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成长.我见证

来源 :解放军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isy85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的名字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
  
  这是绝无仅有的事,它向世界传递着一个重要信息:迈开改革开放大步,正在快速奔向富裕的中国,决不会忽视精神文明建设。“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英明决策,引领我们在富有而又文明的道路上阔步前行。
  1994年2月5日晚,是我一生中最为荣耀的日子。
  庄严而神圣的总政八一礼堂内,首都军民迎新春文艺晚会即将开始。我们20多位来自全国各地的双拥模范代表被工作人员引进贵宾室。晚上7点40分,贵宾室的大门突然打开,江泽民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健步向我们走来。镁光灯亮起来,掌声响起来,我的心情又激动又兴奋。江主席走到我身边,握住我的手亲切地说:“你就是徐洪刚啊,现在伤势怎么样啦?”暖心的话语,使我热泪盈眶。在同20多位代表一一握手之后,江主席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徐洪刚等人的事迹,体现了我们共产党的传统,老红军的传统,军爱民、民拥军的传统,也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直到现在,一想起那晚的经历,我就热血沸腾。更让我做梦也想不到的是,3月10日,时任国务院总理李鹏在八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做《政府工作报告》时,强调:“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学习徐洪刚见义勇为、不畏强暴的高尚思想和英雄行为,弘扬新时期的雷锋精神。”  对于一个普通士兵来说,这是何等的荣耀!仿佛在一夜之间,我就从一个默默无闻的战士成为家喻户晓的英雄,鲜花与掌声,赞誉与嘉许,潮一般向我涌来。而这一切,都源于那次偶然事件。
  1993年8月17日,我从家乡云南探亲返回部队途中,当乘坐的客车行至四川省筠连县境内时,车内的4个歹徒突然向一名年轻妇女强行勒索钱物,并肆意侮辱。当时,我忍无可忍,挺身而出。歹徒转而向我实施了疯狂的报复,在我胸、背、腹上连刺14刀后跳车逃窜。我用背心兜住流出体外50多厘米的肠子,跳下汽车向歹徒追击。追赶了50多米后,因失血过多体力不支,一头栽倒在路旁。  后来,筠连县税务局副局长詹本方等人驾车路过此地,把我送到医院。在当地党政军民的关怀下,医院腾出了最好的病房,上百名医护人员参与抢救。经过3次大手术、40多天的精心救治,终于把我从死神手中夺了回来……
  现在回头想想,当时祖国和人民给了我那么高的荣誉,实在是那个特殊年代造成的。我是中国社会发展到特定阶段的一个符号:在社会渴盼英雄出现的时候,我正好做了这件事。
  而我当年之所以能够挺身而出,并非仅仅凭着一时之勇,是家乡那块红土地和红军部队的优良传统哺育了我,滋养了我。
  我的家乡在云、贵、川交界处的乌蒙山区。75年前,红军北上抗日就曾路过那里,红军长征纪念碑就建在我家附近的奎香乡。毛泽东写下的《长征》诗句“乌蒙磅礴走泥丸”,就是指的我们那一带。
  1990年底,我怀揣“英雄梦”踏入军营。这是一支毛泽东同志领导的,从秋收起义中诞生的部队,我军“支部建在连上”最早就是在我们团实行的;第三次反“围剿”中活捉敌师长张辉瓒;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强渡大渡河,智取遵义城;抗日战争中首战平型关;解放战争中从兴安岭打到海南岛……
  多么值得骄傲的辉煌历史啊!从当兵第一天起,我就置身于浓厚的传统氛围中,听的第一堂课是传统课,学的第一首歌是“秋收起义红二团”团歌,听的第一个故事是团领导拿着“红菜盘”讲述长征中毛主席和官兵一同就餐的故事。
  兵之初的生活,并无想象中的波澜壮阔,仅有的一些“辉煌”,给平淡无奇的军营生活带来不少惊喜。1991年,新兵下班排后,我参加了为期一周的施工劳动。对我这个农村兵来说,挥锹的功夫绝不亚于操枪,常常是一天的任务半天就完成了。不知哪位老班长看中了我,给我写了篇广播稿送到宣传队,在小广播里播出了:“下面请听来自通信连的报道:《钢铁战士徐洪刚》……”第二天,宣传队报道员就扛着照相机来到工地,对准我扬起的一锹泥土按下了快门。结果那张照片在施工任务结束后,在团部宣传栏里张贴出来。那是我的第一张“英雄照”,打扫卫生或是午休没人时,我就偷偷跑去看。那张照片不知给我注入了多少信心和力量。
  在传统的熏陶和激励下,我很快由一个懵懂青年成长为一名合格战士。当兵第一年,在全团通信专业集训中,我因成绩优秀,获得团嘉奖一次;第二年,被选拔作为班长苗子走进教导队,结业时,被评为优秀学员,年底回来就走上班长的岗位。“首长干杯我随意”  在物质产品极度匮乏的年代,在我这样一个从未见过茅台酒的农村战士看来,只有让首长多喝一点,才能表达敬意。如今,别说茅台、五粮液等国产名酒,就是XO、人头马等西洋名酒,也步入寻常百姓家。“首长干杯,我随意”之类的笑话,永远不会再发生了。
  凡在有军人参加的酒席上,下级给上级敬酒时,往往会出现这样一句敬酒词:“首长干杯,我随意!”一时满座宾朋开怀大笑,主宾大悦,一饮而尽。主宾大赞敬酒者:“你小子有办法。”敬酒者不敢贪其功,忙改口道:“这是徐洪刚的敬酒词。”
  “首长干杯,我随意”这个“故事”,据说是始于我多年前第一次进京参加活动,给一位首长敬酒时“制造”的。从此以后,这句敬酒词就一传十、十传百,从京城传到军营内外、大江南北。酒桌上,人们似乎习惯了用这个“故事”助兴取乐。
  在济南,一位多次陪同我进京参加活动的首长请我吃饭,席间举杯时,他问我:“徐洪刚,我这么长时间陪着你,没有少替你挡酒解围,大家都在这么传,说‘首长干杯,我随意’发明权是你的,你到底什么时候说的,我怎么没听见?”听到首长善意的询问,我笑着说:“信就有,不信就无呗!”
  今年年初,在总政大院,一位退休的老首长在席间重提此事,他说:“1994年,在军委办公楼三重门,两位军委副主席带领军委首长宴请你时,我在场,你小子就是说了‘首长干杯,我随意’,当时我的脸上是挂不住的。后来想想也对,喝的是茅台酒,一个普通士兵哪里喝过这么好的酒,想让首长多喝,自己少喝,这是普通战士尊敬长辈的一种表现嘛。”
  这一次,老首长的解释还真是在理儿上。我家在偏僻的山区农村,家庭一直在贫困线上挣扎,哪里喝过像茅台这样的好酒哦,连见都没见过。
  因为来自贫困山区,刚来部队时出了不少“洋相”。记得我们那批新兵到部队时已是深夜时分,连队给我们准备了点面条和炒米,当时我一个人就吃了4大碗,其他战友都看傻了眼。现在还记得当时那个饭香噢,饿是一方面,主要是在老家吃不上啊。
  上世纪90年代初,部队物质生活不如现在丰富,连队的菜篮子和菜盘子还显得十分单调。每人每天只有几元钱的伙食标准,每周六打一次“牙祭”,大家都盼着过周末。偶尔吃一次蒸面,大家都很兴 奋。这样的生活水平,让我这个农村兵已经很知足了,吃饭从不挑食,为此,我还得到过指导员的表扬哩。
  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如今,不光是吃饱的问题,而是讲究吃什么、吃多少、怎么吃了。不用说四菜一汤,就连自助餐也进了连队,火锅也上了餐桌,推出了以分餐为主,自助餐、会餐为补充的就餐方式,每人每天早餐有一杯牛奶(豆奶)、一个鸡蛋,中、晚餐有一份水果。许多连队还根据不同阶段、不同季节、担负不同任务时营养消耗的特点,进行膳食营养供给和调配,官兵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实现了由“温饱型”向“营养型”的跨越。
  当兵快20个年头了,部队在吃穿住行各个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今,茅台酒已不是什么稀罕东西了,早已走进寻常百姓家。亲朋好友来了,我也能拿出茅台酒招待了。如果当初有现在这样的生活水平,我想我也不会为了珍惜好酒,闹出“首长干杯我随意”这样的笑话来了。
  
  为了培养我,上级给团里超编了一名副政委
   这种做法,看起来很不合常理,实际上体现的是部队对官兵的关心和爱护。正是因为各级如此用心、合得投入,部队这个大熔炉才会越烧越旺,我们这支老红军部队才会人才辈出,威名更响。
  “根据军委总部首长指示,为加强对徐洪刚的培养,集团军党委研究制定了5条措施:建立培养教育制度,切实负起帮助徐洪刚成长进步的责任;加强思想教育,帮助徐洪刚不断改造世界观,指导搞好学习,帮助徐洪刚提高理论素质;严格管理监督,使徐洪刚保持普通一兵本色;生活上关心照顾,保证徐洪刚身心健康。”
  从箱底翻出这张已经泛黄的“培养报告”,我感慨万千。组织上对我可谓用心良苦啊!从四川疗伤归来,各级组织对我的关心照顾,大到提高能力,小到待人接物,又浮现在我面前。
  从昏迷中醒来时,眼前的一切就变了,锦旗挂满墙,鲜花摆满床,报纸、广播、电视屏幕上,天天都有我的事迹报道。刚刚经受生与死的考验,我又面临盛名之下如何保持普通一兵本色的严峻考验。
  周泉玉副政委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来到我身边的。
  当时,从军区到集团军,再到师、团,各级都有“学习徐洪刚办公室”,团里成立了以周副政委牵头的培养班子,主要负责我的文化辅导,大量信件的处理和采访、报告等相关事宜,还定期向上级汇报我的学习工作以及身体恢复情况。
  周副政委专门给我制定了一份详细的学习计划,何时学习《邓小平文选》,何时读报,都给我规定得一清二楚。团里还给我单独订了4份报刊:《解放军报》、《中国青年报》、《半月谈》、《前卫报》,这是上级组织和领导关心培养我的直接举措之一。  对于领导的谈心、关怀和要求,当时真有点抵触情绪,感觉周副政委就是组织派来“调教”我的。
  一件事惊醒了我的“英雄”梦。
  回到团里时,我的事迹已经在驻地传开了,邀请我作报告的单位很多。一次,在给一所院校所作的报告会上,我把“参差不齐”念成了“参羞(cancha)不齐”。会后,一名学生写了一张字条,给我指出了错误,并希望我努力学习,不断提高。当时我的脸上火辣辣的,感到无地自容。  我的一举一动,周副政委都看在眼里。回团的路上,他没有说什么,第二天给我送来一本《新华字典》,还教我遇到不认识的字,就记到小本子上,有空就拿出来翻一翻。这一招的确管用,许多生疏的字都是这样被攻克的。  我也有翘尾巴的时候,同别人聊天时,动不动就把首长、名人的名字挂在嘴边。周副政委一次次地提醒我,给我讲道理,还把我带进团史馆、师史馆上传统课,帮我改掉了“搬大人物”的毛病。
  
  部队转型,我转变
  
  仿佛在一夜之间,我们由摩步团变成了机步团,昔日满山遍野摸爬滚打的官兵,登上了先进的步兵战斗车,并且还在快步向信息化迈进。在这种飞速发展的形势下,谁跟不上转变的步伐谁就会被淘汰。多年来,我在变,我的战友在变,我们的老红军部队也在变,变得更加有内涵、更加有潜力、更加威猛、更加具有战斗力。
  1998年12月,我们“铁军”部队的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经中央军委批准,我们师由传统的摩托化步兵改编为轻型机械化步兵。
  第一批新型轮式装甲车列装部队时,我比捡了金子还兴奋。可第一次实车操练,时任装步二连指导员的我就出了“洋相”。面对各种仪器和超大驾驶盘,我手忙脚乱。在一个下坡的拐弯处,我只感觉车子前轮往右下一斜,停车下来一看,右侧破旧的围墙被剐倒了一片。当时,我真想找个地缝钻进去。
  从那以后,我每天坚持跟班训练,星期天、节假日也很少休息,力求把新装备的每个课目搞懂练精。经过一年的刻苦训练,我掌握了装甲车通信、驾驶、射击3大专业,顺利考取了驾驶、通信两个专业的等级证书,实现了“精一门、会两门、了解三门”的目标要求。
  上世纪90年代中期,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电脑的应用已是大势所趋,而仅会开机和关机的我,时常被战士们的提问弄得面红耳赤。
  我的内心时常涌动着“本领恐慌”和“使命焦虑”。我深刻认识到,人生不能睡死在功劳簿上,没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和必备的专业知识,仅凭良好的愿望和热情干工作是远远不够的。1999年8月,我向团党委提出了人校深造的申请。团党委经过研究,同意了我的请求。当年9月,我被保送进入南京政治学院攻读政工专业本科。
  金陵古都南京让人流连忘返,痴心于学业的我无暇顾及这里的美丽。那段时间,我几乎把全部精力和时间都用在了学习上,被同学称为“自习室的守夜人”、“泡图书馆的书包族”。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学习期间,刘正斌教授安排我讲的《基层是成才的沃土》一课,45分钟时间内,掌声不断。2001年7月,我以全优的成绩完成了本科学业,并接着就读了该院研究生。
  应该讲,这些年,我在军营的成长是全方位的,除了工作能力与业务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外,我十分注重加强文化修养。我一直对写作情有独钟,业余时间写了不少诗歌和散文。报社用稿不完全看我的名气,我也是投得多,刊发得少。发表的第一首诗《向往》,刊载在1995年的《云南日报》上,是在投寄半年后刊发的。
  一篇“处女作”,给了我很多动力和自信。几年来,我白天工作,晚上“爬格子”。从最初的“火柴盒”、“豆腐块”起步,先后在军内外报刊发表作品500多篇,并有10多篇论文在省级以上期刊发表,有10多篇文章还获过全国、全军大奖。
  业余时间,除了爱好写诗和散文外,我还坚持练习书法,已经坚持lO多年了。最初学习的临帖本是一些书法家的赠帖本,这么多年来,先后临帖过曹全碑、张迁碑、华山庙碑等几十册字帖,最终在隶书上找到了感觉。家里房子小,没有书房,每天吃完饭,就在餐桌上铺上一张帖子,弄上几份旧报纸,就在上面临习。现如今,谈不上什么大的成就,已有多幅作品参加全军全国书画展并获奖,作品被全国各地一些博物馆和军事革命博物馆收藏,数十幅作品被国外友人收藏,被多家书法院授予名誉院长,得到了著名军旅书法家申万胜将军称赞为“气势磅礴,汉风浓厚”。
  荣誉不是终点,奉献没有止境。 一生有荣誉伴随是幸运的,一生奋斗不息才是幸福的。我深信,随着我们国家和军队的不断发展变化,我还会取得新的成绩、新的进步!
其他文献
图们江下游波澜壮阔,林海相连,我国图们江上的最后一个口岸——圈河口岸就坐落在这里。近年来,守卫在圈河口岸国境公路桥畔的武警圈河边防检查站成立“旅客之家”,开通援助热线,向入出境旅客发放爱心援助卡,开展便民利民服务,帮助他们解决出入境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给过往旅客送去了无尽的平安和吉祥。    50万元活海鲜午夜入境    多年来,武警圈河边防检查站立足三尺验证台,依法查验、高效服务、快捷通关,为地方
期刊
北京军区某集团军有这样一群侦察兵:他们个个身怀绝技,上天能跳伞,下海能潜水,练就了野外生存的十八般武艺,被誉为“特战尖刀”。  “007!”、“007!”,“命令你A组速伞降至敌5号区域,实施拦截布控!”随着一阵紧急的“作战命令”,一盏盏白色降落伞,旋转着像神话故事里的天兵天将从天而降,7名全副武装的队员,顺势着陆后,一个滚翻,迅速收拾伞具,匐匍前进,顷刻间消失得无影无踪……  这是5月下旬在北京
期刊
“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军人道德,坚强革命意志,坚决到西部边疆、雪域高原,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为国防现代化建设贡献青春。”4月12日,解放军军事交通学院390多名赴青藏兵站部实习学员在海拔5231米,被称为生命禁区的唐古拉山口西部军人雕像前庄严宣誓。作为军事交通学院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活动的一部分,这次宣誓成为学院2009届学员四年军校生活中最难忘的时刻。  军事交通学院是全军唯一培养军
期刊
盛夏时节,被称为“死亡之海”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风沙肆虐,酷热难耐,地表温度高达40℃。  新疆军区某通信团全员全装挺进茫茫戈壁大漠进行实战化练兵。训练中,他们以未来作战需求为牵引,在生疏复杂地形摆战场、出险情、设危局,积极创新信息化装备组网联网模式,全面锤炼和检验部队快速达成通信战斗力的数十项战法成果,提高了信息化装备在生疏复杂地形、复杂环境下“动中通”、“扰中通”、“抗中通”的能力。  戈壁大漠
期刊
提到军人,人们首先想到的是他们的职业与危险和死亡同在;提到军人的家庭,第一反应会想到艰辛和不易;而提到军人的孩子。则会更多地联想到他们的成长比普通孩子更艰难:不断地搬家、转学,外地口音受到嘲笑和欺负,爸爸终于回家了,孩子却不认识,居然还叫叔叔……  又到“八一”建军节了,建军节是军人的节日,同样也是军人家属和孩子的节日。本期主题《家有儿女》我们把视角转向那些军人家庭的孩子们,用镜头来记录孩子和他(
期刊
策划 王通化  总执行 王通化 高杰  调查执行 高杰 李亮 李祥凯 尹航 曾繁伦 曾庆 杨楠 蒲星燕 张圣江 张颖荣 谢承军 葛翔  编辑组 王通化 刘金标    策划人语 士兵时间:充满刻度的军旅时光    “士兵时间”,属于战士自己支配的时间,区别于“正课训练、教育”时间,俗称“八小时之外”、“业余时间”。  林语堂在《人生盘宴》中说:“能闲世人之所忙者,方能忙世人之所闲。人莫乐于闲,非无所
期刊
7月5日傍晚,总政直属单位宣传文化战线130多名名家明星和业务骨干齐聚总政沙河培训基地,开始了为期一周的以“培育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争当创新发展先进军事文化排头兵”为主题的学习培训。  认识在学习中提高,思想在碰撞中升华,力量在激情中凝聚,使命在心灵中生根。    在理解认同中看清职责使命    大雨滂沱,电闪雷鸣。在外地执行演出任务的总政歌舞团一级演员阎维文、王宏伟乘坐的飞机因天气原因几
期刊
战争分娩了军人,军人更是为了捍卫和平而生存的。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阵营里,走出了一批又一批的维和使者,他们为了世界的安宁与和平,远离祖国、远离亲人,谱写了一曲曲用生命和奉献描绘的壮歌。  2010年是中国军人走出国门,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20周年,为了更好地落实军委胡主席倡导的“忠诚于党,热爱人民,报效国家,献身使命,崇尚荣誉”的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为了纪念这段有意义的日子,由国防部维和事务办公室
期刊
去年夏秋之季,过境襄樊进入汶川大地震重灾区的救灾部队官兵一到,由军事经济学院襄樊分院专业教员和学员组成的几个应急保障分队,在铁路沿线军供站,以快速高效的烹饪操作技能,保障了一批又一批过往部队的饮食,香喷喷的热饭热菜受到部队首长和士兵的高度赞扬。而这些基层后勤士官大多出自军事经济学院襄樊分院,高素质技能型后勤士官人才的涌现,得益于分院创新的“五双”教学训练模式。    “二次培训”催生教学转型   
期刊
马达轰鸣,战鹰直上云霄,800米高空,蓝天朵朵伞花绽放,一批高学历新提女军官,凌空一跳,如仙女飞天般,熟练地驾驭五彩降落伞,徐徐从天上飘落。  800米!是训练跳伞的高度,也是她们心理跨越的高度,更是从学生向合格空降兵突破的高度。  盛夏,烈日当空,灼热阳光散发的“热情”,即使再多再好的防晒霜也会失去效果,在艰苦的训练中,她们挥汗如雨,白皙的皮肤晒成古铜色,“地面苦练,空中精跳”的口号在空中回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