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宗交易持续降温机构大举接盘传媒

来源 :证券市场红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engyuns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月份A股市场整体震荡上扬,月内上证指数实现了2.61%的涨幅,优于1月份。不过大宗交易市场在1月份成交热情回落后,2月份依然没有升温,月成交金额再度环比呈现回落趋势。
  成交热情继续回落
  1月份受元旦和春节假期因素的影响,月内18个交易日相比2016年12月少了4天,由此成交总金额相比12月出现了40.26%的缩水。2月份月内交易日仍然偏少,为18个交易日,统计数据显示,期间大宗交易市场共有480家A股公司发生交易1255次,累计成交40.04亿股,成交总金额520.14亿元,无论公司数量还是成交规模均较1月份再度缩水(1月份共有526家A股公司发生交易1439次,累计成交62.73亿股,成交总金额582.27亿元)。
  从月内大宗交易的整体平均折价情况看,1255次交易平均折价4.12%,相比1月份3.99%的平均折价率有所提升,尽管市场整体氛围良好,但大宗交易卖方的议价能力显然并不乐观。
  统计数据显示,2月份发生的1255次大宗交易中,溢价成交共计实现179次,占月内交易比重的14.26%。而1月份溢价成交占比15.57%,期间,成都路桥1月20日发生的2次交易溢价幅度最高,9.19元的成交价相比前一日8.46元的收盘价溢价10.06%。此外,赛为智能和深圳惠程也实现了10.03%和10.01%的溢价。而观察2月份大宗交易平台溢价最高的交易,2月17日上海临港成交的73万股议价能力相对最强,24.58元的成交价相比前一日收盘价21.59元溢价9.98%。月内仅有巨龙管业、洛阳钼业、海虹控股、永辉超市、皇氏集团、浙大网新等7家公司发生的8次交易实现了以涨停的价格溢价成交。
  机构偏爱传媒股
  从行业成交规模看,2月份,传媒板块以64.81亿元成为月内大宗交易金额最高的行业。其中,分众传媒最为值得一提,月内即发生了32次交易,累计成交3.54亿股,成交总金额44.1亿元。观察显示,分众传媒月内的买入席位全部来自机构专用席位,卖出席位中,作为传统QFII席位,中金公司北京建国门外大街营业部出现了7次,并集中在了成交量最大的2月14日。另外,中金公司深圳福华一路也在2月14日的交易中“露脸”,并包揽了2月15日分众传媒所有大宗交易的卖方席位。分众传媒2015年借壳上市时,向7家境外投资者在内定增对象发行股份购买资产,自2016年12月29日上述股份开始解禁,共计30.36亿股,占公司股份总数34.75%,成为上市以来最大一波限售股解禁潮。其中,第2大股东Glossy City(HK)Limited将3亿股质押于恒丰银行上海分行,这意味着其余27.36亿股为无限制条件自由流通股。如果本轮大宗交易均是QFII所为,则成交量占比不到20%,后续可能面临更大力度的成交出货。另外,从解禁时间表看,分众传媒4月17日将会再度迎来一波5.05亿股的解禁,不过占总股本比例降至5.78%,影响力也相对较小。
  此外,除了传媒股,月内计算机、医药生物、休闲服务、电子、化工等行业的大宗交易成交规模也相对较高,行业成交金额均超过了30亿元。其中,休闲服务股世纪游轮月内发生了16笔大宗交易,累计成交20.28亿元,成交规模仅次于分众传媒。同时,月内共有117家公司大宗交易成交金额超过亿元,山东钢铁、中国国旅、光大证券、信维通信、同力水泥等公司更是交易金额均超过了10亿元。
  再融资新规或缓解大宗交易抛压
  大宗交易往往是大股东或者解禁到期機构投资者减持的通道,一些机构通过定增的方式,折价认购上市公司增发的股份,在解禁期获利兑现的预期强烈。因此,这些机构可以通过折价的方式,将解禁的股份转让给短线交易者。
  近期监管层发布的再融资新规中强调,并购重组仅配套融资需按照20%融资规模和发行期首日定价的规定执行,并购重组资产部分不适用本次调整;配套融资也不受18个月融资间隔的限制。该项举措有助于缓解再融资解禁给市场带来的抛售压力。发行期首日定价机制下,底价相较于现价的折价空间压缩,定增市场整体的折价率将明显下行,高折价率的定增套利机会将减少,而对应的折价大宗交易对个股造成的抛压也将逐渐减弱。相应的定增市场投资将更加注重公司未来的成长性和投资价值,有利于市场长期发展。
其他文献
本周创业板指的走势渐趋活跃,主要是因为两个因素,一是有利于现有股东的政策渐趋增多,从而提振了存量资金的持股底气。有信息显示,近日监管层对创业板的再融资项目发布窗口指导,即使市价发行,认购定增的普通股东也要锁定一年期限。这意味着“市价定增、不限售”的规定被打破,以往压价定增的时代有望一去不复返,这也意味着创业板指进入到只有优质项目才有并购成功概率的时代,这对于市场存量资金来说无疑是一大利好。  二是
期刊
编者按:涨价是A股市场永恒的题材,歷史上出现众多的牛股。自去年以来,众多上游周期品的价格持续上涨,比如国内钴价近3个月以来涨幅逾60%,LME钴1年以来涨幅达115%,华友钴业2月涨幅达到52%;产业链中游的钛白粉,自去年价格十连涨后,今年2月国际三大巨头再次提价,金浦钛业、安纳达本周三涨停。无独有偶,白酒、中药材、家电、调味品、旅游等大消费行业龙头上市公司纷纷念起了涨字诀,也掀起了一轮新的涨价潮
期刊
港股市场本周稳中有升,报收于23568.6点,五日涨0.07%。国企指数跌0.74%,报收10069.1点;红筹指数上涨0.11%,报收3856.11点。恒生一级行业方面,地产建筑业和资讯科技业表现优异,分别涨2.33%和2.26%;原材料业和能源业则表现较逊,分别跌3.95%和2.98%。  南向资金逐渐回温,日均流入10.1亿元,对比上周的5.2亿元,其中港股通(沪)规模增长迅速,日均流入6.
期刊
近期,中小板指走势虽然不佳,缺乏方向性的态势,但是个股行情却较为乐观,不仅仅是智能制造产业股,还包括产品价格上涨的品种,比如安纳达等为代表的钛白粉概念股。看来在产品价格上涨趋势的牵引下,部分存量资金仍然在努力寻找交易性机会。  目前看产品价格上涨趋势有望延续,主要是因为2月PPI同比增长7.8%,上涨超出预期,而且环比增长0.6%,说明处于进一步回升趋势中,这必然会对当前A股市场产生一定作用力,进
期刊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新股注册制已非焦点,新三板变革取而代之。三板做市(899002)借机上涨,年内涨幅为3.09%,表现强于创业板指(年内跌幅为0.61%)。如果新三板出现大变革,将加速A股蓝筹的价值回归。  新三板改革如山雨欲来  去年年初,A股出现股灾4.0版本,熔断效应是表象,恐慌根子是对全国两会前后出台注册制改革方案的预期。今年全国两会期间,股市注册制已成过去时,焦点新话题有二,一是新三板改
期刊
2月中下旬以来,上游周期品向中下游传导的涨价潮并未减缓,反而呈现多领域迁移的态势,有色金属、化工原材料、白酒、家电、调味品、药品甚至电视、手机都出现了或主动或被动的涨价,对此方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任泽平认为,“新常态将带来资本市场的新周期,这轮小周期复苏有可能延续到今年的上半年,未来一段时间宏观经济和大类资产配置的主要逻辑就是通胀预期,事实证明,受益于涨价的行业明显涨时领涨、跌时抗跌,成为配置的首选
期刊
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今年要加快推进国企改革,其中铁路、航空等行业均被重点提及。在整个交运大行业中,铁路、民航和物流的混改一直被二级市场所关注。现在关于这三个领域的混改信息越来越多,一些上市公司在这三个领域的混改中优势明显。  铁路改革首当其冲  目前铁路领域改革呼声较高。在2017年1月3日铁总在年度工作会议中明确了混改计划,包括理顺交通部—铁路局—铁总—路局的政令体系,推进铁路混改,推进
期刊
除了受益于主营产品价格上涨而业绩快速增长的周期性行业,白酒、中药材、家电、调味品、旅游等大消费行业龙头上市公司纷纷念起了涨字诀,从而也掀起了一轮新的涨价潮。  中下游传导 家电股被动提价仍受益  上游的工业品主动上涨必然会迅速传导到中下游企业,原材料费用是家电价格的主要组成部分,对于冰箱、空调等白电产品而言,成本大头是钢板和塑料硬件等;而面板、液晶屏则占据一台电视机生产成本的70%~80%甚至更高
期刊
编者按:A股正在酝酿质变,无论是再融资新规还是IPO市场化,都在呼唤价值回归。而曾经被奉为A股的“定海神针”保险资金,近日再受重拳监管,两家保险“大鳄”被顶格处理,这讓一些激进、违规投资的险资不寒而栗。不可否认,股灾期间民营险资在救市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一些快进快出“割韭菜”的行为,以及“野蛮人”与上市公司控股权之争,确实也产生了极大危害。市场需要保险资金的投资回归本色,这一点,他山之石或许有
期刊
近日,保监部门连出重拳,顶格处罚险资激进投资行为,严格规范是否会让去年在A股风生水起的险资偃旗息鼓?“其实这种担心是多余的,大部分险企投资上市公司都属财务投资,两家受罚企业是近几年从房地产企业转型而来,非传统险资代表,险资的主流还是价值投资,通过购买低估值蓝筹让资本获益。我认为这次处罚会让整个保险行业投资的风格更加蓝筹化。”对外经贸大学保险系教授徐高林在接受《红周刊》采访时表示。  传统险资拥抱蓝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