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课堂分组活动组织的反思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xth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情境
  前不久,我校数学组的王老师上了一节公开课,课题是“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为了让学生亲身体会如何才能让游戏公平,她在课堂上主要采用了学生分组活动的形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王老师首先让学生根据生活的经验,猜想怎样才能使这个摸球游戏更加公平。学生想了很多,有的说摸的次数一样游戏就公平,有的说球的数量一样游戏才能公平,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接着王老师就让学生带着这些猜想分组摸球。她先让学生自己选择小组成员,就是让学生自己去找伙伴。因为学生都是孩子,各自都有自己的个性,有的孩子想跟人家一组,但是人家却不想和他一组,教室里吵吵嚷嚷十分混乱。好不容易小组分好了,但临时组合成的小组,王老师并没有要求学生进行组内分工,也没有设小组长,这严重影响了下面小组活动的有序性和有效性。接下来王老师布置的摸球任务也不明确,很多学生根本不知道游戏规则。课堂上,有的学生争先恐后地乱抢球,摸着球玩,还有的学生却安静地坐在那里既没有参与,又没有观察,更没有思考。而王老师则是在旁观:从前走到后,从后走到前。她没有参与小组的活动,也没有深入到小组中去指导,更没有适时地维持秩序,教室里显得很“热闹”。在活动之后,王老师只请两个小组简单地汇报了刚才摸球的结果,便忙着揭示规律,而其他小组准备发言的同学只好坐下来听讲,失去了发言的机会。王老师就从这两个小组的汇报中得到了结论,揭示了规律,完成了课堂任务。
  二、反思
  就数学而言,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想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参与到数学知识的探究之中,分组教学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教学形式,为大多数老师广泛采用。在这节课中,王老师的分组教学应该说是有得有失:首先王老师先让学生根据生活的经验,猜想怎样才能使这个摸球游戏更加公平。再让学生带着这种猜想,分组摸球,从而在游戏中体会数量一样游戏才公平。这种教学思路是很好的。但是由于王老师在具体操作时分组不够合理、小组分工不恰当、活动目的不明确、活动组织不严密、教学反馈不充分等原因,课堂没有达到预想的效果,分组的效果打了折扣。因此我认为分组活动,是探究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种学习方法,但不能盲目分组,在分组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才能避免分组活动流于形式。
  (一)合理分组
  合理分组,要求教师在分组时要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对班级学生进行分组。分组的合理性会直接影响最后的活动效果。分组可以课前分,也可以课上分;可以由老师分,也可以由学生自己分。课堂上由学生自己分组的方式,如果没有经过长期教学实践训练,可能是不合适的。因为小学生年龄小缺乏组织能力和自我约束的能力,分组的过程和结果都会不当。王老师这堂课采用了随机分组的方式,从效果看它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有很长的时间注意力不在学习内容上,而是在考虑和谁合作,更没有考虑如何来进行摸球游戏。另外,有的学习不好的同学找不到合作的伙伴,这样不仅不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而且会使他们产生自卑感,丧失自信心。我认为王老师这节课如果采用课前分组的方式效果可能更好。在课前老师从学生的学习能力、动手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多方面情况综合考虑,将4—6个同学分成一组,然后根据课堂的实际需要,位置可以设置为前后,也可以设置为圆形围坐,等等。这样做不仅能使学生更加积极有效地参与到活动中,达到学生自主探究发现规律的目的,而且能使课堂秩序井然。
  (二)适当分工
  分组后还应注意要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适当的分工。分组时,我们应把动手能力、表达能力、组织能力等具备不同能力的同学组织在一起,我们在活动中还应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进行分工,选出小组长。在“游戏规则的公平性”这节课中,王老师没有进行组内的分工,结果各组的活动无序,活动效果也打了折扣。我认为首先应该选一个组织能力强的同学担任小组长,让他负责小组中的组织工作,使整个活动在小组长的监督下有效地进行,其他同学可由小组长进行分工,一个同学拿布袋,一个负责摸,一个负责报数,一个负责记录,有多余时间工作还可以轮流操作。这样能使每个同学都有事干,使每个同学都参与到活动中,而不是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在那里观看。
  (三)目标分解
  分组活动要有一个总目标,即活动要达到一个怎样的预期效果,要寻找一个怎样的规律。许多学生往往不能一下子理解并完成,因此老师要将目标进行分解以形成具体的活动任务,围绕这些具体任务设计活动过程、活动规则。要让活动是一个有步骤且每一步骤都有具体任务的活动,增强活动的可操作性。在这节课中,活动前,王老师只用了一句过渡的语言:“到底怎样做才能让游戏更加公平呢?下面就请同学们用老师给准备好的布袋,进行摸一摸。”然后学生就进行活动了。这样做学生的活动目的不明确,活动的步骤也没有,学生的活动就很盲目。我认为这节课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认识数量相等游戏才公平,刚开始时,老师应让学生观察布袋中球的数量,思考活动中的步骤和规则,然后再摸球,记录,讨论,分析出最后的结果。
  (四)分别指导
  学生是主体,我们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但这并不等于不管不问,在活动中放任自流,老师要深入各组根据情况分别进行必要的指导。在这节课中,王老师虽然在学生活动时前后来回走动但没有深入各组,没有发现学生在活动中的偏差,没有指导,因此也不能很好地了解学生活动的真实情况。比如我发现有两个小组在活动中,一个同学摸完球还没有放回,另一个同学已经在摸球了。活动有了这样错误而得不到指导,让他们总结出“数量相等游戏才公平”的规律就不可能了。由此可以看出在学生分组活动时,老师的主导作用还是十分重要的。
  (五)全面展示
  小组的活动目的是揭示规律,而一两个现象无法代表一种规律,这就要求全面展示活动结果。现在许多老师在上公开课的时候,只是从一两个小组的活动后果就揭示出一个重大规律,这样做未免有点草率。另外也会打击其他小组同学的活动积极性。在这节课中,王老师只让两个小组的同学汇报了活动的结果,就让学生来总结规律,所以学生感到很吃力,总结不出来,最后王老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不得不自己揭示规律,这样就让人感到小组活动流于形式。如果老师能把所有小组的活动结果都用投影的方式展示出来,学生很容易就会发现规律,就不会发生老师在费尽口舌的启发,而学生毫无发现的窘迫现象。
其他文献
会议
当前学生学习太辛苦是不争的事实。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从国家、民族未来发展的高度认识规范办学行为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规范办学行为要求我们严格控制学生在校学习时间,严格控制学生课后作业量,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不准加班加点了,不能搞题海战术了,减负不减质的出路在哪里?我认为出路还是在课堂,在于提高课堂效益特别是课堂训练的效益。要使数学课堂有效,有效训练是关键,有效训练是有效课堂的落脚
该文介绍新一代控制技术LON的各个基本组成环节,包括Neuron芯片、Lonwork组网技术及NeuronC语言的介绍,并依据实际开发经验给出了一个成功的实例。
该文介绍苏州市居民小区噪声的综合防治研究与实践。选择了地处闹市区,且噪声污染比较严重的街作为试点小区,运用系统工程学,设计出防治噪声污染的六个程序:即开展固定噪声源的普
许多教师在教学中发现:有的学生对数与形的大小、特征、关系、变化等方面具有敏锐的、非语言性的直觉感知能力;而有的学生对于这方面的反应则较为迟缓。这种差异是由于学生数感能力的不同所造成的。  “数感”是一种综合性的数学感知能力,是一种数学的直觉意识,是指对数与形的大小、关系等方面的敏锐感应。敏锐的“数感”是一个人数学素质良好的标志。不管是谁,要具有良好的“数感”能力,都必须经过一个学习的过程,在感知的
该文论述采用超低空垂直摄影技术对西安半坡博物馆大厅内馆藏遗址进行的摄影测量。该工程采用西德OPTON厂的SMK-120立体摄影机、精密测图仪测图,成图比例尺为1∶25,等高距为2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