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中华奇石》二、三事

来源 :中华奇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ngxiank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俗话说,人间世事,往往都是有一定缘分的。如人与人交接有人缘,人要成事有事缘,收藏奇石讲石缘……我不是一名唯缘分者,但是,我确实承认,如果我们每个人回想一下自己过去的成长、成才、成事等方方面面的事,就会感到,是有一些“机缘”的因素在辅佐你。作为一名奇石爱好者,同时也是《中华奇石》的忠实“粉丝”,说起我与《中华奇石》杂志的交接,就有一种冥冥之缘。可以说,“认识”、相遇《中华奇石》,对我的玩石、赏石是起了重要影响的。它既给了我藏石方面的知识,又开启了我玩石赏石的视野,还给了我玩石赏石的大力“支持”……这里,谨将我与《中华奇石》的二、三“缘事”,述说给石界广大同仁,以飨石友。
  一、偶遇《中华》成“挚友”
  说起我玩奇石,那纯属偶然。二十多年前,我因爱好收藏老旧物件,常去古玩市场逛市。一次,忽然看到古玩城的地摊上有人摆着许多奇形怪状的、五颜六色的石头在卖,这是我第一次见到如此怪异又美妙的石头,当即就被它“吸引”。请教摊主得知,它们是风凌石和戈壁石。我情不自禁地选了几块奇石,买了下来。回家后,我爱不释手,把玩了几天仍不尽兴。从此,我开始了关注奇石、收藏奇石。其时,买石头纯属爱其奇美,并不知道玩石赏石还有一套理论,有这样那样的玩、赏方法,有林林总总的石种等等,说白了,那时在“认识”奇石上我就是一个“石白”。凭着爱,看到喜欢的奇石就买,然后就“孤芳自赏”。就这样,竟“闷头”玩了几年。记得大约是在2007年的一天,我在家门口的一个书摊上,发现了一本《中华奇石》杂志,我信手拿起来一翻,便被书中内容吸引,对其爱不释手,于是,买下了此书。回家后,我一字一句地反复看了两遍。首读《中华奇石》让我得知:原来玩石赏石是有一套理论和规制的,用老百姓的话说,也是有一定“门道”的,为我的玩賞奇石打开了一扇窗户。于是,从2008年起我就开始订阅了《中华奇石》杂志,直到今天,已订阅了近十年。可以说,近十年来,《中华奇石》就是我业余生活中的一位“挚友”、“良师”。日常生活中,每当茶余饭后,它便与我相伴,看看它翻翻它,我就有一种安逸、享乐之感;每每在工作紧张之余,看看它翻翻它,我就顿感神清气爽,顿生精力……它作为我玩石赏石的“良师益友”,给了我言不尽的“点化”,使我慢慢地、逐步地积淀了许多玩石赏石的理论,打开了玩石赏石的视野,认知了或有名头或无大名头的种种奇石藏品,并使我从一个单纯的爱石的“石白”,一步一步地变为了一个懂一些理论、了解一些石种、知一些赏石玩石方法的“石青”,玩石之路也从孤军“野玩”,变为入列队伍,走入正道,并与陕西一些资深石友如老杨、康老师等相识,有了书、友的“交流”,更得益匪浅,也学会了一些挖掘和探索奇石的“奇、雅、美、趣、妙”等内涵的方法。当今,虽然是知识、理论传播手段和方法“大爆炸”的时代,各种传播媒体、媒介层出不穷,就纸质媒体而言,国内也有许多奇石杂志和刊物,但我骨子里就有执拗的个性,我自己就认定了《中华奇石》,就偏爱《中华奇石》。因此,在今后的玩石赏石“生活”中,我愿与《中华奇石》不离不弃,有它的一直相伴,我相信自己的“玩石”生活必定会精彩纷呈,欢乐无比。
  二、夫人一语“投”《中华》
  我因工作需要,有时要爬格子写东西。多年的磨砺及被动适应,慢慢地养成了在业余生活中,只要有时间、有体裁、有灵感时,也会动手写一点随笔、小散文、小材料等。玩上奇石后,有时在即兴时,我会自娱自乐地写一点收藏奇石、玩赏奇石的小记事、小感悟和欣赏随笔,自命为“玩石拙记”,并建立了自己的玩石文字小“档案”。2016年初的一日,著名的西安交通大学教授、中国书法家协会原副主席钟明善老先生,在鉴赏了我收藏的奇石,特别是我的“奇石拼接组合小品”的一些作品后,十分喜爱和肯定,专门提写、赠送给我“斑烂石趣”四字墨宝。晚上,当我坐在书桌边拿起笔来准备记述这件小“幸事”的时候,夫人来到我身边对我说,你写了一些玩石小文品,何不选出好一点的来向有关刊物投稿啊!如发表了,那不更好吗?于是,我有了向奇石刊物投稿的想法。投稿的文章是不能随便“出手”的,我翻阅了自己过去写的那些“玩石拙记”,感到没有满意的文章,就决定构思写作一篇新的文稿。经过“深思熟虑”,最终选了自己已玩了五六年、有一定实践体会的、又是反映新玩法的“拼接组合小品”方面,动笔写了“谈拼接组合小品石”一文,并精心选了几个自己“拼接”的精品作品做配图。成稿后,稿件投给那家刊物竟让我很是纠结,经过反复思考,我最终选择了我玩石的“挚友”、引我走上“正道”、伴我多年业余玩石生活的《中华奇石》杂志。于是,我按照杂志上的投稿说明,向《中华奇石》杂志的电子邮箱,投去了我的第一份关于“玩石”的稿件。很幸运,稿件很快就被采用,刊发在了《中华奇石》2016年第九期的杂志上。
  三、交接《中华》感真“美”
  众所周知,2016年,《中华奇石》杂志被评为全国最美刊物之一,荣获“最美书刊”殊荣。这既是每个“中华”人的荣耀,也是每个“中华”粉丝们的荣耀。在与《中华奇石》杂志的“交接、交往”中,我切身体会、感受了《中华奇石》的美。这里,我不必再从“专业”上去赘述、评价《中华奇石》刊物的美,我想说道的是另一面:即《中华奇石》人的“美”。首先是《中华奇石》人的“勤奋”。在我的稿件几次编辑及相关事宜联系中,张春婷编辑有时都是在周末节假日时间,这种“勤奋”的办刊精神,很让我感动,我曾就此向她特别表达了我对《中华奇石》人的敬意。其次是《中华奇石》人的“包容”。常言道:有容乃大。作为有“中字”头衔的奇石刊物,我们玩石同仁从《中华奇石》刊发的文章与石品,都有感受,那就是它在坚持传承和弘扬奇石文化、积极反映石界玩赏动向、支持和扶持玩石和赏石创新等等宗旨下,所刊登的文章和石品,既显高雅又都很贴近广大石友,反映的是大众的玩石赏石,无“八股”气,无“酸雅”气……它有“门坎”却无芥蒂,充分体现了《中华奇石》人的包容性,反映了《中华奇石》人远见卓识即:在“亲民”中追求品质,体现“特色”和“水平”。再次是《中华奇石》人的“亲情”。在我与“中华”人的交往中,我与他们虽然未曾谋面,但却深深地感知了他们的知情、重情、懂情,这也是促使我撰写此文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我與《中华奇石》编辑间的稿件事宜“往来”中,她们言语可亲,尊重他人,没有傲慢之气等都给我留下深刻印象。而且每次编辑“完工”,待排版大样出来后,不论文章长短,编辑都要发给我,再次听取、征询我的意见,看我对稿件的编辑和排版是否满意,还有何意见等,一切如同老熟人的交往,完了还要诚恳地附一句: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支持!您说,有谁能不被她们的真情和挚谊所感动吗?虽然我与《中华奇石》人的交接是有限的,但我相信《中华奇石》人的“美”,一定不止这些。《中华奇石》刊美,人更美!
  这就是我要向石友们讲述的“我与《中华奇石》二、三事”。在我来说,这“二、三事”一直在我胸中“涌动”,不吐不快。衷心祝愿《中华奇石》杂志越办越好,更上一层楼;更祝愿《中华奇石》杂志能成为我们所有石界同仁的良师益友。
其他文献
佳石欣賞
期刊
龙园是全国第一个以石文化为主题的园林式公园,位于深圳龙岗中心城,距离香港约一个小时车程,地理位置得天独厚。  自2009年龙园被国际盆栽雅石协会授予“国际盆栽雅石交易基地”、中国收藏家协会授予“玉石鉴评中心”、中国观赏石协会授予“中国观赏石交易基地”后,从此正式迈开了石文化产业的发展步伐,并成功举办了第五至第十三届文博会龙园分会场活动,是深圳唯一一家连续十届以奇石为主题成功申办文博会分会场的文化产
期刊
【摘 要】吉林省乾安县是地方病氟中毒较重的县,如何预测地下水中氟离子的含量,从而及时采取措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用灰色GM(1,1)模型对地下水中氟离子含量进行了预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同时为地下水中其它离子含量的预测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灰色GM(1,1)模型;地下水氟离子;预测    Application of the Gray GM (1,1) model in predicting
期刊
稀珍傲世出天然,未可工雕造美妍。  质色赏心无物比,形纹悦目有人怜。  养涵育格资源薄,增值填金品味先。  藏石惊奇非本意,传承文化万千年。  必须趟过这条河  不管有旋涡有陷阱  必须翻过这座山  这是马帮上颠簸的神话  这是茶马古道上生长的传说  深入深入到大山的腹腔里  怀揣着野果  让风追上风  空谷里有先民重叠的脚印  砾石上残留着弯腰收割的岩画  枯叶和枯叶掩盖着下一个死亡  泥石流挡
期刊
应代娟兰会长邀请,参加张掖蘭庭博物馆申报“中国收藏文化示范基地”的考核工作,5月26日晚餐中,一张姓女士,谈及奇石,说她也是已有十几年爱石史的老石友,并把自己捡的石头拿来风趣诚挚地请罗伯健会长和我欣赏。  石是长约30公分,宽约10公分,厚约12公分的粗砂岩,石体下部有一圈白色石英脉环绕。  型如鞋,而鞋的前方正中却缀有一朵小红花。一方粗糙的砂岩石鞋,怎样看都似乎少一些石界大师们常说的秀气、清气、
期刊
2017年5月20日,“阳光路上,和爱同行,小城大爱,慈善助学义卖”活动在浙江天台山游客中心影视厅举行,经过1个多小时紧张的拍卖活动,共筹得助学善款31799元,全部用于救助贫困大学生。  本次活动由天台县委宣传部、天台县慈善总会、共青团天台县委员会、天台县广播电视台、天台县网络公益联盟、天台爱心团队主办;浙江红石梁集团天台乌药有限公司、台州寻梦园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天台电视台综艺活动部、天台石美文
期刊
在喧嚣的环境中待久了,总是想找一个安静的氛围将浮躁的心沉淀下来。累得时候不妨翻开这一页,沉浸在美好石光。眼前的这一幅图是某一石种的纹理,猜一猜它是什么石种。如果您想参与竞猜,请关注杂志社公众号参与活动。  就著往事,就着时光,静静享受石的醇厚与神秘。特别提示:主要产自我国内蒙阿拉善、新疆、外蒙等戈壁地区。  参与方式:关注杂志社公众号(zhqszazhi),在每月15号的当天,公众号会发布一条“石
期刊
环岛行程又开始了,每年,爱妻与我总有数次环台拜访石友的行程安排。因为这是《中华奇石》杂志在台湾十年以来所坚持的深耕行动,并藉此将台湾石界友人及当地石文化传统推广相结合。所以每次行前拙荆杨文静总是再三订嘱:记得话不要太多、不要抢话,多用心倾听石友的需求和建議,多说正能量的话语,多关怀、多付出、少抱怨,对于订户、石友所提出的意见,只有尽力,切记不可抱怨……所以每次环岛行程我们夫妻俩总是又戒慎又期待,而
期刊
惊世奇石“金元宝”(别名金童护宝),发现于“中国玛瑙之都”——辽宁阜新。根据辽西地层分析,此石是由1.2-1.5亿年前的火山喷发而成。由于当时温度很高,并有空气进入,冷却后中空,继而有水进入,在水的作用下,硅的分子悄然结晶,经历亿年生生不息,终于成形。此石形状与真正的元宝基本无异,且元宝外被一层薄厚均匀质地坚硬的金色玛瑙所包裹,旁边还有一高一低两个酷似席地而坐的童子,因此又称“金童护宝”。  内蒙
期刊
珍品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