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你,用姓氏作证

来源 :现代妇女·爱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ldfly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遇见他之前,她父母双亡,像一根漂浮不定的水草,困在青楼,看不到任何出路,生命冗长而黯淡。
  在一个有人别有用心安排的宴会上,她怀抱琵琶,唱着低俗的艳曲,却遮掩不住出水芙蓉一般的清丽。他凝神低叹,心里深深地可惜着。
  人声鼎沸里,各怀鬼胎的笑脸中,他如此安静,深邃的目光透过金框眼镜直抵她的心。她喜欢这样儒雅、成熟的男子。
  她被安排陪他出游。在他面前,她竟无法像平日那样侃侃而谈。倒是他反过来客串了导游,为她讲解芜湖的名胜风景。他的风趣幽默、平易近人,像一缕春风,在她平静的心湖掀起一圈细小的涟漪。
  她在心里酝酿了又酝酿,终于不忍再欺骗,对他说出了实情。原来,她不过是一颗棋子,靠近他,只是为了让他为某些为富不仁的人行方便。
  她以为他会恼羞成怒,却不想,他轻描淡写地说了一句:“我会注意的。”然后将她留在了寓所。
  并非他见色起意,他只是担心,透露真相的她,回去后将面临怎样的惩罚。
  从此,她留在他的寓所里享受着“小姐”的礼遇。
  朝夕相处里,他的形象在她心里渐渐高大起来,像烙在心头的一条深深的印痕,无论怎样努力都抹不去。
  那一年,她十七岁,他二十九岁。
  她叫张玉良,他叫潘赞化。
  无意中,他见到她随手所画的莲,竟像她一样出尘脱俗,不禁惊叹她过人的艺术天资。心中一个念头渐渐升起:他要赎她出来,还她自由之身。
  她却惊恐不已:孤苦伶仃一个人,纵然拥有自由,又如何能悠然地生存?
  他深深叹息:“要不,就做我的二房吧。”
  家中已有妻子,谁让他们在错误的时间相遇呢?做妾太委屈了这个女子,只是再也找不到更好的解决办法。
  这个结果让她欣喜若狂,只是,她是一个身份卑微的青楼女子,而他是家世清白的官场中人,身份的悬殊,让她从不敢心存奢望。
  他虽然为官多年,却一直清廉,为了她,他几乎散尽了半数的家产。
  幸福来得如此突然,她多么害怕这一切像烟花一样稍纵即逝。他在报上登结婚启事,举行简单却正式的婚礼,他以最大的努力来打消她藏在心底的不安与惶恐。
  新婚之夜,她拿出那幅被他盛赞过的莲花图,在落款处郑重地写下“潘玉良”三个字。一字之差,从此,她与他紧密相连,无论世事怎样变迁,她都属于他一个人。
  三天后,他为她在上海安排了新的居所,并请来老师教她识字作画。从此,她像一只展翅的雏雁,在他的一路呵护中慢慢学会飞翔。
  她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上海美术学院学习西方油画,为了画裸体图,她曾在浴室里观察各色女子,被人痛打,一时成为爆炸性的新闻。国内的环境并不适合创作西方油画,校长建议她出国留学。
  她陷入矛盾之中,走,舍不得情深意浓的夫君;不走,又舍不下心心念念的创作。终究还是他及时地为她指明出路:“去吧,你有你的追求。”
  坐在驶向法国的轮船上,她的泪水点点滴滴落入浩瀚的海洋中。这一别,不知何时能够相见!
  那一年,她二十五岁,他三十七岁。在人生最情意绵绵的时节,为了她的事业,他们开始了牛郎织女般遥遥相望的思念。
  从此,他每月给她寄去生活费,而她在异国他乡拼命地汲取艺术营养,希望早日学成归国,早一天与他团聚。
  只是谁也没想到,这一别就是九年。
  她接到母校校长的聘书,带着满腔的狂喜,迫不及待地踏上了归国的邮轮。一路上,她的心都像战鼓在擂,快了,快了,就快见到那个日思夜想的人了!
  像经过了一个世纪的煎熬,船终于靠岸了,等候多时的他一步跨入船舱,将她抱在怀里,眼泪打湿了彼此的肩。多好啊,从此后,便又可以和亲爱的人相依相偎了!
  她授课、举行画展,忙得风生水起。她的努力得到了肯定,她成为画坛知名的女画家。
  她不幸的过去却被多事的人翻出来,在各种场合做足文章。她欲哭无泪,心情低落到极点,那么多年过去了,她付出了如此多的努力,为什么“妓女”的身份依然像印章一样在身上挥之不去?
  在她最失落的时候,他打电话将她叫回了家。她以为等待自己的是他的安慰,却不曾想是大夫人威风驾到:“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大主小卑,千古常理,不要以为当了教授就可以同我平起平坐!”
  他想为她求情,却找不出一句合适的话来。看到他左右为难的样子,她不由得一阵心痛,她宁愿自己受尽委屈,也不忍看他有丝毫的为难。她走进屋,“扑通”一声跪在了大夫人面前。
  无论他们如何相爱,终究抹不去她是一个妾的事实。
  在国内,她是被礼教和流言五花大绑的奴仆,无论怎样努力都挣不脱那紧缠的绳索。爱情和事业是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可是这两样至宝已经无处盛放。
  她重新坐上了加拿大的皇后号邮轮。这一次,没有欣喜,没有向往,心底是无穷无尽的荒凉。
  她不知道,从此,她要和他分别多久!
  那一年,她四十一岁,他五十三岁。
  异国漂泊的日子,还好有一直热爱的绘画,不然,她不知道自己如何度过一个又一个漫长的思念之夜。
  一代画魂,又如此美貌,自然不乏追求者。只是她的心门始终紧闭,虽然归国无期,但她一直坚定地以为自己和他一定会重逢!除了他,她的心再也腾不出一丁点的地方来安放一个可以照顾她的男人。
  上苍愿意给坚定的人一点希望的曙光:祖国解放了,艺术家在国内得到重用。他的信也适时寄到,恳切地希望她早日回国。
  早已过了容易激动的年龄,可是泪水还是止不住地流下来。她和他,终于又要见面了!
  那段时间她几乎不眠不休,拼命地作画,为回国做着各种准备。
  他的信却渐渐稀少,有时只是三言两语的客套话,两人之间的距离似乎一下子拉开了。她莫名地惊恐,这些年,是他情意绵绵的信始终陪伴左右,忽然的陌生和距离让她感觉像掉进了深渊。
  很久后她才知道,他的疏离不是没有原因的,那时,文化大革命正进行得如火如荼,很多艺术家都被打成了右派,她曾在青楼度过一段光阴,又学西画,此时回国只怕凶多吉少。
  她终于明白了他的良苦用心。
  回国一事耽误下来,相见再次变得遥遥无期。
  那一年,她六十二岁,他七十四岁。
  她做梦也没有想到,不久后,他居然和她阴阳两隔。
  在得知他死讯的那一刻,她的心幻化成灰。没有了他的人生,从此变得干瘪无味;没有了他的人生,再也没有了可书可写的地方。
  直到她生命终结的那一刻,他送她的怀表一直被她放在胸前口袋里,听见嘀嘀答答的钟声,就仿佛躺在他宽阔的怀抱里,安稳地听他的心跳。他送的项链,镶嵌着他们的合影,一直被她挂在脖子上。
  她清楚地知道,如果没有那个叫潘赞化的男人,便不会有她的重生。是他将她从污泥里拾起来,细心地擦洗干净,还原她高贵的灵魂。她的人生,在遇见他之后,方才绽放出耀眼的光彩。这样用情至深的男人,怎能不让她拿一生去爱?
  一直到死,她一直用着他的姓氏,这是爱他最好的证明。■
  (责编 冰蓝)
其他文献
1992年初春 ,党的第二代领导核心邓小平满怀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无限希望之情 ,从北京南下武汉、深圳、珠海、上海等市视察 ,发表以“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
电力需求的不断增加,使我国电网规模在逐渐扩大中,继电保护装置的整体功能也随之不断增强,随着自动化的程度越来越高,继电保护装置进行日常运行、日常检修、日产管理等工作就
近年来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在取得积极进展的同时,依然存在与经济发展水平、社会发展阶段不匹配、不协调的问题。调研组从国家和上海市信用制度建设、信用平台建设、信用产品应用推进、市场发展等方面调查研究,并提出建议。  一、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主要成效  国家层面:国务院建立社会信用体系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统筹推进,《征信业管理条例》、《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发布实施,一批相关规章标
今年是邓小平视察南方谈话发表十周年。十年来上海人民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引下 ,在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取得了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的丰硕成果。本刊特组织部
上海作为第一个获得中央正式批准司法改革试点方案的省市,全国瞩目,任重道远。调研组围绕当前司法体制改革内容、试点工作推进情况、改革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和改革的法治需求等进行深入调研,并提出建议。  一、司法体制改革方向正确、意义深远  调研组实地考察了上海和湖北两大试点省市的司法体制改革情况。上海司法体制改革在市委政法委的统一部署下,围绕着完善司法责任制、实行司法人员分类管理、健全司法人员职业保障制度、
2018年6月22日,滇西职业教育研究中心揭牌仪式暨职业教育论坛在滇西应用技术大学举行.rn会上,教育部规划司副司长、大理白族自治州挂职副州长郭春鸣,云南省教育厅副厅长郑毅,
期刊
2018年7月14日,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一带一路”研究分会成立大会暨学术研讨会在云南大学召开,来自全国351所高校的546位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
期刊
“谁的婚姻,不是修修补补的呢?”这句话让我为之心动。我不由得想起自己的父母。父亲脾气暴躁,与母亲争吵是常有的事,但父亲的脾气来得快去得也快,母亲也深知父亲的性格,所以,每次他们争吵过后,两个人都能及时主动地修补好感情的裂痕。  记得我7岁那年,一天,父母不知为了什么事争吵起来,母亲一边哭一边悲愤地整理行李,要离家出走。父亲坐在客厅里,佯装镇静地看书。幼小的我紧张地在卧室与客厅之间来回奔跑,一边向父
期刊
1992年春 ,邓小平的南方谈话对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产生了极其深刻和巨大的影响 ,引起国内外的广泛注意。理论界对“讲话”作了深入研究 ,发表了一大批理论成果。值此纪
社会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进步,同时我们处于信息时代,因此电力系统自动化、节能化已成为电力系统发展的必然趋势.世界各国现均已达成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共识,由此不难看出节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