凸多边形可移动性的最优判定算法

来源 :中国科学(A辑 数学 物理学 天文学 技术科学) | 被引量 : 19次 | 上传用户:lyx25977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设P=(p_0,p_1,…,p_(n-1))和Q=(q_0,q_1,…,q_(m-1))为平面内互不相交的两个凸多边形,其顶点用笛卡儿坐标描述,并按顺时针次序列出.本文提出了两个基本问题: (1)对于任意给定的方向d,如何确定P是否可沿此方向无限移动而不与Q相碰撞; (2)如何确定P相对于Q的所有可移动方向.并分别给出了O(log(n+ m))和O(n+m)的算法,在常数因子意义下,它们都是最优的.
其他文献
本文首先对Skyrme模型进行了系统的上同调分析,讨论了上闭链的物理意义;证明了2-上闭链为Skyrme重子数密度,3-上闭链是重子数通量密度。然后讨论了Skyrme波函数的几何意义和杂化手征袋模型中边界条件对荷的影响,证明了杂化手征袋中真空诱导荷与拓扑荷之和等于一任意整数。
期刊
本文对尖端具有非线性变形区的Ⅰ,Ⅱ,Ⅲ型运动Griffith 裂纹用复变函数的理论作了严格的分析,确定了非线性变形区的尺寸,裂纹尖端张开、滑开与撕开位移,同时研究了小范围屈服情形下它与裂纹能量释放率(或裂纹扩展力)的关系。
期刊
本文讨论了有自由面时分层流体中的孤立波分裂,发现奇偶模式的内孤立波的分裂没有差别,分层对表面孤立波分裂的影响几乎可以不予考虑。
期刊
本文把Belinsky-Zakharov的逆散射方法推广为二重形式,并用来生成二重复Ernst方程的新解。对于任一正整数n都能生成一个物理的二重n-孤子解,它对应于一对具有物理号差的引力孤子解。对于以Weyl型解为背景解的情形,求出了二重孤子解的具体形状,从而导出一簇已知解和一簇新解——Letelier解列和它的对偶解列。最后,导出一种无限孤子解网络,并修正了Nakamura解链。
期刊
1986年3月25日在新西兰John 山天文台拍摄的9张照片,显示出哈雷彗星的彗核分裂成相隔甚远的两个分立彗核。投影在天空切平面上的分离距离约为5×10~3km。主核和小伴核都呈现有它们自身的彗发。伴核有一个高达几千公里的突出喷流,而且伴核必定在数天以内即消失不见。结合陈培生等的光电观测结果,看来分裂与一个爆发事件相关。并对有些照片作了数字成像增强处理。
期刊
本文通过数值模拟方法求解完整的磁流体动力学方程组,研究太阳大气中磁场位形的动力学演化过程,从而论证了太阳磁场的剪切储能机制。计算模拟得到的拱形偶极势场平衡位形与观测一致,计算结果给出了太阳大气中非线性流场和非线性磁场的动力学演化的定量关系。经历一天时间,太阳局部活动区中可以储存3.69×10~(25)J的磁能。太阳磁场剪切储存的磁能可以作为太阳耀斑的能源。磁场剪切储能机制也适用于太阳大气中活动区的
期刊
本文将无碰撞等离子体的宏观方程和带电粒子的引导中心近似相结合,发展了一种漂移动力学(DK)方法,导出了无碰撞等离子体低频MHD波的色散万程,进而研究了由宏观速度跃变引起的K-H不稳定性。计算表明,在无碰撞等离子体中温度各自异性对K-H不稳定性的激发有重要的影响;波-粒子作用可加热等离子体,降低增长率,但不能使不稳定性窒息。此外还比较了DK近似和传统的MHD近似下K-H不稳定波的特性。
期刊
本文主要论述关于在极区损失区内沉降电子产生电磁波的理论,着重讨论两个问题:(1)将Landau求解所遇一类积分的方法推广到非强相对论性的情况;(2)对电子的平衡分布函数提出了一种新的较接近于实际的模式。为了便于讨论,文中首先对总的理论作了一个简略回顾。
期刊
裁剪脉冲加载法是八十年代初才形成的钻井致裂新概念。作者对该方法作了比较系统的研究。本文是其理论分析部分。用应力波在孔边的绕射理论阐明了该方法产生多裂纹的机理。证明了生成的孔边裂纹数目最主要取决于脉冲荷载的上升时间,而不是目前研究者们普遍认为的加载率。基于分析和实验,建立了孔边生成的裂纹数目,压力脉冲上升时间,钻孔直径和介质物理力学性质之间的关系式。通过大量的数值模拟和实验证实了分析和公式的正确性。
期刊
本文给出Bursers方程 u_t=u_(xx)+2uu_x的一个新的强对称φ,两个新的对称σ_0和∑_0,并进一步给出了新的两组对称σ_n=φ~nσ_0,∑_n=φ~n ∑_0(n=0,1,2,…)和原有的两组对称K_n和τ_n(n=0,1,2,…)一起所满足的李代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