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包括马克思主义经典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思想品德、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等课程。这些课程设置的目的是紧密相连的,共同形成了一个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旨在引导大学生的思想层面向着有助于自我实现与国家建设的方向发展。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述,这为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提供了整合框架。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整合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意义
增强课程的整体性
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是一个整体,每一门课程都致力于对大学生的思想层面施加有益影响,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却常出现缺少整体性的情况。这一现象的存在不仅降低了大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使得学生和教师都难以把握课程体系的要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成为各门课程授课的整体性目标,首先,所有课程的培养方向都应被归于“爱国”价值观之下,其次各门课程的内容都可以关涉多个价值观概念。例如,在学习“中国近代史纲要”课程时,通过对中国近代危难国史的学习,能够让大学生深刻地感知国家富强的重要性,从而有效地渗透“富强、爱国”的价值观。引导价值观原本就是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应有之义,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我国话语体系建设的指导性思想的今天,应当以此作为检验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有效性的根据。
提升课程的时代感
社会环境瞬息万变,青年人心理今非昔比,但是思想政治课程却显得有些陈旧。笔者在实践中发现,思想政治课程给很多大学生留下了陈旧、刻板的印象,这必将直接影响到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的效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于十八大首次提出,是基于我国当时社会发展情况提出的一整套精练表述,它与时代脉博紧密相连,反映了当下人民对社会前景的普遍期望。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各个概念进行审视,不难发现这是一个具有新意的话语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概念表述凝练、平易,贴近日常生活,使用这个新颖的概念系列来整合课程,从微观上说能够提升大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从宏观上说能够更新课程的话语体系,有效提升课程的时代感。
实施路径分析
优化授课风格
顾名思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一种旨在对青年大学生价值观产生影响的教育。价值观是基于人的一定的思维感官之上而作出的认知、理解、判断或抉择,也就是人认定事物、辨别是非的一种思维或取向,从而体现出人、事、物一定的价值或作用。价值观是复杂思维活动的表现,它既具有理性思维的机制,又具有强烈的惯性思维和个人化情感色彩。要对如此复杂的思维活动施加影响,就必须走进大学生的心灵,与他们亲切对话,让他们在对话之中认同和接受教师。但是,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或多或少都存在过于僵化、与大学生缺少沟通的现状。而教与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结果,如果教师只是机械地单向宣讲,不可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就要求教师优化授课风格,加强教学中的情感因素,回应青年大学生的沟通需求。讲到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时,教师要表现出对学术的热忱;讲到近代史的民族经历时,教师要用强烈的爱国主义情绪感染学生;讲到法律基础课程时,教师要拿出对法律的敬重态度来,让学生懂得法律的精义。
创新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一门艺术,使用合理的教学方法,能够显著地提升教学效率。讲授法是大学生思想政治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某些教学内容下,还是最主要的部分,但是如果只使用讲授法进行教学,则会使课堂显得枯燥单一。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视角下,大学思政课堂应加强提升学生的思维参与与情感参与,让学生在思想上与课堂对接,与教师对接。如何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呢?案例教学法就是一个非常适用的教学方法,这一教学方法将案例引入教学中,对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中的理论讲授部分起到良好的辅助作用,有助于增强思想政治课程与现实社会生活的联系。但值得注意的是,案例教学法并不等同于“举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通常结合小组讨论研究活动展开,其遵循的教學模式为“案例呈现—分析讨论—点评总结”。为引导大学生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选择能够体现某一特别价值观的案例进行详细分析。首先,教师要生动地呈现案例,教师可选用的方法包括口头语言描述和多媒体教学设备呈现。在多媒体教学深入高等教育各个领域的今天,教师应当尽量多采用这一手法进行案例呈现。其次,开展分析讨论,以小组为单位就案例进行分析。在小组讨论前,教师应提出合适问题激励学生讨论。当小组讨论深入到一定阶段时,教师应提出新的问题进一步启发学生思维。
探索实践课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真正深入到大学生的头脑中,仅凭常规的课堂学习是不够的。价值观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结果,个体在实践中发现价值观对于实践的指导性作用,就会进一步确信价值观的意义,真正使其内化为精神世界的一部分。首先,常规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课堂仍是最主要的实践形式。例如,为了培养学生的“爱国”价值观,可以组织学生到革命根据地、烈士陵园、革命遗址、革命先烈故居、革命博物馆等地参观,这些场所能够给学生营造历史现场感,其教育效果远胜于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其次,要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社团活动结合起来,并在其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元素。可举办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演讲会、辩论会、朗诵会等。在当代大学生校园内,学生社团是大学生课余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重要通道,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形成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今天的思想政治教育绝不可忽视这一高效渠道。
结语
青年的精神面貌决定着民族的未来发展前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正是为了提升青年的精神面貌,让他们成为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实现的积极力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一系列积极进步观念的高度概括,能够为大学生提供正能量,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指出了新的方向。为了引导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政教育工作者应当加强学习,根据教学需要不断探索新的教学形式,开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局面。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整合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意义
增强课程的整体性
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是一个整体,每一门课程都致力于对大学生的思想层面施加有益影响,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却常出现缺少整体性的情况。这一现象的存在不仅降低了大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使得学生和教师都难以把握课程体系的要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成为各门课程授课的整体性目标,首先,所有课程的培养方向都应被归于“爱国”价值观之下,其次各门课程的内容都可以关涉多个价值观概念。例如,在学习“中国近代史纲要”课程时,通过对中国近代危难国史的学习,能够让大学生深刻地感知国家富强的重要性,从而有效地渗透“富强、爱国”的价值观。引导价值观原本就是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应有之义,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我国话语体系建设的指导性思想的今天,应当以此作为检验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有效性的根据。
提升课程的时代感
社会环境瞬息万变,青年人心理今非昔比,但是思想政治课程却显得有些陈旧。笔者在实践中发现,思想政治课程给很多大学生留下了陈旧、刻板的印象,这必将直接影响到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的效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于十八大首次提出,是基于我国当时社会发展情况提出的一整套精练表述,它与时代脉博紧密相连,反映了当下人民对社会前景的普遍期望。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各个概念进行审视,不难发现这是一个具有新意的话语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概念表述凝练、平易,贴近日常生活,使用这个新颖的概念系列来整合课程,从微观上说能够提升大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从宏观上说能够更新课程的话语体系,有效提升课程的时代感。
实施路径分析
优化授课风格
顾名思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一种旨在对青年大学生价值观产生影响的教育。价值观是基于人的一定的思维感官之上而作出的认知、理解、判断或抉择,也就是人认定事物、辨别是非的一种思维或取向,从而体现出人、事、物一定的价值或作用。价值观是复杂思维活动的表现,它既具有理性思维的机制,又具有强烈的惯性思维和个人化情感色彩。要对如此复杂的思维活动施加影响,就必须走进大学生的心灵,与他们亲切对话,让他们在对话之中认同和接受教师。但是,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或多或少都存在过于僵化、与大学生缺少沟通的现状。而教与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结果,如果教师只是机械地单向宣讲,不可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就要求教师优化授课风格,加强教学中的情感因素,回应青年大学生的沟通需求。讲到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时,教师要表现出对学术的热忱;讲到近代史的民族经历时,教师要用强烈的爱国主义情绪感染学生;讲到法律基础课程时,教师要拿出对法律的敬重态度来,让学生懂得法律的精义。
创新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一门艺术,使用合理的教学方法,能够显著地提升教学效率。讲授法是大学生思想政治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某些教学内容下,还是最主要的部分,但是如果只使用讲授法进行教学,则会使课堂显得枯燥单一。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视角下,大学思政课堂应加强提升学生的思维参与与情感参与,让学生在思想上与课堂对接,与教师对接。如何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呢?案例教学法就是一个非常适用的教学方法,这一教学方法将案例引入教学中,对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中的理论讲授部分起到良好的辅助作用,有助于增强思想政治课程与现实社会生活的联系。但值得注意的是,案例教学法并不等同于“举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通常结合小组讨论研究活动展开,其遵循的教學模式为“案例呈现—分析讨论—点评总结”。为引导大学生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选择能够体现某一特别价值观的案例进行详细分析。首先,教师要生动地呈现案例,教师可选用的方法包括口头语言描述和多媒体教学设备呈现。在多媒体教学深入高等教育各个领域的今天,教师应当尽量多采用这一手法进行案例呈现。其次,开展分析讨论,以小组为单位就案例进行分析。在小组讨论前,教师应提出合适问题激励学生讨论。当小组讨论深入到一定阶段时,教师应提出新的问题进一步启发学生思维。
探索实践课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真正深入到大学生的头脑中,仅凭常规的课堂学习是不够的。价值观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结果,个体在实践中发现价值观对于实践的指导性作用,就会进一步确信价值观的意义,真正使其内化为精神世界的一部分。首先,常规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课堂仍是最主要的实践形式。例如,为了培养学生的“爱国”价值观,可以组织学生到革命根据地、烈士陵园、革命遗址、革命先烈故居、革命博物馆等地参观,这些场所能够给学生营造历史现场感,其教育效果远胜于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其次,要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社团活动结合起来,并在其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元素。可举办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演讲会、辩论会、朗诵会等。在当代大学生校园内,学生社团是大学生课余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重要通道,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形成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今天的思想政治教育绝不可忽视这一高效渠道。
结语
青年的精神面貌决定着民族的未来发展前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正是为了提升青年的精神面貌,让他们成为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实现的积极力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一系列积极进步观念的高度概括,能够为大学生提供正能量,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指出了新的方向。为了引导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政教育工作者应当加强学习,根据教学需要不断探索新的教学形式,开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