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要注重“知识、能力、情意、主动、互动、能动”这“六要素”,这在我校的数学学案教学过程中得到了很好的落实。从课堂学生参与学习的情况和区统考成绩来看,证实了我们的做法是有成效的。下面,我就谈谈对“六要素”的认识和实施过程中的一些做法。
【关键词】 数学学案教学 三维教学目标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6(b)-0042-01
1 加强集体备课,共同编写学案
学案是教师根据教学任务、要达到的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的知识基础、能力水平、学法特点和心理特征来设计,供学生在整个课堂学习过程使用的学习方案。所以,学案教学模式,关键是学案的编辑。要出一份适合我校学生情况、落实教学“六要素”以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和课堂效率的好学案,照搬照套是行不通的。编写学案工作量大,不是某个人的孤军奋战,而是备课组所有老师的集体行动。我们的做法是,按教学单元分工,负责某个单元的教师主笔,编好初稿后,通过邮件发给其他老师,在进行集体备课的基础上,由备课组长审核、修改后再付印。
2 在学案编写中体现“知识、能力、情意”三维教学目标
编写学案还是落实“知识、能力、情意”三维教学目标的一个过程。根据数学学科特点,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在学案中如何呈现,需要结合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紧扣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帮助学生最有效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作为根本出发点。对课本内容重新整合,把教法与学法融为一体,突出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练习为主线,强调知识与技能的形成过程,突出开放性与探究性。
例如,温家宝总理在北京某中学听了一堂《三角形全等》的课,这堂课老师只讲了一种证明方法,然后围绕这种方法,进行例题讲解和多种形式的习题训练。温总理评价这堂课时,指出可适当增加课堂容量。诚然,教材的内容编排上一节就是一种证明方法,但在教学中如果也是一堂课讲一种、用一种方法,那就禁锢了学生的思维,因为学生不用多加思索,肯定是按这种方法朝这个方向去找条件来证明。所以,我们在编写学案时,对教材内容进行了适当的整合,在学习《三角形全等》的第一堂课,设计了探索三角形全等的四种证明方法,在后面几堂课再加强这些方法的运用。这样更符合学生认识规律,在证明三角形全等时要根据已知条件选择合适的方法,从而打破思维的局限性。
3 把数学学案教学打造成学生“主动、互动、能动”学习的一个良好平台
学案教学的基本模式为:“问题引入——自学探究——启发解疑——尝试练习——评价反思——学习小结”。这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运行规律,也正是这种模式,为学生“主动、互动、能动”学习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在学案教学中,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自学探究,使思考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比如:在课堂上,教师给出一道例题后,不急于讲解,让学生先有时间进行思考。思考的环节着重让学生自己理解题意,探索解题途径(无论这种探索是否成功),这对任何类型的学生都是很有必要的。学生思考后,如果自己获得成功,且解题的思路和方法简捷,教师及时给予鼓励,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如果学生方法不佳,虽然获得成功,其解题方法有待于进一步改进,教师如能给予相应的引导和点拨,则能取得较好效果;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不能完全解决问题,需要外在的因素的帮助才能达到目的,这正好调动了他们解决问题的胃口,同学间的讨论和交流形成一种自然而然的互动。教师在适当的时候,再加以启发或讲解,学生就会形成对知识的良好识记效果,通过长期的训练就会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逐渐学会思考,勤于思考,养成良好的主动学习习惯。评价环节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讨论和验证具体问题的解决方案,可由此充分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我校数学课堂自开展学案教学以来,学生适应了这种学习模式,喜欢上这种学习模式,因为我们在学案设计中,有后进生可做的题,也有优等生做不完的题;后进生能体验会做题的喜悦,优等生也面临难题对他的激励。课堂内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和互助相当活跃,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基本落实了课内学生全员参与学习和技能训练。教师从讲台上“解放”出来,到学生中去进行课内巡视和个别辅导,了解反馈信息,引导学生从尝试矫正中形成技能;学生从“听讲防止出错”,改为在“尝试、纠正中减少出错”。这样,大大提高了课堂学习的实效性。
4 数学学案教学在落实“六要素”过程中,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在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承担的角色是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课堂教学是学校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主要载体,高效的课堂教学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教师面对的是新课程、新教材、新教法,教师显然是课程改革的关键。这就更需要初中数学教师不仅要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先进的教学理念,精深的教育专业知识,而且还必须具有系统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
我校数学教师自开展学案教学的几年来,大家投入教研教改的热情高涨,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第一轮校本学案进行创新设计与灵活运用,通过自己创作和分享别人创作的学案成果,加以个性化理解并进行个性化教学。在以学案为平台落实教学“六要素”的过程中,教师勤实践、多思考,乐写心得,积累经验,提高自身对教材的把握能力和教育教学水平,充分利用校本教研、听课调研、集体备课、网络教研、学科教学教研活动等形式进行有针对性地培训和指导,教师的学科能力和专业素质得到良好的发展。
总之,在数学学案教学中,学案实际上是为学生提供了一种促进知识学习和运用的环境和条件,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和体系,促进学生学习策略的形成和自主性的发挥。教师更多的是学习的组织者,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沟通知识联系,深化知识内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能力,提高每堂课的学习效率,强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识记和掌握,提高数学学科的教学质量。为此,我们将一如既往、坚持要做的是遵循新课程背景下的目标教学理论,不断完善数学学案教学,将其做成落实“六要素教学方式”的一种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关键词】 数学学案教学 三维教学目标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6(b)-0042-01
1 加强集体备课,共同编写学案
学案是教师根据教学任务、要达到的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的知识基础、能力水平、学法特点和心理特征来设计,供学生在整个课堂学习过程使用的学习方案。所以,学案教学模式,关键是学案的编辑。要出一份适合我校学生情况、落实教学“六要素”以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和课堂效率的好学案,照搬照套是行不通的。编写学案工作量大,不是某个人的孤军奋战,而是备课组所有老师的集体行动。我们的做法是,按教学单元分工,负责某个单元的教师主笔,编好初稿后,通过邮件发给其他老师,在进行集体备课的基础上,由备课组长审核、修改后再付印。
2 在学案编写中体现“知识、能力、情意”三维教学目标
编写学案还是落实“知识、能力、情意”三维教学目标的一个过程。根据数学学科特点,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在学案中如何呈现,需要结合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紧扣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帮助学生最有效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作为根本出发点。对课本内容重新整合,把教法与学法融为一体,突出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练习为主线,强调知识与技能的形成过程,突出开放性与探究性。
例如,温家宝总理在北京某中学听了一堂《三角形全等》的课,这堂课老师只讲了一种证明方法,然后围绕这种方法,进行例题讲解和多种形式的习题训练。温总理评价这堂课时,指出可适当增加课堂容量。诚然,教材的内容编排上一节就是一种证明方法,但在教学中如果也是一堂课讲一种、用一种方法,那就禁锢了学生的思维,因为学生不用多加思索,肯定是按这种方法朝这个方向去找条件来证明。所以,我们在编写学案时,对教材内容进行了适当的整合,在学习《三角形全等》的第一堂课,设计了探索三角形全等的四种证明方法,在后面几堂课再加强这些方法的运用。这样更符合学生认识规律,在证明三角形全等时要根据已知条件选择合适的方法,从而打破思维的局限性。
3 把数学学案教学打造成学生“主动、互动、能动”学习的一个良好平台
学案教学的基本模式为:“问题引入——自学探究——启发解疑——尝试练习——评价反思——学习小结”。这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运行规律,也正是这种模式,为学生“主动、互动、能动”学习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在学案教学中,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自学探究,使思考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比如:在课堂上,教师给出一道例题后,不急于讲解,让学生先有时间进行思考。思考的环节着重让学生自己理解题意,探索解题途径(无论这种探索是否成功),这对任何类型的学生都是很有必要的。学生思考后,如果自己获得成功,且解题的思路和方法简捷,教师及时给予鼓励,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如果学生方法不佳,虽然获得成功,其解题方法有待于进一步改进,教师如能给予相应的引导和点拨,则能取得较好效果;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不能完全解决问题,需要外在的因素的帮助才能达到目的,这正好调动了他们解决问题的胃口,同学间的讨论和交流形成一种自然而然的互动。教师在适当的时候,再加以启发或讲解,学生就会形成对知识的良好识记效果,通过长期的训练就会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逐渐学会思考,勤于思考,养成良好的主动学习习惯。评价环节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讨论和验证具体问题的解决方案,可由此充分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我校数学课堂自开展学案教学以来,学生适应了这种学习模式,喜欢上这种学习模式,因为我们在学案设计中,有后进生可做的题,也有优等生做不完的题;后进生能体验会做题的喜悦,优等生也面临难题对他的激励。课堂内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和互助相当活跃,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基本落实了课内学生全员参与学习和技能训练。教师从讲台上“解放”出来,到学生中去进行课内巡视和个别辅导,了解反馈信息,引导学生从尝试矫正中形成技能;学生从“听讲防止出错”,改为在“尝试、纠正中减少出错”。这样,大大提高了课堂学习的实效性。
4 数学学案教学在落实“六要素”过程中,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在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承担的角色是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课堂教学是学校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主要载体,高效的课堂教学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教师面对的是新课程、新教材、新教法,教师显然是课程改革的关键。这就更需要初中数学教师不仅要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先进的教学理念,精深的教育专业知识,而且还必须具有系统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
我校数学教师自开展学案教学的几年来,大家投入教研教改的热情高涨,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第一轮校本学案进行创新设计与灵活运用,通过自己创作和分享别人创作的学案成果,加以个性化理解并进行个性化教学。在以学案为平台落实教学“六要素”的过程中,教师勤实践、多思考,乐写心得,积累经验,提高自身对教材的把握能力和教育教学水平,充分利用校本教研、听课调研、集体备课、网络教研、学科教学教研活动等形式进行有针对性地培训和指导,教师的学科能力和专业素质得到良好的发展。
总之,在数学学案教学中,学案实际上是为学生提供了一种促进知识学习和运用的环境和条件,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和体系,促进学生学习策略的形成和自主性的发挥。教师更多的是学习的组织者,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沟通知识联系,深化知识内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能力,提高每堂课的学习效率,强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识记和掌握,提高数学学科的教学质量。为此,我们将一如既往、坚持要做的是遵循新课程背景下的目标教学理论,不断完善数学学案教学,将其做成落实“六要素教学方式”的一种高效课堂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