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体系研究进展

来源 :土木工程与管理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7281423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具有跟传统现浇结构截然不同的施工工艺及节点构造,并能方便地与预应力、新材料等技术有机结合,突破了现浇结构的一些局限,因而能带来良好的结构体系性能、乃至新颖的结构体系形式,符合我国产业升级和绿色发展的要求,已经成为目前建筑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必然途径。但现阶段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体系繁多,发展应用缓慢等突出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理论发展和工程应用。本文从体系形式、优缺点、试验研究等方面论述了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空间盒式结构与模块建筑结构等几类适用于多高层工业与民用建
其他文献
铸件清洁度控制对铸件内腔及油路的影响越来越严重,准确检测铸件油路表面品质及多余物的技术十分重要.通过试验探索内窥镜检测的规律,从而为铸件内腔及油路表面品质及多余物
探究T6固溶时间和时效时间对SLM成形ZL205A铝合金试样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538℃下固溶时间从10h增加到14h,150℃时效4h时,合金中析出大量第二相θ-Al2Cu,且在α-Al基体中分布均匀,其抗拉强度由固溶10h的327 MPa上升到固溶14h的369MPa。固溶14h时,随着时效时间延长,试样的力学性能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析出的θ相在150℃×6h后出现变大,导致成形试样的力学性能下降。经固溶14h、时效6h后,试样抗拉强度达到388MPa,屈服强
建筑业行业管理体制创新战略是中国建造2035总体战略的重要构成。探索中国建筑业行业管理体制创新,促使建筑业行业管理体制适应行业特点与生产力活动规律,对实现中国建造2035发展目标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在比较分析建筑业发达国家行业管理体制模式的基础上,总结了管理组织结构、管理内容及管理方式等方面可供我国建筑业行业管理体制创新变革借鉴的经验,系统梳理了我国建筑业行业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并据此展开了行业管理体制创新需求调研。本文对我国建筑业行业管理体制创新战略进行了思考,并从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行业信用体系建
针对熔点为1250℃的非晶母合金,在CaO-SiO2-Al2O3基础渣系中添加B2O3,设计了含硼低熔化温度渣系;采用FactSage7.2软件模拟计算,研究了CaO-SiO2-Al2O3-B2O3四元精炼渣系相图,B
采用石墨蛇形通道制备了6061铝合金半固态浆料,研究了浇注温度、弯道内径以及Si含量对半固态浆料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蛇形通道制备的6061铝合金半固态浆料比传统铸造工艺得到的组织球化和细化效果更好。初生α-Al晶粒细化至66.37μm。随着Si含量增加,晶粒球化效果和细化效果更显著。当Si含量为1.2%时,初生α-Al晶核的平均晶粒直径和形状因子分别为42.85μm和0.83。当浇注温度为660~690℃,通道内径为20mm时,制备的6061铝合金半固态浆料更好。
基于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了TC4棒料加热的热机耦合模型,对不同直径、表面涂覆0.2mm玻璃涂层的TC4合金棒料,在945℃下直接高温入炉的加热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合金棒料在加热过程中受到的最大等效应力随棒料直径的增大而增大,最大等效应力部位位于棒料底部(与炉底板接触部位)。当棒料直径>40mm时,棒料在加热过程中所受到的最大等效应力大于其对应温度下的屈服强度。棒料在加热过程中所受到的最大主应力随直径的增大而增大。不同直径承受最大主应力部位的温度均为35℃左右。当棒料直径为100mm时,受
近年来,建筑业农民工数量大幅度减少,2014—2020年减少了14.45%,预计自然情景下2035年以农民工为主体的中国建筑业劳动力供求缺口将达到1097万人。本文结合建筑业劳动力供求现状,利用建筑业劳动力历史数据对2021—2035年建筑业劳动力供求进行工业化渗透率、数字化渗透率、产业培训率及劳动力参与率的多情景预测,研究发现通过提升工业化渗透率、数字化渗透率、产业培训率实现劳动生产率提升45.5%时才能填补自然情景下的劳动力缺口。最后,从完善工业化与智能化建造技术创新体系及协同发展路径、建立建筑产业工
数字化转型是建筑业应对自身长期固有的生产率水平低下、增长方式落后、资源能源消耗高、科技含量低等问题的关键手段,但当前学术界和业界对建筑业数字化转型的总体认识仍有待加强。本文旨在探讨建筑业数字化转型的内涵与参与主体,描述了各主体的特征及主体之间的互动关系,并利用SWOT法分析了各主体的内部优势、劣势和外部机会、威胁。在此基础上,本文以政策工具为视角,分析了现有建筑业数字化转型相关政策工具对参与主体互动的支撑作用,发现我国尚未形成多层次、协同化、立体式的建筑业数字化转型政策体系,仍需加强顶层设计,为建筑业数字
合同能源管理模式作为实施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改造的主要方式,以市场化手段为节能改造项目的推进注入了新动力。然而该模式的引入也使节能服务企业承担了巨大风险,相互作用、错综复杂的项目风险大大增加了项目管理难度。因此,利用文献研究法结合专家访谈意见得出合同能源管理模式下公共建筑节能改造项目的关键风险因素清单,在此基础上利用FISM模型构建出可视化项目风险层次结构,并结合MICMAC方法完成风险因素驱动力–依赖性划分,进一步揭示风险传导路径。研究表明:政策风险、经济风险为深层驱动风险,从根本上影响项目风险;节能效果实
创新建筑企业市场准入制度成为构建面向未来建造模式产业组织结构的关键工作,亦是推进行业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抓手。本文梳理我国建筑企业市场准入制度发展近况,总结美国、德国、英国、新加坡和日本发展经验,基于问卷调查识别我国建筑企业市场准入制度创新需求。研究发现,放宽资质分类分级限制、健全信用体系、加强行业协会作用成为各国发展趋势,创新资质审批监管方式、健全资质清退机制、推动行业监管信息化、培养企业核心竞争优势、加强中小企业金融政策扶持成为我国主要需求,其中推动行业监管信息化需要持续关注。最后提出优化市场准入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