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区域活动中材料投放对幼儿自我发展的重要性

来源 :科教新报·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ngmingwangz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 区域活动是自主学习活动,是当前幼儿园实施素质教育,推进幼教改革的一种主要的教育活动形式,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较理想的教育手段之一。活动材料是幼儿探索和学习的中介、桥梁,活动的发展目标、活动的内容以及期望幼儿获得的经验都蕴涵在所提供的材料中。活动材料投放要有足够的量;活动材料的投放要具有可操作性;活动材料的投放要注重个体差异,有层次性;活动材料的投放要有能变化性;活动材料最好具有功能性,趣味性,直观形象性,安全性;材料的投放要有利于幼儿创造性的发挥。区域活动中材料的投放对幼儿自我发展起着一定的重要性。
  关键词:材料投放;幼儿自我发展;区域活动;
  
  蒙泰梭利基于对儿童内发性的深刻信赖,提出了自我教育的原理。所谓自我教育的原理,就是充分尊重幼儿的自由,使幼儿在自由活动中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她说:“科学的教育学的基本原理,实际上就是保障儿童的自由,即保障儿童内在的一个一个的自发发现得到发展的自由。” 一切都立足于幼儿能自己选择,自由取用、自由操作。幼儿既可以自由地选择教具,也可以自由地选择游戏场地。幼儿不管选择哪一种活动,不管在何种发展阶段上热衷于什么活动,都由他们自身决定。她所主张的“培养自我活动的教育”,正是通过教具来实现的。幼儿们在使用教具的过程中,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去进行比较、推理、观察、体检,最终达到感知事物的法则,从幼儿内在的感受力是通过教具给予刺激这一点上看,蒙泰梭利的自我教育原理是通过教具去“激发内在动机”的。
  当今幼儿园开展的区域活动就是根据蒙泰梭利所创设的“幼儿之家”而创设的。区域活动也称活动区活动,是当前幼儿园实施素质教育,推进幼教改革的一种主要的教育活动形式,区域活动是教师根据教育目标和幼儿发展水平,有目的地创设活动环境投放活动材料,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以操作摆弄为主的方式进行个别化的自主学习活动。它是深受幼儿喜爱的活动之一,是幼儿自主学习的主要场所和幼儿自我概念形成的源泉。在这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中,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活动内容,体验操作和交往的乐趣,积极主动地发现、探索和表现,有效落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精神,是对集体教育教学活动的有效补充,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较理想的教育手段之一。可以说材料是幼儿区域活动的物质支柱,是幼儿游戏的工具,幼儿通过操作各种材料在区域中学习、活动,它更是幼儿实现自我价值的一种载体。但是由于我们的教师对区域活动的目标、形式、指导等理解认识比较肤浅、笼统,对不同年龄幼儿的生理心理特点与发展水平等把握不够,以致于在投放中也存在着诸多问题, 因此,教师必须准确把握好区域活动中材料的“度”,活动材料是幼儿探索和学习的中介、桥梁,活动的发展目标、活动的内容以及期望幼儿获得的经验都蕴涵在所提供的材料中。
  那么,该如何来选择、投放活动材料呢?以下几个方面是我们比较关注的,也是我们努力在做的:
  一、活动材料投放要有足够的量
  在实践过程中我们经常会发现,幼儿在某一角落中经过几分钟的专注思考,很快地完成活动目的,然后就东张西望、无事可干。另外有的老师为完成活动目的,常常东拼西凑完成材料的提供,即时的应付一下区域活动,以致于出现“僧多粥少”的现象,几个幼儿抢着一种材料,幼儿间的矛盾就自然增多了,也有的幼儿选不到合理的材料就干坐在那里。也有的老师在材料内容的安排上考虑不均衡。再有,区域材料内容数量上缺乏均衡多样性和全面性。如美工区中有粘贴、绘画、剪纸、吹画、泥工,探索区中有磁铁、走迷宫,生活区中有编辫子、编织、钉纽扣,操作区中有积木,显然该教师强调了美工区、生活区而忽略了探索区、操作区。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游戏是指不断重复一些行为,而主要是希望从中得到快乐。”对于幼儿喜欢玩的活动材料要投放足够的数量,一般来说材料的投放数量要多余人手一至两份,以充分满足幼儿操作的需要,避免发生争抢的现象。在具体的自主活动中,有的材料可以一下子都投放出来,给幼儿大量选择的机会,有的则要按照难易分批进行投放,让幼儿通过练习都有不同程度地进步。如中班快乐屋中的活动“各种各样的纽扣”,老师第一次只提供两种颜色的纽扣和布条,请幼儿把同种颜色的纽扣钉在与它相同颜色的布上。等过了一段时间,老师再投入更多种颜色的布条和纽扣,并且穿插了花纽扣和花布,把同种颜色的纽扣钉在与它相同顏色的布上。这样通过材料的追加,促使幼儿在游戏中丰富更多的科学知识。
  二、活动材料的投放要具有可操作性
  皮亚杰提出“儿童的智慧源于操作”,儿童就是在对材料的操作、摆弄过程中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的,因此提供给幼儿游戏的任何一件材料都必须具备可操作性。只具装饰效果的材料对于孩子来说教育价值不大,它只不过是活动室的一个点缀。如我们经常会发现活动室里的墙面上贴着许多不能变化的动物图象,高高地挂在那儿,一年四季一成不变,可能在开学的时候对孩子来说还有些新意,他们或许会拉着家人的手问这问那,天天面对了,也不觉得新奇了,久而久之,图片上有的只是一层淡淡的灰尘。还有那些星星点点的装饰物,在教育过程中也起不到多大的意思。这些只具装饰效果的材料只会增加老师工作的负担,对于孩子来说毫无教育意义。他们需要的是可以操作的、能够玩的材料,即便是廉价的、自己用废旧材料制成的,对于孩子来说这些材料往往能引起他们浓厚的兴趣。在和“可操作的材料”互动中,他们会乐此不疲。因此我们选择区域活动材料首要考虑的就是“可操作性原则”,科学区、数学区等的材料一般具有很明显的操作功能,但表演区、语言区、主题墙等的活动材料操作性就不是很明显了。为此我们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让他们通过区域间的互动合作,使这些区域的材料也能活起来。如美工区的孩子画好头饰、做好服装、道具等,送到表演区,表演区的孩子根据故事情节,对以上物品提出修改意见,然后重新回到美工区修改。这样通过区域间的合作,这些材料真正就活起来了。
  三、活动材料的投放要注重个体差异,有层次性
  每个幼儿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这些个体之间难免会存在这样那样的差异,而幼儿教育要允许幼儿以适合自己的方式、速度去学习、探索,只有这样,才能让每个幼儿都体验到成功,从而满怀信心地对待生活,对待明天。刚开始开展区域化学习活动时,我们根据每个活动的教育目标提供统一的活动材料。一段时间下来,我们发现有的幼儿对活动明显缺乏兴趣,究其原因,是由于幼儿的学习水平发展不平衡,有的幼儿能力较弱,思维还达不到这些活动的要求。找到原因后,我们在选择和投放材料时,总是深入了解孩子在想什么,需要什么,喜欢什么,准备做什么,根据幼儿的能力水平,针对同一学习内容,在同一活动中投放不同层次的材料,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方式去学习,去探索,去发展。在“拼图”游戏中,我们投入了不同数量、不同形状的拼图,让每个幼儿都能在活动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材料。能力强的幼儿可以选择数量多一些,拼接口不规则的拼图;而能力弱的幼儿则可以选择数量较少,拼接口较整齐的拼图。由于在游戏中找到了难度适当的材料,幼儿兴趣浓厚,且随着操作次数的增多,幼儿逐渐选择数量多、难度大的拼图,空间形象思维较以前灵活了很多。为此,我们又增添了一些其它类型的、难度较高的拼图,更好地满足了幼儿的操作愿望。通过操作活动,每个孩子都能充分地学习和发展,从现有的水平上向前迈进。
  材料的投放要有层次性,材料的层次性是指材料能满足不同层次幼儿和幼儿游戏不同角度的需要。然而有的老师在投放材料时往往出现这一现象,如:生活区中,中班的教师为幼儿提供了给袜子配对、扣纽扣、系鞋带这一内容,可大班也同样提供了这些材料的话,这显然不合适。中班孩子与大班孩子的能力明显有差异,这些材料对于大班孩子来说似乎简单了点,幼儿只能机械操作,达不到更高层次的教育目标。因此我们可以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投入相应的材料,如“丰收的秋天”主题中,小班美工区是让幼儿在教师画好的树叶中填上不同的颜色。而中班的美工区则是幼儿在教师画好的大树里添上形状不一的树叶,并且填色。大班的美工区内是孩子们捡来的形状各异的树叶,他们以此制作树叶标本,进行树叶粘贴画等。通过不同难度的活动,使不同年龄的孩子在活动中都能感受秋天的到来。材料的层次性不仅体现在年龄上,还要体现在能力上。幼儿的学习是一种个体性的学习,由于遗传、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幼儿间存在着个体差异,且这差异表现在方方面面,有能力、思维、动作、观察、表征等方面,正因为有着差异的存在,教师在区域材料的选择还得考虑层次性,要更多地思考怎样使材料促进不同幼儿更有效的发展。如语言区一活动“自制图书讲故事”,老师为不同能力的孩子提供了不同的材料,给能力强的孩子只提供空白纸和画笔及一些辅助材料,需要他自己构思画面,自己制成图书;给能力一般的孩子提供了一大堆废旧画报,孩子需要根据故事进行筛选,然后将图象剪贴组合,制成一本图书;能力较弱的孩子则根据故事提供现成的图象,只需他边听故事边将图象粘贴在空白图书上。这样通过有层次的材料活动,不同能力的孩子都能成功地完成这一活动。即便能力弱的孩子他如果完成了最低层次的材料,只要他愿意,他仍可尝试再难一点的材料操作。
  四、活动材料的投放要有能变化性
  幼儿是一个不断发展的个体,区域活动内容和材料也应根据幼儿的发展而变化。区域的材料应始终处于动态变化过程中,每个区域的活动内容与材料也应尽可能贴近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利于幼儿获得新的知识经验,循序渐进。笔者认为,一成不变的材料投放不仅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同时更是教育资源的极端浪费。在日常活动中,我们也会发现很多材料并没有充分发挥作用,如各种形状的积木只在建筑区里作建筑材料使用,各色绒线只在美工区做美工材料,各种图书只是语言区里的阅读材料……殊不知,这些材料的用途是无限的,只要每个教育工作者挖掘,很多材料都可在不同的场合发挥不同的教育作用。如何挖掘活动材料的可变性呢?我们需要对活动材料的结构、类型和功能、使用方式进行多方面分析,找到这些材料的变化点,然后引导幼儿进行发现、探索,激发创造的愿望和需要,使幼儿对活动材料进行反复组合、加工和创新,从而使这些材料的教育价值被最大限度地挖掘。如废旧雪碧瓶在美工区就是制作树木、花篮的原材料,在科学区是浇花的工具、漏沙的器皿、探索平衡的材料,在建筑区是造房的辅助材料,在音乐区是变换节奏的乐器――沙球,在体育区是练习跳高的器械……师生通过灵巧的双手,将如此廉价、普通易寻的雪碧瓶的可变性充分挖掘,使之在不同的区域发挥着不同的功能,充分满足了孩子探索、游戏的需要。
  五、活动材料最好具有功能性,趣味性,直观形象性,安全性
  (一)由于受到班级环境的限制,玩具橱柜較长,无法轻易移动的限制,我充分利用班级有限的内外空间环境设计各种区域角,并根据活动提供材料,如自然角设在班级的门口,那里光线充足,有利于一些植物动物生长,供幼儿浇水,喂食,实际操作方便。再比如将快乐屋、宝宝诊所、小超市摆放在一个比较宽阔的环境,摆上所需的材料,垫上泡沫垫,以便幼儿操作,拿取方便。
  (二)留给幼儿创新的余地,提供未成品材料,让幼儿在操作中思考,培养幼儿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如美工区提供一些牙膏,铁丝,奶罐,皮筋,胶水等,幼儿共同合作,有的钻洞,有的剪,有的画,没有的材料自己想办法,到活动结束时,在小朋友一双双稚弱、灵巧的小手摆弄下,坦克、火车、花蓝形象地出现在操作面上,虽然显得粗糙,但也是他们的成果。
  六、材料的投放要有利于幼儿创造性的发挥
  当前社会,培养和造就适应未来时代需要的创新型人才,已成为教育的主旋律,创造力是幼儿发展所不可缺少的一种品质。每个健康的孩子,都有潜在的创造力,而我们所要做的,便是如何将他们的创造力激发出来。
  在幼儿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材料是活动的物质支柱,幼儿往往会在玩具或材料的启发下产生联想和创造愿望.因此,在区域化学习活动中,我们注意为幼儿提供丰富多彩的、具有启发性的活动材料,从而解放幼儿的头脑和手脚,给予幼儿足够的自由度,使幼儿充分地表现自我,勇于创新。
  如在“沉和浮”科学活动中,我先让幼儿把木块、石块、回形针、纸片、插塑玩具、有盖无盖的玻璃瓶等材料放入水中,观察哪些东西会沉下去,哪些东西会浮在水面上。在幼儿把这些材料按沉、浮进行分类后,我又给幼儿每人一块橡皮泥,让他们试试怎样使橡皮泥稳稳当当地浮在水面上。幼儿在反复的“玩”中,学会了把橡皮泥做成船形。在这个活动中,橡皮泥是半成品,幼儿就是通过自己的操作,开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从而把潜在的创造性表现了出来。
  材料的投放是区域活动的一个重要因素, 是幼儿活动区探索活动的物质支柱,教师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准备的活动材料应体现因人施教的思想,做到难易结合,繁简结合,单一与多功能结合,让每个幼儿都能轻松、自如地使用材料,使幼儿在活动中各方面得到更好的发展,真正达到自我发展的目的
其他文献
摘要:科艺融合课程是通过科学、艺术建立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真正和谐,强调在科学、艺术领域中建立一种互生、互补、交叉融合、持续发展的生态关系。  关键词:科艺融合;智慧科艺;科艺视野;    我园在1997年已成为国家教委、国家科委《九五》重点课题“中、小、幼现代科技教育”实验学校“九五”期间,国家级子课题“中、小、幼现代科技启蒙教育的研究”获张家港市首届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一等奖;“十五”期间,我
期刊
摘要:游戏是幼儿喜爱的活动,它具有主动自愿的特质,在假象嬉戏中反映的周围生活及游戏所伴随的愉悦情绪不仅给幼儿带来了极大的乐趣,而且也促进了幼儿在身体、认知、情感、社会性、创造力等方面的发展。大教育家福禄贝尔这样分析游戏,“儿童早期的游戏,不是无关紧要的。它是非常严肃的,而且是具有深刻意义的……儿童早期得各种游戏,是一切未来生活的胚芽;因为整个人就是在游戏中,在他最柔嫩的性情中,在他最内在的倾向中发
期刊
摘要:俗话说“人以食为天”,人离不开食物,健康的身体更离不开健康的食物。然而,幼儿园的重要任务就是:“培养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儿童”。但是,挑食现象却又是幼儿目前进餐中普遍的重要问题之一,幼儿的身体吸收不到全面的营养,又怎么会健康呢?幼儿又为什么会出现挑食的现象呢?针对幼儿挑食的现象,相关人员又该如何做呢?本文就是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不同角度的分析和探讨,从而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关键词:挑食;
期刊
摘要:“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这句话被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所熟悉,也指导着每一位教育者的教育思想。幼儿接受启蒙教育是一切学习的基础,为他们日后开始漫长的学习道路做好奠基。  关键词 : 幼儿;环境;教育过程;    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的、启蒙性的,可以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这句话被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所熟悉,也指导着每一位教育者的教育
期刊
摘要:学生素质发展的一个方面是具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新课标明确提出:“听话、说话训练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这就要求语文教学必须充分重视听说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发展。那么,怎样利用教材,上好说话课,提高听话能力呢?本文以中高年级教材为例,浅述一些做法。  关键词 : 语文教学;听说能力;创设情境 ; 增强自信;    一、面向全体,全面发展  新课标提出基础训练教学要注意面向全体学
期刊
摘要 : 幼儿天生好奇好问,但对科学本身的探索欲望却来自教师的培养。在教学活动中,幼儿的注意力易受外界新异刺激的影响而转移,根据自己多年的工作实践,我觉得老师向幼儿提出有质量的问题能吸引幼儿的注意,会直接影响幼儿的思维操作方式,所以对幼儿提出有针对性、有质量的问题是指导幼儿开启科学大门的重要一环。  关键词:开发思维 ; 开启科学大门;提问哲学;    过去,在科学活动中经常会听到这样的提问,如:
期刊
摘要:“为什么要制定学校规划?”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郑杰校长曾经说过:“校长首先应该是一个设计师。”尽管在中国,外力的干预和环境的不确定性会使得学校规划并不一定能如校长所愿地执行,也许规划没有变化快,但这不应该成为不做规划的借口,而应化为校长们理性规划学校的动力。制定和实施学校发展规划的根本目的是推动学校发展,应对学校发展中的内外环境变化是制定学校发展规划的直接动机,得到各方对办学的支持、调动参
期刊
摘要:在幼儿园中,各班的主题栏,紧扣教育目标,并根据幼儿年龄特征和认知发展水平创设,内容丰富,深深吸引着幼儿。孩子们在与环境和材料的相互作用中学习,探究,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关键词:幼儿园教室;环境创设;合理布置;    首先,我们力求从尊重幼儿的审美兴趣,满足他们的审美需要出发进行环境的创设。对于每一个教育主题的环境布置,我们除了用丰富的主题内容来教育幼儿外,也努力营造出具有造
期刊
摘要:陶行知先生在“因材施教”这方面提出了深刻的思想内涵。每位幼儿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学前教育要从幼儿的实际出发,面向全体、因材施教,促进每位幼儿的个性发展,使教学的深度、广度、进度适合幼儿个体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使每个人的才能品行都得到发展。在陶行知教育理念指导下,进一步完善我们的幼儿教育。  关键词 : 行知理论 ; 因材施教;提高兴趣;    一、因材施教,提高学习兴趣  幼儿的不同兴趣爱
期刊
摘要:开展高校辅导员的专业化培训,对于全面提高高校辅导员的专业素养,推进辅导员队伍建设具有重大意义,是提升辅导员队伍专业化水平的重要举措。本文指出了开展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培训的必要性,并针对辅导员专业化培训中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提出推动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培训的建议与对策。  关键词: 专业化;辅导员 ; 培训;研究;    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是辅导员队伍建设发展的必然趋势。专业化的建设离不开专业化的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