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备考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551906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文阅读能力是体现语文水平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纵观近几年高考的命题,现代文阅读题一直是高考语文试题中重点的板块,同时,也一直是学生感到最没有把握的内容。尽管很多老师在现代文阅读复习和培养学生阅读现代文的能力方面花了大量时间,但是由于复习不得法,致使教学效果不尽人意。究其原因,主要是现代文阅读复习教学缺乏了恰当的复习策略。因此,必须采用恰当的复习策略,帮助学生学会分析解答高考现代文阅读题的技巧,提高学生分析解答高考现代文阅读题的能力。
  策略一:着眼整体,建立阅读的全局意识
  着眼于文章的整体,从宏观上居高临下驾驭文章,通过分析文章抓住中心信息,再紧扣中心信息解答现代文阅读题,这是考场解题的基本的策略。
  所谓整体阅读,是说通过阅读能抓住中心信息,从整体上把握语料。至少包括如下几项:
  ①内容——所写事件、所述道理、所抒情感。
  ②立意——作者的立场、观点、情感、态度。
  ③构思——作者实现其立意的手段、技巧。
  ④结构——布局谋篇的顺序,段落之间的关系。
  同时,不同的文体又有不同的要求。阅读科技文,要明确说明的对象的内容及其特点,对象的价值及其作用,说明的顺序、方法等;阅读社科文,应弄清文章的中心论点与分论点,理清观点与材料的关系,明确议论说理的角度与论证结构,把握语言特色与文体风格等;阅读文学作品,要从作品的体裁特点出发,弄清作品写作内容(什么人或事),把握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等。
  策略二:明确思路,重点提高分析和综合能力
  分析:即是在思想上把事物的整体分解为部分,或将事物的个别特征、个别方面分解出来的过程。当我们根据需要筛选出相关的语言信息时,分析便已开始,许多所筛选出的信息只有经过我们合理分解,才能与需要解决的问题联系起来。
  综合:即是在思想上把事物的部分之间各个部分、个别特征、各个方面结合起来思考的过程。信息的整合,文章中心意思、作者观点和态度的把握等都需要综合能力。综合需要分析为基础,分析透彻到位了,综合才能水到渠成,在综合思考上之所以出问题,往往是分析存在不细致造成的。
  分析、综合是人们认识事物、解决问题的最基本的方法,考生做语文试卷中多数题目(个别识记题目除外)都要使用分析、综合的方法。一般地说,现代文阅读题目中,对词语句子的理解,对文章结构、思路的认识,信息的筛选,多用分析的方法;而对信息的提取,对文章中心思想,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把握和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想象,则需综合运用分析与综合的方法。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高考现文阅读试题中,随鉴赏评价内容的加强,有时“分析、综合”不单是“手段”“方法”,而是作为“目的”出现在考题中。如2005年福建高考题,第16题要求从“从取材和语言两方面,对本文做简要赏析”,这类题目虽然是考查学生的鉴赏评价能力,但同时也直接考查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
  策略三:强化鉴赏评价和探究能力层级的训练
  无论是全国卷还是单独命题的省市卷,都加大了对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鉴赏能力的考查力度。其命题表述多为“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好处)?”“试分析这样写的作用(好处)”等。教育部考试中心命题专家认为:这样做更能体现对文艺作品阅读能力考查的特点。可见,鉴赏、评价能力的考核已成为一个重点,而且鉴赏、评价考测的分值也高。07年课改省区卷还考探究能力题。因此,这两种层级能力的训练必须强化。
  要提高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评价能力,首先应了解各类文学体裁的特点,因各自的特点不同,阅读理解也各有侧重。小说阅读就是要把握小说的三要素(环境、情节、人物)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明确小说的主题,体会小说的表达技巧;散文的阅读则需揣摩作者通过怎样的表达技巧,传达怎样的思想感情等。
  探究能力的考测包括三个考查点:一是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丰富的意蕴;二是探讨作品中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三是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在训练学生解答探究能力中,要让学生明确不同角度和层面的发掘必须要依托文本,注重点面结合。强调发掘其中的时代特征和反映出的人生价值。能够通过研究文本的疑难问题,根据自己的现实积累提出见解。
  同时,在平常的语文教学与复习过程中,要让学生明确评价标准。例如,不同的鉴赏内容,其评价标准不同,如选材、组材是否典型,文章结构是否完整,过渡是否自然、恰切,前后照应是否合理;表现手法是否有利于表现主题;语言表达是否准确、连贯、得体、是否简练、生动、丰富多彩等。
  
  周珺红,教师,现居海南三亚。
其他文献
在中学文言文教学中,有些老师常常抱怨学生文言文基础差,于是设计了连篇累牍的练习;而学生呢,在大量无休止的练习中,晕头转向。殊不知,学生文言基础差的根本原因,在于缺少必要的朗读训练。因此,加强学生的朗读指导显得至关重要。  一.指导读准字音  在文言文中,有些字的读音与现代文有所异同。我们常常发现学生在字音方面混淆不清。究其原因,是对其表义缺乏足够的理解。如:  1.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
阅读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自古以来,历代名家对广泛阅读一贯予以高度重视。南朝梁代的文艺理论家刘勰说过“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著名教育家张志公先生也说要“指导学生阅读丰富的优秀的文学作品,获得必要的文学知识,培养和提高文学修养,同时寓思想教育于其中,培养远大的理想抱负,高尚的趣味情操,并寓智力开发的目标于其中,培养活跃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联想、想象等思维的能力,以至创造思维的能力”。既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走窑汉》开始,刘庆邦已经写了百余篇短篇小说,其中《梅妞放羊》《鞋》等文章被广为传阅,为他赢得了“短篇王”的称号。刘庆邦以农民的身份在河南沈丘的农村生活了19年,然后进煤矿成为一名普通矿工。由于这些特殊的生活经历,他写作的题材也相对集中在乡土和矿区两个类型。他把目光聚焦在农民和矿工这些底层人身上,冷静地描绘城镇化进程中他们平淡生活的苦乐酸甜,挖掘他们的内在灵魂。刘庆邦说:“好的小
从无数个课堂走过来,也曾为这无数个课堂做过无数次努力,课堂早已成为我们播种希望的地方,然而,这土壤是否真正适合生命的成长呢?我们似乎很少认真去思考。笔者已经听过无数节示范课、教研课以及很多专家的讲座,从他们那里也汲取了不少宝贵的东西,现就课堂教学如何体现新课程理念谈几点认识与大家商榷。    一.调动主体参与兴趣,给课堂确定预期的目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活动中,学生没有自主参与意识,
高考阅卷,一般要求阅卷老师在90秒钟之内阅完一篇作文。在这样的情况下,作文如果构思千篇一律,造成阅卷老师的审美疲劳、视觉疲劳,作文分数一定不会高。如果在千篇一律的作文中有那么几篇构架巧妙,令人眼睛一亮的作文,作文分数就会相对高多了。下面就是我在近几年的高考作文教学中总结的几点巧妙构思,打造亮点的方法。  一.拟分论点:巧构议论文框架  写议论文拟分论点有三个好处。一是可以让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紧扣分
新课标指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我在教学实践中有意识地让学生接触丰富的语文学习资源,重视各种语文学习的实践机会,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学会观察生活、记录生活、思考生活,尝试在语文学习中联系生活。    一、语文试题解答过程中存在
现在,考试越来越频繁了,章节考、单元考、周考、半月考、月考、期中考、期末考、专项竞赛考、全市统考,不一而足,不厌其烦,既耽误了师生时间,影响了教学工作,又违反了教育规律,破坏了学生心态,给正在成长中的青少年带来许多伤害,给正在振兴的中华民族造成巨大的伤痛。  这让我想到了看病。一个正在发育的小孩跟着大人去看医生。医生说,这孩子太瘦了,需要补一补。于是望子成龙的大人给孩子恶补,不但加餐,而且提高质量
许多教师在教学古文的时候,都使用“填鸭式教学”,让学生产生厌恶感,更加不愿意学习古文。如何提高古诗文教学的趣味性和艺术性,让学生能够对古诗文产生兴趣并且自觉地学习它,这是语文教师需要共同探讨的课题,我在此就自己的实际经验谈一点感受。我总结出了一条古文的兴趣教学模式:“寻找——引入——释疑——读悟——移用”的教学过程。    一.寻找    “寻找”就是在讲新课之前,先让学生通过不同的途径寻找相关的
荆楚东北,大别山南。群峰迭起,逶迤千里;中有一水,蜿蜒回环。曾传璧人之香殒清波,有芙蕖出水;说爱侣之赴水相随,则并蒂莲开。自此苾扬香远,此地因名白莲。  山有仙而名,水因莲而清。应是造化钟情,赐给人间胜境。看此地山奇岭峻,谷幽沟深;森林茂密,河水丰盈。畴昔曾兴水利,坝起两山之间;养鱼发电,福泽一方百姓。自白莲库成,水患不生:喜湖光山色,更添风景。  而后莲蓄立项,要留库水蓄能。白莲库畔,高山耸立;
文学,不仅能给人以美的享受,而且足以陶冶情操。《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要求语文教育要为学生打开认识人生、自然和社会的天地,让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的解读。  长期以来,高中语文教学大都在高考指挥棒下为功利而“奋战”:面对一道道试题,文学的“教”变得模式化,文学的“学”也逐渐僵化了。我们认为,面对纷繁复杂的文章,一线教师应该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