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兴识:楚山汉水总关情

来源 :今日华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mdl_C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楚山横地插云青,汉水接天过雨碧;
  十年往事终生缘,绿叶恋根皆是情。
  ——题赠林兴识先生
  
  林兴识先生总是不知疲倦地为宣传湖北省和武汉市而奔波,让港澳与海外人士领略荆楚大地的神奇魅力;
  他是早期通过投资实业,参与湖北省和武汉市经济建设的香港知名人士之一,是改革开放的坚定拥护者和积极实践者;
  他热衷於捐资助学,关注医疗事业,倾情社会公共设施的完善,有着博大无私的胸怀,认为企业家回报社会才是实现自身价值的最好体现;
  他以自己多年来的善行义举被誉为“湖北省人民的朋友”、“武汉市人民的朋友”,连任五届武汉市政协常委、三届湖北省政协常委,並担任了六届揭阳市政协常委,是一省两市的港澳委员召集人之一。
  如果他是湖北人,或是祖籍在湖北,那麽所有的故事都会顺理成章。而他卻是一位地地道道的潮州人,除回馈故乡之外,他的大部分时间都奉献於荆楚大地。
  这究竟是为什麽?香港湖北联谊会的彭钦华女士在一旁解答道:“老人家曾在武汉的中南财经大学生活了十年,已经视这里为第二故乡了,所以他觉得是应该做的事情。” 绿叶充满着对根的情意,林兴识先生的无私奉献是“情”字使然,他的人生故事是亦以“情”为主旋律的华章。
  
  上篇:饮汉江水成长
  
  1932年,林兴识出生於广东揭阳的一个经商世家。当时,军阀混战、日寇入侵,硝烟弥漫的恶劣环境导致民不聊生。他的家庭虽属商户生活小康,但时刻受社会局势影响,前途不可预测。其父处事富有远见,举家迁至香港。当年林兴识少未更事,对故乡的记忆近於空白。青少年时期的他,就读於新建的香港汉华中学,受爱国主义教育氛围的影响,他以首届毕业生的身份,选择进入内地高校深造,被分配至地处武汉的中南财经大学就读。中南财经大学的前身是中原大学,1948年6月,由邓小平同志为首的中共中原局决定並报经中共中央批准筹建,第二书记陈毅同志担任学校筹备委员会主任。
  1949年,新中国诞生,百废待兴的中华大地,各地高校的创办如雨後春笋。这一年,中南财经大学完成从河南开封到湖北武汉的整体搬迁,成为中部地区人才教育的重点基地之一。1950年,林兴识走进这所大学的财经系,与之在共和国的摇篮里共同成长。当时的大学生被誉为“天之骄子”,是世人所瞩目的社会群体,所承载的是民族的复兴、国家的富强这一历史使命。从走进大学的那一刻起,林兴识就怀揣着报国的梦想,这也是他拒绝日本一所著名大学录取通知书的原因。儘管言行间没有表现出激情豪迈,但他的内心如汉江水一样翻滚,荡漾着爱国主义情感。大学毕业後,一向扎实稳进、埋头苦学的他被留校任教,从受教育者到培育新中国建设人才的教育者,他走上了默默耕耘、辛勤灌溉的社会主义园丁之路。
  历史的车轮总是在坎坷的道路上颠簸前进。1957年,“大跃进”的兴起,“反右”的开展,经济和政治运动的热潮席卷全中国。面对出现的“浮夸风”等社会现象,性格刚直的林兴识先生卻选择了沉默,儘管他是从爱国学校回到祖国,但资本家的家庭背景始终是一道不可逾越的障碍。
  1960年,他受到有关部门的批准回到了香港,结束了在内地的生活旅程。俗话说:十年磨一剑。在内地生活的十年里,他见证了祖国翻天覆地的变化,亦激情燃烧地参与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潮流中,形成了具有无私奉献精神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儘管历史总是在风雨飘摇中翻开新的一页,但他和武汉人民同饮了十年的汉江水,情感的交融使他在心中深深印刻下“武汉是我的第二故乡”的情怀。
  
  中篇:投资故乡 兴办实业
  
  回到香港後,林兴识先生很快就被委任为家族企业的总经理,正式转变教育者的角色进军商界。作为财经专业的高级人才,他通过大量的商业实践後,将扎实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娴熟的商业技巧;他静观商海风浪适时出击,把握机遇稳中取胜,开创多元化发展之路。至此,大学校园里少了一位治学严谨的教授,学术界少了一位求真务实的学者,而商界卻多了一位温文尔雅的企业家。
  1986年,改革开放的东风吹遍了祖国的南海沿岸,内陆经济的风向标才刚刚随风飘动。当港澳工商界人士将投资目光聚集於珠三角时,林兴识先生带领着他的商业团队来到了武汉,来到了改革开放处於起跑阶段的华中地区。这一切並非源於敏锐的商业嗅觉,而是情之使然。在香港工商界,以粤籍和闽籍企业家居多,对有着千里之遥的湖北省和武汉市知之甚少,商场亦似兵法所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对於一个处在知识盲区的地方,大多数企业家是不会贸然前去投资,但林兴识先生属於例外,在荆楚大地生活了十年,让他对这片土地的认知已然达到“不是故乡胜似故乡”的程度。在这里进行投资,他是为大量引进外资投入华中地区而抛砖引玉,或者说,他就是那块並不引人瞩目的问路石,目的在於掀起一定的经济浪花,用事实让众多的企业家深信这里同样是投资者的乐土。
  林兴识先生率投资大军进驻武汉後,很快就被当地政府任命为开放改革领导小组成员。为了起到表率作用,他以企业家的大气魄先後在当地组建了武汉金源米业有限公司、金源世界房屋建筑开发有限公司、源兴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昌隆米业有限公司等多家实业,涉足服装、粮食、房地产、钢铁贸易等众多行业,引发了新一轮的投资热潮,激起了荆楚大地改革开放的浪花,带动了中部地区的经济崛起。事隔多年後,当人们评点往事时,林兴识先生被誉为“武汉市改革开放的带头人”。
  在武汉这座华中地区的龙头城市投资实业的同时,林兴识先生没有厚此薄彼,对於广东省潮汕地区亦是满怀赤诚地捐资助学,造福一方,推动当地经济建设的发展,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
  无论是武汉还是潮汕地区,都是林兴识先生的故乡,他没有传统的地域偏见。一个是生活十年的居住地,一个是不曾留下记忆的出生地,对於他来说,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繫,“知恩图报”是他牢记於心的做人準则,滴水之恩尚且涌泉相报,何况生养之恩?“没有什麽,我只是做了应该做的事情。”他平静地说。
  
  下篇:推动汉港合作热诚回报桑梓
  
  1985年,林兴识先生被武汉市政府邀请担任政协常委,又多了一项社会职责:参政议政。迄今为止,他不仅是连续五届的武汉市政协常委,还是湖北省连任三届的政协常委,任揭阳市政协常委长达六届,更是这一省两市的港澳委员召集人。由此可见政府对他的信任程度,证明在参与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方面,他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参政议政的过程中,他积极建言献策的同时,更侧重於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於能够产生实效的社会事务中。
  为了宣传和推广湖北及武汉,推动汉港的交流与合作,林兴识先生於1984年10月牵头成立了由25位香港友好人士参与的汉港联谊会。以“增进香港武汉联繫,促进汉港两地合作交流”为会务宗旨,汉港联谊会成立20餘年来,发展会员达300多人,主要由武汉籍香港人士、在汉投资的香港人士和在汉生活、学习、工作过、关心支持武汉发展的香港人士组成。联谊会充分发挥了桥樑纽带作用,共为武汉引进资金60多亿元,涌现出一大批在汉投资兴业的香港工商界人士,涉及能源、精细化工、房地产、旅遊、医疗、贸易、城建等众多行业领域。目前,汉港联谊会现任领导中拥有18位武汉政协委员,在汉积极参政议政,为武汉发展建言献策。同时,该会还支持武汉公益事业发展,捐资助学、扶危济困,发挥在港接待联络优势,支持武汉考察团在港活动。作为担任会长职务至今的林兴识先生,充分起到了榜样作用,累计在汉投资达1.6亿元。在谈到香港汉港联谊会的社会作用时,他介绍道:“联谊会就是香港、武汉两地交流与合作的‘连心桥’,推介武汉,让世界瞭解武汉,促进汉港两地共同繁荣。”“中央提出中部崛起的经济大战略,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俞正声书记也表示湖北成为中部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一靠改革开放,二靠市场机制,三靠自力更生。所以必须抓住这一历史机遇,敢於提出‘以武汉为龙头’,佔天时、藉地利、聚人和,拿出大城市的气魄带动中部地区发展。”
  为了加大湖北省在香港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增强其招商引资的步伐。林兴识先生於1994年6月会同商界有识之士在香港成立了湖北联谊会,其会务宗旨与汉港联谊会如出一辙,目前会员规模已达200多人。自成立之日,多次邀请湖北海外联谊会组团赴港澳访问,开拓视野、拓宽思路。虽然现在他已退居二线,担任香港湖北联谊会永远名誉会长,但他赢得了德高望重的长者地位,以至於会内的彭钦华女士提到他时,总是充满敬意地说:“老人家具有无私的精神、朴实的本质,他认为获得财富後回报社会是天经地义的事情,而不是图名获利。我们从他的身上知道什麽是无私奉献,懂得什麽是思想的高尚,所以一直把他当作人生楷模来学习。”
  香港汉港联谊会和湖北联谊会的相继成立,是林兴识先生联合怀有荆楚之情的工商界人士,为湖北省和武汉市精心打造的左右风火轮,使其飞速地驶入了港澳乃至国际经济大舞台。自2002年起,在这两个联谊会的协助下,湖北省共在香港举行了五次招商引资会,且一年比一年形势喜人,收穫也逐年递增。作为在湖北省和武汉市经济发展中起到积极推动作用的两个社团组织的领导者,林兴识先生用实际行动兑现了“湖北省人民的朋友”、“武汉市人民的朋友”这两句最高褒奖。
  一个潮州人不遗餘力地为湖北省和武汉市的发展而殚精竭虑,仅仅是为了报答中南大学十年的养育之恩吗?报恩只能是浅层次的註解,这是一个不善於表露心声的人低调处事的原则,真正的原因是他对祖国忠贞不渝的热爱。在积极参与有关湖北省和武汉市社会活动的同时,林兴识先生亦用报恩来解答对故乡广东揭阳社会事务的支持和关心。1985年,他组织並参与了香港九龙揭阳同乡总会的成立,在“联络旅港乡亲,弘扬中华文化,团结互助,造福社会”社团宗旨的引领下,总会经过二十餘年发展,成为香港地区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社会团体之一,在敦睦桑梓情谊、发展家乡经济上始终是一马当先。在不同的地域奉献着满腔热忱,源於他不变的爱国思想。将自己定位在普通人的角色,他没有以“达者兼济天下”为人生感言,但卻这样去做了,这就是朴素的爱国主义思想,丝毫不沾染功利的色彩。
  将名利置之度外,林兴识先生默默地为家乡和第二故乡的慈善事业做着奉献。1988年,他在武汉中南财经大学校园内出资捐建了陈毅元帅的半身塑像,让年轻的学子们牢记这位功勲卓著的学校创始人的传奇故事,增强他们对学校发展历程的历史自豪感。另外,他还以夫人的名字创建慈善基金,在武汉、潮汕等地区捐资助学关注教育,促进当地医疗事业发展,改善交通、敬老院等公共设施。至於用在慈善事业上的具体累计金额,他笑而不谈,似乎表示:“既然付出了,就不必统计金钱的数量。过程已经结束,只要大众能够在我所付出的结果中受益而感到快乐,就是我最大的收穫。”
  在谈到回报社会、奉献家乡时,林兴识先生使用频率最高的一句话就是“应该做的”。当一个人将服务社会和慈善事业当作一件平常的事来看待时,他的人生境界已经上升至一种无慾无求的高尚境界,视其为学习的楷模也是一次人生境界的升华。
  无慾无求的林兴识先生,现在已经逐步将企业事务交由年轻人打理,退休之後的他会将大量的时间用於社会事务。虽年逾古稀,但他的奉献激情不减当年。在他的办公室里摆放着众多的奖牌、奖杯、奖状,这些都见证了他奉献的经历,儘管如此,他还在一如既往地做着自己“应该做的”事情。
  一个潮州人不仅关心自己家乡的建设和发展,还为湖北省和武汉市贡献着自己太多的力量和光热。这种超过地域界限的情感,也是爱国主义精神的直接表达,如同楚山汉水一样在人们的心灵深处高耸和流淌。
其他文献
大型纪实文献《今日华人》入编稿:    “以人为本”并非高深的理论,而是一种人生的态度,任何人都可藉此触摸生命的真谛。但是,言则易,行则难,持之以恒则为难上难。谁能够坚持,即找到了通往成功的坦途。   —— 题 记  走进汉科的客户服务中心,笔者心中不禁浮起这样的疑问:这家公司并非专门的客服公司,何必动用如此开阔的空间?“未来我们公司的新址,将比这里的空间还要大。”宋汉超博士为了不打扰员工工作,轻
期刊
大型纪实文献《今日华人》入编稿:    她是澳门第二代青年企业家的代表,她是学业和事业皆有所成的社会菁英。她集结澳门年轻力量奋力向前。  她在传承与发扬中展现自身才华,坚持本色的她,成为澳门服装品牌的“豪强”。  “做自己有能力做的事情”,这话出自于这位个性女人的口中,澹然却深刻,平静而朴实,这就是吴皆妍小姐。    自理人生:学成归来 暗香浮动    过去人们总是断章取义地认为:性格决定命运。还
期刊
大型纪实文献《今日华人》入编稿:    有人爱俗世繁华,霓虹闪烁纸醉金迷;有人却爱世外清幽,旷野辽阔绿树成林。驾车在广东汕尾陆丰的东海大道上奔驰,渐渐远离尘嚣,望不到尽头的长路让人心生倦意,却在某个瞬间被右边的绿色所吸引。拐入陆丰丰田农场那一刹那的豁然开朗,会让人想要开始深呼吸。车子经过门口先消了毒,才能继续往里驶去。农场里树木成林,波光闪映,竹林摇曳,40栋猪舍清凈整洁,连空气都格外清新。从10
期刊
大型纪实文献《今日华人》入编稿:  熟识卢毓琳先生的人,想必都听说过他的“蚯蚓哲学”。早年他在加拿大读书时,曾为生计跑到高尔夫球场附近捉蚯蚓卖,一桶卖6加元。但第一晚去什么也看不见,后来请教别人,才知道蚯蚓爱在潮湿的地方;第二晚去看见了蚯蚓,却因滑溜而无法施力,再请教别人,才知道抓蚯蚓要先松后抽的技巧;第三晚结合前两晚的经验,开始渐渐能抓到蚯蚓,到后来更是觉得蚯蚓满地都是,一抓一大桶。   这个关
期刊
大型纪实文献《今日华人》入编稿:    他,是一位纵横商海的儒商,胸怀一颗爱国的赤子丹心,好善乐施的侠肝义胆,奋斗在家乡建设与国家富强的道路上;他,亦是一位热心的社会活动家,爱祖国、爱家乡、爱亲友,博爱精神贯穿于他的举手投足间;他,更是一位出类拔萃的诗人,以诗表意,以诗寄情,以诗叙事,作品之多、之精、之美令人赞叹不已。  他,中等身材,明亮的双眸散发着慈祥、柔和的光芒,脸上总是挂着微笑,在这朴实无
期刊
大型纪实文献《今日华人》入编稿:    镜头一:  时间:1974年  场景:香港宝生银行楼前发生持枪抢劫案,劫犯挟持11名人质与警察对峙,牵起全港市民的瞩目,人质生命危在旦夕,现场气氛紧张,警匪火并一触即发。陈欣健总督察作为旺角警署刑警的指挥官和警方发言人,接受无线电视记者现场访问。这是全港第一起抢劫银行挟持人质案,破天荒成为香港广播史上首次的通宵新闻现场直播,轰动一时!   解说:陈欣健,英文
期刊
大型纪实文献《今日华人》入编稿:    如果说灯光能驱走黑暗,送来光明,那么能够照亮世界的,无疑是比灯光更可贵的东西,那就是人们的心灵。  —— 题 记  在香港照明灯具行业,有一位工业家被公认为业界当之无愧的领袖人物,因为他开发研制的LED灯不仅驰名香港,而且远销世界各地。  创业三十多年来,他本着进取务实之心,通过持续不断的努力,在事业上取得了卓著的成就,成为香港照明电器工业的一面旗帜,令“香
期刊
大型纪实文献《今日华人》入编稿:    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  诚,乃信之本;无诚,何以言信?诚而有信,方为人生。  ——引 言  人生也许有许多种过法,有的人热爱冒险,追寻跌宕起伏间的刺激精彩;有的人想要捷径,希翼一步登天的逍遥快感;有的人喜欢踏实,享受勤奋耕耘后的丰硕收获。梁学濂先生无疑属于第三种。他的名片上,印着大信梁学濂(香港)会计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澳洲资深注册会计师、澳门
期刊
梅花,位列二十四番花信之首,与松、竹並称为“岁寒三友”,素有“花中君子”之美誉,有“万花敢向雪中出,一树独先天下春”的坚贞气节;有“遥知不是雪,唯有暗香来”的崇高品格。一代伟人毛泽东曾赋词讚曰:“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爭春,只把春来报”。  ——採访札记    2005年10月22日,以“促进澳门经济发展,加强企业交流合作”为宗旨的“澳门女企业家商会”宣告成立,
期刊
乐观主义者,往往拥有和谐的心境。这种澹泊平实的生活态度,能够让他们富有激情地挑战人生,保持昂然的斗志去追求理想。  ——题记    在热烈欢快的谈话气氛中,我们深切感受到张国典先生心境的平和。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谈吐,表达了他豁达开朗的做人原则;他“路见不平一声嚷”的妙语连珠,展现了行侠仗义的处事风格。  从启蒙新闻界到奋斗於金融银行界,到拼搏於能源投资领域;从帮助战火後的安哥拉及莫桑比克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