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任何新事物的产生和发展都是符合客观规律的,包括外在因素和内在因素两个方面.它产生之初,总是不完善和弱小的,经历漫长的发生和发展阶段渐渐成熟起来.在此过程中,外因是人们主观的需求起决定性作用,满足社会发展、人们对物质和精神的需要;内因往往是事物本身具有强大的生命力,随着时代的变更交替而呈现不同的内容和形式,时机成熟自然破土而出.一种艺术种类或艺术风格的产生,往往经过几年甚至需要上千年的孕育才能成形.元朱文印的形成即是如此,从秦汉印章开始到元代赵孟頫“始创”元朱文印,可以说历经千年才破茧化蝶,美丽而惊艳.随后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任何新事物的产生和发展都是符合客观规律的,包括外在因素和内在因素两个方面.它产生之初,总是不完善和弱小的,经历漫长的发生和发展阶段渐渐成熟起来.在此过程中,外因是人们主观的需求起决定性作用,满足社会发展、人们对物质和精神的需要;内因往往是事物本身具有强大的生命力,随着时代的变更交替而呈现不同的内容和形式,时机成熟自然破土而出.一种艺术种类或艺术风格的产生,往往经过几年甚至需要上千年的孕育才能成形.元朱文印的形成即是如此,从秦汉印章开始到元代赵孟頫“始创”元朱文印,可以说历经千年才破茧化蝶,美丽而惊艳.随后,经过元明大批文人的积极参与、主观审美意识的介入和能动性的思考,印章的审美意义得以重新界定,文人印——以元朱文印为开端的篆刻艺术诞生了.元朱文印在印学史上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借用当下丰富的出土文献资料,有助于我们站在相对宏观的角度探究其渊源,知其来去,重新定义古印时代精神和审美价值,旨在打破明清时期以来在印学史发展上形成的局限和误区,结合当下的艺术视野重新审视古印,为今人创作提供丰富的思想源泉和实践素材.
其他文献
读温儒敏老师的现当代文学研究自选集《为精神界之战士者安在》(人民文学出版社2021年版)时,我正好在给本科生上基础课《中国现代文学史》,因此对书中涉及文学教育的文字尤其留心.书中对于文学教育有多处致意,如《题记》中强调几个研究领域的开拓都与教学有关,《现当代文学研究中的“空洞化”现象》认为学生不读作品的现象与文化研究的影响有关;而《现代文学基础课教学的几点体会》更是直接讨论如何进行现代文学基础课的教学.该文先是指出现代文学教学面临课时变化、学生知识结构变化、本科教育目标调整和教学理论资源变化四个方面的挑战
纳博科夫是著名美国俄裔作家,其代表作《洛丽塔》更是让其在美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享有盛名.《洛丽塔》问世后,由于其禁忌主题导致其经典之路极其坎坷,但其蕴含的艺术之美终使其成为现代文学经典之作.目前国内外对《洛丽塔》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纳博科夫的写作手法和其道德隐喻层面,几乎没有学者注意到《洛丽塔》经典性建构中“洛丽塔”与西方文学传统的关系,以及其背后隐藏的男权思想和消费社会的推动.本文认为,《洛丽塔》成为文学经典的原因在于其顺应了西方文学中青春期女孩的书写传统、隐含的男权思想和消费社会的推动力.小说对洛丽塔的刻画
在20世纪70-80年代,日本剧坛主要有两种创作方向:一种是以能乐、歌舞伎、木偶剧、文乐等日本古典戏剧为基础的当代戏剧创作,这类剧作在舞台表演方面沿袭了日本古典戏剧的肢体力量和意象表达,传达了日本传统文化的审美意境;另一种则是强调冲突、逼迫困境中的人物做出现实选择的现代话剧.宏观来说,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对应的是日本当代戏剧三次大浪潮中的第二次,前有以脱离西方、表达对现实不满的地下戏剧作为第一次戏剧浪潮的弄潮儿,后有以打破时空界限、充分展现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小剧场戏剧作为第三次戏剧浪潮的先锋,相比之下,处
纵观中国影史可以发现,工人形象作为影片的表现对象出现得较早.例如,在左翼电影中,工人形象就是重要元素.工人形象的塑造通常依托于“工业题材”影视剧,它是随着新中国诞生、工业建设大规模开展、工人阶级当家作主,以及文艺为工农兵服务方针的确立和贯彻而产生的一种新的影视类型,以反映工人社会生活、工业建设为主要叙事内容,主要以“工厂车间”为叙事空间,以展现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工人文化为创作目的,以建构正面工人形象、优秀工人品格为审美特征.电视剧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出现在荧屏上之后,工业题材电视剧一直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温儒敏”这个名字最近这些年有些“家喻户晓”.作为教育部中小学部编教材的总主编,家里有孩子的,去看看语文课本,上面就会有他的名字.探讨温儒敏老师2019年出版的《为精神界之战士者安在——现代文学研究自选集》这本书时,难以忽略他这一身份的影响.但我觉得他的语文教育研究及实践和他的现代文学研究始终都不是分离的,甚至可以说,他这些年所做的教育工作,实际上是对现代文学的一种拓展和“开放”.
颐和园(1)rn——给清平rn多么幽美,但是rn画廊不迁就余生,rn如同拱桥插足烟波,rn连续十七下,才歇一口气,rn但不负责漂白国家.rn一大半历史都只顾恍若rn江湖的有情有意.不裁决成年rn是否合乎地方口味——rn蝴蝶提着小风筝rn兜售春意,忽左忽右.rn每细心一次,就大胆一回.rn每骄傲一下,就完美一小会儿.
2002年,戴锦华教授在其著作《涉渡之舟》中提出:“在现当代中国思想、文化史上……除了娜拉的形象及其反叛封建家庭而\'出走\'的瞬间,女性除了作为旧女人——秦香莲遭到伤害与\'掩埋\',便是作为花木兰式的新女性,以男人的形象与方式投身社会生活.”(1)时隔近20年,中国女性在急速发展变革的社会生活中所呈现的自我意识及生存状态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具体来说,自中国改革开放之时起,随着教育水平的提升、社会分工的细化和城市建设的发展,迥异于“秦香莲”与“花木兰”的另一种女性形象应运而生——她们与原
从文学的角度来讲,神话传说以故事的形式表现了远古人类对自然、社会现象的认知和愿景.在神话故事中有着极其丰富的女神形象,在中国的上古神话中,有女娲、王母、羲和、常羲、九天玄女等女神,在西方神话中同样有雅典娜、阿芙洛狄忒、弗丽嘉、西芙等女神.满族作为中华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同样有着别具一格的神话传说——满族说部“窝车库乌勒本”.女神在满族神话传说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其不仅是神话中的创世始祖,更衍化出了形态各异、系统庞大的女神谱系.
人们将一处特定地方视为自我的“记忆储藏之地”,地方即被特定人群赋予意义,令人产生依恋的情感.(1)因此,对于改革开放后初离祖国大陆、进入西方社会的新移民作家而言,对中国的“熟悉感”是其在文学实践中重视中国叙事的主要原因:哈金、严歌苓等新移民作家笔下的“中国”文学叙事中的“中国”,是对真实中国的拟像,是“再现的空间”.(2)与新移民作家不尽相同,对于汤亭亭、谭恩美等美籍华裔作家而言,“中国”已经是遥远的国度,可能只存在于传说与家族的口述历史中,他们在文学作品中依靠中国各地方言、中国民间信仰等中国文化元素,确
借力现代化科技的发展以及信息化建设的推进,新媒体迅速崛起,并在网络影视评论领域占据一席之地.作为一种极具社会参与度与个性化的影视评论方式,网络影视评论备受瞩目,并不断得以发展与完善,为影视评论及影视行业本身的发展提供了进步的依据与空间.鉴于此,基于新媒体视角对网络影视评论进行全方位的分析与思考显得极为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