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慢欣赏,慢慢等待

来源 :阅读(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dp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翻开了张文质的《教育是慢的艺术》一书。虽然只是粗略地读完这部作品,但已折服于张先生深刻的教育智慧,惊叹于他对“生命化教育”的透彻理解。“慢教育”所蕴含的哲理,如同一股清泉沁人心脾,让我收获满满。
  本书的作者张文质先生是生命化教育的倡导者和实践者,他提出“教育是慢的艺术”,其中最关键的是教育的“慢”,他对当今社会的教育弊端进行了一针见血的剖析。
  的确,时下的教育太急功近利,老师和家长不约而同地举起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大旗”。在学校里,许多教师的课堂教学像赶工程一样抢进度、赶时间,盲目追求所谓的效率,这种“揠苗助长”的做法结果无疑是适得其反。他在书中写道:“我们的教育往往过于急切地盼望着出成效,成正果,能够立竿见影,缺乏期待与从容。我们缺乏一种悠闲的心态,缺乏闲心。”
  我们在实际的教学中常常被学生冠以太急躁、太严厉的“罪名”,其实主要是我们的期望值太高,而医治这一弊端的良药就是“慢教育”,实际上,对待孩子的成长,来不得半点急躁,教育需要给学生一点空间,教育需要耐心与等待。
  读到这本书,我的脑海中不断涌现平时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不和谐的音符,比如对于学生学习积极性差,作业不能按时完成等现象,我的处理措施更多的是批评与责罚,现在看来这些做法是不对的,我想此时需要的是耐心细致地做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静下心来和他们谈心,从而使他们端正学习态度,建立信心,培养学习兴趣,真正学有所得。
  要知道,孩子接受教育需要一个过程,需要将外在的教育内容化成自身修养,而这需要时间,教育是一种慢的艺术。慢,需要平静与平和;慢,需要细致与细腻;慢,需要耐心与耐性。教育是需要等待,需要耐心的,确实是“缓慢”而又“坚定”的。正如张文质先生在书中所说:“研究教育,最重要的是倾听、观察、记录和描述,研究教育就是要回到细致、持久的醒悟中。”
  教育是慢的艺术,需要学会从容和宽容。在现实的教学活动中,教师时常会遇到一些所谓的“问题学生”,他们学习基础较为薄弱,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教师,常常会有一种恨铁不成钢的感受,缺乏足够的理解与宽容。其实,作为一种“慢”的艺术,教育需要合理地对待孩子的不足、缺陷甚至错误,对他们在关键问题上的错误给予及时正确的引导。
  学生成长的过程就是点滴错误、点滴成绩和点滴感悟积累而质变的过程。这个“慢”,也是让学生感受、体验,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过程。
  對学生来说,错误是什么?错误是一种经历,一种行为,一种认识的暂缓,一种履历性的成长资源。“教育不能追求立竿见影的效果,‘立竿见影’的背后可能就是反教育的行为,所有反教育的行为都立竿见影。”作为新一代的年轻教师,我们必须时时告诫自己,欲速则不达,对待“问题”学生,要宽容,要等待,不能操之过急,更不能简单粗暴。
  在具体做法上,必须要改变批评、埋怨的做法,尤其注意当众保护他们的自尊心,然后以自己的热情和真心感染他们,以欣赏他们的优点为出发点,以保护他们的自尊心为基础,给予表扬和赞美。
  教育是慢的艺术,需要永恒的责任。教师要“专心致志于自己的事业”,才能把教育的信念坚持更久,才能承担起教育永恒的责任,也只有专心致志于自己的事业,才能得到更多的幸福和自由。
  正如张文质先生在《教育是慢的艺术》中所说的:“教育是一个慢活、细活,是生命潜移默化的过程,所谓润物细无声,教育的变化是极其缓慢、细微的,它需要生命的沉潜,需要深耕细作式的关注与规范。”让我们以“慢”的心态来对待教育,陪着孩子慢慢地走,慢慢地欣赏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快乐,慢慢地等待孩子长大。
  (作者单位:江苏省兴化市沙沟中心小学)
其他文献
【摘要】“六大核心素养”的提出,引起小学语文教学实践的反思,推动了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的变革。笔者以《谈礼貌》一课为例,基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认识,拓宽研课新视角,探究说理文教学的新方法,从目标定位由“本”向“人”,方式变革由“表”入“深”,学习内容由“罔”及“思”三个视角,指向学会学习、科学精神、人文底蕴的核心素养的培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 说理文 教学实践  自2014年教育部提出“
期刊
中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水浒传》、《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中的内容在小学教材里都有涉及,有的以节选的形式出现,如《红楼梦》中王熙凤出场的“笑”;有的是节选加改编,如《三打白骨精》、《三顾茅庐》、《林冲棒打洪教头》;还有的是以词串的形式出现在单元练习中。我认为教材编者的意图比较明显,就是在减少阅读难度的情况下,让学生亲近古典名著,并由课文出发,由教师引导,通向课外阅读。不过,小学生是否适合
期刊
【摘要】三年级学生在大量识字的基础上,开始独立进行课外阅读。但受识字量、阅读方法和阅读能力等因素的限制,往往在阅读时出现读不懂、读不透、读片段等现象,对于整体关联式阅读、人物形象感知、语言形式的妙用等缺少关注,也缺乏相应的方法。基于此,笔者以《夏洛的网》为例,浅谈三年级学生在阅读起始阶段进行“课外阅读课内指导”的策略研究。  【关键词】三年级阅读起始阶段 策略研究 渗透阅读方法 深化阅读感悟 实现
期刊
儿童美术教育家李力加说,美术家的世界是一个“看见”独特风景的世界。这里的 “看见”,我认为是一种“自省”和“静观”。身为小学美术老师,我一直试图打开孩子们的视野,让他们能够进入一个美丽的艺术花园。打开花园的门,看到有着不同姿态、不同色彩,甚至在不同季节开放的花朵。有这样几朵小花,也许他们都未在春天开放,但是,在别的季节里,反而长成了最美的姿态。  刚踏入小学校园的低年级学生,非常喜欢上美术课。小垚
期刊
【摘要】本文针对小学英语教学的现状,以实例研究来探讨英语创新思维能力的多维培养模式。小学英语教育应摒弃已有的习惯性做法,注重培养学生的聚合思维、发散思维和批判思维,同时培养学生乐思、善思、敢思、勤思的创新思维品质。  【关键词】创新思维 开放式提问 开放式留白 开放式任务 聚合思维 发散思維 批判思维  作为民族进步的灵魂,创新思维如破茧而出的蝴蝶,为个人乃至国家发展的春天注入了无限生机和活力。无
期刊
【摘要】让学生在品德课上“动”起来,是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途径。从具体操作上看,教师要明确活动目标,让学生不盲“动”;要制定活动规则,让学生按序“动”;要引入竞争机制,让学生想要“动”;要教给活动方法,让学生学会“动”。  【关键词】 品德课教学 效率提升 调动学生  学生在品德课上学得轻松、学得快乐,以及核心素养得到提升是每位品德教师的追求。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品德课堂学习的效率呢?笔者认为,一条重
期刊
作为一名江苏省小学语文特级教师,高子阳从教28年来,他一直在课堂里潜心耕耘。他教的语文课与众不同,重点关注学生的“多读多写”。他的“与孩子共读共写”讲座,至今已有10万多名家长参加过;他的“儿童创意读写课”深受国内外小朋友们的欢迎;他自费研究课题“让100%的学生热爱汉字、喜爱写作、热爱阅读”,研究成果获得了全国教育改革创新优秀教师奖、江苏省教育科研成果奖、江苏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突出的成
期刊
【摘要】自1904年写作课程独立设科以来,已历时百年有余,但写作教学在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上均明显滞后于阅读教学。笔者从名师吴勇和管建刚习作教学课例的解读入手,寻找实践上浮之路,并将他们的习作教学归结为“语用型习作”。然后从他们的论述及课例出发,概括出四个特点:从“为了写作”到“通过写作”,从“关注话题”到“关注情境”,从“基于文本”到“基于人本”,从“教师评价”到“读者评价”。最后从实践出发,从目
期刊
曾经看过这样一个故事:拿破仑每次遇到手下的军官,无论级别如何,总能准确地喊出这位军官的名字,并谈论起这位军官参加过的某一次战斗或者是与之有关的军事调动。一个简单的举动,让下属感到了拿破仑对自己的尊重和关怀。“士为知己者死”,战场上,将士们怎能不奋力冲锋陷阵呢?名字,融进了一个人的生命,让每个人感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和尊严。  在公开课上,由于是借班上课,老师、学生互相不熟悉,课堂交流的时候,老师说得最
期刊
今年4月,江苏教育报刊总社举办了“作文课怎么教”——江苏省作文名师精品课堂观摩与研讨活动。笔者从作家祁智指导小学生写作的一节课——“作文为什么不用成语”中获得了习作教学的灵感。教师应引导处于写作起步阶段的孩子有节制地使用成语,将凝练的成语尽可能场景化,从而提高儿童言语实践的能力。  祁智的课堂是从评讲一个小朋友的作文开始的——  师:一个小朋友在作文里写爸爸发火,用了成语:怒气冲冲。小朋友们,如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