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心剑胆 人与曲名

来源 :电影评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25800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古琴在我国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作为古代文人代表之一的古琴音乐,历来是中国古代士阶层用于修身养性、借物抒情的艺术载体。《广陵散》则是我国现存琴曲中唯一的具有戈矛杀伐战斗气氛的乐曲,音乐旋律激昂、慷慨,气势长虹、声势夺人,直接表达了被压迫者反抗封建暴君的不屈精神,具有很高的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
  [关键词]古琴 《广陵散》 思想
  
  《广陵散》又名《广陵止息》,根据文献记载,最早出现于东汉末年。它的故事原型,向来众说不一:一种是来自于《史记·刺客列传》中记载的聂政为报严仲子知遇之恩,刺杀韩相侠累的故事:另一种则来自于民间传说的聂政为父报仇,刺杀韩王,然后自杀的悲壮故事,且有汉武粱祠石刻画像“聂政刺韩王”为证。现在史学界大多采用后者。把《广陵散》和《聂政刺韩王》二者联系到一起,这也许是有某种意义上的锲合吧。
  
  一、《广陵散》——历史故事的传说
  
  《广陵散》讲述的是战国时一个名叫聂政的人,为报杀父之仇而刺死韩王的故事:工匠聂某为韩王铸剑,因延误了交付日期而被杀,他的儿子聂政发誓为父报仇,便逃进深山。拜师学琴十年。练就了一手卓越的琴艺,回到韩国京城表演,震动朝野:韩王听说后把他召进宫为其演奏,聂政在琴箱内藏匕首,利用韩王专心听琴之际,突然取出匕首将韩王刺死,随后用匕首毁容自刎:统治阶级为捕杀聂政的亲属,将聂政的尸体曝于街头。等待亲人来认领:聂政的母亲,听说韩王被刺死,刺客毁容身亡,确信是儿子怕连累亲人才这样做的:为了让天下的人民知道儿子的狭义行为,使他扬名于后世,同时也让世人知道韩王的残暴,聂政的母亲跑到城里,找到儿子的尸体,抱着尸体大哭,并向围观的群众诉说聂政刺杀韩王的原因,然后也用匕首自刎,伏在儿子身上而死。故日《聂政刺韩王》。
  《广陵散》是我国古代具有戈矛杀伐杂带战斗气氛的乐曲之一。它结构庞大、构思严谨,有“曲之师长”之称。经过1700年的演变发展,在每个朝代的发展中,文人们在主题不变的情况下,都赋予它新的含义,总的来说都是文人向社会反抗的一种武器和工具。了解了这首琴曲的历史背景,当仔细聆听音乐时,就能体会到为什么嵇康会那么钟爱《广陵散》,为什么文人雅士喜欢弹奏《广陵散》。
  
  二、《广陵散》——琴心剑胆的反映
  
  《广陵散》是一首结构庞大、渊源深厚、有着丰富的社会文化内涵和很高艺术价值的优秀大型琴曲,是一首反抗压迫主题的现实主义作品。韩王是统治阶级的代表,聂政之父是被统治阶级的代表,聂政则是敢于向统治阶级挑战者的形象代表。在君权神授的封建时代,这种把矛头直接指向君王的乐曲,是很难保留的,于是一些文人借口求雅。以《广陵散》的曲名,遮盖该曲的实际含义。现存《广陵散》琴谱,最早见于明代朱权编印的《神奇秘谱》(1452年),后来的《西麓堂琴统》、《风宣玄品》等十几种琴谱里面都有此琴曲的记载。它不仅是一首独奏曲,也可用于合奏形式:随着历史的发展,至今《广陵散》全曲已经发展到了四十五个乐段,分为开指(一段)、小序(三段)、大序(五段)、正声(十八段)、乱声(十段)和后序(八段)共六个部分,其序曲、正声、尾声的三部性结构与但曲“艳、曲、乱”的三部性结构相吻合,谱中有“刺韩、冲冠、怒发、投剑”等分短小标题。音乐通过对聂政“沉思、冲冠、怒发、气冲、悲志、愤恨”心理发展历程的描写。讲述“聂政刺韩王”的故事,刻画出聂政的侠义精神和复仇的豪情壮志。《广陵散》全曲的基本音乐情绪有两个:一是内在的、与沉默积蓄的“怨恨凄感”情绪;再是外在的、爆发出来的具有抗争性的“隐隐轰轰”情绪:全曲中,两种情绪是相互关联贯穿始终的。“正声”以前主要是表现对聂政不幸命运的同情:“正声”之后则表现对聂政壮烈事迹的歌颂与赞扬。“正声”是乐曲的主体部分。着重表现了聂政从怨恨到愤慨的发展过程,深刻的刻画了他不畏强暴、宁死不屈的复仇意志。全区始终贯穿着两个主题音调的交织、起伏和发展、变化:主题一是见于“正声”第二段的正声音调:主题二是先出现在“大序”尾声的乱声主调。“正声”主调多在乐段的开始处,突出了它的主导地位。“乱声”主调则多用于乐段的结束,它使这种变化了的曲调归结到一个共同的音调之中,具有标志段落,统一全曲的作用。乐曲中所保留的汉、唐音乐之遗响,传统大曲之结构,琴曲之技法,“为中华民族古老的音乐文明提供了一个言之确凿、闻之有声的实例”。
  《广陵散》本身的内容反映的是社会比较激烈的关系冲突,在音乐上直接表现为直露和外向的不平和之声,表达了被压迫者反抗暴君的战斗精神。琴曲以描写复仇为主题,歌颂复仇人物的英勇事迹,不是偶然的,它是中国文化积累中的一部分。“先秦时期的复仇责任和理念经过长期的积累发展,经过‘公羊学’的鼓吹,到春秋形成了‘复仇学说’,到了汉代,这种观念很盛行,而且在意识形态和法律上得到了比较宽松的鼓励和支持。子为父复仇,臣为君复仇:甚至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为他人复仇。都能受到赞扬”。《广陵散》叙述的故事,所谓琴心剑胆,正是文人雅士的精神写照。
  
  三、《广陵散》——人与曲名的流传
  
  《广陵散》在历史的发展中得到流传,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它与广大的民众以及仁人志士产生共鸣。在历史上。魏晋以后的《广陵散》与嵇康几乎是齐名的。嵇康(223-262):三国时谯郡钰(今宿县西南)人,字叔夜,幼年丧父,魏晋著名思想家、文学家、音乐家,出类拔萃的“竹林七贤”第一人。祟尚老庄,讲求养生服食之道。善鼓琴,工书画。在哲学上,他认为“元气陶铄,众生禀焉”,提出“越名教而任自然”之说,主张回到自然,厌恶儒家各种人为烦琐礼教。在政治面目上表现为刚肠嫉恶、锋芒毕露。遭钟会陷害,被司马昭所杀,临刑前,奏《广陵散》一曲,从容赴死。
  魏晋时代政治之混乱和社会之动荡可以说是空前的。统治者们内部的自相残杀,也演变成了一场士林浩劫,使得天下“名士少有全者”《晋书·阮籍传》。血腥的现实给劫后余生的士人们的心灵投下了挥之不去的阴影,他们中的许多人采取了消极回避态度,开始游于山林,纵酒任诞,大畅玄谈之风。不少的名士一方面纵酒任诞,乃至游心于玄漠之初,在主观精神领域张扬自我,一方面却又在现实政治面前压抑自我。乃至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在他们的生命中充满了诸多的矛盾与痛苦。身为竹林七贤之一的名士领袖嵇康,在主观精神领域和客观现实中张扬人格,他在玄学思想方面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声无哀乐论”等。考察玄学形成以后对文人性格的影响,尤以“魏晋风度”为标志的人格特征,即或率真旷达,或尚奇任侠,或洒脱超拔,或淡泊高雅……,玄学由抽象的哲理化为了士人的现实人生,并被演绎得如火如荼。翻阅《玄学与魏晋文学》,读者即可感受到玄学是如何影响魏晋士人的人生理想、价值取向、生活方式、审美情趣乃至文学创作的。因此,玄学思潮对于魏晋士人的人格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嵇康幼年丧父,这一点和聂政很相似。也是一个具有叛逆心理的人,再加上当时司马氏专权,社会昏暗,政治腐败而动乱,导致了性格孤傲刚烈的嵇康对司马氏的坚决反抗和对《广陵散》的钟爱。在刑场上弹奏《广陵散》,激昂、慷慨的琴声,震荡着每个人的心灵;气韵壮烈、大气磅礴的音调摄人魂魄,苍凉悲壮!“明代杜浚诗云:一曲广陵散。从此丝弦绝。嵇康人中龙,义不可当世。视彼盗国贼,伎俩如儿戏。时辞荡汤武,千载有生气。临命索琴弹,聊示不屑意。”从这首诗中,我们能想象到嵇康是以一种什么样的气势走向刑场:在临行前他平静地弹奏着自己所钟爱的《广陵散》的,是怀着一种抗争不屈的精神来对待命运的不薄的。嵇康的“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的大无畏的文人风范。使得他受到了世人的尊重,赢得了世人的敬仰,但是却使封建统治阶级胆战心惊,为此给自己招来了杀身之祸,在临行前索弹《广陵散》。也许正是因为此,这首古琴曲才更加名扬天下,人格和音乐的魅力唤醒了无数麻木的生命,从而嵇康和《广陵散》变成了永恒。
  
  四、结语
  
  作为我国古代文人代表之一的古琴音乐,历来是中国古代士阶层用于修身养性、借物抒情的艺术载体,如《高山流水》、《阳春白雪》、《梅花三弄》等平和而富有诗情画意的琴曲。把古琴音乐作为向封建社会抗争的一种武器,古琴曲《广陵散》独树一枝。格外耀目!它在历史上曾绝响一时。得到了具有爱国热情、忧国忧民的仁人志士的热爱,得到了敢于对封建礼教进行抗争的正直文人的钟爱。为什么历史上会出现《胡笳十八拍》、《酒狂》、《碣石调幽兰》、《潇湘水云》等古琴曲,追其历史背景莫过于此。
其他文献
[摘要] 《尤利西斯》是乔伊斯对时间的追问:于每一个寻常生命而言,每一分钟皆是无穷无尽。《尤利西斯》以各种各样的创造性方式,第一次还原了人物的复杂心态,展现了个体生命的无限丰富。  [关键词] 时间 《尤利西斯》 无限    尤利西斯是希腊神话中的英雄。乔伊斯是现代文学史上的英雄。所以,我把他们的名字放到了一起。甚至,将后者放到了前面。  ——题记  贝克特纳闷,为什么人们喜欢读内容与形式完全
[摘要]《贫民窟的百万富翁》根据小说《Q/A》改编。主人公贾马亦参加电视节目《谁想成为百万富翁》,被怀疑作弊,警察的严刑逼供引发了他对少年时期的回忆,通过问题的推进,反映了贾马尔在亲情与爱情、信念与现实之间做出的无数个选择,面对命遥,影片展示了信念的力量。  [关键词]印度 贫民 生存 命运 信念 路径依赖    丹尼·鲍尔导演的新作《贫民窟的百万富翁》,但凡看过的人都成了宣传者,交口称赞。故事围
【摘要】李安在爱情至高无上的西方价值观中注入了东方道德的思考,使《断背山》美丽如画的风光和惊世骇俗的爱情表层下,渗透出李安对人性和人生哲理的思考。透过“界”这一视角,可以看出《断背山》体现出李氏电影以“环境和人物的冲突”为核心矛盾的风格和特质。  【关键词】李安 《断背山》 界限    李安2005年的力作《断背山》,被不少人解读为“新西部同志片”。这种类型划分的依据是故事发生的主要场景、主角的牛
[摘要]作为塔尔科夫斯基的电影处女作,《伊万的童年》很好地体现了他日后创作的两大特色,即诗与梦。塔尔科夫斯基的影片一面是自然世界的直接显现,一面是人的心理的直接显现:一面是自然的影像,一面是心理的影像。这两者始终处在冲突、融合、对映、互补之中。  [关键词]诗电影 精神分析 诗韵 梦境  《伊万的童年》是塔尔科夫斯基从电影学院毕业后的首部电影长片。从这部影片中就能看出塔尔科夫斯基日后电影创作的两大
[摘要]新版《红楼梦》的叙述声音蕴含了多种话语博弈,但真正对该剧传播效果起影响作用的却是接受者话语。随着时代发展、话语力量的消长,相信接受者对待这版《红楼梦》的态度会发生逆转。  [关键词]《红楼梦》 叙述声音 传播效果    颇受争议的新版《红楼梦》在各大卫视播出后,毁誉参半。其中旁白是最受关注的话题之一。有的认为旁白冗长,纯属多余:有的认为详细的解说更能体现剧本“忠于原著”的精神。如果从叙事学
摘要 云南民族电影在十七年电影时期(1949——1966)呈现整体性成功,其后沉寂,2004年云南红河民族电影《婼玛的十七岁》和《花腰新娘》再次成功。《婼玛的十七岁》呈现了民族电影中的“散文电影”风格,有很高的审美价值;《花腰新娘》更多的是对民族喜剧电影传统的延续。民族电影想要获得真正意义上的审美价值,要走的还是大胆创新之路。  关键词 民族电影 叙事方式 散文电影    2004年,云南推出了两
[摘要] 电影《林则徐》是一部爱国主义的生动教材。为了使这位中国近代史上“开眼看世界第一人”的民族英雄的事迹光照千秋,有必要按照林则徐的人生履历,创作一部纪实性的传记影视作品,以推进和谐社会建设,促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关键词]《林则徐》 光辉 人生 历程    由叶元、吕宕编剧,郑君里、岑范导演,赵丹主演的电影《林则徐》,自1959年拍摄公映之日起,就成为一部爱国主义的生动教材。许多观众
[摘要]英文原声电影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英语教学辅助手段而常被大学英语教师所采用,但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用之甚少。根据英文原声电影与小学英语教学的关系,在课堂教学中恰当地运用英文原声电影作为一种教学辅助手段,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创造力与创新精神,促使良好的学习风格和学习态度的形成,从而提高小学生英语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英文原声电影 小学英语教学 运用    一、前言    
摘要 当代美国的很多价值观都源于最早到美洲定居的清教徒,而霍桑几乎所有的文学作品都是对早期清教徒研究的结果。霍桑小说《年轻的布朗君》再现早期清教徒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清教教义影响下清教徒的迷惑、痛苦和恐惧。对清教的研究能帮助我们更直接、更深入地了解今天的美国文化。  关键词 清教 释罪 迷茫 恐惧    一、引言    最初清教只是英国国教的一个分支,主张沿着16世纪宗教改革的方向更彻底地改革英
[摘要]中央台热播的电视连续剧《李小龙传奇》,生动描述了李小龙传奇而短暂的一生。他的截拳道功夫出神入化,在他致力宣扬中国功夫的同时,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关键词]李小龙 武学 中西文化    一、引言    2008年秋热播的电视连续剧《李小龙传奇》,讲述了功夫之王李小龙的传奇一生。被美国《时代》杂志评为“20世纪的英雄与偶像”的李小龙是一个罕见的同时脚踏武学与电影两座高峰的巨人。他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