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法律批评vs法律与文学

来源 :外国文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nlixi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学法律批评”与“法律与文学”同属跨学科研究,但是有着不同的研究目的和研究范畴.前者属于文学跨学科研究,后者属于法律跨学科研究.风靡欧美的“法律与文学”学术运动主要产生于法学界,在法学研究中使用文学素材,其着眼点是借鉴文学要素的法律研究,所探讨的是法律方面的相关命题,多半属于法学研究的范畴;而“文学法律批评”是我国学者所使用的学术话语,属于文学研究的范畴,以文学为本体,所强调的是文学批评中法律视野的介入,即借鉴法律视野和恰当的研究方法来审视文学作品.尤其是审视文学作品中的法律事件、法律主题、作家的法学思想以及法律要素在文学作品的措辞、风格、结构等方面的体现,从而加深我们对作家及其作品的理解和认知.
其他文献
多斯·帕索斯的小说《曼哈顿中转站》借助于城市空间的同时性场景叙事完成了对纽约现代城市生活的全景扫描.该小说独特的叙事模式一直以来为人所称道,但其背后复杂的审美逻辑问题似乎有被忽视之嫌.本文以此为关注点,探讨历史语境下《曼哈顿中转站》城市空间化叙事所表达的时代性审美诉求与都市生活新的时空特征之关联,以及作者在支离破碎的城市主题下对于现代主义总体性的艺术追求.
“三全育人”理念融入劳动教育满足新时代呼唤高素质劳动者大军的客观需要,有利于完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体系,是高职院校加强劳动教育的应有之义.当前高职院校普遍存在劳动素养培育缺位、劳动育人过程衔接错位、劳动平台保障不足、劳动教育体系不全等问题.在“全员参与、全程渗透、全方位推进”的理念指导下,应围绕学校特色人才培养目标,强化育人队伍、设计衔接模块、建立联动机制,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育、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创新创业、实习实训等环节相融合,建构多元、多层次、多通道的劳动教育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斯宾塞的史诗《仙后》设计了一个虚构的地理空间,然而诗歌的空间讽喻呈现却使其具有坚实的现实地理指涉性,其中的黄金、烟草、愈疮木等美洲物产传递出鲜明的新世界经济地理信息.斯宾塞的叙事显示黄金能增加宗主国的国民财富,海外植物能满足国内的消费和医疗需求,但是,对黄金的迷恋冲击着中世纪以降的基督教经济伦理观,消费海外奢侈物会导致英格兰财富流向西班牙,海外探险可能引发疾病跨地区传播.黄金、烟草、愈疮木涉及重商主义、消费经济、疾病经济等与海外拓殖相关的经济话题.《仙后》对殖民物产的含混、甚至矛盾的叙事方式揭示了殖民者既
基于马克思主义艺术生产理论所取得的成果,我们可以对文艺与现实的关系做出进一步的思考与阐述.作为感性的人的文艺生产者所生产的文艺作品,呈现了一个文艺世界.这个文艺世界既与现实世界相分离,又与现实世界相通达并产生出一种真实性的效果.文艺作品以其独特的审美特性和结构,影响和建构着接受者的观念并促发接受者现实的行动.基于对接受者观念的影响和改变,文学艺术参与到现实世界的再生产进程中.
在贬损阿诺德的声音中,有两种观点最具影响:1.阿诺德是精英主义者,他的文学批评思想只为统治阶级服务;2.与其说阿诺德是批评家,不如说他是文学批评的宣传家.我们有必要多角度地从事阿诺德研究,进而说明上述观点为何有失偏颇.欲熟谙阿诺德文学批评的精髓,须着眼于作为他文化蓝图中枢的趣味观.他主张建立一个“趣味中心”,主张“集体标准和理想”,这不仅是为了防止个人趣味的盲目性和武断性,更是为了防止整个国家妄自尊大.我们可以借用阿甘本的“完美点”一说,来形容阿诺德的批评实践.理由是阿诺德虽然没有用这一概念表述他的标准,
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符号批评有其漫长的发展历程.马克思本人业已在其政治经济学中,表达出关于符号现象的认识与探索,在此基础上,此后的诸多马克思主义者在进行政治经济学批评的过程中,先后援引了不同的现代符号学方法.以列斐伏尔等为代表的某些马克思主义者,将索绪尔二元论符号学运用于政治经济学批评中,却使批评工作受到了二元论符号学形而上学缺陷的影响;然而,洛塞—郎蒂等巴里学派成员则以皮尔斯逻辑符号学传统的三元论符号学方法,对政治经济学的符号学批评范式进行革新,由此使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符号批评体现出对意义延伸性的强调
马克思在他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中提出并阐释资本问题,将资本问题视为决定和影响社会文化再生产关键问题.马克思在提出并阐释资本问题的过程中没有拒绝和遗忘感性,包括审美问题,而是强调在分析“资本运动规律”过程中关注入的感性和理性的融合.马克思对资本问题的阐释不但奠定了资本主义社会文化批判理论的基础,而且为后来的文化批判理论发展提供了理论和实践的契机.资本不完全是冰冷的现实的货币价值的一部分,而是社会文化生产和再生产交换领域重要的支配因素,以这种理论形式,资本现代性批判进入当代批判理论的视野之内并产生了重要的理论反
“内在性”是德勒兹哲学思想中的重要概念,它频繁出现于德勒兹的著作中,也备受国内外研究者关注.但这个概念历史久远,具有一定的含混性和神秘性,因而构成了德勒兹思想图景中的独特一环.为了阐明这个古老概念在德勒兹思想中的重要意义,本文将追溯德勒兹“内在性”概念的三重思想资源,剖析作为内在性之存在论基础的“三种时间综合”,指明其中蕴含的“一”与“多”的统一,并在对《内在性:一个生命……》的细读中发掘内在性的伦理诉求,最终揭示出德勒兹“内在性”概念的非哲学意味——一个哲学家对于世界的天真信仰.
红色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根基,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在长期革命、建设和实践中共同创造的先进文化产物.红色文化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积淀了丰富的物质和精神内涵,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高校要充分利用其时代价值,将其转换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资源,重视红色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意义,通过红色文化进课堂、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和加强社会实践等途径,以增强大学生的爱国热情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大学生优良的社会品格和行为,树立正确的价值理念,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其全面发展.
“音乐之网”是有关托马斯·哈代小说审美特征的评价概念.它所依赖的媒介本位是文学艺术,体现了一种运用语词模仿音乐的跨媒介的叙事技巧.“音乐之网”在肯认瓦格纳之于叔本华音乐哲学创作实践的基础之上,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实现了对瓦格纳音乐戏剧交响配乐的跨媒介叙事.从形式上“音乐之网”模仿了瓦格纳交响配乐中的序曲与主导动机;从内容上模仿了交响配乐中的音响结构“特里斯坦和弦”与“语言与音乐共生的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