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雨”题材诗文的主题教学思考

来源 :基础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春雨淅沥,夏雨滂沱,秋雨缠绵,冬雨凄冷。雨,以她那特有的韵致,叩开了诗人作家的心扉,成为诗人作家情感栖居的小屋。在中学语文教材中,选入了很多有关雨的精彩诗文。这些诗文,不仅让我们领略了诗人作家特有的雨中情怀,而且还让我们获得了艺术的美感、情感的陶冶、精神的愉悦和思想的提升。试想,如果把这一颗颗用“雨”织成的珍珠连缀起来给学生赏析,岂不快哉!
  一、蕴藉丰富的雨中情怀
  走进中学语文教材,一篇篇精美的雨题材诗文,就是一颗颗率真挚热的“童心”,借助它们我们可以带领学生走进诗人作家的情感领地。
  在阅读古诗时,我们读到了“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的清新,读到了“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的欣喜,读到了“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的洒脱,读到了“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的奇丽,读到了“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的悲壮,读到了“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的沉思,读到了“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的依依惜别之情。
  现代作家也不甘落后,他们用生花的妙笔抒写着自己的雨中情怀,下面就是跟“雨”有关的几个散文片段。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子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
  ——朱自清《 春 》
  至于雨敲在鳞鳞千瓣的瓦上,由远而近,轻轻重重轻轻,夹着一股股的细流沿瓦槽与屋檐潺潺泻下,各种敲击音与滑音密织成网,谁的千指百指在按摩耳轮。“下雨了”,温柔的灰美人来了,她冰冰的纤手在屋顶拂弄着无数的黑键啊灰键,把晌午一下子奏成了黄昏。
  ——余光中《 听听那冷雨 》
  也许,到冬天来临,人们会讨厌雨吧!但这时候,雨已经化妆了,它经常变成美丽的雪花,飘然莅临人间。但在南国,雨仍然偶而造访大地,但它变得更吝啬了。它既不倾盆瓢泼,又不绵绵如丝,或淅淅沥沥,它显出一种自然、平静……这雨的精灵,雨的公主,给南国城市和田野带来异常的蜜情,是它送给人们一年中最后的一份礼物。
  ——刘湛秋《 雨的四季 》
  朱自清先生的“雨”是细、密、亮织成的薄烟,笼上了人家的屋顶,恬静优美,是泼墨的写意画,“味道极正而且醇厚”。余光中先生的“雨”,一切云情雨意,就宛然其中了。叠字连绵,表态、动态、声响三维俱出,把“雨”字的质感写活了,冷雨中透出了古人的诗韵,透着一股淡淡的愁怨。刘湛秋先生的“冬雨”是那么飘逸、缠绵,身姿曼妙,丝毫没有冬的冷酷,恰恰充满了柔情蜜意。
  让我们感谢这些写雨高手的妙笔吧!他们给我们留下的是丰富含蓄的雨中情怀,精美绝伦的字字珠玑。我们在教学中,就要引导学生品味、研读其中的滋味,提升学生的人生境界,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
  二、异彩纷呈的意境构建
  “一切景语皆情语”,是说诗人们用自己的情感裁剪自然景物,并将其镶入诗作,从而寄予自己的思想情感。“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意思是人的内心非常激动会情不自禁地通过言语、行动表达出来。对于诗人作家来说,就是通过诗文创造出一种虚拟的、审美的意境。所谓“意境”,就是指运用艺术意象,在主客体交融、物我两忘的基础上,创造出的一个超阶级越现实时空,富有形上本体意味的境界。在诗人的笔下,“雨”成为他们构建“不隔之境”的喜爱之物,他们写“雨”时“雨”信手拈来,游刃有余,毫无斧凿之痕。
  “雨”的意境构建形式很复杂,我们可从以下角度剖析。
  1.从精神产品的结果来看
  王国维在《 人间词话 》里还提出了“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之说。他说词“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从他的论述和所举的例子来看,所谓“有我之境”即是在作品中能比较明显地看出作者主观色彩的景物描写乃至艺术境界;而“无我之境”则是诗人主观色彩较为隐晦、物我完美地统一的景物描写乃至艺术境界。“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以及朱自清的春雨图等皆为“无我之境”。而“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以及上文中引余光中和刘湛秋的文段则为“有我之境”。
  2.从具体创作手法上来看
  主要有四种方法:一是电影蒙太奇式的构建方法。用摄像机摄下一组雨中之景,形成一个有意味的场景,如刘湛秋的《 雨的四季 》、王维的《 山居秋暝 》、杜甫的《 春夜喜雨 》等。二是写实。实写眼前之景,把眼前之景作为触发情感的触发点,如“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三是想象,如“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四是写实与想象相结合。如余光中的选文《 听听那冷雨 》,上面由眼前雨敲屋瓦的声响,再写到灰美人冰冰纤手拂弄琴键之声,作者情思“隐秀”其中。
  总之,“主客一体,物我合一”是境界的显著特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引导,帮助学生理解意境的构建方式,提升自我的表现力。
  三、主题教学的有效引导
  “关注自然,品味自然,从中得到人生的启迪,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是《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的明确要求。“雨”题材的诗文在中学教材很多,怎样才能按课程标准的要求来搞好相关教学呢?
  1.诵读、品味个中滋味
  古人有“七分诗三分读”的说法,可见朗读在诗歌学习中的重要性。朗读为什么重要呢?原因就在于只有在朗读(或吟诵)中才能充分发挥诗歌美文的抒情、审美的艺术效果,也只有在朗读中,学生才能品味诗的语言,才能加深对诗意的理解,才能被诗文中的情感所感染,并与之产生共鸣。古诗教学如此,美文教学亦应如此。如余光中的《 听听那冷雨 》,作者在写作中,拿手的是让短语、短句参差跳跃,产生出“大珠小珠落玉盘”的艺术效果。例如,读这句便知此说不谬:“听听,那冷雨。看看,那冷雨。嗅嗅闻闻,那冷雨。舔舔吧,那冷雨。”不仅可诵,简直可唱了。我们由此得到了启示:诗句要有节奏,散句也要有节奏,而这节奏千变万化,调度得当便是艺术。我们在读时,伴随着语言的阅读,那种人生况味似乎已入胸中。当然,在读的过程中,也应该遵循由感性到理性,即“初读—理解读—美读”这个逐步深化的规律。
  2.想象、架构意境桥梁
  “形象大于思维”的意境是古典美学的范畴,是个超越时空的、虚拟的境界,是“意”与“境”的有机融合。没有想象就没有“意”与“境”的有机融合。从抽象的文字符号到栩栩如生、有声有色的画面的形成,这中间的桥梁便是想象思维。有关“雨”的诗文也概莫能外,它们也是离不开想象的。那么我们在教学中,就要用想象构通“意”和“境”。例如,教学“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首诗时,要引导学生思考烟雨中的诸多南朝寺院是干什么的,想象一下当初的胜景和今日烟雨中的寂寞,学生也就不难理解这首诗寄予的讽喻深意了。此外,还需抓住意象,并反复揣摩,把握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和性格来理解意境。
  3.迁移、深化主题阅读
  生活本身就是“晴”与“雨”的交响曲。我们要引导学生细致观察雨中之景或其他景物,在观察中结合自己的情感体验,学习借鉴诗人作家寄物抒情、情景交融的情感表达方式,来丰富自己的表达,美化自己的表达,提升自我的审美能力、审美修养。
  总之,教学“雨”题材的文学作品如此,其他咏物抒情的文学作品也应如此。我们不应把它们割裂成一篇篇文章,而应把这类文章连成线,串成项链,用主题阅读的方法沟通彼此,比较鉴赏,丰富我们的教学手段,从而在阅读咏物抒情的诗文中陶冶学生的情操,丰富学生的情感,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提升学生的人生境界。
  (作者单位:淮安市清河中学,江苏 淮安,223001)
其他文献
新型城镇化是城乡统筹发展的具体实践。重庆作为中国城乡统筹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重点开展了以农民工城市化为主线的综合配套制度改革,为中国城镇化构建了基本成型的制度体系
中国1978年开始的变革不但改变了它自己的道路,也改变了中国和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系。我们都知道,变革是从邓小平成为中国杰出的领导人,发动了改革开放的时代开始的,但是,我们对于作
广西平果县第一小学是平果县小学教育的窗口学校,创建于1916年,悠久的历史为学校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学校在传承近百年的办学优良传统的同时,注重运用和谐的先进教育理念,努力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是"五大发展理念"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五中全做了系统阐述,并指出了"五大发展理念"内部的逻辑关系,即创新是发展的发动机,协调是发展
1987年10月,在一个被称为“黑色星期一”的日子,纽约股市暴跌,美国经济开始步人萧条期。1988和1989两年,美国有成百家银行因不良债权问题而破产,就连1990年还是美国最大银行的花旗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方式。”提倡探究学习,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武鸣县直属机关保育院是一所富有壮族神韵的全日制幼儿园,创建于1954年,现开设12个教学班,壮族幼儿占93%。园内环境优美,每一寸土地,每一面墙壁,每一个符号,都极富育人特色,
亚洲的政治运作和思维模式使欧洲的安全建设经验在亚太地区具有一定的不适用性,地区安全机制的建立应当建立在整个亚洲的政治结构的基础上.亚太地区五大力量间将通过互相联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