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佳趣

来源 :收藏·拍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eaim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得佳趣”为乾隆皇帝鉴赏玺印,其印文的意涵为从鉴赏文物中感受美好的视觉经验与乐趣。乾隆在位时,曾经亲自考订文物,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建置清宫典藏。现在分别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北京故宫博物院和沈阳故宫、热河行宫,与南京博物院中的藏品,因多数皆可追溯出乾隆亲手典藏的痕迹,而明显反映出他鉴赏文物的过程。
  这个展览透过有迹可循的鉴赏印记,展出院藏镌刻乾隆御制诗的陶瓷和能与陶瓷图册对照的作品。藉由乾隆皇帝御览陶瓷的轨迹,了解他的鉴赏品味。整个展览分成两个单元。第一单元“以诗为记”,主要展出院藏刻诗陶瓷;第二单元“再现品味”,展出陶瓷图册中所画的瓷器。
  “以诗为记”单元中,御制诗旨在传达乾隆对陶瓷的历史知识、鉴赏观,以及寓意其中的处世与为君之道,这些都体现出他对于不同属性陶瓷的观感。经过乾隆御览鉴赏刻有御制诗的陶瓷,其窑口涵盖定窖、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和明朝宣德官窑等制品,可看出他深受晚明陶瓷鉴赏观所影响。
  同时也因诗中属意的多为北宋汝窑、南宋官窑系列作品,故诗中有对于宋朝宫廷用瓷的歌咏,有南北政权嬗递的自我警惕与反省,也一再强调鉴赏陶瓷绝非玩物丧志:而乾隆皇帝探索官窑脉络的过程中,除了将北宋汝窑当作理想的官窑典范外,也一路上溯至舜做陶子河滨的故事,意图透过河滨遗范连结以德治理天下的情操,表达出鉴赏陶瓷,实有效法圣人楷模的深远意义。
  “再现品味”中,因清宫留存的陶瓷图册,是乾隆皇帝降旨绘制,故也能视为鉴赏记号,印证画中瓷器经过乾隆皇帝御览观看,以及鉴赏的看法。藉由具体的鉴赏印记,可以了解乾隆皇帝把陶瓷当作宣传个人艺术品味和施政理念的媒介,其最大目的应该是想要借此粉饰搜求藏品的举动,以建立个人的圣王形象。
其他文献
看准了要大胆出手  艺术市场这几年总体亡处于上升期,这几年只要眼光好、够胆去买,往往就能创造财富神话。我有一个古董商朋友,初中毕业的学历,去年投资瓷器赚了四千多万,轻轻松松的。为什么?他够胆买货。当然,前提是他眼光准、懂行、懂鉴定。  但事实上并不需要每个人都自己懂鉴别。很多人有闲钱,但不一定能花那么多时间去锻炼自己的眼力。古陶瓷收藏这一行,没有十几二十年泡在里面,是很难炼出火眼金睛的。所以不妨借
期刊
扬州旧有瓠园,久已残毁。2007年笔者往游时,正在复建之中。园主人江阴何拭(1816—1872年),字廉访,又作莲舫,号悔馀,道光二十五年(1845)进士,咸丰六年(1856)出任建昌知府,以城陷奪职。之后入曾国藩幕,颇得赏识,有“才人之笔,人人叹之”语。同治元年(1862)在曾国藩力助之下,得以复官吉州知府,但同年又以嫌去职。廉昉于是游走江西、浙江、安徽、江苏等地,寻找商机,致咸巨富。在扬州购得
期刊
2011年7月,一幅任伯年的《华祝三多图》在拍卖场创出1.67亿元的天价,此画的原藏者钱镜塘先生(1907-1983),再次在人们的记忆中被唤起。钱镜塘一生收藏、经手历代中国书画,上至宋元,下迄当代,总数达五万余件,堪称当代第一。这位年轻时既无资历、亦无资金的后起之秀,以“人弃我取”的方针起步,终成大收藏家与大鉴赏家。    收藏界传奇的后起之秀    在近几年的艺术品拍卖市场中,常常会看到民国年
期刊
收藏偏好因人而宜  50万收藏的命题应该针对不同风险偏好的人制定不同的收藏策略,例如有人就想花50万买入一件作品,这样他就有可能在市场低迷的时候用50万买一张名头比较大、画得也比较精的作品,但如果在购买之前“走眼”的话,那就是全军覆没,而有些人喜欢分散风险,他希望以单价5万元一张收入10张作品,有的人甚更想1万元一张收入50张作品,所以这还是看每个人的收藏偏好和投资理念,有的人认为“不要把鸡蛋放在
期刊
如果纯粹把艺术品当作一种类似于股票、证券来投资,赚,把,过几年就换场,以这个为出发点,那么这种短期投资行为,它肯定有波动,也有风险。入市者一定要有承受这个风险的思想准备。  藏家入市,价值取向是最重要的,藏占占的价估价格,取决于其内在所含的文物价值、艺术价值作为支撑。不要盲目跟从,你可以跟着,可以参考,但一切还是以艺术品自身为基础。一件藏品没有艺术与文物的内涵就经不起考验。艺术品市场的发展演变也揭
期刊
年轻,意味着什么?  《收藏·拍卖》:您过去收藏过哪几种类型的艺术品?近几年来,您为什么会对年轻艺术家的作品感兴趣,并开设当代艺术画廊?  王新友,我的收藏主要有古艺术、抽象、年轻艺术家三大板块。我对年轻艺术家感兴趣主要有几个原因:情感因素,是他们的作品所散发出来的气息感动了我,我年轻的时候错过了很多感受的机会,从他们身上我受到了感动,这是最初动机;收藏因素,这些年轻艺术家生活情况不是很好,买他们
期刊
黄丕烈,被誉为乾嘉以来藏书之大宗,经他拣选、题跋过的古籍,即使不是宗元佳椠,也因跋文中丰富的藏书故事、严谨的学术考证,以及版本自身的稀有性而受到后人珍视,故有“黄跋”之称。早在嘉庆年间,黄氏藏书刚刚散出之时,凡有“黄跋”者,每册价格就比未经题跋的贵上十全。历经战火及文化劫难,散落民间的“黄跋”早已稀如星凤,此次现身西泠秋拍的“黄跋”《画鉴》、《文房四谱》两部抄本,流传有序,且为近百年来首次发现,跋
期刊
在探讨近代金石学研究进程中,必须提及“甲骨四堂”:罗振玉(雪堂)、王国维(观堂)、董作宾(彦堂)、郭沫若(鼎堂)及其研究著作。1928年,惨遭通缉的郭沫若决定东渡日本。直到1937年,在日本的十年,是郭沫若35岁至45岁学术精力最为充沛的时期。无奈的避难,却为他的金石学研究营建了一个学术平台。将于12月底在杭州亮相两泠秋拍的《郭沫若致文求堂书简》,收录他于1931年6月至1937年6月这一黄金学术
期刊
伊利莎白·泰勒是叱咤好莱坞几十年的巨星,她代表的是世界上至高的美丽、财富和成功。从10岁成为童星到79岁离开人世,伊利莎白·泰勒历经八段婚姻,给人们留下的不仅是津津乐道的故事,还有一生与爱相随的瑰丽珠宝收藏。  泰勒的第四任丈夫艾迪·舍尔曾说,一颗价值五万美元的钻石能让泰勒保持大约四天的快乐心情。泰勒的人生就是在珠宝带来的种种测俞之中度过的,除了夺目的美丽和璀璨的的光芒,最令泰勒感到幸福的是珠宝之
期刊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梅艳芳用一颗赤诚的心成就娱乐圈不老神话,这些辉煌当然不是三言两语能够说尽,伹我们依然不会忘记她带给我们的感动,那些美妙的歌声和永远留在艺术长廊的银幕形象,而其艺术形象更是集时装、珠宝和艺术元素于一身。2011年秋季香港苏富比推出了“梅艳芳珠宝手表珍藏”专拍,为敬重梅艳芳的歌迷及影迷们呈献了一系列梅艳芳之珠宝和腕表珍藏。  被誉为“百变天后”的香港歌后的梅艳芳(196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