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是一年春正好

来源 :西部散文选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longl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早春二月,我们追随着春的脚步,来到了藤县东荣镇这片荡漾着初春气息的土地,在这里见证东荣镇春日融融的景象,以及东荣人那种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风采……
  一、蕴藏在民居中历久弥新的创造精神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上下五千年、纵横八万里的风云际月里,涌现了孔孟老庄、程朱陆王等一大批思想巨匠,留下了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和文物遗产,成为中华民族最独特的精神标识与文化基因,这种在波澜壮阔的历史中创造的华夏文明,是中国人民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点滴创造、绵延汇聚而发展形成的,凝聚着一代又一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辛勤汗水。
  黄氏在东荣镇护安村坡治组创建的民居宗祠,无疑是汇聚中华文明历史长河中一滴璀璨的露珠。
  坡治组是东荣镇护安村的一个自然村,这儿自古以来山环水抱、物华天宝,山青水秀、物产丰富。据藤县《黄一本堂宗谱》记载,坡治黄氏的入乡始祖为黄甲第,原籍广东翁源县,于明崇祯十五年(1642)考中禀膳生,至清顺治十四年(1657)考取丁酉科第二十三名举人,提取知县,升任云南省江昌军民府,致仕(退休)后迁居广西藤县县城登俊坊,其后裔黄献球再从登俊坊迁至大黎里班逻村(现东荣镇护安村)居住。黄氏的先人们在东荣镇护安村这块富饶美丽的土地上秉承耕读传家的优良传统,革故鼎新、自强不息,在开发和建设美好家园的农耕劳作中始终怀抱着对小康生活的梦想,一代又一代地繁衍生息。到了黄焕这一代的时候,护安黄氏家道殷厚,富甲一方,据说自和平镇屯江以上至平南县马练乡水晏圩以下沿江两岸的田产均为他们所有,每年的田租收入达到150万市斤左右。家道厚然而置宗祠,他们顺理成章地选定了护安村一个叫坡治的自然村作为建立“黄氏宗祠”的处所,并在清乾隆年中期的时候由黄焕牵头建成了三座气势恢宏的四进式“黄氏宗祠”,耀目着250多年的辰光历史,灿烂在唯美的岁月。2012年3月,坡治“黄氏宗祠”被藤县人民政府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黄氏宗祠”占地面积2270平方米,三座房屋以巷道分隔,每座房屋结构相似,均由三开间四进、天井以及两旁的厢房组成,硬山顶,砖墙承檩,砖瓦木结构,绿琉璃瓦当剪边,屋檐下有传统的花鸟壁画,花鸟山水灰雕卷草博古筑脊或镬耳垂脊,整座宗祠庄严肃穆、古朴典雅,保存完好,于一砖一瓦中渗透着护安黄氏先人们的创造精神和聪明才智,至今仍令我们叹为观止。
  如今,护安的黄氏已在这里繁衍生息了20多代,人口达到了6000多人,坡治也在代代相传的生产生活中创造发展成为了一个和谐美丽的村庄。我们徜徉于“黄氏宗祠”之中,暖暖的春日照在我们的身上,把投到地面的影子拉得很长、很长。恰巧一只呢喃的燕子从我们的头顶掠过,飞向祠堂中座的厅屋,只见莺飞草长,微风吹拂着嫩黄的柳丝,青的草、绿的叶,这好一派明媚的春光景象,正如元代诗人乔吉在《天净沙.即事》里写的:“莺莺燕燕春春,花花柳柳真真,事事风风韵韵,娇娇嫩嫩,停停当当人人。”这或许就是对坡治当下景色的绝好描摹吧!
  二、“天人合一”自然和谐的人文情怀
  东荣镇地处藤县北部,位于东经111.2、北纬23.9度线上,辖14个村(社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全镇山峦起伏,林木茂盛,河流纵横交错,水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与河流最大径流量分别为76.5%和3000m/s。境内河流几乎贯穿全镇,其中大同河流经护安、昨雅、三江等村,大水江流经夏垌、华安、甘塘、上峡、坡头、均常、东荣、大带、思排、三江等村,并在三江村与大同河汇合成东荣河,为浔江主要支流之一的濛江上游重要的一段。东荣镇这种不可多得的特有地形地貌,使它自然而然地养成了山水相依,天人合一的和谐天性。上峡村的三角湾、坡头村的爽头瀑布、思排村和护安村的古民居、均常村的古树群以及在民间中流行的“二月二”吃社茶,“三月三”吃黑米饭、制黄红饭,端午节包粽子、拜大夫,中秋节吃月饼、拜月亮等等无不渗透着温馨和谐的人文情怀。
  我们走进了与大水江唇齿相依的均常村,为的就是与那一棵棵陌生而又熟悉的古树赴一次春天的约会,去聆听那些古树婆娑曼舞、摇曳多姿的低吟浅唱,去追寻那棵生长了500多年的“古榕王”的参天神韵。
  春日里的大水江依旧展现着它千年不变的容颜,哗哗的流水拍打着河的两岸,仿佛在去留无意间透着笑看云卷云舒的那份从容与淡定。古榕树生长在大水江的堤岸,不知是天然的地貌生成还是一代又一代人们接力守护的缘故,一直狭窄的堤岸到了生长着古榕树的地方便突然的豁然了起来。古榕树躯干挺拔,高大苍虬,枝繁叶茂,直插云天。然而,古榕树又仿佛是要与大水江相依相恋的一般,它靠江一侧粗大的枝桠条条垂向江面,多情的枝叶在微风中不时地轻拂着清清的河水,仿似在赴一场亘古不变的吻约。据介绍,古榕树周长13米多,树干中的树洞竟然可以容纳得下7、8个人呢。有山则名,有水则灵,这棵历经500多年岁月沧桑,在风雨中始终屹立不倒的参天古树,作为自然变迁和人类历史演替的见证,它既是大自然的恩赐,更是人类精神家园的厚重寄托和心灵慰藉,它满眼苍翠、生生不息的伟岸身躯,生动地传承和演绎了中国人“天一合一”的传统文化和生命哲学,它既生长在历史里,又生长在现实中,更生长在东荣均常村人们的心目里,它就如一棵保一方平安的神圣生灵,成为人们共同的生命记忆和永远的牵挂。
  就在均常村与这棵“古榕王”仅一河之隔的鸡堂自然村,还有着一大片红荔木、山荔枝、海红豆,并且树龄都在200—300年之间。它们成群结队,有的生长在房前屋后,有的生长在坡头地尾,有的生長在离村不远的山中,与原野、与村子、与房屋、与人类就这样自然和谐地融合在一起,彼此欣赏、互相眷恋、和谐共存,漫浸着岁月的风霜,伴随着这座叫鸡堂的村子一起成长。
  “天一合一”既是一种思想,更是一种存在的状态。孔子在《论语.阳货》中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讲究的就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友善、共生同荣。这种思想由我们的先贤们提出、孕育与发展,植根于中华民族坚实的大地,直到今天仍然值得我们倍加呵护和十分珍惜。   我们从鸡堂自然村回来经过古榕树的时候,正好一阵清风徐徐吹来,古榕树摇动着硕大的枝桠,簇簇的新绿随着清风微微摆动,仿佛在向我们这一行人频频致意。东荣镇随行的同志告诉我们,东荣镇及县里的相关部门正在制订规划,一个保护“古榕王”的项目很快就要实施,包括建设河堤挡土墙、水泥硬化地面、种植绿化花卉以及完善群众的文体娱乐设施等等。到时,这块生长着500多年古榕树的地方将会建成一个乡村的小公园,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一个缩影,我们期待着、也盼望着。
  在东荣,不仅仅是均常、也不仅仅是鸡堂自然村有着这种人与自然“天人合一”的和谐情怀。我们凝望着苍翠的远山、墨绿的原野、如歌唱般欢快的流水,这一切的一切,无一不洋溢着人类自我完善、热爱生命、热爱自然的人文情怀,这种情怀深深地感染着我们,也给我们以深深的力量。
  三、与时俱进的新农村与新产业
  踏着城镇化的脚步和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东荣镇新农村建设正方兴未艾,已建成的有夏垌新村、大带新村,正在建设的有东荣易地扶贫搬迁新村,这些新村依托新的支柱产业支撑,实现了“搬得出、住得进、留得住”的目标,成为了新农村建设的一种“东荣模式”,为当地群众所称道。
  大带新村初建于2012年,是从比较偏僻分散的深山中集中搬迁建成的新村。新村建成了,是否留得住村民?他们会不会倒流回去?带着这个疑惑我们再度来到了这里。几年的时光沉淀,当我们再度走进大带新村的时候,只见一幢幢崭新的房子并排而立,宽阔的街道两旁种满了鲜艳的花草,人们灿烂的笑容透满了幸福的获得感,大带新村在荡漾的春意里显示着勃勃的生机。我们一问,原来这完全得益于大带新村“柠檬圆梦”特色示范基地产业支撑的缘故。为了实现新村新产业的目标,东荣镇经过反重的科学论证在大帶新村积极引进柠檬产业,最终成功培植形成了“立楚柠檬合作社”,合作社带动了周边的群众入股,其中贫困户就有20多户,并吸纳了100多万元的扶贫信贷资金,采取“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对参与资金合作和土地流转的农户(贫困户),由基地提供技术、培训、就业等服务,形成了合作社与农户(贫困户)利益共享、互惠发展的共赢局面。现在“柠檬圆梦”基地共种植四季香水柠檬590多亩,使搬迁的新村有了新的产业支撑,搬迁的群众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新村的群众自然也就住得进、留得住了。


  东荣镇共有五个自治区级贫困村,现尚有939户3717人未脱贫,结合脱贫攻坚及早谋划易地扶贫搬迁新村建设是东荣镇党委、政府时不我待、毫不懈怠的不变初心。于是,他们从2017年12月开始动工,实施建设总占地面积62亩,其中一期用地面积35亩、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共70户的易地扶贫搬迁新村。我们在新村建筑工地上一边行走,一边倾听东荣镇党委书记潘启潮的介绍,深深地感受到当地党委、政府在不折不扣地落实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为改善贫困群众的人居环境,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路上的坚实脚印。这一份为民情怀,既是我们党的宗旨所在,更是我们一切基层干部的责任和担当。在东荣易地扶贫搬迁新村的建设工地,我们感受更多的是一份期盼、一份欣慰:一个地方要脱贫,一个地方要发展,除了要有落地的好政策,更需要的是贯彻落实这些政策的实施者!
  东荣镇有一个叫大那的工业区,这个工业区就坐落在东荣村,“昌顺隆古典家具厂”是这个工业区其中的一家企业。家具厂于2012年由广东“搬迁”回东荣,因为在广东创业发家致富的老板是东荣人,他对家乡有着不舍的情结。家具厂占地1500平方米,是一家集设计、生产、销售一条龙的企业,主要生产各种古典以及定制的红木家具,这些饱含中国传统文化色彩又美观实用的家具美仑美奂、流光溢彩,它们让我们在东荣镇的小山村里深深地感受了仿如大都市企业豪华产品般的风采。
  新村带动新产业,新产业支撑着新村的成长和发展,这就是东荣的新农村,这就是东荣新农村的模式,这种模式因地制宜,但容易复制,值得借鉴。
  四、建设中的镇区休闲公园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的讲话指出:“让全体中国人民和中华儿女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共享幸福和荣光!”总书记的这段话饱含着共产党人的为民情怀,掷地有声、温暖人心。为了使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在东荣镇落地生根,乘着全国“两会”的东风,早春二月,东荣人在行动。
  东荣镇城区后背有一大片荒山地是属于东荣村小带第2、第4村民小组的集体土地,但一直都没有找到好的出路荒废着,尽管党委、政府提出了多个利用方案但群众都不接受。新年伊始,梧州市委提出了要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城乡环境卫生集中整治月活动,结合城乡环境卫生集中整治和镇区提质升级改造一起谋划这片荒山的综合利用方案不就是一个好的方法?东荣镇党委、政府的思路马上豁然开朗了起来,一个贯穿扶贫攻坚、产业发展、乡村振兴在内的“扶贫与产业相结合、休闲与观光相结合”规划方案日趋成熟了起来,他们迅速行动,春节刚过就立即派出几组干部力量分头推进:一组迅速进村入户宣传发动群众,就产业发展和公益休闲公园的规划设想、征租地等事宜广泛征求群众的意见,并取得了群众的大力支持;一组马上与正在建设中的“圆梦柠檬”生产基地联系、沟通合作共赢事宜;一组则迅速联系广西著名的旅游策划公司“广西博途旅游规划设计有限公司”谋划高起点的公园建设和镇区提质升级改造规划。目前,在这片镇区后背500多亩的山地上,280多亩的柠檬示范园里勃勃生机的柠檬树正在散发着淡淡的柠檬清香;公园的登山道路、山顶露台的土方开挖已经全部完成,路坯已具雏形,第一期绿化种植的219株六旺树、90株木棉树、83株桂花树、48株紫荆花正在茁壮成长。我们想象着当休闲公园建成的时候,硬化、绿化、美化、亮化了的环山道路上绿树掩映,而漫山遍野的鲜花在次第开放,此时此景,公园里每一个闻着花香、沁着绿意的人们,无论是在公园里漫步行走,抑或是健身娱乐,那盛开的笑脸一定是满满的幸福味道。
  东荣在变化。“三年一小变”“五年一大变”,既是东荣镇人的美好愿景,更是党委、政府的奋斗目标。从群众在镇区后背山公园建设开始时的抵触、不配合到主动无偿献出山地支持公益事业,体现的不仅仅是群众思想观念的转变,更是党委、政府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的一次升华和飞跃。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只要深入了解群众、全面依靠群众就没有办不好的事情。
  “万树江边杏,新开一夜风。满园深浅色,照在绿波中。”最是一年春正好,我们在东荣镇满目春光的春色中感受着春天勃勃生机的灵动气息,以及在这愈演愈烈的春色中所带来的深刻变化……
其他文献
有位诗人说,“暮冬时烤雪,迟夏写长信,早春不过一棵树。”初看到这句话时还是是早春时节,一晃,迟夏还未来得及写长信,中秋已过了。  这个夏,天依然很热,陈旧的小风扇转起来十分聒噪,六级词汇背了又忘,老师敲着黑板反复讲着期末考的重点,炎炎烈日下为了不挂科而努力练习排球,四月为了夏天而减肥的慢跑五月就没再跑了,以抓住夏天的尾巴为借口吃的冰吃到拉了肚子。  是张嘉佳的书粉,曾经看过他的金毛狗狗梅茜才想要养
期刊
当杯子里的果汁变成了咖啡,人生就有了故事。  不会有人生来就喜欢咖啡,那份苦涩自然比不上甜美的果汁叫人喜爱,然而,苦却往往能让人铭记在心。就如喝果汁与咖啡的方式,甜如果汁,十分爽口,又令人愉悦,不一会儿就下肚了,那份甜也就只有在入口的瞬间被我们的味蕾感知。咖啡不同,它需要你去细细品尝,才能感受那细腻的芳香。轻抿一口,苦涩便迅速地充满整个口腔,纵使囫囵吞下,舌苔上依旧存留着咖啡的苦涩,从舌头蔓延至整
期刊
在中国,简称“西大”的高校有好几所。但是,提起“西大”,我的脑海里浮现的只是我的母校——广西大学。在西大学习的四年里,年少懵懂的我变得愈加成熟理性,我很庆幸自己能够在她的怀抱里成长。如今离开她已经有一年的时间,但是她时常出现在我的记忆里,这些记忆也许是零碎的,但拼凑起来却是我对西大完整的爱。  一  高考之前,我从未想过自己会与“西大”,与“文学”结缘。作为一个参加过两次高考的学子来说,我想进入的
期刊
南宁的樱花开在石门,开在公园的山坡上。半山遍野的红艳,耀眼生辉,点亮了南宁人的视野。  据说,樱花根在中国,成名在日本。我曾在公园隔壁的单位工作过三年多,可从没关注过樱花的存在。樱花九九年从外地转入南宁石门公园,落地生根,默默生长,到七年后开始吐蕊芳香,一路芳华,一路美丽,缠住视线和惊叹。  二月的南宁,春意渐暖,万木复苏,鲜花次第盛开。金花茶公园茶花的热烈高贵,金黄奔放;青秀山公园兰花的纯洁素雅
期刊
下午五点的样子,我走出办公室,到美点蛋糕店给可可准备一点食物。因为她今天的钢琴课是六点至七点。七点结束后会很饿。  行至半路,可可问,上课前,还有空去香格里拉玩滑滑梯吗?我说有,但是,途中正好要路过金茶花公园呢,不如去公园玩一圈,然后再去上钢琴课。她听说可以去茶花园,别提有多高兴啦。  路上,可可说,今天是女神节,同学们都送了语文老师鲜花。同桌送了一朵假花,很美,可就我没送。听她这么说,有一丝不乏
期刊
那年冬,额吉成了孤儿。冬日里的珠日河草原是一望无际的纯白色,举目茫茫。额吉不说话,默默地流泪。  为了生计,额吉的哥哥巴图带额吉到珠日河镇上找哈斯奶奶,学做刺绣和哈啾嗨。  哈啾嗨——蒙古娃娃。蒙古族小女孩非常喜欢玩哈啾嗨,几乎人手一个或几个,若几个小女孩聚拢,会拿出各自的哈啾嗨玩过家家。  哈斯奶奶最拿手的是蒙古袍刺绣艺术,还有头饰、靴子、赛马服、荷包等等,而所有做这些东西的技法她都能用到哈啾嗨
期刊
一场秋雨的缠绵之后,萧瑟的北风刮来了今冬第一场纷扬的大雪,而此时的枝头却还是绿意正浓,秋意未尽。望着街道尽头弥漫纷卷的雪花,走在柔绵的雪地上,脚底发出的声音,似乎在回放着往事的旋律,把我的心境拉入了一个特定的格式。此情此景,勾起了我对姥爷的无尽思念。  姥爷于1931年阴历7月初八,出生在伊克昭盟(今鄂尔多斯市)杭锦旗塔拉沟(今杭锦淖乡)公社呼吉太大队。这个大队部所在地,稀稀拉拉地摆布着几户人家,
期刊
泥土的气息  我居住的地方是县城西山一个废弃水塔的院子,这是一个典型的城乡的结合部。说它是城,因为它正位于狭长的城区中心地带,且是名副其实的古城区的老城墙。说它是乡,因为这里的居民绝大多数是农民,身后层叠至顶的山梁上都是远接云霄的庄稼地。我和我妻子女儿,饭后曾多次在那曲折蜿蜒的山道和田埂上散步。早晨迎接朝日喷薄升起,晚上目送夕阳壮丽沉没。田里的景色在我们眼里不断变幻着,时而是一片黄的惹眼的油菜,时
期刊
我清楚地知道,我早就在蒙郭勒津部落的某个暗夜里消失不见了,这很像我这么多年游荡在外的记忆,除了一些重大的遗憾,好像并不记得部落以外生存过的任何一个日子。很多年前,我的名字在十九岁风华的那场西行中隐匿了。孛尔只斤·斯琴琪琪格,这名字,它很长,带着成吉思汗黄金家族的无尚荣耀,没落在没有战马和厮杀的时代里。我一直觉得,斯琴琪琪格,这个寓意“智慧之花”的,在我的部落里再普通不过的名字,是携带了我那部落里的
期刊
昨天满天星斗的时候,久没联系的朋友阿洁给我来了个电话,她用甜甜的声音对我说,你妈妈做的干笋和腊肉真的太好吃了,腊肉香香的,干笋又脆又甜……这样的美味,真的是只有亲人用心才能做得出来。阿洁意思是说,市场上是买不到这么好的东西的。“你妈妈多大年纪啦?”阿洁问我。“已经80高龄。”我答。她惊讶,说真应该给老人一个红包才对。我说不用不用,我把你的话转告我妈,她就会很高兴了的。  确实,每次回家,不管是否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