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作家余杰独特的批判性风格

来源 :东方青年·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yanrur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余杰以批判成名,或批人,或批事,虽有谩骂之嫌,确是收获不菲。他“偏激,然却可贵”的攻击碰撞着每一个麻木者的心灵,他以一身的正气和锐气,以他那犀利的文笔和锋芒的语言揭露出了现实社会生活中许许多多的不公平,他为那些过去或现在正遭受着身体和心灵创伤的贫苦农民夺回权利。作者认为无论是《心灵独自》也好,还是《火与冰》也罢,余杰的行文的字里行间的那种激情是无可厚非的,完全的有感而发,不为文而造文,这本身就是一种可贵。
  关键:词文笔犀利 语言刺骨 批判性 独特思想见解
  
  70年前鲁迅离开人世,这个名字从此任人评说。80年代后的余杰以他那激扬的文字吹皱文坛一池春水,曾被誉办“中国大陆的第一个李敖”、“北大的第二个王小波”,以“抽屉文学”渐著于世的北大研究生,其行文的深度与内含不是一句矫情,偏激就可以盖管论定的。正是因为他尖锐的语言和刺骨的文字引起了无数人的唾骂与指责,有人鄙夷他的片面与浅薄,有人攻击他的人格与创作。对此作为一个读者来说我也有这么点浅薄的看法,对于余杰以及自从他创作以来出现的贬损他的风潮,我的看法有如下:
  首先是众多人对他所写作品的文体进行攻击。余杰是一个富有历史使命感的青年,他善于观察社会、国家、所发生的一切,从而以思想的睿智、胆识、文采、感情融于笔端,他所写的文章没有严格的文体可分,他自己说他写的文章就是“思想随笔”。由于生活在当下具体的时空中,作为一个文人他觉得自己不能保持沉默,正如当年的鲁迅一样只能用文字来唤醒人们。他的作品《香草山》出版后就有不少人对此进行排斥和指责,他们质问:“余杰你所写的那些是什么?是一部小说?是一片自传?书信或日记?抑或散文与诗歌?”。初读《香草山》作者也不知道这是一种什么文体,开始的时候就是写一个叫宁宣的读者给一个叫廷生的作家的一封信,然后下来是宁萱的日记接着又是廷生的回信,廷生的日记。全书共九章几乎全都用这种笔调写下去的,读到最后才意识到《香草山》归属于什么文体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愿不愿意把它当作一面镜子,照一照自己的灵魂?不知为何作者总喜欢把余杰和鲁迅相比,也许是这两位作家的文字中存在着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批判”,他们都有自己独特的思想见解,他们都想用文字来警惕和拯救麻木中的人们。也许会有人说一个学者那能和现当代文坛史上的鲁迅相提并论呢?批评余杰是必然的而鲁迅却是文坛上的先驱即使是他的批判性也不会有人鄙夷他的。对于许多人对余杰所写的杂文的一种质疑,作者的看法是,余杰和鲁迅一样从来没想过自己是为了确立“历史地位”往往是无心插柳,那些一心一意要树立某种历史地位的人,最后通常一无所有。相反,像鲁迅和余杰这样在写作中燃烧自己的人,其历史价值自然能得到有志者的肯定。另外作为一个读者,一个作家是否伟大,并不在于他选择的文体是杂文,是短篇小说,还是长篇小说,
  除此之外,许多文人还对余杰的语言进行批评。作者认为喜不喜欢一个作家的语言这是个人的好恶,王朔可以不喜欢鲁迅的语言,余秋雨可以不喜欢余杰的语言,但我觉得无论是鲁迅也好,余杰也罢,他们的批判,他们的揭露,他们的喜笑怒骂是以对中国,对百姓深深地爱恋为前提的。他们往伤口上撒盐,为的是让伤口更好更快的愈合,是一个有着社会正义感和人道主义思想的,有着“独立思想人格”的知识分子,余杰的字里行间虽然充满了冷嘲热讽和破口大骂,但他是怀着一颗赤子之心是对祖国民族前途命运的忧患与担心,他才是中国传统的“忧国忧民”的知识分子。余杰心中的一切有很多是我们现实社会的结症,在他的书中有很多是一种真实的存在。《心灵独自》中有这样一段话“古代圣贤中有这样一句话‘衣食足而知荣辱’,今天那些游走在高级酒店的妓女们,似乎没有那一个因为衣食不足去卖身的,他们一身的金银珠宝足以睥睨大学教授们。衣食不足固然不知荣辱,衣食足照样不知荣辱,这就是人类真实的生存状况。”仔细咀嚼这段话不难发现,他正像是《皇帝的新装》里那个无忌的小童,尖锐的打破了那层令无数人噤口缄默的窗户纸。他固然偏激,但是“偏激本来就是杂文的精髓?他固然令人不舒服,因为他字字如刀,在刺痛自己的同时也刺痛了别人他固然有着锋芒有余,理性不足的缺点。他的文字充满锋芒却纯真睿智,在血性和凌厉的表皮里,包裹着滚烫的思想。
  其实作为余杰的一名忠实读者,常常听到别人对他的批判毫不尊敬的不加思索的甚至是无止境的破口大骂乃至无理由的去诅咒,作者早就想为他写点什么,以此来表示我对他的支持与肯定。作者看来批评余杰的人大致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与人为善的,尤其是自由主义阵营种的一些优秀的学者,他们不忍心看到余杰被市场,被政治毁了,所以给了他种种劝告。但这类文字我见到过的较少,可以以钱理群给余杰的那封信为代表,在那封信中,钱理群对知识分子忏悔的问题有不同的看法,所以就写了那封信给余杰。第二类是一些居心叵测的人,尤其是余杰曾经批评过的那些人,他们为了洗刷自己,只有拼命的诬陷余杰,丑化余杰。这类文字通常棒棍相加,这类是我看到过的最多的一种,像余秋雨等人。第三类就是一些内部人士出于种种目的对余杰进行打压。在生活上,在言论上对余杰进行种种的封锁,他们来势汹汹,妄图置余杰于死地,这些人是最毒的。因为他们有实际的力量的支持,所以给了余杰极大的障碍,如果没有师长的或明或暗的帮助和掩护,余杰恐怕早已经身陷囹圄。或许余杰作为一个年轻作家他的思想可能说不上深刻,学术可能更谈不上。但他的精神却正是现在中国最需要的。
  即使是在我们今天的时代,我们又怎么可以相信,没有纯粹、自由、彻底的批评,社会的污秽可以自我清洁,灵魂的疾病可以自我痊愈?体制的缺失能够自我纠正?公权的使用可以自我约束?没有那一个时代不需要思想者的医治,没有那一个时代不需要批评者的坚持。在我看来只有像余杰这样的学者这样的作家才能代表着呼吸中的中国,带着血的蒸气,也代表着一代真青年真文人不屈不挠的强音。不管别人怎样看待,起码同样作为年轻人的我是这么认为的。
其他文献
为了做好上市公司2006年度会计报表审计工作,贯彻落实财政部《关于贯彻实施企业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体系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2月6日,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发布《关于做好上市
丹麦  阳光屋幼儿园  Christensen & Co. architects 设计的Sunhouse——阳光屋幼儿园,是可持续发展建筑和节能建筑又一个探索性的尝试。Sunhouse——阳光屋幼儿园将是世界上第一个会产生能源的幼儿园,一切源于设计师设计的窗口位置,以及在幼儿园中实施的绿色建筑技术。建筑场地非常紧凑,一块三角区域,两条长边外墙面向东南方和西南方,沿着这两个边的窗口以及屋顶设置的灯光
中国伟大思想家孔子哲学思想的核心是“仁”,孔子从“孝悌”的自然亲情出发,以推己及人为方法,扩展为“泛爱众”的道德理性,最后上达天道,完成了道德形上学学说的构建。在孔子那里,孝悌乃为仁之本,体现真性情和真情实感的“直”是“仁”的主要基础,但是“孝悌”和“直”并不就是“仁”的本身和全部。从“孝悌”到“爱人”、从“修已”到“安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发乎情而入于理,
新课程倡导教学评价的主体的多元化,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家长评价以及学生和教师的互动评价等等,使评价成为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之间互动的过程。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参与评价,培养学生自我评价的意识和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的参与评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评价能力,还把评价的权利交给了学生,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评价促发展”教学理念既是减轻教师负担
摘要:  本文分析了蓝牙网络经典的路由协议即PRVM路由协议,接着对RVM路由协议进行安全分析并且给出了安全改进方案。  关键词:蓝牙 RVM协议 安全RVM协议    一、蓝牙网络简介    最基本的蓝牙网络结构称为微微网(piconet),由一个主设备(master)和不超过7个活动从设备(slave)组成,各个设备共享同一个信道。在微微网中,主设备能直接与从设备进行通信,但从设备之间却不能直
三年猜测,两年呼吁,一年筹备,国家能源领导小组终于揭开了神秘的面纱.与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领导小组高调登场不同的是,能源领导小组选择了极其低调的做法.
摘要:  本文分析了初中学生在英语写作时的常见语言错误,归纳了常见语言错误的类型,对学生所犯语言错误的原因进行了探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决问题的途径。  关键词:写作,语言错误,教学策略,纠正策略    写作是一个角度复杂的思维过程,对认知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能力、组织能力和自我监控能力都有相当高的要求。写作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活动,只有通过反复练习和实践才能使习作中的语言错误从多到少,从少到无。
几百年前著成的《封神演义》将战争与神话巧妙的结合,又加以中国独特的王权思想,创造了一个仙家参与人间战争的中国的《荷马史诗》。它形成了自己的神仙系统。  《封神演义》中严格说来并没有神,而都是仙。平时人们总是“神仙”并称,但其实两者并不尽相同,神是天生的生来就拥有某种支配自然现象,就拥有超自然法力的人,而仙则不同,“修成道者则为仙”,指的是凡人结过苦心修炼,经过几十年,甚至几百年,道行不一般者还可达
从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年轻新移民的大量涌入,新西兰出现了一片繁荣景象。由于父母文化总体水平的提高和双职工家庭的增多,越来越多年轻父母送他们的0~5岁幼儿到专业的幼儿看护
杂技艺术是我国传统表演艺术之一,是力与美、技与艺的融合。在艺术全球化的今天,杂技作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民族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与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