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呕吐是宝宝最常发生的症状,大多来势汹汹,令父母猝不及防,手足无措。不过,当你看完本文,或许就能从容应对了。
1.生后呕吐
呕吐原因:分娩过程中,因产程过长等因素导致宝宝吞入过多羊水,刺激了胃黏膜而引起呕吐。
呕吐特点:宝宝出生后,还未开奶就开始呕吐,吐出物为清水、泡沫样(黏液)或少许咖啡样物(少量血性液体)。全身情况良好,胎粪排出正常,肚子不胀。
应对之道:属于生理性呕吐的范畴,羊水吐尽后呕吐会自然停止,持续大约一两天即消失,只需做好口腔护理工作就行了。个别呕吐较重的宝宝须请医生用导管抽出胃内容物,并用生理盐水洗胃,以减轻症状。
2.喂养不当呕吐
呕吐原因:喂奶过多、过快,超越了宝宝胃的接纳能力;或母亲抱奶姿势不当,导致宝宝吞入大量空气等。
呕吐特点:发生于喂奶过程中或喂奶以后,吐出量不大,常表现为几勺量的奶水顺着宝宝的下巴流出来。
应对之道:改进喂养方法,抓好以下细节:
喂奶要定时,掌握好喂奶姿势、速度与喂养量,忌过快过多,尽量避免躺着喂奶。
喂奶后让宝宝直立,轻拍背部,使打嗝(排出吸入的空气),然后取右侧卧位,并略抬高上半身。
宝宝进食后半小时内,不要做剧烈活动,并帮助他维持身体于竖直位。
3.情绪性呕吐
呕吐原因:宝宝精神紧张、焦虑、受到惊吓、过度哭泣等均可引起作呕反应而发生呕吐。
呕吐特点:呕吐多在进食后突然发生,一般无恶心感觉,呕吐不费力,吐出量不多,不影响食欲和进食量,吐后即可进食,体重与营养状况不受影响。
应对之道:及时进行精神安抚,尽快做好口腔卫生。
4.消化道畸形呕吐
呕吐原因:祸起先天性发育缺陷,如食管闭锁、肠闭锁(包括十二指肠闭锁、小肠闭锁和结肠闭锁)、肛门、直肠闭锁等。造成消化道不通畅,吸入的奶水被迫倒流入口腔而致呕吐。
呕吐特点:出生后即可出现呕吐症状,吃多少吐多少,常流口水。根据闭锁部位不同,症状又有差异。如食管闭锁的宝宝喂奶后呛咳、颜面青紫、气喘、呼吸困难;肠闭锁宝宝呕吐物中有胆汁,不排大便;无肛门宝宝喂奶3~4天后也不排便,腹胀,呕吐物早期为奶水与胆汁,以后则为粪便。
应对之道:及时就医,手术治疗。
5.胃幽门狭窄呕吐
呕吐原因:幽门是胃的“出口”,与十二直肠相接。幽门周围的肌肉如果过度增厚,则可导致“出口”狭窄,胃内食物无法顺利通过进入十二指肠,因而引起呕吐。
呕吐特点:呕吐大多发生在出生后2周以后,呕吐较为频繁呈喷射性(呕吐物可喷出数十厘米远),量多,可有隔夜的奶水或乳块,无胆汁。呕吐后出现饥饿感,有进食的欲望。由于吃入的奶水大多吐了,故尔消瘦、体重下降、脱水,并随月龄增加而加重。
应对之道:及时到医院诊治。
6.巨结肠呕吐
呕吐原因:属于先天性发育障碍,直肠肌肉间的神经节细胞缺损或发育不良,造成直肠上部的结肠扩大,肠内容物难以顺利到达直肠。
呕吐特点:宝宝先有腹胀,然后呕吐,初期吐出物为奶水与胆汁,之后可吐出粪便。肚子日渐膨隆如鼓,揉压腹部即可诱发呕吐。大便排出困难,需进行灌肠通便。
应对之道:通过腹部χ线检查及低压钡灌肠造影检查判定,手术治疗是解决问题的惟一办法。
7.胃食管反流呕吐
呕吐原因:胃内的奶水等向上逆流到食管甚至咽喉等处,与食管下端的括约肌短暂松弛、胃排空延迟和腹压增高等因素有关。
呕吐特点:多见于早产儿,大多表现为溢奶,严重者呕吐可呈喷射性,吐出物为不带胆汁的奶液或奶凝块。
应对之道:可在医生指导下,采用调整姿势的办法来防范,如进食后半小时内保持半直立,或放在婴儿汽车座椅或后背式婴儿背包里,或面向左侧躺在抬起30度角的床上。大多到周岁以后,胃食管部位的肌肉已经发育得强壮有力,反流症状即可消失。若此时反流症状依然存在,则应向医生求助,寻求更有效的治疗方法。
8.感冒呕吐
呕吐原因:感冒后宝宝容易被鼻涕堵塞产生恶心感而发生呕吐。另外,患了支气管炎、肺炎等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因消化功能紊乱而出现呕吐。
呕吐特点:呕吐较为频繁,同时有发烧、咳嗽、恶心、食欲减退等感染症状。
应对之道:积极治疗感冒等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如有鼻塞,可用吸鼻器清除宝宝的鼻涕,尽量不让鼻腔里积存黏液。也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治疗鼻塞的药物来减少鼻涕的分泌量。
9.胃肠炎呕吐
呕吐原因:患了胃炎、肠炎、痢疾等消化道感染性疾病,由于胃肠黏膜受到炎症刺激,引起反射性呕吐。
呕吐特点:呕吐较为频繁,伴有恶心、腹痛、腹泻、发烧等消化系统感染症状。
应对之道:积极治疗胃肠炎等消化道感染。
10.脑膜炎呕吐
呕吐原因:脑炎、脑膜炎等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引起颅内压力升高,导致呕吐。
呕吐特点:宝宝呕吐前常无恶心感,呕吐呈喷射性,胃内容物急剧有力地从口中喷涌而出。同时伴有啼哭、精神萎靡、嗜睡、甚至抽风、昏迷等症状。
应对之道:治疗脑炎、脑膜炎。
小提示:宝宝频繁呕吐时该怎么办?
频繁呕吐,可能导致呕吐物进入宝宝气管,引起呛咳,甚至发生窒息而危及生命,需要认真对待。注意抓住几个解救要点:
让宝宝侧卧,将浴巾垫在身体下面,保持上身抬高。如果宝宝躺着时呕吐,须将头部偏向一侧。大孩子则可坐起,将头侧向一边。
呕吐后用温开水漱口,清洁口腔,去除臭味。小宝宝可通过勤喂水的方式,达到清洗口腔之目的。
保证水分供应,少量多饮,防止失水过多而发生脱水现象。水温宜冬季偏热,夏季偏凉,温水易引起呕吐。
调整饮食,一次不要吃得太多,做到少食多餐。
忌油腻酸辣食品,以免刺激胃肠。呕吐后应先用流食、半流食(如大米粥或面条),逐渐过渡到普通饮食。
尽量卧床休息,不要经常变动体位,否则容易再次引起呕吐。
是否用止吐药,要由医生决定,父母不要擅自为之。
观察宝宝呕吐情况、呕吐与饮食及咳嗽的关系、呕吐次数、吐出的胃内容物等,并将呕吐物带给医生,为医生寻找病因以及拟订治疗方案作参考。
1.生后呕吐
呕吐原因:分娩过程中,因产程过长等因素导致宝宝吞入过多羊水,刺激了胃黏膜而引起呕吐。
呕吐特点:宝宝出生后,还未开奶就开始呕吐,吐出物为清水、泡沫样(黏液)或少许咖啡样物(少量血性液体)。全身情况良好,胎粪排出正常,肚子不胀。
应对之道:属于生理性呕吐的范畴,羊水吐尽后呕吐会自然停止,持续大约一两天即消失,只需做好口腔护理工作就行了。个别呕吐较重的宝宝须请医生用导管抽出胃内容物,并用生理盐水洗胃,以减轻症状。
2.喂养不当呕吐
呕吐原因:喂奶过多、过快,超越了宝宝胃的接纳能力;或母亲抱奶姿势不当,导致宝宝吞入大量空气等。
呕吐特点:发生于喂奶过程中或喂奶以后,吐出量不大,常表现为几勺量的奶水顺着宝宝的下巴流出来。
应对之道:改进喂养方法,抓好以下细节:
喂奶要定时,掌握好喂奶姿势、速度与喂养量,忌过快过多,尽量避免躺着喂奶。
喂奶后让宝宝直立,轻拍背部,使打嗝(排出吸入的空气),然后取右侧卧位,并略抬高上半身。
宝宝进食后半小时内,不要做剧烈活动,并帮助他维持身体于竖直位。
3.情绪性呕吐
呕吐原因:宝宝精神紧张、焦虑、受到惊吓、过度哭泣等均可引起作呕反应而发生呕吐。
呕吐特点:呕吐多在进食后突然发生,一般无恶心感觉,呕吐不费力,吐出量不多,不影响食欲和进食量,吐后即可进食,体重与营养状况不受影响。
应对之道:及时进行精神安抚,尽快做好口腔卫生。
4.消化道畸形呕吐
呕吐原因:祸起先天性发育缺陷,如食管闭锁、肠闭锁(包括十二指肠闭锁、小肠闭锁和结肠闭锁)、肛门、直肠闭锁等。造成消化道不通畅,吸入的奶水被迫倒流入口腔而致呕吐。
呕吐特点:出生后即可出现呕吐症状,吃多少吐多少,常流口水。根据闭锁部位不同,症状又有差异。如食管闭锁的宝宝喂奶后呛咳、颜面青紫、气喘、呼吸困难;肠闭锁宝宝呕吐物中有胆汁,不排大便;无肛门宝宝喂奶3~4天后也不排便,腹胀,呕吐物早期为奶水与胆汁,以后则为粪便。
应对之道:及时就医,手术治疗。
5.胃幽门狭窄呕吐
呕吐原因:幽门是胃的“出口”,与十二直肠相接。幽门周围的肌肉如果过度增厚,则可导致“出口”狭窄,胃内食物无法顺利通过进入十二指肠,因而引起呕吐。
呕吐特点:呕吐大多发生在出生后2周以后,呕吐较为频繁呈喷射性(呕吐物可喷出数十厘米远),量多,可有隔夜的奶水或乳块,无胆汁。呕吐后出现饥饿感,有进食的欲望。由于吃入的奶水大多吐了,故尔消瘦、体重下降、脱水,并随月龄增加而加重。
应对之道:及时到医院诊治。
6.巨结肠呕吐
呕吐原因:属于先天性发育障碍,直肠肌肉间的神经节细胞缺损或发育不良,造成直肠上部的结肠扩大,肠内容物难以顺利到达直肠。
呕吐特点:宝宝先有腹胀,然后呕吐,初期吐出物为奶水与胆汁,之后可吐出粪便。肚子日渐膨隆如鼓,揉压腹部即可诱发呕吐。大便排出困难,需进行灌肠通便。
应对之道:通过腹部χ线检查及低压钡灌肠造影检查判定,手术治疗是解决问题的惟一办法。
7.胃食管反流呕吐
呕吐原因:胃内的奶水等向上逆流到食管甚至咽喉等处,与食管下端的括约肌短暂松弛、胃排空延迟和腹压增高等因素有关。
呕吐特点:多见于早产儿,大多表现为溢奶,严重者呕吐可呈喷射性,吐出物为不带胆汁的奶液或奶凝块。
应对之道:可在医生指导下,采用调整姿势的办法来防范,如进食后半小时内保持半直立,或放在婴儿汽车座椅或后背式婴儿背包里,或面向左侧躺在抬起30度角的床上。大多到周岁以后,胃食管部位的肌肉已经发育得强壮有力,反流症状即可消失。若此时反流症状依然存在,则应向医生求助,寻求更有效的治疗方法。
8.感冒呕吐
呕吐原因:感冒后宝宝容易被鼻涕堵塞产生恶心感而发生呕吐。另外,患了支气管炎、肺炎等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因消化功能紊乱而出现呕吐。
呕吐特点:呕吐较为频繁,同时有发烧、咳嗽、恶心、食欲减退等感染症状。
应对之道:积极治疗感冒等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如有鼻塞,可用吸鼻器清除宝宝的鼻涕,尽量不让鼻腔里积存黏液。也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治疗鼻塞的药物来减少鼻涕的分泌量。
9.胃肠炎呕吐
呕吐原因:患了胃炎、肠炎、痢疾等消化道感染性疾病,由于胃肠黏膜受到炎症刺激,引起反射性呕吐。
呕吐特点:呕吐较为频繁,伴有恶心、腹痛、腹泻、发烧等消化系统感染症状。
应对之道:积极治疗胃肠炎等消化道感染。
10.脑膜炎呕吐
呕吐原因:脑炎、脑膜炎等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引起颅内压力升高,导致呕吐。
呕吐特点:宝宝呕吐前常无恶心感,呕吐呈喷射性,胃内容物急剧有力地从口中喷涌而出。同时伴有啼哭、精神萎靡、嗜睡、甚至抽风、昏迷等症状。
应对之道:治疗脑炎、脑膜炎。
小提示:宝宝频繁呕吐时该怎么办?
频繁呕吐,可能导致呕吐物进入宝宝气管,引起呛咳,甚至发生窒息而危及生命,需要认真对待。注意抓住几个解救要点:
让宝宝侧卧,将浴巾垫在身体下面,保持上身抬高。如果宝宝躺着时呕吐,须将头部偏向一侧。大孩子则可坐起,将头侧向一边。
呕吐后用温开水漱口,清洁口腔,去除臭味。小宝宝可通过勤喂水的方式,达到清洗口腔之目的。
保证水分供应,少量多饮,防止失水过多而发生脱水现象。水温宜冬季偏热,夏季偏凉,温水易引起呕吐。
调整饮食,一次不要吃得太多,做到少食多餐。
忌油腻酸辣食品,以免刺激胃肠。呕吐后应先用流食、半流食(如大米粥或面条),逐渐过渡到普通饮食。
尽量卧床休息,不要经常变动体位,否则容易再次引起呕吐。
是否用止吐药,要由医生决定,父母不要擅自为之。
观察宝宝呕吐情况、呕吐与饮食及咳嗽的关系、呕吐次数、吐出的胃内容物等,并将呕吐物带给医生,为医生寻找病因以及拟订治疗方案作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