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税人法律地位探析

来源 :商品与质量·科教与法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raph454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纳税人是中国税收法律关系的主体,是国家财政的主要承擔者。近年来,保护纳税人法律地位已经成为各国政府共同关注的问题,我国在此问题上也同样给予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与研究,尽管如此,在纳税人权利的保护方面,仍存在不足之处。正确认识纳税人的法律地位,并且去发现这个领域中所存在的问题,对于正确的进行纳税人法律地位的保护具有重要而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纳税人;纳税人权利;纳税人法律地位
  
  法国有句谚语:"人生唯有死亡和纳税不可避免"。有关资料显示,目前税收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政府提供公共物品的最主要的资金来源。在绝大多数国家,税收收入一般均已占到财政收入的80%以上,而我国的这一比例达到了95%。一国税收法治的进展是否良好,国家财政收支的运行是否稳健,与纳税人的权利是否获得有效的保护,义务是否得到切实的履行,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一、正确认识纳税人法律地位
  纳税人法律地位,指纳税人在税收法律关系中所享有的,并为税收法律所认可的各项权利的总称。由此不难看出,纳税人的法律地位主要表现为纳税人的权利。因此,要探析纳税人的法律地位,明确纳税人的权利的内容是必要的。
  首先是纳税人的自然权利:(1)人身自由权与人格自尊权。纳税人除了因税收犯罪活动受到刑事处罚,使其人身权受到限制外,其他任何形式的税收征收管理不得侵犯其人身权利。税务机关不得因涉及的税务争议或纠纷,包括对纳税人税务事件的处分而侵犯或损害纳税人的人格尊严;(2)获取信息权。纳税人有权全面了解有关税法内容,包括授予的权利和履行的义务;(3)保护隐私权。纳税人有权要求税务机关根据法律允许的目的使用所提供的私人财务信息,有权知道税务机关掌握有关自己信息的意图、税务机关如何使用这些信息以及如果拒绝提供这些信息可能产生的后果。非经法律允许,税务机关不得将由纳税人提供的信息向外透露;(4)忠诚推定权。纳税人有权被认定是诚实的,除非有足够的相反证据给予否定并经法庭判决。如果发生争执,纳税人有权要求复议或者直接上诉法庭;(5)享受专业和礼貌服务的权利。当纳税人没有得到专业服务和照顾,甚至受到粗暴对待时,纳税人有权上告,直到获得满意答复为止。
  其次是纳税人在税收法律关系中产生的权利:(1)税法适用的公正权。纳税人有权从税务机关获得税法适用的平等与公正,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2)法定最低限额纳税权。纳税人只应依法缴纳其应缴纳的税款;(3)争议抗辩权。当纳税人与税务机关因税务事宜发生争议,纳税人有权从税务机关得到解释并得到保护;(4)税务行政复议和诉讼权。纳税人有权依法对税务机关的税务行政行为提起行政复议,要求上一级税务机关重新审定下一级税务机关的行政行为。纳税人对复议不服的或者对原税务机关的行政行为不服的,可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二、我国纳税人法律地位领域中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纳税人法律地位立法之检讨
  1、基本权利的宪法规制缺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五十六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依照法律纳税的义务。因为宪法的疏漏,直接导致了我国纳税人权利被侵害,使我国在税收领域长期奉行"纳税纯粹义务"主义。除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外,我国仅仅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等法律中零散地规定了纳税人的一些权利。
  2、税收立法存在不足
  我国现今尚缺乏一部起统帅作用、居主导地位的综合性、基础性的法律来切实保护纳税人的权利、维护纳税人的法律地位;同时,广大纳税人对于自己缴纳的税款如何使用,使用的合理性、使用的效果等方面的信息知之甚少,这就没有很好的做到税收的"用之于民";另外,国家在关于税收方面的法律、法规的制定过程中很少征求广大纳税人的意见,也就是说,这些法律法规在一定程度上并不能真实地反映广大纳税人的意志。
  (二)纳税人权利意识淡薄
  由于受几千年"重权力、轻权利"的封建文化传统和新中国成立后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加之我国一直注重"纳税人义务宣传",却很少有"纳税人权利宣传",致使人们对法治观念的淡薄或模糊,对权利不重视,难以形成对法律的共识与认同。一方面纳税人对自身权利表现出一种模糊认识,不知怎样去维护或该不该去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纳税人权利得不到社会认可、重视和维护,制约了纳税人权利的发展和实现。
  (三)税务人员为纳税人服务的意识淡薄
  税收具有强制性,如果纳税人拒不缴纳税款,税务人员可以采取税收保全等措施强制执行,这就使税务人员在税收执法过程中滋长了权利意识,而忽略了服务意识。目前大多数税务人员权利意识较强,为纳税人服务的意识却极为淡薄,表现为:工作怕麻烦,对纳税人应享受的税收优惠政策等不及时宣传和提示,使一些纳税人的合法权益得不到及时维护,成为维护纳税人权利的障碍。
  三、对纳税人法律地位的保护
  第一,加强纳税人权利意识教育。纳税人不仅仅是义务主体,也是权利主体,不仅仅负有纳税义务,而且在纳税活动过程中也享有法律所规定的各项权利。只有法律法规中对纳税人权利有了具体的规定,才能从根本上保证纳税人以相对独立、平等的身份与税收管理机关进行正常的交往和履行正常的纳税义务。因此,加强对纳税人权利意识的教育,提高纳税人的维权意识和维权能力,才是解决纳税人问题的根本之策。
  第二,税务机关应树立正确的税收理念。我国历史上是一个中央集权意识极其浓厚的国家,权力迷信根深蒂固,税收领域尤其如此。因此,我们应该淡化"纳税是公民的光荣义务"的宣导,税收普法应全面介绍纳税人履行的义务与享有的权利,并以手册、指南等形式列举纳税人权利清单向公众免费散发。税务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应树立"为纳税人服务"的理念,以提供规范、全面、便捷、经济的纳税服务为自己的"天职"。
  第三,建立健全税收法律体系。目前,我国的税收法律体系还存在着体系不健全、法律级次低、纳税人权利规定分散等诸多问题。因此,将纳税人的权利法典化、系统化已是刻不容缓之事。制定《税收基本法》,对纳税人的权利作出集中的、统一的规定,有利于将现行的较为零散的各单行税法统一于一体,实现税法体系的系统化、规范化;有利于纳税人直接充分行使其权利;更有利于唤起大家对纳税人的权利意识,进而增强纳税人履行纳税义务的自觉性。此外,还应对一些行之有效、比较成熟的税收行政法规,按立法程序上升为法律。
  第四,成立维护纳税人权益的组织。与代表国家行使征税权的征税机关相比,纳税人显然处于比较劣势的地位。因此,在很多情况下,单靠纳税人本身的力量,还难以有效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在这方面,可借鉴美国的做法,成立维护纳税人权益的自治组织--纳税人协会。纳税人协会可以为纳税人提供纳税方面的咨询服务,可以及时了解纳税人对现行税法、税收征管的意见或建议,并将其反馈给有关机构,这对于完善现行税法、改革现行征管制度有现实意义。更为重要的是,纳税人协会可以在纳税人纳税的过程中,对纳税人实施保护。
  纳税人的法律地位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讲反映了一国的人权现状与法治水平,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这个问题。我们应该意识到对其研究不仅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更是为了实现法律所追求的公平正义理念。总之,要通过各个方面的努力对纳税人的法律地位尽可能的进行完善与保护。
  参考文献:
  [1] 杨文利.纳税人权利[M].中国税务出版社,1999.
  [2] 张斌.如何认识纳税人的权利[N].中国税务报,2000-9-27第三版.
  [3]刘剑文.税法专题研究[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4] 杨锦安,刘志耕.纳税人理当维护自身合法权益[N].财会信报,2006-12-07.
  [5] 许建国.中国经济问题与中国税收问题[M].中国财经出版社,2000.
  [6] 刘剑文,李刚.税收法律关系新论[J].税法研究,2000(7-8).
  作者简介:莫庸(1989-),女,甘肃平凉人,2011级民商法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法学。
其他文献
摘要:异议股东股权回购请求权体现了公司少数股东和控股股东的一种利益博弈,我国公司法对此项制度加以规定,在实务操作中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和效率价值。但是该制度在我国目前的司法实践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将对此制度价值与立法完善作出探索性研究。  关键词:新《公司法》 异议股东股权回购请求权利益平衡  我国2005年《公司法》修订中引进了有关异议股东股权回购请求权这一新制度,该法第75条和第143条从股
期刊
刑讯逼供,是指司法工作人员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使用肉刑或者变相使用肉刑,逼取口供的行为。①古代没有"刑讯逼供"说,直接称之为"刑讯"。"刑讯逼供"问题长期以来为人们所关注,而且似乎一直都是存在着这样的矛盾:现代法律明令禁止,而侦查机关却不时违犯。对此,许多学者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绝大多数都对"刑讯逼供"持否定态度,无论从人道主义考虑还是司法程序正义的角度都不应当以刑讯为手段。当然,也有学者认为可以
期刊
摘要:物权请求权是否是一项独立的权利,争论由来已久。有学者认为,物权请求权是物权的派生,因此,将物权请求权视为物权的一种附属性权利;有学者认为,物权请求权是债权请求权的一种,故将其纳入债权体系。经由本文分析,物权请求权是一类独立的权利。  关键词:物权;债权;请求权  一、物权请求权之概念及内容  物权请求权,一般是指物权的圆满受到妨害或者有妨害之虞时,物权人为排除妨害或防止妨害的发生,恢复物权的
期刊
摘要:《联合国全部会部分海上货物运输合同公约》,即《鹿特丹规则》对全部或部分海上货物运输合同下的货物交付确立了一些基本的行为规则,试图达到各国在货物交付和无单放货问题上的国际统一,促进法律的确定性,从而推动国际贸易和国际海上货物运输的发展。本文结合《鹿特丹规则》在该问题上的有关规定,对《鹿特丹规则》下无单放货的问题进行了阐述,分析了《鹿特丹规则》下无单放货的合法性。  关键词:鹿特丹规则 货物交付
期刊
摘要:《联合国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公约》第58条规定了在合同的履行过程中,买卖双方履行合同义务中买方的付款时间问题,以及买方的验货权利与其付款义务相冲突时,该如何处理的问题。这为买卖双方可以更好的履行义务提供了法律依据,避免了因法律的漏洞而给合同的双方当事人增加纠纷。  关键词:联合国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公约买方义务付款时间验货权利  一、关于《联合国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公约》第58条的概述  1、第58条的
期刊
摘 要:在本文中,需要对经济法的法律后果进行分析,先从经济法的法律后果是否具有独立性着手,从而确定经济法法律后果的独立性,得出有研究其法律后果的必要性,然后在对其法律后果的体系进行进一步的分析。  关键词:法律后果、增量利益关系、不经济责任、法律奖励    一、经济法法律后果的独立性  (一)经济法法律后果独立性的理论依据  经济法法律后果的独立性指的是它具有不同于民法与行政以及刑法的后果规制,
期刊
摘 要:刑法第196条第3款规定,盗窃信用卡并使用的,依照刑法第264条关于盗窃罪的规定定罪处罚。有学者认为,这一规定具有科学、合理性; 也有不少学者持否定态度。尤其是在针对ATM机实施行为的场合,究竟属于盗窃、侵占还是信用卡诈骗,刑法理论不无争议。有鉴于此,笔者拟对"盗窃信用卡并使用"的含义以及在司法实践中如何掌握、认定结合案例作进一步的阐明。  关键词:信用卡;盗窃信用卡并使用行为;盗窃罪;
期刊
摘 要:董事对第三人责任,是指董事在执行公司事务时,因其过失地滥用职权而致使股东与债权人等公司之外的第三人遭受损害,而应当向第三人承担的一种个人法律责任。近年来,世界各国都出现了董事在执行公司业务中侵害第三人利益的事件。由于董事滥用职权、损害第三人利益的事件不断发生,两大法系国家公司法都规定了董事对第三人责任制度。本文旨在借鉴国外董事对第三人责任制度的规定,建构董事对第三人责任制度。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项目融资担保是一种在世界上广为运用的融资方式,也是我国日渐兴起的一种融资担保方式,它以项目自身以及预期收益对外承担责任。项目投资者通过设立项目公司的模式进行项目融资,可以将项目的风险固定在项目公司范围内,并匹配其他的多种措施,将风险合理分担,从而使项目融资顺利进行、完工,达到项目融资的目的。  关键字:项目融资;抵押;担保    一、引言  项目担保是项目融资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
期刊
摘 要:反垄断法的出台在我国初步确立了反垄断损害赔偿制度,但是反垄断法第50条所确立的因垄断行为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这一规定过于简单,忽略了反垄断法的公法属性和立法目的,进而决定了反垄断损害赔偿不能等同于一般的民事损害赔偿,具有其特殊性,因此就不能仅仅依据民法为依托来主张反垄断法损害赔偿。  关键词:反垄断法 损害赔偿 民事侵权    一、根据我国反垄断法第50条规定引出反垄断损害赔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