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8年12月13日,《中国青年报·冰点周刊》微信公众号以“这块屏幕可能改变命运”为题,详细介绍了在线教育对我国贫困地区教育的改变。该报道以位于国家级贫困县的云南禄劝第一中学为主要样本,介绍了通过网络直播教学,当地学校获得了四川名校成都七中的优质教学资源和理念,从而实现“低进高出”。
报道中提到,这近乎是两条教育的平行线。一条线是:成都七中2017年30多人被伯克利等国外名校录取,70多人考进了清华北大,一本率超九成,号称“中国最前列的高中”。另一条线是:中国贫困地区的248所高中,师生是周边大城市“挑剩的”,曾有学校考上一本的学生仅个位数。而直播改变了这两条线。200多所学校,全天候跟随成都七中平行班直播,一起上课、作业、考试。有的学校出了省状元,有的学校本科升学率涨了几倍、十几倍……
该报道一出,立即在网络上引发热议。有人为此叫好,认为这块屏幕通过技术手段填补了城乡教育差距的鸿沟,值得大力推广;也有人提出质疑,认为贫困县本科乃至名校的升学率的提高,跟这几年不少高校面向农村的专项招生计划有关,不能完全归功于一块屏幕。
多維解读
直播教学应该被鼓励
在当前这种教育资源失衡的大背景下,任何试图缩小差距的尝试,都应该被鼓励,都应该给予其试错的机会。直播教学至少是一种思路,它可以让孩子们分享到更优质的教育资源,并真实地看到差距。因为这样的差距将会继续延续到他们的大学,乃至日后的工作生活当中,如果能够早一点看到、早一点开始追赶,或许就能够早一点适应、早一点赶上。
当然,直播教学也存在种种问题,比如,直播教学后,任课老师的辅导是否跟得上;直播班只挑尖子生,校园内的教育资源分配并不公平;校园的军事化管理和填鸭式教育,对学生的人格也可能造成伤害……
但即使存在问题,对于直播教学还是应予以鼓励。只不过,其做得还不够细化,比如直播教学是否可以按照学生的接受能力细分为几个版本,有的难一些,有的中等,有的比较简易,不同成绩段的学生允许自主选择,这样一来就不只是尖子班的学生可以享受优质教学资源。除此以外,它的教学效果还需要有更科学的评价机制,如果可行,就得考量如何扫除推广中的资金和技术障碍。
同时我们也应认识到,网络不可能解决所有的问题,教育不均衡还需更多、更持续的投入。但对于中国的许多问题,难的并不是喊一些漂亮的口号、唱高调以及坐而论道,而是真正为改变现状付出一点心力,诉诸一点尝试。直播教学就是其中一种。
教育扶贫勿忘“心理建设”
在《这块屏幕可能改变命运》的报道里,作者多次提到“心理建设”一词。成功的教育,其衡量标准是多元化的,远不止于高考分数。直播走进贫困地区的中学,首先让更多学生看到了外面的世界。那些与最好的中学同步的课堂,或许未必能给每一位学生的成绩带来巨大改变,却给那些闭塞的青春,打开了一扇窗,让他们意识到对于未来、对于个人的更多可能性。这一点,或许比成绩更重要。当我们在发展贫困地区教育时,类似的“心理建设”或许值得借鉴。
目前,远程教育在世界范围内都仍处于试验阶段,其到底能在多大程度上助力解决教育公平问题,有太多不确定因素。但是,一如这次报道所揭示的,唯一可以确认的是,加大教育资源的公平惠及,真的可以让更多的命运得到改变——无论多少,或者说多大程度。
报道中有一句话让人印象尤为深刻:“往井下打了光,丢下绳子,井里的人看到了天空,才会拼命向上爬。”而所有向“井下”打光、丢绳子的努力,都值得肯定。当贫困之地的孩子,获得更多光亮的指引、更多绳子的牵引,他们“向上爬”的希望也就越大。这或许才是那块“可能改变命运的屏幕”的真正启示和魔力所在。
报道中提到,这近乎是两条教育的平行线。一条线是:成都七中2017年30多人被伯克利等国外名校录取,70多人考进了清华北大,一本率超九成,号称“中国最前列的高中”。另一条线是:中国贫困地区的248所高中,师生是周边大城市“挑剩的”,曾有学校考上一本的学生仅个位数。而直播改变了这两条线。200多所学校,全天候跟随成都七中平行班直播,一起上课、作业、考试。有的学校出了省状元,有的学校本科升学率涨了几倍、十几倍……
该报道一出,立即在网络上引发热议。有人为此叫好,认为这块屏幕通过技术手段填补了城乡教育差距的鸿沟,值得大力推广;也有人提出质疑,认为贫困县本科乃至名校的升学率的提高,跟这几年不少高校面向农村的专项招生计划有关,不能完全归功于一块屏幕。
多維解读
直播教学应该被鼓励
在当前这种教育资源失衡的大背景下,任何试图缩小差距的尝试,都应该被鼓励,都应该给予其试错的机会。直播教学至少是一种思路,它可以让孩子们分享到更优质的教育资源,并真实地看到差距。因为这样的差距将会继续延续到他们的大学,乃至日后的工作生活当中,如果能够早一点看到、早一点开始追赶,或许就能够早一点适应、早一点赶上。
当然,直播教学也存在种种问题,比如,直播教学后,任课老师的辅导是否跟得上;直播班只挑尖子生,校园内的教育资源分配并不公平;校园的军事化管理和填鸭式教育,对学生的人格也可能造成伤害……
但即使存在问题,对于直播教学还是应予以鼓励。只不过,其做得还不够细化,比如直播教学是否可以按照学生的接受能力细分为几个版本,有的难一些,有的中等,有的比较简易,不同成绩段的学生允许自主选择,这样一来就不只是尖子班的学生可以享受优质教学资源。除此以外,它的教学效果还需要有更科学的评价机制,如果可行,就得考量如何扫除推广中的资金和技术障碍。
同时我们也应认识到,网络不可能解决所有的问题,教育不均衡还需更多、更持续的投入。但对于中国的许多问题,难的并不是喊一些漂亮的口号、唱高调以及坐而论道,而是真正为改变现状付出一点心力,诉诸一点尝试。直播教学就是其中一种。
教育扶贫勿忘“心理建设”
在《这块屏幕可能改变命运》的报道里,作者多次提到“心理建设”一词。成功的教育,其衡量标准是多元化的,远不止于高考分数。直播走进贫困地区的中学,首先让更多学生看到了外面的世界。那些与最好的中学同步的课堂,或许未必能给每一位学生的成绩带来巨大改变,却给那些闭塞的青春,打开了一扇窗,让他们意识到对于未来、对于个人的更多可能性。这一点,或许比成绩更重要。当我们在发展贫困地区教育时,类似的“心理建设”或许值得借鉴。
目前,远程教育在世界范围内都仍处于试验阶段,其到底能在多大程度上助力解决教育公平问题,有太多不确定因素。但是,一如这次报道所揭示的,唯一可以确认的是,加大教育资源的公平惠及,真的可以让更多的命运得到改变——无论多少,或者说多大程度。
报道中有一句话让人印象尤为深刻:“往井下打了光,丢下绳子,井里的人看到了天空,才会拼命向上爬。”而所有向“井下”打光、丢绳子的努力,都值得肯定。当贫困之地的孩子,获得更多光亮的指引、更多绳子的牵引,他们“向上爬”的希望也就越大。这或许才是那块“可能改变命运的屏幕”的真正启示和魔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