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孔子的“克己复礼”思想 简论孔子的“克己复礼”思想

来源 :安家(校外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per4o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孔子作为儒家思想集大成者,重新梳理其“克己复礼”的思想,更加深入理解其内涵和形成发展的脉络,有利于我们更加深入了解儒家思想。

关键词:克己;复礼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一)孔子“克己复礼”思想的提出与目的

孔子生于公元前6世纪(中国春秋时期),也就是东周朝代,在这一时期,夏、商、周这三代用来维护秩序的“礼乐”制度受到严重的威胁,下属的各诸侯国的诸侯以及各个阶层的贵族都我行我素,不受管控和统治,周天子的权威遭遇挑战,出现了“王道哀,礼义废,政权失,家殊俗”的社会现实。在那个“礼乐”制度为首的时期,秩序一旦紊乱,出现问题,那么必然会引发战争,战乱频繁、你争我抢,同时内斗不断,缺乏强有力的领导,结果就是平民百姓的生活困苦不堪。面对这样的历史条件,作为一直生活在西周宗法传统礼制较深这样一种社会氛围中的孔子,他提出了“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的主张,由此天下便有可遵循,有所依照,有望恢复从前。

从孔子提出“克己复礼”主张的社会渊源和历史条件不难看出孔子这一思想形成的政治目的在当时就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使天下不论是君还是民都能够有所遵从,使社会恢复到“礼乐”制度所维护的那种天下太平的社会。但从孔子一生的生平经历来看,他提出这一观点对于他的核心思想“仁”具有重大意义。《礼记·礼运》中记载道:“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天下大同是孔子所畅想的理想社会,与“仁”这一核心思想相联系,也就是说天下大同是“仁”的最终归途。所以孔子“克己复礼”思想更深远的目的在于为实现“天下大同”这一目标提供了一种遵循,抑或是一种实现方法,倘若人人都做到克己复礼,这是为“仁”;使社会一直处于一种“仁”的发展状态中,这是为“大同”。

(二)孔子“克己复礼”思想的内涵

首先讲“克己复礼”的内涵,谈论这个问题时,要把这句话的原文出处列出以便研究: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 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 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視, 非礼勿听, 非礼勿言, 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 请事斯语矣。”这句话出自《论语》,对于《论语》解读公认度最高的是三国时期魏人何晏所写的《论语集解》,此后很多翻译文本都是以此为基础。

“克己复礼”在百度词条中的意思是指克制自己的私欲,使言行举止合乎礼节。但是关于其内涵的争议一直都是学者们研究的热点,所以我在这里对这个问题做了大致梳理,进行逐字翻译:首先看“克”字,何晏在《论语集解》中引述了马融的“克己,约身”;南北朝梁代皇侃在以《论语集解》为底本的《论语义疏》中记载道“尅, 犹约也”;清朝阮元在其《揅经是集》中记载道“克者, 约也, 抑也”;南宋理学家朱熹在其《四书章句集注》中写道“克, 胜也”;由此见根据“克”在古典书籍中的记载大致可以引申为三层意思:约束、抑制以及战胜。

其次来看“己”字,从当代文学意义上理解多是自己、自身的意思,在何晏、邢昺的《论语注疏》中记载为“己,身也”;清初文学家毛奇龄把“己”解释为“己者,自也”;而刘炫和朱熹却把“己”解释为自己的私欲或奢欲,他们分别这样写道“克训胜也, 己谓身也。身有嗜欲, 当以礼义齐之”;“己, 谓身之私欲也”。综上可以把“己”的意思概括为两种:自己、自身以及自己之私欲。

再来看“复”字,学者们对于“复”的见解纷争颇多,注疏中多把“复”释为“反”或“归”,如孔安国曰:“复,反也”;清代经学家刘宝楠为疏《论语》所注一书中记载道:“‘复, 反’者, 反犹归也。”也有学者把“复”解释为“返回”的意思,主张使秩序回到“礼”本身;此外还有学者认为应该把“复”当作“恢复”解释,主张控制自己的言行使之恢复到周礼,但有学者不认同,主张“复”其实是“实践”的意思,认为其意思应该是约束自己,坚持礼仪,以达到“仁”。近代又有一些学者认为“复”是前两种意思的综合。总之学者们对于“复”字意思各有见地,我会在下文中结合整句话意思再加以解释与概括。

最后是“礼”字,学者们对于“礼”字的理解主要分为两派:这个“礼”是否为“周礼”。主张“礼”为“周礼”一派的学者们是从孔子所处的时代背景出发,他们认为当时礼乐崩坏,天下大乱,孔子提出这个疾呼是为了稳定秩序,使天下恢复到子民拥护“周礼”那时候的太平之世,同时孔子本人也是深受礼乐制度影响的,在孔子心中,“周礼”已经不仅单单是一种礼仪、一种规范了,而是代表了和谐和稳定,与道德划上了等号。另一派主张“礼”非“周礼”的学者们则是以孔子的整个思想体系为出发点,如果简单地把“礼”理解为“周礼”,那么就与后续意思不符,“非礼勿视,非礼勿听......”,这里应该仅指的就是礼仪、礼貌,而非指“周礼”。因此学者们指出孔子在这里所讲的“礼”是对“周礼”的继承与发展,它既保留了一些周礼的内容,同时孔子又在此基础上有所改造,使本身的“周礼”发生了重大变化,既能够适应春秋时期的政治利益,同时代表了稳定的社会秩序。

综上我们对于“克己复礼”的内涵有了一个大致轮廓,学者们对于每个字的不同见解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出发对整个句子加以理解,所以我认为结合当下社会的实际情况,并以当代大学生为主体来考虑的话,可以将“克己复礼”理解为约束自己的行为,控制住不合理的欲望,使自己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关系,把个体性和社会性二者有机结合,创造更多的社会价值。

参考文献

[1]贾英健.儒家政德“君子人格”的价值阐释[J].湖南社会科学,2021(05):16-23.

[2]孙伟.融合历史语境的中国哲学阐释路径[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21,58(04):73-82+164.

[3]梁涛.《论语》“克己复礼为仁”章新诠——一种荀学的进路[J].学术月刊,2020,52(11):13-20.

作者简介:郭倩(1997年9月——),女 汉族,河南省信阳市人,信阳师范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信阳师范学院科研创新基金项目《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大学生“入座率”与“ 学习效力值”研究》  项目编号:2020KYJJ11

其他文献
摘要: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相辅相成、相互促进,阅读教学时要注重读写结合、读写迁移,让学生从阅读中丰富积累、习得写法。通过片段写作训练和整篇文章阅读写作指导学会表达,提高写作能力。关键词:以读促写,读写结合,学写片段,美文引领。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往往教师在进行阅读课堂教学的时候,对于文章表达了哪些内容关注的较多,至于这篇文章是怎样表达出来的,关注的不够。也就是说把教材当作习作指导的例子上做得很不够;而在进行习作教学的时候,又极少回顾阅读教学。大多数的語文老师都习惯将习作教学的阵地完全放到习作
期刊
摘要:与传统教育相比,中职烹饪专业更注重学生实践过程。作为技术一线的后备力量,学生在学校期间只有掌握了过硬的专业技能,才能在这个竞争激烈的人才市场中占有一定的优势,从而顺利实现由学生到员工的转变。本文详细介绍了现代学徒制在中职烹饪专业技能教育中的培养策略。关键词:现代学徒制;中职;烹饪专业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学徒制,就是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师傅以言传身教的方式为徒弟传授职业技能的教育形式。现代学徒制,则是把学校教育与企业实训结合起来,学校与企业共同研究制定培养方案,分工合作,为社会培养出高技
期刊
期刊
期刊
摘要:在近些年中,我国的很多独立学院都在不断地完成转设,成为民办院校。民办院校要提升核心竞争力首先就需要加强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推进实践教学的完善与创新。广州南方学院以加强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为目标,构建了一条主线、三个层次、六大模块的实践教学体系,有层次地递进式地让学生提高专业性的实践动手能力。关键词:实践教学体系;转设;民办高校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在近些年中,我国的很多独立学院都在不断地完成转设,很多的独立学院都转设成为了民办本科[1]。民办院校不同于研究型大学的学科型教育,也不同于高职院校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