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语境下的女性庄园建构

来源 :北方文学·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n3494084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严歌苓是当代女性文学园地里最富有“雌性”气息的实力派作家。她具有强烈女性意识,创作的小说主角都是女性,这些女性形象呈现出了不同的人生姿态,并构成了一个女性形象系列,从不同的角度展现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民族寓意。作为一位旅美作家,严歌苓的作品在出国前后是有很大差异的,因此我们必须对她的生平报以重视,本文试着选取最具代表性的女性形象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所折射出的特定生命体的秘密,特定文化的秘密,以及严歌苓自身的秘密与她的女性文学创作的成长。
  一、政治意识形态笼罩下被异化的女性生活
  1979年,22岁的严歌苓主动请缨,赶赴对越自卫反击战的前线,成为了一名战地记者,丰富的军旅生涯为她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创作素材。传统的东方文化使严歌苓充满着理想与激情,残酷悲壮的军旅生活又让她看到了青春理想的湮灭。
  《雌性的草地》就是严歌苓以她1976年采访一个女子牧马班为原型创作的,故事发生在文化大革命时期。精神领导人物沈红霞,是一个独特的存在。她自律、刚强、老练、成熟,带着为国家驯养“军马”的崇高理想来到牧马班的,对红马的爱化在她平而不凡的一生中。严歌苓在自序中说道:“要成为一批优秀的军马,就要去掉马性;要做一个忠实的女修士,就得扼杀女性。”无疑,沈红霞既是父权和男权世界的双重牺牲品又是捍卫者。年轻的肉体和灵魂作为牺牲,被奉上了所谓的“理想”的祭坛,才发现早已撤销了骑兵的建制,根本就不存在牧马班这个编制,她们一心追寻的理想却是本来就没有的。
  这一时期,严歌苓清醒地认识到即使五四之后女性获得了极大的权利,但仍旧深深地埋葬在男权社会的阴影里,变成了政治革命的伴生物,甚至正遭受着异化的危险。
  二、女性移民文学的书写——母性救赎
  严歌苓赴美攻读写作学硕士学位,作为美国第五代移民,遭遇到了很多的民族敌意,面对曲折的文化沟通,不同寻常的生活赋予了她独特的视觉。全面地激发了她渴望伸展的创作才情。使得她不仅关注底层民众,还把视角锁定在了移民中的女性身上,这更是严歌苓所认为的弱者中的弱者。
  《扶桑》是严歌苓移民题材中,最熠熠生辉、震撼人心的一部。女主人公扶桑是华人街的一名名妓,处在所属时代的社会最底层。扶桑八岁定亲,十四岁时被迫与公鸡交拜天地,二十岁被绑架,卖到了旧金山唐人街的妓院。扶桑是隐忍的,她的“脸上无半点担忧和惊恐,那么真心地微笑。……如此的一汪温柔与受伤很严重地矛盾着。”
  陈思和在《关于<扶桑>改编电影的一封信》中谈到:“扶桑如作一个具体的妓女来理解或展现,那是缩小其艺术内涵,她是一种文化,以弱势求生存的文化。”
  三、消解历史和颠覆性写法——坚守自我执着追求的女性
  多年异域文化熏染,使严歌苓在理性关注“人性”的同时,对自己的祖国以及文化也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她渴望揭开历史的面纱,带着对中西方文化的融汇,来完成真正的属于中国记忆的小说。
  《一个女人的史诗》中的田苏菲,是一个笨拙又爱地执拗的女人。她深深爱上了风流倜傥的欧阳萸,尔后的30多年,用尽全身力气爱着这个一心寻找红颜知己的男人。在新中国成立到文革结束中,纷至沓来的各种政治运动,由爱生痴,敏感,嫉妒,聪慧,坚韧,编织了消费疼痛而又甜蜜的一生。作为一个敏感细腻,又在那段特殊历史时期成长起来的女性,严歌苓对文革时期的历史是非常清楚的。但是重大的历史都被她的宏大视角所淹没了,完全附着在了这个叫田苏菲的女人的爱情长河之上,通过这个女人执着无畏的一生,不动声色地展示了整个时代的轰轰烈烈,这就是对历史的消解的写法。
  四、结语
  严歌苓身上既有中国传统知识精英所具备的文化修养,又深受西方文化人性至上理念的浸染。在她长达30多年的写作经历中,小说中的女性主人公经过了遮蔽、反抗和独立三个阶段, 与此相对应的呈现出自发、自觉和自在三种状态。特别是以两性和谐为前提的自在状态, 是严歌苓女性人生的理想化生存模式,可以使女性们摆脱历史的、文化的、生理的、心理的、诸般枷锁的桎梏,成为自在的女性优美地生存,她们身上散发着独有的“雌性”魅力,构建出了一所属于严歌苓自己的绝美庄园。
  注释:
  陶兰:评严歌苓对中国女人之“最高雌性”的文学书写[J].电影评介,2009.
  严歌苓.雌性的草地[M].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1998.
  来自百度百科.
  严歌苓.《扶桑》,中国华侨出版社1996.
  陈思和.谈虎谈兔[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参考文献:
  [1]庄园著.女作家严歌苓研究[M].汕头大学出版社,2006.4.严歌苓.雌性的草地[M].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1998.
  [2] [美]陈瑞琳,超越“乡愁”——论海外移民文学人格的精神重建[A].黄万华.多元文化语境中的华文文学[C].山东文艺出版社,2004.
  [3]罗素[英].怎样阅读和理解历史[A].论历史[C].北京:三联书店,1991.
  [4]陶兰.评严歌苓对中国女人之“最高雌性”的文学书写[J].电影评介,2009.
其他文献
摘 要:狂欢化理论在西方文学发展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文学作品通过一系列生动具体的形式将狂化的内在精神表现出来,进而生成一种具体的生活感受。重读鲁迅《铸剑》和莫言《红高粱》,通过对两部作品的比较,体会两位作家受不同时代的影响以及个人的感受,进而对狂欢化精神的不同诠释,启发我们对当代的思考。  关键词:红高粱;铸剑;狂欢化  一、狂欢化的故事情节  狂欢节是一场庆典性活动,同时具有一种仪式化。狂欢节上人
期刊
摘 要:《猫的摇篮》出自于美国作家库尔特冯内古特之手,是一部充满智慧和黑色幽默的后现代主义作品。冯内古特通过该小说向人们呈现出一幅地球毁灭、世界末日的悲壮图景。文章基于生态主义视角进行解读和分析,试图通过自然生态、社会生态、精神生态三个方面对作品进行解读,目的在于揭示出自然与人类之间的紧密联系,人类在滥用科技造成生态环境不可逆转的现象进行分析,进而呼吁人们关注社会、关注自然界。  关键词:冯内古特
期刊
摘 要:文化身份问题是后殖民文学中的重要主题之一,也是生活在后殖民社会和国家的人们不得不面对的社会问题。本文通过奈保尔的《毕斯沃斯先生的房子》,分析这一重要主题。《毕斯沃斯先生的房子》展示给读者们的是毕斯沃斯先生在后殖民社会里,无论是定位于印度或特立尼达还是英国的身份寻找都注定是失败的。这一混杂性文化身份的确立,就注定了毕斯沃斯先生无论对印度﹑特立尼达还是英国文化都具有依附又背离的尴尬身份。  关
期刊
摘 要:本文以小说中女性人物为研究对象,从后殖民主义的视角出发,对充满矛盾和冲突的亚历山大的生存困境进行了较为全面的阐述。达雷尔在小说中精心刻画了以梅丽莎、贾斯汀、利拉和克丽为代表的埃及女性,展现了反抗殖民统治的坎坷历程,反映了她们对民族解放与革命胜利的美好憧憬。  关键词:劳伦斯·达雷尔; 《亚历山大四重奏》;后殖民主义; 埃及女性  劳伦斯·达雷尔是英国现当代著名小说家,其代表作《亚历山大四重
期刊
摘 要:弗吉尼亚·伍尔芙是世界著名的意识流小说家,其小说内容对人性和自我意识的探讨,在现代文学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而目前对伍尔芙作品的解读大都停留在文学意义上的解读,无法全面分析其独特的意识流作品色彩。本文将从心灵哲学的视角,尝试用心灵哲学的内涵来阐述伍尔芙的意识流作品,探索伍尔芙所呈现给后人的人性观和哲学观。  关键词:伍尔芙;意识流;心灵哲学  心灵哲学,是以心灵和意识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科学,以
期刊
摘 要:《伤心咖啡馆之歌》是美国南方文学家卡森·麦卡勒斯的一部重要作品,本文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探讨其中人物李蒙内心变化的成因,通过分析他的精神世界变化和扭曲的深层原因及与作者之间暗含的关联,论证李蒙深陷世俗的枷锁而逐渐扭曲,失去超我,而对李蒙人格扭曲的关注也是作者的无意识反映。  关键词:《伤心咖啡馆之歌》;精神分析;弗洛伊德;李蒙  《伤心咖啡馆之歌》是美国南方文学家卡森·麦卡勒斯的一部重要
期刊
摘 要:山崎正和的《戏剧性的日本人》,循序渐进的阐述了日本人对于本土文化与外来的文化之间的“自他意识”。文本通过分析山崎正和的理论,简要的解析在人生观与艺术观方面,中国和日本的审美情趣的异同点。  关键词:人生观;艺术观;自他意识;中国;日本  山崎正和的《戏剧性的日本人》在日本国内的声誉非常高,它让日本国人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进行精神层面的深省。文章列举了日本许多著名的作家,如戏作家目下顺
期刊
摘 要:卡夫卡被尊为西方现代派的鼻祖,是表现主义文学的先驱,是20世纪西方文学的一面旗帜。他的文笔明净且想象奇诡,其笔下不单单是主题曲折晦涩、情节支离破碎的作品,他所描绘的文学世界里也具有浓郁的童话、奇幻、神奇色彩,因此他的作品也被改编成儿童读本、绘画本、动画片等等。卡夫卡是一个葆有童心的作家,他以童心的纯粹、明净去观察、描绘整个人生与世界,从而写下一篇篇不朽的佳作。  关键词:卡夫卡;童心;童话
期刊
摘 要:在《聊斋志异》这部名著中,除了以人鬼、人狐之间爱情为主题的篇章外,多篇作品描写到了友人之间情谊,在这些“友情叙事”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真切的感受到作者蒲松龄对于友人间情感的深刻理解,纯粹的,真挚的,犹如骨肉之亲,超越生死之限!同时也可以读懂蒲松龄内心对于知己,知音的极度渴望的情感诉求。  关键词:友情;劝善;报恩;托生为子  《聊斋志异》为明末清初作家蒲松龄的传世名著,在这部以鬼狐故事为主的
期刊
摘 要:自《诗经》滥觞,经过两汉魏晋的发展至唐朝达到鼎盛,闺怨诗成为我国古代诗歌中的一个重要题材,为广大文人所喜爱。至宋代岁闺怨题材多以词为载体,然两宋诗歌中亦不乏优秀作品。本文主要以陈师道的《妾命薄》二首为例,探析宋代闺怨诗以男女之情比附师生之谊的特点。  关键词:宋代;闺怨诗;师生之谊  一、“闺怨”  “闺怨”一词在唐代《苏氏织锦回文记》中有记载“锦字回文,盛见传写,是近代闺怨之宗旨,属文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