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习作,让学生自由飞翔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llen52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2-0103-01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从低年级进入中年级,很多学生会出现“不喜欢写作文”这样的一个难题,有些学生脑子空空,无话可说,也就是无话可写。有些学生套话虚话连篇,思路单一,千篇一律。怎样帮助三年级学生突破作文瓶颈,顺利起步呢?可以从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尝试和探索:
  一、大量阅读,让习作更自由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古人的这些总结从正反两个方面说明了积累对写作的重要性。实践证明:阅读是作文的基础,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大量的课外阅读,可以让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语言熏陶,积累大量的语言素材,我们知道三年级的小学生很多不会表达,出现句子不通順、词语贫乏、语言干枯、言之无物等现象,归根结底是读书少的缘故。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了很好的阅读能力,要充分发挥课外阅读的作用,就会对学生的习作起到润物无声的效果。
  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外阅读,引领学生与书为友,带领孩子们走进经典,感受经典的魅力,积累语言,提升写作素养。规定课前读书不少20于分钟,周末每天不少于一个小时,每周要写读书积累卡,每月读一整本书。可以推荐给学生的书籍有《列那狐的故事》《小学生拼音报》《十万个为什么》《童话故事》《爱的教育》等。学生们读的很感兴趣,收获也很多,阅读的过程就是感悟写作技巧、与作者进行思想碰撞的过程。书读的多了,语言表达就会流畅,写作技巧就会形成,情感经历也会丰富起来。通过阅读来提高作文水平,表面看来起效慢,但实际它是最有效、最省心,也最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从而提高作文能力。
  二、培养观察兴趣,让习作更轻松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观察是人们认识生活事物的开始。对三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是观察,只有仔细的观察事物,才能获得真实、深刻、细致的第一手资料,写作时才会有话可说,有啥可写。因此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培养观察能力是写好作文的前提。
  每次作文前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观察的积极性,并让学生带着任务去观察,做到观察有一定的目的。交给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从整体到部分,从上到下,从远到近,从前到后等,还注意引导学生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细致的观察。比如在学生写一种小动物前,我这样引导:“孩子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你最喜欢哪一种小动物?”让学生们互相说一说,然后布置学生课后观察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先从总体上观察,再从局部观察,先观察动物的外形特点,再观察小动物的活动特点和生活习性,学生观察的仔细,发现的东西自然就多,学生习作时也就变得会轻松有趣了。
  三、亲身实践,让习作出真情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要让学生学会写作文,首先要解决写什么的问题。叶圣陶先生曾说:写真经历,真体会,真感受,这是解决写什么的最好办法。可见作文要以人为本,以学生的生活为本,强化学生的体验,引导学生用多种感官来感受世界,经历活动过程。这样学生才会“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表达出真实的情感。
  如作文《记一次家务劳动》,为让学生对家务劳动的过程描述具体,感受更深刻,教师可以先布置让学生在家都做一件家务事,要求本次家务事是以前没有做过的,并且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的,比如第一次洗衣服,第一次做饭,第一次包饺子等等。课堂上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劳动的过程,劳动的感受,内心的想法,父母的评价等,由于学生们参加了劳动实践,有了真实的体验,发言积极,感受真挚。然后再进行作文写作,由此降低了作文的难度,学生愿写、乐写,调动了学生作文的积极性。
  四、评价激励,让习作更快乐
  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批改不易挑剔,要多鼓励,多指出优点,此意好。”根据叶老师的指点,在作文教学中必须坚持运用爱的效应,多鼓励,多表扬,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让学生乐于表达。一味的批评和责备,只能让学生对作文望而生畏。特别是三年级的小学生,热情的鼓励,真诚的赞扬是最好的作文促进剂。因此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想,放开写,尽管有的句子不通顺,有的词语运用不恰当,甚至文不对题,要尽力从他们的作文中找出优点,进行放大,并且大张旗鼓的表扬,哪怕是一个好词、一个妙句,都要圈画出来,给予肯定。对于作文有进步的学生,及时提出表扬,对于写得精彩的文章或片段,让学生上台读自己的大作,给学生树立榜样,这样不断地激励,让学生体会到了作文的快乐,自信心也不断增强,习作的兴趣更浓了。
  泰戈尔说过:“天空没有留下翅膀的痕迹,但我知道鸟儿已经飞过。”只有学生喜欢作文,真正感受到写作的快乐,才会有更多的鸟儿在习作的天空里自由地飞过……
其他文献
【摘要】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 以高等职业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的。反思现今语文教学的被动,其中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语文的教学落后于现今时代要求问题。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与普及,讓人应接不暇的网络词汇、语言在网络中、生活中频频出现,纷纷亮相。人们的语言与能力都在潜移默化的变化着。语言一旦和网络相结合,将会有什么样的变化,这种改变将会对语文教学带来怎样的影响,成为了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高职
期刊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信息化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已经进入了中学课堂。很多学生甚至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接触了多媒体授课方式,课堂当中不但有课本和老师生动的讲解,还有声音、图片、视频等丰富的内容。多媒体技术如今已经不再局限于某种单门课程的教学,而是已经从数学、语文这种主课普及到地理、历史的课堂教育中。初中历史课程包含着众多的知识信息,需要我们借助多媒体设备来辅助教学。  【关键词】初中历史 多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2-0051-0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指在社会主义国家中,在某一历史发展时期,在社会中居于核心地位起主导作用的价值观念的总和。  语文学科作为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基础性学科,不仅具有工具性如识字、会话等作用,而且还有很强的思想性,具有思想教育和价值观引导的教育功能。选择课文的标准,包括三个方面:思想内容
期刊
【摘要】楹联,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中丰富的文学艺术、道德价值、礼仪习俗等,质高韵美的楹联对学生情操是一种美好的陶冶。我们开展楹联教育与传统美德教育的研究,让楹联教育渗透于小学品德教育中,让学生继承与发扬中华传统美德,在生活中培养良好的品格,学会做人。首先,让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接触楹联、认识楹联,感受传统美德,然后把楹联美渗透于品德课堂中,帮助指导孩子的行为,在生活中养成良好品德。  【关键词】楹联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2-0092-02  一、《论崇高》的作者  《论崇高》被认为是古罗马文艺理论的重要著作,和贺拉斯《诗艺》齐名,都是研究古罗马文化,文学理论和美学思想的重要著作。《论崇高》不知作于何时,在当时也文名不显,很长时间人们也并不知道有这样一部著作。10世纪的时候,《论崇高》的抄本才开始流传;文艺复兴期间,《论崇高》发现了一
期刊
【摘要】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自主性阅读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知识的学习、情感的提升等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通过阅读与悦读的有机融合,不断提升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使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陶冶情操实现感情升华的同时,也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现教学质量的综合提升。  【关键词】阅读与悦读 小学语文 自主性阅读能力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23【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要】对比与映衬,这两种修辞手法,有相似的成分,在应用范围上有重合的部分,但是二者有差别。区别可以看两点:一是文中出现的两种事物是否有主次之别。二是其中一方是否是作为一种背景存在。《冬夜的灯光》这篇文章的艺术手法,相对于对比,将其理解为映衬更合适,确切说这篇文章的写作手法是反衬。  【关键词】对比 映衬 背景 冬夜的灯光  【中图分类号】G633.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
期刊
【摘要】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加强思政课教学内容与学生专业的结合,能有效改变学生对思政课的传统认识,更好地完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任务。  【关键词】纲要课 教学改革 与专业结合  【基金项目】本论文是河北传媒学院2013年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思政课与新闻课的联姻》(课题编号:jw2013008)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
期刊
【摘要】随着科技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信息化科技正在不断完善的过程中,各种新型产品层出不穷。而将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在教学过程中已经不是一个新鲜话题了,早在上个世纪末各大高校就已经将多媒体教学作为教学主体,尝试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有效地提升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深化教学目的。本文即是对多媒体技术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以期能为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多媒体 高校英语教学 应用  【中图分
期刊
能源是人类文明的核心,丰富的化石能源的供应是过去100多年来人类进步的主要动力。但是随着化石燃料储备的消耗以及严重的环境问题,人们对于丰富、清洁和安全的可再生能源的需求日益增长。可再生能源的使用不仅降低了环境污染的风险,而且促进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然而,由于可再生能源(例如风能、太阳能等)本质上是间歇性的,因此供需之间固有的不匹配限制了它们的广泛使用。因此,有必要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发展高效的大型储能系统。
  在各类储能技术中,二次电池已成为多年来最主要的技术之一。尤其是氧化还原液流电池因其高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