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诚实守信,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又是社会主义的基本道德规范。面对大学生诚信缺失现状,如何寻找有效防范的方法和途径,增强高校诚信道德建设能力,是新时期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本文就大学生诚信建设问题,从现状入手,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关对策,旨在使大学生树立诚信观念,提高道德水准和社会人格。
关键词: 大学生 诚信 缺失
《论语·问政》篇中,孔子在回答子贡如何治理政事时说:“自古皆无死,民无信不立。”[1]取信于民,对一个国家来说,甚于一切。同样,诚信对个体的人来说,至关重要。孔子在《论语·为政》篇中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2]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是人安身立命之本。诚实守信,是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是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大学生是我国高素质人才队伍,是国家未来的希望和栋梁之才。然而,在新形势下由于市场经济的负面因素和社会思潮的多元化,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诚信缺失的问题。正视大学生诚信道德缺失问题,有针对性地加强大学生诚信道德建设,是当前高校道德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故而,梳理大学生诚信道德现状,厘清导致大学生诚信品质下滑的原因,考察大学生思想道德素养形成的内外部环境,最终提出相关制策,是本文写作的目的所在。
一、新形势下大学生诚信缺失现状
当下的大学校园里或多或少地带有的浮躁气息,大学生作为知识青年的庞大群体理所当然地被裹挟其中。商品经济的负面效应和社会的不良影响,给这一群体的成长带来某种道德滑坡和诚信危机。透过形形色色的表象,笔者大致归纳为如下几种诚信缺失现象。
1.学业方面的诚信缺失。
高校学生学业方面的诚信缺失主要表现为:一是不爱护图书。有的学生到图书馆借阅书籍,看到可以利用的内容便撕下来悄悄带出图书馆,有的学生不顾规定,在图书上乱写乱画。二是常抄袭作业。有的学生对于老师布置的书面作业,不认真检阅资料或者仔细做实验,独立完成自己的作业,而是到图书馆、互联网上找来相关资料,或者从同学处借来作业,一抄了事。有的学生对老师布置的作业不是自己独立完成,而是抄袭其他同学的作业。三是考试作弊。据某项抽样调查,在某次大型考试中,大学生有作弊行为的比率为51.97%,占总数的一半以上。其中经常在考试中作弊的占11.03%。然而,最让人不安的是高校学生对作弊行为无所谓的态度和一直存在的道德诚信危机。
2.经济方面的诚信缺失。
高校一些学生在经济方面,诚信缺失的主要表现在:第一,玩弄虚假欺诈等手段,骗取贫困生、特困生等困难补助;第二,长期拖欠学杂费,拒绝缴纳:第三,助学贷款不能按期缴纳还款。党和政府坚定承诺,决不让一个困难学生辍学。国家、社会和学校对于家境贫寒而无力支付学费的学生,给予高度关心,并拨出专项资金,列出专项预算用于特困生补助;社会各界的爱心人士也通过各种途径,纷纷献出爱心,设立名目繁多的奖学金和各种基金等帮助家境贫寒的大学生完成学业。然而,由于制度的缺失,目前高校对特困学生的认定标准模糊,缺乏可操作性,部分大学生编造虚假材料,骗取助学金和困难补助;另外,生源地政府部门的一些办事员,出于个人利益考虑或者出于地方保护心态,应学生的要求,违规出具学生家庭经济困难的虚假证明,无形之中给学校认定特困生增加难度。
为解决贫困生的经济困难问题,国家三令五申,加大对家庭困难学生实行助学贷款的力度。然而,实际进展不太理想,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贷款方(即银行)怀疑大学生诚信品质、担心无法按期还贷是重要原因之一。国家助学贷款制度的出台,本身即是建立在国家和金融机构对大学生信任的基础之上施行的民生项目。所以,为提高大学生的诚信品质,使其成为社会所需的真正的人才,社会、学校和大学生必须通力合作,大力倡导“诚实守信”的社会主义道德。特别是大学生自身,在校时要努力学习,打造自身过硬素质,让自己在就业中谋求一份较好职位,这样才会使得还贷不会成为生存的压力而失信于人。
3.就业诚信缺失。
部分大学生毕业后,在与社会的交往中,特别是在就业过程中存在诚信问题。主要表现在:
(1)填写就业推荐材料时存在弄虚作假等行为;
(2)在签订就业协议书时存在乱签协议和不履行承诺等行为;
(3)就业面试时存在夸大自身、编造事实等不诚实行为;
(4)工作后存在随意毁约的行为。
少数大学生存在诚信缺失的现象导致目前就业市场的混乱,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缺乏信任感等问题。另外,某些毕业生首次就业后,频繁调换工作,随意“跳槽”现象严重。这实际上是签约不履约的另一变种,使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失去信任,不愿意录用应届大学生。长此以往,一定程度上恶化大学生的择业环境。社会用人单位受此影响,会抬高录用门槛,限制录用条件,同时降低大学生工资待遇,以减少录用成本。另外,在员工业务培训和骨干培养上,倾向于非应届大学毕业生。双向的不诚信现状,造成大学生择业与就业较混乱的现状。要改变这一现状,提高大学生履约率,培养大学生的敬业精神和诚信道德是当务之急[3]。
以上令人担忧的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现状,可以看出当前我国高校思想道德建设,特别是民族传统文化在道德文化教育中的缺席。高校诚信教育危机的事实说明,国家大环境的诚信缺失,市场经济的丑陋面延展到大学校园。有舆论说,校园越是纯净,国家越有希望。所以,弘扬诚实守信的优良传统,抵制见利忘义的不良风气,势在必行。
二、大学生诚信缺失问题的成因分析
现代德育理论认为,个体成长受内外环境的双重影响。内环境指个体成长的小环境,比如家庭和学校;外环境指的是社会环境,始终伴随个人的成长。因此,社会环境不仅为个体的道德成长提供基地,创造内在的需求,而且对其具有导向功能,并为个体的道德发展提供潜在的样式。这一提法为我们分析当前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提供了理论依据。如今的大学校园已然成为一个小社会,所以社会环境对大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起着重要的制约作用。 1.社会上不良风气的负面影响是导致大学生诚信缺失的根源。
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间较短,目前正处在经济结构的调整与转型。毋庸置疑,市场经济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发展的同时,也给社会各个领域带来许多负面影响。而大学校园并非一方净土,在校大学生受到市场经济和西方文化的双重冲击,加上社会上存在的诚信缺失现象,对大学生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2.诚信教育的落后是导致大学生诚信缺失的重要原因。
目前,高校诚信教育明显滞后,主要表现是:(1)由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够完善,高校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还不完善,明显滞后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对大学生的内在要求。(2)某些高校存在重智轻德的教育现象,导致诚信教育的形式过于单一,内容过于理论化和原则化,缺乏多样性和有效性,学生被动接受,教育效果差。(3)在高校教师队伍中,部分教师自身师德不高,诚信素质也不高。教师队伍结构不够合理,教育管理不科学等。(4)目前,高校评奖评优的首要和最主要的依据是学习成绩优秀,使某些大学生产生极其功利的想法,认为只要把学习成绩搞好就行,这是导致大学生出现诚信意识薄弱的重要原因之一。(5)我国高校还缺乏一套完善的系统的、大学生诚信约束和考评机制,对大学生进行有效的诚信管理、规范和约束,使得高校学生的诚信教育明显滞后于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
3.家庭诚信教育的缺乏是造成大学生诚信缺失的首要原因。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课堂。在家庭环境中,家庭成员尤其是父母的一言一行,对子女有榜样和标杆的作用。如果长辈特别是父母在家庭生活中不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做出不诚实守信的事,无形中在子女面前树立不良的榜样,对孩子的成长必然产生负面影响。部分家长认为,只要小孩进了学校的门,教育孩子的工作就由学校全权负责,结果放松对孩子的教育和监督,在一定程度上为大学生诚信滑坡留下空间。由此可见,在子女教育上,家庭成员尤其是父母的自身素质及道德水平至关重要。
4.失信成本偏低和自身责任意识淡薄是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直接原因。
就目前看,导致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有很多,但是失信成本偏低和自身责任意识淡薄是大学生诚信缺失最直接的原因。所谓失信成本是指失信者因失信行为而付出的代价。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率优先和追逐最大化的利润成为人们评价一切的唯一标准。人们一旦在经济上急功近利,那么,必然会在道德上唯利是图,然后无法避免地使一些人心态失衡和行为失范。现实生活中这些丑陋消极的社会现象,极大地腐蚀着大学生的灵魂,从而导致了大学生诚信的滑坡[4]。
诚信教育应作为当前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努力营造良好的校内外环境,使之对大学生诚信品质的形成和发展起促进作用。反之,则可能起阻碍甚至抵消作用。忽视环境制约因素,诚信教育难免丧失实效。
三、大学生诚信缺失问题的若干对策
面对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现状,基于环境成因分析理论,我们必须认识到,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重建诚信体系,传承民族优良传统,对于大学生个人的成长和社会的发展,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加强大学生诚信建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建立健全诚实守信的机制,着力构建人人守信的诚信社会。
多年前的一篇高考作文,促使全社会开展诚信建设。作为育人的场所,学校的诚信教育尤其重要。社会是大学生诚信品质养成的大环境,而学校是培育大学生诚信品质的最佳场所。所以,着力优化社会信用环境,完善信用机制,大力宣传诚信是立人之本的道德底线,树立人人守信良好的风气,是十分必要的。首先,要加大党政机关内部的诚信制度建设力度,积极推进全社会信用管理制度建设进程。在有法可依、违法必究的同时,还要执法必严,建立纠错机制,加大对失信行为的处罚力度,使失信行为无处可逃。只有相关管理部门真正引起重视,从根本上建立健全诚信管理的体制机制,健全诚信管理制度,全社会才会形成人人守信的局面,诚信才不会成为一句空话,对大学生诚信教育才能真正切实有效。
2.高度重视诚实守信的教育,着力构建诚实守信的教育课程。
目前,素质教育的理念已深入人心,而大学生的诚信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对大学生进行诚实守信的良好品格的塑造,使大学生在课程学习中高度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性。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如何通过课程的教育养成大学生诚信意识和自觉行为,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课题,对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3.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的作用,大力开展诚实守信的宣传活动。
高校学生各社团作为学校文化载体和学生的活动平台,为学生提供展示才艺的机会,提供学校方面正确的舆论导向,展示大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文化风貌。所以,可以积极发挥大学生社团的作用,加强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大力开展诚实守信方面的活动。如针对某些大学生一些不诚信的行为,由学生社团开展诚信宣传活动或展出与诚信内容相关的板报,对诚信行为进行表彰,对失信行为给予批评,强化诚信教育舆论。
4.积极开展诚信实践的活动,努力营造诚信校园的良好氛围。
“知道为智,体道为德”,培养大学生的诚信品质,应组织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诚信道德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切实实践和情景体验,接受诚信道德教育,在参与体验中学会做诚信人,做诚信事[5]。
另外,在大学生诚信建设中,注重人本化将教育观点从相对单一地关注道德规范转移到“人的全面发展”上,着眼于人的成长。同时,大学生诚信教育必须讲究课堂教育和现实生活的一致性,把诚信教育常态化,将大学生的诚信教育落实到具体的生活中,使大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养成诚信习惯。
四、结语
诚信是一切道德的基础和根本,是一个人思想道德素质最核心的外在表现。大学生是国家未来发展的支柱和社会的主流,大学生诚信道德建设关乎其个人的健康成长,更关乎国家和民族的长远发展。高校德育工作者要善于从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种种表现中,考镜源流,找出其相应的根源,有助于寻找到有效防范大学生诚信缺失的方法和对策。只要我们厘清现象和成因,采取有效措施,就能够重建大学生的诚信体系,还校园一片诚信净土。
参考文献:
[1]孔子.论语[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8.
[2]孔子.论语[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8.
[3]和莉.关注大学生的诚信教育[J].中国科技信息,2009.14.
[4]付春生.大学生诚信缺失的表现、原因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2009.06.
[5]李婷.浅谈大学生诚信教育[J].科技信息,2010.04.
关键词: 大学生 诚信 缺失
《论语·问政》篇中,孔子在回答子贡如何治理政事时说:“自古皆无死,民无信不立。”[1]取信于民,对一个国家来说,甚于一切。同样,诚信对个体的人来说,至关重要。孔子在《论语·为政》篇中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2]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是人安身立命之本。诚实守信,是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是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大学生是我国高素质人才队伍,是国家未来的希望和栋梁之才。然而,在新形势下由于市场经济的负面因素和社会思潮的多元化,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诚信缺失的问题。正视大学生诚信道德缺失问题,有针对性地加强大学生诚信道德建设,是当前高校道德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故而,梳理大学生诚信道德现状,厘清导致大学生诚信品质下滑的原因,考察大学生思想道德素养形成的内外部环境,最终提出相关制策,是本文写作的目的所在。
一、新形势下大学生诚信缺失现状
当下的大学校园里或多或少地带有的浮躁气息,大学生作为知识青年的庞大群体理所当然地被裹挟其中。商品经济的负面效应和社会的不良影响,给这一群体的成长带来某种道德滑坡和诚信危机。透过形形色色的表象,笔者大致归纳为如下几种诚信缺失现象。
1.学业方面的诚信缺失。
高校学生学业方面的诚信缺失主要表现为:一是不爱护图书。有的学生到图书馆借阅书籍,看到可以利用的内容便撕下来悄悄带出图书馆,有的学生不顾规定,在图书上乱写乱画。二是常抄袭作业。有的学生对于老师布置的书面作业,不认真检阅资料或者仔细做实验,独立完成自己的作业,而是到图书馆、互联网上找来相关资料,或者从同学处借来作业,一抄了事。有的学生对老师布置的作业不是自己独立完成,而是抄袭其他同学的作业。三是考试作弊。据某项抽样调查,在某次大型考试中,大学生有作弊行为的比率为51.97%,占总数的一半以上。其中经常在考试中作弊的占11.03%。然而,最让人不安的是高校学生对作弊行为无所谓的态度和一直存在的道德诚信危机。
2.经济方面的诚信缺失。
高校一些学生在经济方面,诚信缺失的主要表现在:第一,玩弄虚假欺诈等手段,骗取贫困生、特困生等困难补助;第二,长期拖欠学杂费,拒绝缴纳:第三,助学贷款不能按期缴纳还款。党和政府坚定承诺,决不让一个困难学生辍学。国家、社会和学校对于家境贫寒而无力支付学费的学生,给予高度关心,并拨出专项资金,列出专项预算用于特困生补助;社会各界的爱心人士也通过各种途径,纷纷献出爱心,设立名目繁多的奖学金和各种基金等帮助家境贫寒的大学生完成学业。然而,由于制度的缺失,目前高校对特困学生的认定标准模糊,缺乏可操作性,部分大学生编造虚假材料,骗取助学金和困难补助;另外,生源地政府部门的一些办事员,出于个人利益考虑或者出于地方保护心态,应学生的要求,违规出具学生家庭经济困难的虚假证明,无形之中给学校认定特困生增加难度。
为解决贫困生的经济困难问题,国家三令五申,加大对家庭困难学生实行助学贷款的力度。然而,实际进展不太理想,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贷款方(即银行)怀疑大学生诚信品质、担心无法按期还贷是重要原因之一。国家助学贷款制度的出台,本身即是建立在国家和金融机构对大学生信任的基础之上施行的民生项目。所以,为提高大学生的诚信品质,使其成为社会所需的真正的人才,社会、学校和大学生必须通力合作,大力倡导“诚实守信”的社会主义道德。特别是大学生自身,在校时要努力学习,打造自身过硬素质,让自己在就业中谋求一份较好职位,这样才会使得还贷不会成为生存的压力而失信于人。
3.就业诚信缺失。
部分大学生毕业后,在与社会的交往中,特别是在就业过程中存在诚信问题。主要表现在:
(1)填写就业推荐材料时存在弄虚作假等行为;
(2)在签订就业协议书时存在乱签协议和不履行承诺等行为;
(3)就业面试时存在夸大自身、编造事实等不诚实行为;
(4)工作后存在随意毁约的行为。
少数大学生存在诚信缺失的现象导致目前就业市场的混乱,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缺乏信任感等问题。另外,某些毕业生首次就业后,频繁调换工作,随意“跳槽”现象严重。这实际上是签约不履约的另一变种,使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失去信任,不愿意录用应届大学生。长此以往,一定程度上恶化大学生的择业环境。社会用人单位受此影响,会抬高录用门槛,限制录用条件,同时降低大学生工资待遇,以减少录用成本。另外,在员工业务培训和骨干培养上,倾向于非应届大学毕业生。双向的不诚信现状,造成大学生择业与就业较混乱的现状。要改变这一现状,提高大学生履约率,培养大学生的敬业精神和诚信道德是当务之急[3]。
以上令人担忧的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现状,可以看出当前我国高校思想道德建设,特别是民族传统文化在道德文化教育中的缺席。高校诚信教育危机的事实说明,国家大环境的诚信缺失,市场经济的丑陋面延展到大学校园。有舆论说,校园越是纯净,国家越有希望。所以,弘扬诚实守信的优良传统,抵制见利忘义的不良风气,势在必行。
二、大学生诚信缺失问题的成因分析
现代德育理论认为,个体成长受内外环境的双重影响。内环境指个体成长的小环境,比如家庭和学校;外环境指的是社会环境,始终伴随个人的成长。因此,社会环境不仅为个体的道德成长提供基地,创造内在的需求,而且对其具有导向功能,并为个体的道德发展提供潜在的样式。这一提法为我们分析当前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提供了理论依据。如今的大学校园已然成为一个小社会,所以社会环境对大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起着重要的制约作用。 1.社会上不良风气的负面影响是导致大学生诚信缺失的根源。
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间较短,目前正处在经济结构的调整与转型。毋庸置疑,市场经济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发展的同时,也给社会各个领域带来许多负面影响。而大学校园并非一方净土,在校大学生受到市场经济和西方文化的双重冲击,加上社会上存在的诚信缺失现象,对大学生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2.诚信教育的落后是导致大学生诚信缺失的重要原因。
目前,高校诚信教育明显滞后,主要表现是:(1)由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够完善,高校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还不完善,明显滞后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对大学生的内在要求。(2)某些高校存在重智轻德的教育现象,导致诚信教育的形式过于单一,内容过于理论化和原则化,缺乏多样性和有效性,学生被动接受,教育效果差。(3)在高校教师队伍中,部分教师自身师德不高,诚信素质也不高。教师队伍结构不够合理,教育管理不科学等。(4)目前,高校评奖评优的首要和最主要的依据是学习成绩优秀,使某些大学生产生极其功利的想法,认为只要把学习成绩搞好就行,这是导致大学生出现诚信意识薄弱的重要原因之一。(5)我国高校还缺乏一套完善的系统的、大学生诚信约束和考评机制,对大学生进行有效的诚信管理、规范和约束,使得高校学生的诚信教育明显滞后于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
3.家庭诚信教育的缺乏是造成大学生诚信缺失的首要原因。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课堂。在家庭环境中,家庭成员尤其是父母的一言一行,对子女有榜样和标杆的作用。如果长辈特别是父母在家庭生活中不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做出不诚实守信的事,无形中在子女面前树立不良的榜样,对孩子的成长必然产生负面影响。部分家长认为,只要小孩进了学校的门,教育孩子的工作就由学校全权负责,结果放松对孩子的教育和监督,在一定程度上为大学生诚信滑坡留下空间。由此可见,在子女教育上,家庭成员尤其是父母的自身素质及道德水平至关重要。
4.失信成本偏低和自身责任意识淡薄是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直接原因。
就目前看,导致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有很多,但是失信成本偏低和自身责任意识淡薄是大学生诚信缺失最直接的原因。所谓失信成本是指失信者因失信行为而付出的代价。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率优先和追逐最大化的利润成为人们评价一切的唯一标准。人们一旦在经济上急功近利,那么,必然会在道德上唯利是图,然后无法避免地使一些人心态失衡和行为失范。现实生活中这些丑陋消极的社会现象,极大地腐蚀着大学生的灵魂,从而导致了大学生诚信的滑坡[4]。
诚信教育应作为当前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努力营造良好的校内外环境,使之对大学生诚信品质的形成和发展起促进作用。反之,则可能起阻碍甚至抵消作用。忽视环境制约因素,诚信教育难免丧失实效。
三、大学生诚信缺失问题的若干对策
面对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现状,基于环境成因分析理论,我们必须认识到,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重建诚信体系,传承民族优良传统,对于大学生个人的成长和社会的发展,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加强大学生诚信建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建立健全诚实守信的机制,着力构建人人守信的诚信社会。
多年前的一篇高考作文,促使全社会开展诚信建设。作为育人的场所,学校的诚信教育尤其重要。社会是大学生诚信品质养成的大环境,而学校是培育大学生诚信品质的最佳场所。所以,着力优化社会信用环境,完善信用机制,大力宣传诚信是立人之本的道德底线,树立人人守信良好的风气,是十分必要的。首先,要加大党政机关内部的诚信制度建设力度,积极推进全社会信用管理制度建设进程。在有法可依、违法必究的同时,还要执法必严,建立纠错机制,加大对失信行为的处罚力度,使失信行为无处可逃。只有相关管理部门真正引起重视,从根本上建立健全诚信管理的体制机制,健全诚信管理制度,全社会才会形成人人守信的局面,诚信才不会成为一句空话,对大学生诚信教育才能真正切实有效。
2.高度重视诚实守信的教育,着力构建诚实守信的教育课程。
目前,素质教育的理念已深入人心,而大学生的诚信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对大学生进行诚实守信的良好品格的塑造,使大学生在课程学习中高度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性。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如何通过课程的教育养成大学生诚信意识和自觉行为,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课题,对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3.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的作用,大力开展诚实守信的宣传活动。
高校学生各社团作为学校文化载体和学生的活动平台,为学生提供展示才艺的机会,提供学校方面正确的舆论导向,展示大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文化风貌。所以,可以积极发挥大学生社团的作用,加强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大力开展诚实守信方面的活动。如针对某些大学生一些不诚信的行为,由学生社团开展诚信宣传活动或展出与诚信内容相关的板报,对诚信行为进行表彰,对失信行为给予批评,强化诚信教育舆论。
4.积极开展诚信实践的活动,努力营造诚信校园的良好氛围。
“知道为智,体道为德”,培养大学生的诚信品质,应组织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诚信道德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切实实践和情景体验,接受诚信道德教育,在参与体验中学会做诚信人,做诚信事[5]。
另外,在大学生诚信建设中,注重人本化将教育观点从相对单一地关注道德规范转移到“人的全面发展”上,着眼于人的成长。同时,大学生诚信教育必须讲究课堂教育和现实生活的一致性,把诚信教育常态化,将大学生的诚信教育落实到具体的生活中,使大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养成诚信习惯。
四、结语
诚信是一切道德的基础和根本,是一个人思想道德素质最核心的外在表现。大学生是国家未来发展的支柱和社会的主流,大学生诚信道德建设关乎其个人的健康成长,更关乎国家和民族的长远发展。高校德育工作者要善于从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种种表现中,考镜源流,找出其相应的根源,有助于寻找到有效防范大学生诚信缺失的方法和对策。只要我们厘清现象和成因,采取有效措施,就能够重建大学生的诚信体系,还校园一片诚信净土。
参考文献:
[1]孔子.论语[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8.
[2]孔子.论语[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8.
[3]和莉.关注大学生的诚信教育[J].中国科技信息,2009.14.
[4]付春生.大学生诚信缺失的表现、原因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2009.06.
[5]李婷.浅谈大学生诚信教育[J].科技信息,20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