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教材的创意阅读指导策略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zen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语文新课标要求在阅读教学中提倡多角度地有创意地阅读。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根据课文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与需求来把握创意阅读指导策略,彰显创意阅读的特性,以提高阅读质量、实现教学目标。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材 创意阅读 指导策略
  2011年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阅读教学要“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创意”即创出新意,指所创出的新意或意境。一般认为,创意阅读是“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充分尊重学生个体的前提下,诱发学生的创造动机,使学生凭借语言文字,对课文涵泳体味、积极思考,读出疑问,读出新意,得出前人或他人未曾有过的独特的感悟和新异的结论,另立新说”。显然,创意阅读强调读的新颖性。小学高年级学生,一方面经过近十年的阅读积累,已经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经验,对文本价值有自己的初步判断。另一方面由于自身知识能力的欠缺、选文与读者期待的差距,浅阅读倾向明显。如果教师不加以引导,“创意阅读”只能止于“形似”,阅读效果将大打折扣。有些教师甚至为“创新”而创新,在阅读教学中花样百出,哗众取宠,学生读后,毫无收获,这与新课程改革的初衷是背道而驰的。
  如何落实新课标要求、彰显创意阅读的特性,以提高阅读质量呢?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根据课文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与需求来实现教学目标。下面我以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科书选文为例谈谈创意阅读的几种指导策略。
  一、激发阅读兴趣,唤醒阅读期待
  托尔斯泰曾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强烈的阅读兴趣是促使阅读活动深入开展的内驱力,是培养阅读能力最为活跃的因素。教材中,每篇文章都有丰富而深刻的内涵,教师要根据学生固有的知识经验,充分利用教材文章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结合课堂口语表达,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第一组课文《山中访友》是六年级的第一篇文章,其题目既是全文立意之本,又是以联想和想象创设情境。这一独特、鲜明的表现手法是这篇作品不可忽视的文眼。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置三个问题唤醒学生的阅读期待:
  ——在过往的经历中,你是否有看山的体验,说出来,看谁说得多,说得好。
  ——请你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一下与朋友见面打招呼。
  ——关上书本,请猜测作者去山中访友的对象。
  上述三个问题,很容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特别是对基础薄弱的学生来说,也没有问题障碍,能让他们获得成就感与满足感。特别是第三个问题,设置悬念,吊足胃口,诱发学生的阅读欲望。经过多次练习,学生的阅读兴趣自然而然地提高。当这种兴趣成为一种推动求知的强大动力时,就有了“创意”的力量之源。
  二、提升发问质量,诱导深层阅读
  学贵有疑。美国的教学法专家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所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提出问题可以说是引发创意阅读的“端点”。但在实际教学中,学生提问漫无边际,表面热闹却抓不住要领,缺少问题的启发性和创造性。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鼓励学生敢于提问,更要引导学生善于发问、会问。第三组课文《穷人》是名家名作,篇幅较长,有的语段也比较难读,光生字就有十二个之多(且笔画较多)。如果就故事情节、生字词、人物形象来提问,耗时虽长但不能达到深层阅读的目的。教师要设置问题的坡度,诱导学生由浅入深地提出问题,给他们作出示范。下面是我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后设置的问题:
  ——文章有没有直接写“穷”字?课文是否只写了穷人“穷”?
  ——桑娜一家“穷”吗?穷到什么地步?从那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穷人既然不止桑娜一家,那么本文以“穷人”有什么深意?
  前两个问题的设计,由易到难,坡度递增,对于核心问题——第三个问题起了铺垫作用,促使学生深入文本,精钻细读。这种示范引导让学生在文本阅读中受到的启迪更多,生成了更多的精彩。
  三、豐富阅读体验,开发教材价值
  阅读是一种活动,强调眼到口到心到无疑是正确的,而要让学生“心到”,开展一些活动是必不可少的。教师要在立足教材的基础上,树立大阅读观——综合阅读,引导学生或动手操作、或模仿表演、或现场观察、或调查访问、或辩论探究……形式不拘一格。总之,要将隐性的思维外显出来,展示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如学习《索溪峪的“野”》,可以让学生模拟导游,介绍张家界的美丽风光;如学习《穷人》后根据其结尾续写故事情节;如学习《小抄写员》后以主人公的口吻进行写作:假如这位小抄写员是“我”,蒙受那么多的委屈,有哪些话要说?请以的“我”身份给爸爸写一封信;如学习《少年闰土》后,可以改编原文,进行舞台剧表演;如学习《詹天佑》时,可以让学生根据课文画示意图,介绍詹天佑开凿居庸关和八达岭两条隧道采用的方法及火车爬坡的方法;如学习《天净沙·秋思》时,可以让学生以图配诗,等等。
  四、强化阅读反思,激发创意灵感
  阅读的反思过程是不断修正错误、改进学习行为的过程,更是激发创意灵感的过程。为实现有效的阅读反思,教师一方面要引导学生自我思考:我的理解正确吗?还有没有其他的见解?能不能换个角度或方法想想、做做?防止“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多向互动,合作交流,发现他人理解、思维、方法的长处,寻找自身的不足及原因,“择其善者而从之”,及时调整思路、修正认识,改进方法。如读《月光曲》,学生对贝多芬没有回答盲姑娘激动的问话(“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形成思维定势,认为贝多芬不回答是因为他很谦虚。此时,组织学生读课文进行求异思维:还有别的可能性吗?学生提出了新的看法:他不回答就是默认了;他在构思《月光曲》,没顾得上回答。这样,学生便突破了固有看法而有了新拓展。又如《致老鼠》一文,作者写出了和一般人眼里不同的老鼠,生动有趣。教师可引导学生合作探究老鼠身上的闪光点,描述以老鼠为正面形象的文学影视作品情节,如能这样,对学生正确认识世界、获得审美体验定然是不无裨益的。
  五、注重延时评价,拓展思维时空
  学生理解文本有一个过程。由于受思维定势的影响,新颖、独特、有创意的阅读见解往往会出现在思维的后半段,即人们常说的“顿悟”和“灵感”。在阅读教学中,倘若过早地对一个可能有多种答案的问题给予终结性评价,势必会扼杀其他学生创意的火花。如学习《少年闰土》时,有的学生提出这样两个问题:
  ——闰土夜晚管瓜为什么不防人却防动物?
  ——既然闰土刺“猹”,为什么说“这畜生很伶俐”,“伶俐”是褒义词,这里用合适吗?
  对于第一个问题,学生议论纷纷,有的说动物吃瓜能带来传染病,有的说当地民风淳朴很少偷鸡摸狗,有的说闰土刺“猹”一举多得。对于第二个问题,学生更是七嘴八舌,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的认为闰土心理复杂,有的认为是鲁迅笔误,有的认为是闰土口误。显然,如果教师以自己的见解一锤定音,势必会挫伤学生阅读原著《故乡》及探究鲁迅的积极性。这时候,教师的理智选择是搁置争议,淡化问题,让学生在课外广泛阅读鲁迅的文章或作一次专题阅读汇报,以求更好的创意。
  在教材中指导学生多角度、有创意地阅读,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当然,创意阅读只是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提高阅读能力才是目的。因此,我们要着眼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加强对创意阅读的指导。
  参考文献:
  [1]教师教学用书(六年级上册).课程教材研究所.小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著.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5.
  [2]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http://www.pep.com.cn.
  [3]刘墨,欧阳芬.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北京.开明出版社,2003.11.
  [4]王家雄.如何有创意阅读.http://www.worlduc.com/blog2012.aspx?bid=2427327.
其他文献
摘要: 阅读教学本是引导学生理解文本内容,学习语言文字的表达。但《风筝》一文教学中,教师经常出现阅读教学低效乃至无效的现象。如何使语文教学丰富的内涵得以展现,如何有效地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的文本阅读由索然无味变得兴趣盎然。文章从两个侧面对此问题进行探讨,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分析文本,走进文本。  关键词: 风筝 阅读教学 有效性  文本阅读教学,既能深入文本,又能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
摘要: 创新教育是教育的时代主题,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也是当前每位教育工作者应该关注的重要课题。本文作者结合教学实践,分析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 高等数学 教学情境 创新能力    一、引言  创新教育的核心包含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技能及创新情感和创新人格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的前提;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基础。创
一、逸笔人物画定义  中国逸笔人物画,习惯上人们称为写意人物画,或水墨人物画。因为称谓的不同,其学术指向也不同。我之所以称它为逸笔人物画,不仅是从它的表现形式来考虑,而且是从它的表现语言来进行思考的。写意画的中心是“意”,即概括取舍之意,水墨画是从它表现语言命名的,逸笔画则合写意画与水墨画两者之所长,它既注重作者情感的抒发,又着重于表现形式,所以它的外延更大,内涵更丰富。  二、逸笔人物画色彩  
摘 要: 亚当·斯密认为语言是人类实现指挥他人欲望的工具,语言被理解为一种“行为”工具。而语言作为“表征现实”的工具时所具有的“模糊性”又会反作用于人们对现实的感知。在语言使用中对“语境”和“想象”重要性的强调,以及指出道德哲学体系阐述的最重要任务也是激发人类对崇高情操的“激情”,无疑体现了亚为·斯密对语言“诗性”一面的深刻洞见。  关键词: 亚当·斯密 《道德情操论》 同情共感
《语文课程标准》的课程总目标部分明确规定:“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达尔文先生说:“我认为我所学的许多有价值的知识都是从课外自读得来的。”叶文玲女士也曾把课外读物喻为“长生果”。无数的经验都证明:广泛科学的阅读可以陶冶情操,提高素养,做到“心中有爱、目中有人、肩头有担”;可以开阔眼界,积累素材,做到“腹中有墨,胸中有识”;可以体会语言的魅力,顿悟写作技巧,做到“手上有气”;可以改变传
从教十余载,寻寻觅觅,语文课堂的真谛是什么?面对课堂上三十多双清纯的眼眸,我经常扪心自问:“我拿什么奉献给你——我的学生们?”有效的语文课堂是什么样的?语文课又应该教会学生些什么?大概,一千个语文老师会有一千种看法;大概,昨天、今天和明天,我们的理解也都会有差异。或许这样的题目不可能有一个标准答案,但每位语文老师又必须面临,必须思考,而且必须作出自己的应答。  其实,我们的教学实践,就在故意亦或偶
摘 要: 刘备,作为三足鼎立之势的一方。他的为人之道,君臣之道一直是受众人褒扬的对象。但是细细品味,你会发现在众多光环下的刘备是一个只求利益的人。刘备者,非枭雄,非长厚者,唯利是图也。  关键词: 刘备 长厚 枭雄 唯利是图  “那人不甚好读书;性宽和、寡言语,喜怒不形于色;素有大志,专好结交天下豪杰;生得身长七尺五寸,两耳垂肩,双手过膝,且能自顾其耳,面如冠玉,唇若涂脂;
摘 要: 诸多教学实践已经表明,情感理念下的教学效果较一般教学理念下的教学效果要优,有助于课堂教学的优化。作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就如何以情感为主题,优化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展开探讨。  关键词: 情感主题 初中英语教学 优化策略  情感是人与人之间心灵沟通的桥梁,是奠定一切事物发展的基础。没有情感,人类的生活将会变得单调而又空白,没有情感,就失去创造一切的动力,进而就没有人类社会发
新课程改革提出“有效教学”,“高效教学的理论”,何谓有效教学?有效教学就是符合教学规律、有效果、有效益的教学。有的教师认为新的教学理念下的新型课堂就应该标新立异、与众不同。一堂课下来,要让学生“小手举得高高”(教师提的问题每个同学都会);“小脸涨得发红”(大声起答问题累的);“小手拍得发疼”(表示奖励的一种方式)。一堂课看似热热闹闹,但是学生收获甚微。这显然与有效教学是相违背的,因为课堂有效的最终
识字是小学语文尤其是低段语文教学中相当重要的内容,但当下识字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首先,未能把识字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头脑里建立音、形、义之间的联系,仍是依靠大量的机械重复来记忆。其次,识字与读写没有衔接好,学过的生字无法通过大量的读写实践得以复现和巩固。如何正视并扭转识字、写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将识字、写字教学贯穿于小学语文教学的始终?张庆老师在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识字部分的编写中,将传统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