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推进社会事业建设是一项紧迫的战略任务
推进社会事业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工作。
胡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我国必需适应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把握社会主义发展趋势和规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构成的基本纲领,在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对我国发展提出新的更高要求”。
目前,社会事业发展面临着新的形势:我国已进入了居民消费结构加快升级的阶段。城乡居民除了生存需求之外,对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这是消费结构升级发展阶段的必然要求。社会事业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相互联系、相互促进:
1、社会事业的发展规模和水平是社会和谐程度的重要标志
只有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加快社会事业发展,不断扩大社会公共服务的供给,人民群众才能够及时地享有经济发展的成果,各种利益关系和矛盾才有可能得到较好的平衡解决,经济发展才能够实现促进人的发展的最终目的,社会的公平与和谐才能够得到体现。
2、社会事业的发展是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动力
只有社会事业得到较好发展,才能较快地积聚和提升人力资本,从而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为和谐社会建设奠定基础。
二、推进社会事业建设的原则和工作重点
十七大报告不但给我们指出了推进社会事业建设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同时也指明了社会事业发展的原则和方向:
1、首要发展公共服务设施
从保证城镇居民享有社会基本公共服务基本权利出发,切实加强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公共文化、计划生育服务、社会救助等基本服务体系建设,保证公共财政的投入,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在基本服务问题得到较好解决的同时,积极发展经营性产品和服务,满足城乡居民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
2、促进社会事业统筹协调发展
推进公民享有基本公共服务的权利平等与机会均等,努力缩小城乡和地区之间社会事业发展的差距,扩大公共财政和各种社会资源向基础薄弱的地区倾斜,推动公共服务协调发展。
3、坚持政府主导与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相结合
确立政府在推进社会事业发展中的主导地位,强化政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避免发生“缺位”、“越位”、“错位”。同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重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创新公共服务体制,改革公共服务提供方式,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
根据以上原则,结合城镇发展的实际情况,推进社会事业建设应做好以下重点工作:
1、优先发展教育
百年树人,教育事业关系到未来的发展动力,是基础性较强的基本事业。我镇一直努力打造教育强镇品牌,一是全面推开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二是稳定普通高中招生规模,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继续加强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形成一批能满足技能型人才培养要求、适应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需要的职业教育骨干基地。三是扩大财政对教育的支持力度,大力兴办民办教育机构,保障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
2、加强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建设
一是加强公共卫生。进一步完善疾病预防控制和医疗救治体系,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有效控制威胁群众健康的传染病、地方病和职业病。二是加快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加快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进度。继续实施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重点完善乡镇卫生院等农村卫生机构基础设施。推进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建立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城镇居民医疗保险。
3、大力发展文化事业
优先安排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文化建设项目,进一步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推进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体制机制创新,积极引导和规范非公有制经济进入文化产业,促进文化企业竞争,扩大多方面、多层次、多样性的文化产品供给。
4、做好人口、民政和体育工作
稳定低生育水平。继续改善农村基层计划生育服务条件,全面推进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和“少生快富”工程。进一步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加强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调综合治理。建立和完善社会救助和灾害应急救助体系。做好未成年人和孤残儿童福利工作。推进社区建设,发展社区服务。加强城乡社区体育设施建设,推进群众特别是基层村民和农民工健身工程建设,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
5、推进社会事业重点领域改革
积极深化教育改革,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加强社会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创新。通过改革和整合,优化社会事业资源配置,提高投资效益。抓紧制定完善相关政策和法规,积极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投入社会事业领域,加强和规范管理。积极推动社会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和社会事业单位内部改革,加快推进营利性社会事业的产业化进程。
三、完善公共服务设施是推进社会事业建设的物质保证
在我国各级政府发布的相关文件中,社会事业包括教育事业、医疗卫生、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科技事业、文化事业、体育事业、社区建设、旅游事业、人口与计划生育等10个方面。社会事业首先是一种公共服务,它由服务行为本身和服务条件构成,虽然服务水平最终由管理体制和服务人员素质能动影响,但离不开基本设施、场所、物质技术等硬件,从一定意义上说,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和完善,是推进社会事业建设的物质基础。特别是在当前和今后的一段时期内,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将表现为推进社会事业建设的先行问题。
近年来,东凤镇先后筹集资金 6 亿多元,重点建设路桥、广场、公园、学校、污水处理厂等基础服务设施,基本形成了相对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体系。
四、以规划为龙头,系统、多渠道加快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社会事业建设应满足群众不断增加的物质文化需求。但受经济发展水平限制,目前我镇的财政投入还不能完全满足基础建设的需要,这就要求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进一步加强统筹规划,坚持以规划为龙头,重视社会事业专项规划的编制实施,发挥规划在优化资源配置、统筹社会事业发展中的规范、导向作用。
1、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规划原则
⑴分级配置、形成系统
按照市级、镇级、片区、小区(村组)四级划分,依照镇内各片区的性质、特点、规模构成等,分别确定各项公共服务设施。
⑵合理标准
各类公共设施依照人口规模、地块发展方向以及《中山市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确定,人口以远景人口容量25万为基准,并考虑到城市经济发展速度和本镇特色,有重点地协调发展。
⑶远近结合
根据对东凤镇的各项调查和分析,确定远期和远景的土地结构布局的调整,结合调整布局相应的公共设施。
⑷集约发展
公共设施与镇内已有的公园、街头绿地、广场、社会服务机构等协同开发,既提高了已有公共服务设施的利用率,又起到真正为居民服务的功能。
2、公共设施规划思路
⑴商业设施
在规划期内,商务、行政、文化中心的功能逐渐向东阜一、二路转移,兴华路继续保持原来商业中心的地位,与新中心区形成东凤镇双中心的格局。远期东凤镇可形成沿东阜路,包括电子电器城、星级酒店、大型购物中心的第一级商业中心;沿兴华路,包括通讯器材、超市、市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等主要服务于外来工的公共设施,形成第二级商业中心;以及沿东海路,主要以五金电器、饮食服务为主的第三级中心,从而行成较完善的三级商业系统。
⑵文化娱乐设施
大型文化娱乐设施集中东凤公园一带,小型则按居住区的分布而穿插其中,并尽量以小型综合体形式联合开发。规划增加1处文化活动中心,增加12处文化活动站。
⑶医疗卫生设施
东凤医院医疗卫生设施规模适中,技术力量可以满足常见病的治疗和防御。我镇中心距小榄新人民医院约15公里,规划布局主要为一些离中心较偏远的片区配备医疗卫生设施。多个村的卫生服务条件简陋,远远不够满足地区未来人口发展趋势,根据标准要求,增加和扩建。
⑷教育设施
配合人口增多和居住区的新开发,规划根据各片区人口规模增加了1所小学,以保证小学生的就学率和就近上学。
⑸体育设施
体育设施配合居住区新建与文化设施配套开发,力图满足居民日常生活需求。规划结合改造项目和现状小型绿地在全镇范围内共增加小型体育场地9处。此外,可考虑在新兴建的居住区周边修建一些以娱乐休闲为主要功能的体育活动场地。
五、深化公共服务设施管理体制改革
我镇的公共服务设施管理存在重建轻管、管理体制落后的问题:首先,在实际工作中,建管不分,以建代管,大建设,小管理,建设行为重于管理行为的现象依然存在;其次,在管理体制上,计划经济的消极影响依然存在,主要体现为纵向管理上政企不分,横向管理上条块分割,管理职能上相互交叉,职责不清,关系不顺,管理弱化,整体协调上规划、建设、管理脱节;再次,投资经营机制不活,建设投资主要是财政预算和市政维护费等财政投资,渠道单一,严重影响了工程建设。
深化政府公共设施管理体制改革,必须从宏观和微观同时进行改革:
1、宏观管理模式上
⑴转变政府职能,从总体上宏观调控二政府行业管理部门重点编制行业发展规划、制订行业规范、标准,监督检查有关法规执法情况,同时做好组织、协调、推动与服务工作。
⑵把公共设施管理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消除条块分割,要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增强政府在区域规划、建设和管理上的宏观调控能力和权威性,进行统一规划、建设、管理。
⑶理顺市、镇管理机制。一是在建设上可放权给镇区,以逐步推进建设业务的社会化、企业化进程。二是在管理业务上,规划审批,违章建筑管理,由市有关部门统一协调。尤其是规划,审批管理权只能上收不能下放,加强和完善规划部门,加强对规划、建设和管理部门的协调,以建立有序化管理模式。
2、宏观投资经营模式上
要改变以财政投资为主的传统,建立资产经营中心,积极探索投融资、建设、使用、维护等全过程的体制创新,实现从政府投资行为到市场化、社会化行为的转变。
3、微观管理体制、机制上
微观上引进市场机制。根据年初国家建设部颁布《关于加快市政公用行业市场化进程的意见》要在供水、供气、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及公共交通等实行特许经营制度。在我市应根据具体条件制定执行办法。引进市场机制,可分两种情况:一种是在当前和今后相当长时期必须是垄断经营的企业,如排水,主要进行企业内部机制和管理上的改革,可在企业内部采用竞争性承包的方式。同时,政府和社会加强对企业的监督,以避免垄断经营所带来的不利。另一种是能够多家经营的,如公共交通、液化气和部分供热。应面向社会、面向市场,采取多家企业承包经营的方式,形成多渠道、多部门的竞争性格局。有利于企业间的竞争,促进企业提高自身经济效益和管理水平。
推进社会事业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工作。
胡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我国必需适应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把握社会主义发展趋势和规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构成的基本纲领,在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对我国发展提出新的更高要求”。
目前,社会事业发展面临着新的形势:我国已进入了居民消费结构加快升级的阶段。城乡居民除了生存需求之外,对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这是消费结构升级发展阶段的必然要求。社会事业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相互联系、相互促进:
1、社会事业的发展规模和水平是社会和谐程度的重要标志
只有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加快社会事业发展,不断扩大社会公共服务的供给,人民群众才能够及时地享有经济发展的成果,各种利益关系和矛盾才有可能得到较好的平衡解决,经济发展才能够实现促进人的发展的最终目的,社会的公平与和谐才能够得到体现。
2、社会事业的发展是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动力
只有社会事业得到较好发展,才能较快地积聚和提升人力资本,从而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为和谐社会建设奠定基础。
二、推进社会事业建设的原则和工作重点
十七大报告不但给我们指出了推进社会事业建设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同时也指明了社会事业发展的原则和方向:
1、首要发展公共服务设施
从保证城镇居民享有社会基本公共服务基本权利出发,切实加强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公共文化、计划生育服务、社会救助等基本服务体系建设,保证公共财政的投入,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在基本服务问题得到较好解决的同时,积极发展经营性产品和服务,满足城乡居民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
2、促进社会事业统筹协调发展
推进公民享有基本公共服务的权利平等与机会均等,努力缩小城乡和地区之间社会事业发展的差距,扩大公共财政和各种社会资源向基础薄弱的地区倾斜,推动公共服务协调发展。
3、坚持政府主导与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相结合
确立政府在推进社会事业发展中的主导地位,强化政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避免发生“缺位”、“越位”、“错位”。同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重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创新公共服务体制,改革公共服务提供方式,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
根据以上原则,结合城镇发展的实际情况,推进社会事业建设应做好以下重点工作:
1、优先发展教育
百年树人,教育事业关系到未来的发展动力,是基础性较强的基本事业。我镇一直努力打造教育强镇品牌,一是全面推开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二是稳定普通高中招生规模,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继续加强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形成一批能满足技能型人才培养要求、适应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需要的职业教育骨干基地。三是扩大财政对教育的支持力度,大力兴办民办教育机构,保障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
2、加强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建设
一是加强公共卫生。进一步完善疾病预防控制和医疗救治体系,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有效控制威胁群众健康的传染病、地方病和职业病。二是加快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加快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进度。继续实施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重点完善乡镇卫生院等农村卫生机构基础设施。推进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建立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城镇居民医疗保险。
3、大力发展文化事业
优先安排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文化建设项目,进一步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推进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体制机制创新,积极引导和规范非公有制经济进入文化产业,促进文化企业竞争,扩大多方面、多层次、多样性的文化产品供给。
4、做好人口、民政和体育工作
稳定低生育水平。继续改善农村基层计划生育服务条件,全面推进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和“少生快富”工程。进一步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加强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调综合治理。建立和完善社会救助和灾害应急救助体系。做好未成年人和孤残儿童福利工作。推进社区建设,发展社区服务。加强城乡社区体育设施建设,推进群众特别是基层村民和农民工健身工程建设,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
5、推进社会事业重点领域改革
积极深化教育改革,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加强社会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创新。通过改革和整合,优化社会事业资源配置,提高投资效益。抓紧制定完善相关政策和法规,积极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投入社会事业领域,加强和规范管理。积极推动社会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和社会事业单位内部改革,加快推进营利性社会事业的产业化进程。
三、完善公共服务设施是推进社会事业建设的物质保证
在我国各级政府发布的相关文件中,社会事业包括教育事业、医疗卫生、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科技事业、文化事业、体育事业、社区建设、旅游事业、人口与计划生育等10个方面。社会事业首先是一种公共服务,它由服务行为本身和服务条件构成,虽然服务水平最终由管理体制和服务人员素质能动影响,但离不开基本设施、场所、物质技术等硬件,从一定意义上说,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和完善,是推进社会事业建设的物质基础。特别是在当前和今后的一段时期内,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将表现为推进社会事业建设的先行问题。
近年来,东凤镇先后筹集资金 6 亿多元,重点建设路桥、广场、公园、学校、污水处理厂等基础服务设施,基本形成了相对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体系。
四、以规划为龙头,系统、多渠道加快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社会事业建设应满足群众不断增加的物质文化需求。但受经济发展水平限制,目前我镇的财政投入还不能完全满足基础建设的需要,这就要求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进一步加强统筹规划,坚持以规划为龙头,重视社会事业专项规划的编制实施,发挥规划在优化资源配置、统筹社会事业发展中的规范、导向作用。
1、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规划原则
⑴分级配置、形成系统
按照市级、镇级、片区、小区(村组)四级划分,依照镇内各片区的性质、特点、规模构成等,分别确定各项公共服务设施。
⑵合理标准
各类公共设施依照人口规模、地块发展方向以及《中山市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确定,人口以远景人口容量25万为基准,并考虑到城市经济发展速度和本镇特色,有重点地协调发展。
⑶远近结合
根据对东凤镇的各项调查和分析,确定远期和远景的土地结构布局的调整,结合调整布局相应的公共设施。
⑷集约发展
公共设施与镇内已有的公园、街头绿地、广场、社会服务机构等协同开发,既提高了已有公共服务设施的利用率,又起到真正为居民服务的功能。
2、公共设施规划思路
⑴商业设施
在规划期内,商务、行政、文化中心的功能逐渐向东阜一、二路转移,兴华路继续保持原来商业中心的地位,与新中心区形成东凤镇双中心的格局。远期东凤镇可形成沿东阜路,包括电子电器城、星级酒店、大型购物中心的第一级商业中心;沿兴华路,包括通讯器材、超市、市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等主要服务于外来工的公共设施,形成第二级商业中心;以及沿东海路,主要以五金电器、饮食服务为主的第三级中心,从而行成较完善的三级商业系统。
⑵文化娱乐设施
大型文化娱乐设施集中东凤公园一带,小型则按居住区的分布而穿插其中,并尽量以小型综合体形式联合开发。规划增加1处文化活动中心,增加12处文化活动站。
⑶医疗卫生设施
东凤医院医疗卫生设施规模适中,技术力量可以满足常见病的治疗和防御。我镇中心距小榄新人民医院约15公里,规划布局主要为一些离中心较偏远的片区配备医疗卫生设施。多个村的卫生服务条件简陋,远远不够满足地区未来人口发展趋势,根据标准要求,增加和扩建。
⑷教育设施
配合人口增多和居住区的新开发,规划根据各片区人口规模增加了1所小学,以保证小学生的就学率和就近上学。
⑸体育设施
体育设施配合居住区新建与文化设施配套开发,力图满足居民日常生活需求。规划结合改造项目和现状小型绿地在全镇范围内共增加小型体育场地9处。此外,可考虑在新兴建的居住区周边修建一些以娱乐休闲为主要功能的体育活动场地。
五、深化公共服务设施管理体制改革
我镇的公共服务设施管理存在重建轻管、管理体制落后的问题:首先,在实际工作中,建管不分,以建代管,大建设,小管理,建设行为重于管理行为的现象依然存在;其次,在管理体制上,计划经济的消极影响依然存在,主要体现为纵向管理上政企不分,横向管理上条块分割,管理职能上相互交叉,职责不清,关系不顺,管理弱化,整体协调上规划、建设、管理脱节;再次,投资经营机制不活,建设投资主要是财政预算和市政维护费等财政投资,渠道单一,严重影响了工程建设。
深化政府公共设施管理体制改革,必须从宏观和微观同时进行改革:
1、宏观管理模式上
⑴转变政府职能,从总体上宏观调控二政府行业管理部门重点编制行业发展规划、制订行业规范、标准,监督检查有关法规执法情况,同时做好组织、协调、推动与服务工作。
⑵把公共设施管理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消除条块分割,要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增强政府在区域规划、建设和管理上的宏观调控能力和权威性,进行统一规划、建设、管理。
⑶理顺市、镇管理机制。一是在建设上可放权给镇区,以逐步推进建设业务的社会化、企业化进程。二是在管理业务上,规划审批,违章建筑管理,由市有关部门统一协调。尤其是规划,审批管理权只能上收不能下放,加强和完善规划部门,加强对规划、建设和管理部门的协调,以建立有序化管理模式。
2、宏观投资经营模式上
要改变以财政投资为主的传统,建立资产经营中心,积极探索投融资、建设、使用、维护等全过程的体制创新,实现从政府投资行为到市场化、社会化行为的转变。
3、微观管理体制、机制上
微观上引进市场机制。根据年初国家建设部颁布《关于加快市政公用行业市场化进程的意见》要在供水、供气、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及公共交通等实行特许经营制度。在我市应根据具体条件制定执行办法。引进市场机制,可分两种情况:一种是在当前和今后相当长时期必须是垄断经营的企业,如排水,主要进行企业内部机制和管理上的改革,可在企业内部采用竞争性承包的方式。同时,政府和社会加强对企业的监督,以避免垄断经营所带来的不利。另一种是能够多家经营的,如公共交通、液化气和部分供热。应面向社会、面向市场,采取多家企业承包经营的方式,形成多渠道、多部门的竞争性格局。有利于企业间的竞争,促进企业提高自身经济效益和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