇山式,但只能说它是混合类型。楼内大厅吊灯有的似粉红的尖锥螺。意大利籍的总经理恩佐·曼布朗请我们喝茶时说,这间
虽然仅几平方米,但居住空间的每一次演进中,卫生间——尤其是座便器——的升级都极具意义。1980到1990年代,抽水马桶的普及被视作实现大规模城镇化一个鲜明的标志。2014年后,关于消费升级的探讨,也是由吴晓波发现大批赴日游客购买智能座圈引发的。  生活不断向前,卫浴空间还可以变得更好。为探讨疫情大环境影响下,人们对沽具带来的健康品质生活的新思考新诉求,《第一财经》杂志与德国高端卫浴品牌Duravi
黑龙江似乎永远是那副冰天雪地的冷峻模样。  也难怪,这个季节,手机短信上经常有旅行杂志的资深编辑开始抱怨那些雪乡雪场早就被自己”三光”掉了——找光,拍光,写光,也有资质尚浅的入行编辑在HSN上不断追问:“到底还有多少冰天雪地可以胡来”,听起来让人想起前些年哪些被用到极至的标题们,比如“让我在雪地上撤点野”,又比如“大冬北雪在烧”,再比如“雪统天下”,一副把冰雪进行到底的零下三十度的主流派头。  的
珠海大概算是一座浪漫到骨子里的城市。山依海,海连山,山和海每天都在浪漫约会,蜿蜒28千米的情侣路更是如此。    都说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可在珠海生活20年了,每次回来,乘车沿着海边行近情侣路的时候,我总会有一种与亲人久别重逢的激动——不仅仅因为这是自己生活的城市,更是因为在这座“空气可以灌装出口”的城市里生活是一种幸福。    从京珠高速公里的终点进入特区边检站后,滨海大道一直伸延到澳门关口,市
你先翻译一下,看自己会不会掉进英文坑里。  1.我很无聊。  2.我非常喜欢购物。  3.太阳从东方升起。  4.我们要找到一个好餐馆不容易。  5.因为地震,这个女孩现在很危险。  在前一篇的分享中,我们总结了几个英文坑,这一篇我们继续来看几个常见的句子。试试你会不会又中招呢?  1. 我很无聊。  中国式:I feel boring.  美国式:I feel bored.  一般修饰人的某种状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发生了沧桑巨变。我感受最深的就是家庭柴米油盐酱醋茶中“柴”的变化,从煤炉到煤气再到天然气,“柴”变“三部曲”,使我们的生活越来越便利。  上世纪80年代,我们家左邻右舍做饭使用的都是蜂窝煤炉子,烧的是有12个小孔的圆柱形煤饼,按厚薄程度分为大煤饼和小煤饼。那年头煤炭供应紧张,煤饼都是按人头定量供应,只能节省着用。用煤炉做饭既慢又麻烦,生一次火要折腾半天。做饭时要提前把炉门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