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与时下流行的美女作家不同,台湾女作家张曼娟最令人惊艳的是成绩傲人的作品,其次是文采璀灿的才情,最后才是宜古宜今、温婉典雅而不失浪漫的容貌与气质。
这位在台湾畅销书排行榜迭创佳绩、普获好评的女作家,创造台湾出版市场上许多的第一:台湾金石堂《出版情报》1985~1995年畅销书女作家排行榜中,领先群雌;《大成报》评选台湾十大最受欢迎女作家第一名;散文集《缘起不灭》缔造《民生报》每周排行榜连续47周排行第一;《温柔双城记》荣获马来西亚《星洲日报》1998年十大好书第一名……
除了佳作频出外,张曼娟拍过广告,演过舞台剧,主持广播、电视节目,还写过歌词,并多次应邀至海外华人地区发表演说。如此多才多艺集于一身,使秀外慧中的她成为目前台湾、美国、香港以及东南亚华人地区最受欢迎的华文女作家之一。
11岁的小小说家
5岁入小学就读,张曼娟上初一时才不过11岁,在此之前,她已读了不少那个年代畅销书作家琼瑶、严沁、华严等人的作品,就像许多爱幻想爱做梦的花季少女一样, 她也在自己的梦想王国里,编织着无数个凄美感人的爱情故事。
故事化成文字,梦想从此自由飞翔。张曼娟开始默默地写,自认为写不好,一直不敢发表,只好写在笔记本里,写完就给全班传阅,同学看了很喜欢,她也不上课了,老师在课堂上讲课,她就在下面写小说。笔记本成了她个人的副刊,每天连载,同学们每天就等着她来写小说,他们还兴奋地跟她讨论哪篇写得最好,喜欢哪个主角,谁不应该死,谁应该跟谁在一起等等小说中的话题。
《海水正蓝》搭上校园列车
张曼娟就这样闷着头写了11年,没有任何人的肯定与鼓励,直到进入东吴大学以后,上了张晓风的小说课,终于让她潜藏已久的写作才情得以一一展露。
两个学期张曼娟都拿到最高的写作分数,让她深信写小说是一件非常愉快的事。后来,她把其中一篇习作《永恒的羽翼》修改后,参加第三届台湾学生文学比赛,幸运得到大专小说组第一名。
得奖,让张曼娟确定自己是一个可以写作的人。两年后,她的第一部作品《海水正蓝》一炮而红,受到各方瞩目。
《海水正蓝》的畅销,令张曼娟相当意外,觉得一切不过是机缘巧合。她认为,整个社会兴起一股寻找“清纯”的潮流,而校园代表着“清纯”的意味,从校园电影到校园民歌,再到校园文学,《海水正蓝》恰好搭上了校园的列车,所以她觉得所有的文学作品会畅销,都是跟着社会脉动推进的。
创作追求“精准”
文思敏捷的张曼娟,自觉《海水正蓝》的畅销带给自己最大的挑战:“我要怎么跨越所谓的‘时代潮流’,确定自己的创作值得别人阅读呢?” 她认真思索这个问题。
解决问题的方案是“逆向操作”——在散文集不被市场看好的当口,她竟大胆出版了《缘起不灭》,一时间又成为畅销书,销售情况还远胜过《海水正蓝》。
她不断做新的尝试,起初是为了考验自己作品的可读性,经过一次次的证明,从而建立了信心,确认自己可以成为一个有风格的作家。
走过惶惑的时期,张曼娟在创作方面有了深一层的体会;她相信精准的文字可以适切表达情感被牵动的程度,一部好的文学作品,一定要做到“精准”。她说,一个优秀的作家必须具备科学家的逻辑概念和精密思考,以及不断实验的精神。
事实上,张曼娟长期受中国古典文学薰陶,对现代人的情感世界、社会百态,也有敏锐的观察,加上多年的创作经验,兼具这些特点,她的遣词用字可以委婉优美、独具魅力;也可以浅显清淡、寓意悠远。不管是哪一种文类,都能恰当地表达出语言文字的密度与张力。
成立“紫石作坊”提携后辈
1996年5月,张曼娟把创作的笔触延伸拓展出去,结合一群热爱写作的年轻朋友,成立台湾地区第一个文学创作工作室“紫石作坊”,为文学的薪传引燃新时代的火苗。
紫石作坊被外界视为奇迹,因为在没有财团支持、没有隶属任何基金会的情况下,她们为年轻的写作者做了许多的事。从挖掘新秀到栽培写作者,不收取任何酬劳,等到出书后,版税也完全归作者个人所有。从前年开始,她们已经成功地把一批年轻写作者引介到新加坡、马来西亚地区,得到很大的回响。
张曼娟在紫石作坊扮演的是“陪伴者的角色”,虽然担任总策划,却是相当于不领薪水的义工;她形容自己好比拥有一座无与伦比的书房,书房里可以看到很多年轻写作者和他们难以预期的未来。“看到他们出书、受到读者肯定,那种狂喜的感觉,会让你觉得自己的生命好像不只是你自己的生命,你还可以去帮助其他人。”
以温柔书写幸福
从对创作的执着无悔,到工作室的卓然有成,一路走来,张曼娟勇于追求自我实现,善于设身为人着想,使人感受到她诚恳的性格,那是一种梦想与幸福的性格交融。她最近的作品正透露了这样的内涵,从《女人的幸福造句》到《幸福号列车》,张曼娟以一支温柔的笔,探测人世间的种种冷暖。(黄 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