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少奇曾被确定为“接班人”吗?

来源 :报刊荟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estjmal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1943年进入中央领导核心层,到1966年八届十一中全会后离开工作岗位,刘少奇在中央领导岗位上的时间长达23年。
  在此期间,刘少奇一直是排在毛泽东之后的“第二把手”,这应是不争的事实。因为在毛泽东不能主持中央工作期间,刘少奇多次代理党的主席职务。
  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代理过毛泽东职务的领导人,刘少奇是唯一的一位。这在党的历史文献中有过三次正式记载。
  第一次是1945年毛泽东赴重庆和谈期间。
  第二次是在建国之初毛泽东出访苏联期间。
  第三次是在1953年年底。这年年底,毛泽东外出到杭州主持新宪法的起草工作。在12月24日毛泽东临行前主持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特别作出决定:在毛泽东外出休假期间,由刘少奇代理主持中央工作。之所以把这个决定称之为“特别”,是有特定原因的。就在这次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毛泽东征询在他外出休假期间由谁主持工作时,高岗坚决反对由刘少奇主持中央工作,提出“轮流吧,搞轮流好”,刘少奇也表示“轮流负责为好”(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第315页),最后是毛泽东毅然拍板作出决定:由刘少奇代理主持中央工作。
  除多次代理毛泽东的职务外,还有一次是在特殊情况下作为中央的“预备队”而被毛泽东委以重任。
  重庆谈判后不久,蒋介石重新挑起内战,并于1947年初派胡宗南率重兵进攻延安。中共中央为避敌锋芒,主动撤离延安。
  3月29日,中共中央在陕北清涧县的枣林沟召开会议,决定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率中共中央机关和人民解放军总部留在陕北,主持中央工作,而由刘少奇、朱德、董必武为常委(后增加康生、彭真)组成中央工作委员会,以刘少奇为书记,“经五台往太行”,进行中央委托的工作。刘少奇率部到达晋西北后,又辗转来到华北,经过慎重选择,新组成的中央工委最后落脚在太行山麓的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建立了中国共产党最后一个农村战略指挥部。
  毛泽东的这个部署是有着深远考虑的。内战初期,国内战争形势敌强我弱。在此情况下,毛泽东为了拖住敌人的主力部队,支援其他战场展开战略反攻,祭出一步“险棋”:决定中央机关不离开陕北。
  对这步“险棋”带来的险境,毛泽东是有着清醒认识的:战争形势瞬息万变,面对十倍于我的强敌,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稍有不慎,就有可能遭遇不测。
  毛泽东既出此险招,就不能不留有后路。这个后路,就是由刘少奇率领的中央工作委员会,这实际上是作为党中央的“预备队”而考虑的。在国共两党决战的前夜,毛泽东又一次将重担托付给了刘少奇。
  从1953年下半年开始,中央工作分为“一线”“二线”后,刘少奇主持一线工作。
  严格意义上讲,所谓“一线”、“二线”的概念是含混模糊的。中共中央进城后,从未在“一线”“二线”问题上有过正式的规定,也未对“一线”“二线”的权限和职责作过任何解释;但在实际工作中,中央高层即政治局常委的这种分工又确实存在着。
  大约在50年代末60年代初,特别是1962年七千人大会以后,中央工作分为“一线”“二线”的情况较为明显了。毛泽东不再参加党的经常性会议,党的日常工作和政治局会议由刘少奇主持,书记处会议则由邓小平主持,大事向毛泽东请示。这种状况直到1966年“文革”开始才改变。
  实践证明,中央工作分“一线”“二线”的做法是不成功的,给党和国家的领导体制带来的影响是负面的。但仅从刘少奇主持一线工作这一点看,刘少奇的地位则是不言而喻的。
  由此可以说,在中共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中,刘少奇“第二把手”的地位是确定的,但由此认定刘少奇是毛泽东选定的“接班人”却值得商榷。
  通常认为刘少奇是毛泽东选定的接班人的根据主要有两个:一是1959年刘少奇当选为国家主席;二是1961年毛泽东同蒙哥马利的一次谈话。
  刘少奇当选国家主席,主要基于毛泽东退居二线的考虑。何况在我国的领导体制中,国家主席只是名誉职务,并没有实际权力。事实上,在最初考虑国家主席人选时,除刘少奇外,还考虑过朱德、董必武等。由于朱德力辞,同时考虑到年龄,党内分工等原因,并由毛泽东出面在最高国务会议上加以解释,刘少奇才得以当选。因此以刘当选国家主席来作为刘是毛认定的接班人的依据似乎不充分。
  毛泽东1961年9月在武昌同英国元帅蒙哥马利谈话时,倒是明确说过他的继承人(即接班人)是刘少奇。关于这次谈话的记载有两个版本。
  蒙哥马利在他回国后写的《三大洲》一书中是这样记述的:“我接着就问到他的继承人。”“他说,在中国,继承是清楚的,并且已经确定了——那将是刘少奇。我问,刘以后又是谁呢?他说他不知道,也不过问。”以外交部官员身份陪同蒙哥马利在华参观并参加这次谈话的熊向晖的回忆,同蒙哥马利的叙述大体一致。蒙哥马利问:“主席现在是否已明确,你的继承人是谁?”毛泽东说:“很清楚,是刘少奇,他是我们党的第一副主席。我死后,就是他。”蒙哥马利又问:“刘少奇之后是周恩来吗?”毛泽东说:“刘少奇之后的事我不管……”
  这次谈话通过蒙哥马利的著作捅向了全世界,我国外交部也曾以内参的形式在国内小范围作过通报,自然在国内外引起不小的反响。但这次谈话前后,毛泽东并没有在党的会议上提及此事,从笔者目前了解的资料看,也没有在党的高层中进行过议论。毛泽东在其他外交场合包括同兄弟党、兄弟国家领导人的谈话中,均没有做过如此明确的表示。选定接班人这样关乎党的前途的大事,竟只和一个西方人士谈及,似乎有悖常理。
  这个事件中有一个背景细节似乎被人们忽略了。据熊向晖回忆,蒙哥马利在太原、包头、西安、洛阳等地参观时,十分关注毛百年以后的接班问题,多次委婉地向接触的群众及熊本人提出询问。这一动向熊向晖及时向周恩来作了汇报。于是,毛泽东同蒙哥马利谈话之前,已经对此问题作了准备,甚至还问过熊向晖“接班人”同英文“successor(继承人)”的不同含义。
  蒙哥马利在同毛泽东交谈时,兴趣点似乎并不在刘少奇身上,而是在毛刘这一代人之后。在毛泽东回答接班人是刘少奇之后,蒙马上接问刘以后是谁,毛以“刘少奇之后的事我不管”作答,话题就此打住。显然,蒙哥马利更想了解的是毛刘这一代人之后的接班人问题。
  可以佐证的是,在美英等国近期解密的档案中,也透出当年的这种动向。从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情报部门一直在关注中国高层的动向,特别是毛之后的接班人问题,并作过种种推测。
  联想到蒙哥马利的关注点,想必这之间应该不是巧合。
  那么,从以上细节中是否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毛泽东在同蒙哥马利的谈话前,已从熊向晖的汇报中以及其他渠道,得知西方国家在密切关注中国政局的动向,特别是关注毛以后的接班人问题,而毛泽东的回答,则更多带有外交上的策略意义。
  从七大到建国后的相当一段时期,毛泽东对刘少奇是信任和倚重的。尽管其间有过“高饶事件”的波折,但最终得以平息。在这段时间里,毛刘的关系应该还不是“接班”与“被接班”的关系,毛刘基本是同一代人,开国初期还都年富力强,考虑接班问题为时过早。而在进入晚年需要认真考虑接班人问题时,毛泽东的思路已开始偏离了。这种偏离,预示着党将走过一段曲折的道路。(摘自《党的文献》2011年第2期)B⑨
其他文献
日军为何未能占领陕西?    抗战时期,陕西成为日军狂轰滥炸的主要目标之一,8年中,日军飞机轰炸陕西560多次,投弹1.36万余枚,死伤民众万余人,炸毁房屋4.3万余间。其轰炸时间之长、范围之广,均居全国前列。然而,在整个抗战时期,除陕北的府谷沦陷数小时外,日军基本没有能够侵占陕西,这是为什么呢?  1937年7月全面侵华战争爆发后,秋天,日军派出兵力,直扑陕西。他们认为扣下陕西,就可进军西北和西
期刊
“鹞”式空中掩护“鹗”式着陆营救    从起飞到返回“基萨奇”号两栖攻击舰,美国海军陆战队今天凌晨营救在利比亚坠毁的F-15战斗机的飞行员仅用了90分钟。  包括MV-22“鄂”式偏转旋翼机在内的几种机型,都参加了营救行动,营救地点距“基萨奇”号两栖攻击舰约130海里,美军飞机在营救地点附近投下2枚各重500磅的炸弹。  一名海军陆战队高级军官说,如果飞行员在等待救援的过程中发现“有部队(可能是敌
期刊
一段3分钟长的广告让无数台湾人潸然泪下。一个月中,该视频广告点击率超过100万次。为台湾大众银行拍摄的这段视频,讲述的是平均年龄83岁的5位老人的故事。他们决定骑摩。托车13天游遍台湾岛。  这段名曰“梦骑士”的广告是台湾大众银行系列视频广告中的第三则。所有广告都是基于真实事件的温暖人心的故事。去年,一则广告说一位不会说英文的母亲历经4个国家去看女儿的故事;前年,广告的主人公是一位与儿童合唱团一起
期刊
1969年,文化部创办向阳湖“五七”干校,一大批高级领导干部和著名作家、艺术家、出版家、文博专家、电影工作者以及家属6千余人来到了湖北成宁向阳湖劳动锻炼,为中国当代文化史留下了一节笔墨凝重的篇章。如今,那些仍然健在的“向阳人”和他们的后代“向阳花”回忆起他们在“五七”干校的生活,一部鲜活、生动的历史剧便缓缓地铺陈开来。    1、文洁若:我劝丈夫“磨洋工”    文洁若(1927年一),著名翻译家
期刊
在这匆匆而过的末法时代,我们似乎应该习惯没有回味的感受。  信息,时间一切都是如此之快。它使我们难以想象有一种生物能有五千岁的长寿。  文化营造着规矩,从小被文化礼教着,弹性和延展性变得极差,长大后发现和这消费享乐为主的主体社会搭不上拍,且出口越来越少。  于是就拼命的逃  逃到天上?  现实中的自我只能通过幻想来平衡自己的期望值。  逃到镜子里?  自恋也许可以缓解一下久违的满足和充实感,它不仅
期刊
日前来台访问的大陆海协会会长陈云林先生,十多年来专职处理两岸事务。我与他相识,是最近十年我到大陆建寺,才有所往来。  我曾多次到大陆,有一次承他专程从北京到上海,我们晤谈甚欢。之后,我应邀到海南岛参加观音像开光,他也前往与我相谈许久。两年前,我到湖南长沙参加“一笔字”展出,他也飞往长沙,就如故人重访,友谊当然更加深厚。  陈先生之前三来台湾,虽未能越过浊水溪,但他都用电话与我联系,希望有机会南下高
期刊
围绕辛亥革命,中国现当代出现了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辛亥革命纪念,从民国始迄于今,未尝稍斩。  在民国时期,对辛亥革命的纪念与解读,不同时期的政府。不同的政治派别可谓众说纷纭。在今天看来,这些论说透视出了民国时期思想文化变迁的轨迹,也展示了民国年问政治力量消长的历史图景。    孙中山:辛亥革命亦是政治革命    民国初年,孙中山等革命党人对这场革命多有论述和解读。1912年9月3日,孙中山在北京
期刊
十年前,两个进城的农民工在西安的大马路边睡着了。他们边午休,边等活儿。  也是在那一年,我们几个摄影爱好者结伴拍麦客,从陕西的潼关一直拍到甘肃的武山——那是麦客的家乡之一。晚上在院子里喝着现熬的砖茶,听老麦客讲述扒火车赶麦场的故事:“当年我和媳妇就睡在普集火车站外面的交警岗台上,雨淋不到,车撞不到。”忽然理解了他们为何年年像候鸟般要飞一遍八百里秦川,原来不为挣钱,更多的是想出门看世界、开眼界。  
期刊
在今后的10到20年里,我们的生活成本可能翻番。面对这种情况,你该做些什么?  下面列举了七种战胜通胀的战略。或许你已经采用了其中的某些办法,所以不必对CPI(消费者价格指数)上涨感到害怕。    1.持有房产  从长期来看,房价的涨幅能赶上甚至超过生活成本的上涨。在过去的100年里,房价以平均每年1%的速度上涨(即剔除通胀因素后的房产升值)。  1953年我父母在郊区买了一处住宅。虽然近期美国的
期刊
毛泽东跟周恩来长期的伙伴关系在1972年达到顶峰。虽然毛泽东没有公开称赞周恩来,但是,周恩来在林彪叛逃和尼克松访华期间对毛泽东的辅佐是十分出色的。  自从长征期间在遵义会议那个转折点以来,毛泽东还极少像1971-1972年这样迫切地需要周恩来。  但毛泽东并不十分情愿地依赖周恩来。毕竟,周恩来的天性跟他不同。如果老谋深算的、率性的毛泽东是老虎和猴子的结合物,那么,周恩来则是个把保守主义知识界的传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