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殖民女性主义视域下的《隐藏人物》

来源 :今古文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fuji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2017年上映的《隐藏的人物》,是一部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电影。介绍了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种族隔离的背景下,三位黑人女性以不可忽视的自身实力,最终在美国的太空计划中占有一席之地,为美国的航空工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在种族和性别的歧视下,她们不断实现自身价值,为自己发声,为民族发声。本文从后殖民女性主义的角度解读电影《隐藏人物》,阐释在种族歧视和男权社会的“双重压迫”下黑人女性自我意识的提高。
  【关键词】 《隐藏人物》;斯皮瓦克;后殖民主义;女性主义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14-0093-02
  一、后殖民女性主义
  后殖民主义是帝国主义或殖民主义,或广义上的“西方”对殖民地和第三世界的控制。后殖民主义理论是一种多元文化理论。主要研究有关种族主义、文化帝国、文化权利身份、第三世界妇女独特身份与境遇的探讨等问题。其领域有重要三剑客——萨义德、霍米巴巴、斯皮瓦克。
  后殖民女性主义主要是殖民主义和以男性为中心的权力话语掩盖和扭曲了第三世界的女性,以至使之丧失话语权。斯皮瓦克在批评西方女性主义的种族主义时,不再局限于美国国内,不再局限于白人和黑人之间,而能够着眼于国际框架,并且将批判上升到表现和话语的高度,从而进入了后殖民的视野。
  斯皮瓦克对第三世界女性话语缺失的分析,以其论文《属下能说话吗?》最为著名。在她看来,第三世界的女性受到双重权力话语或文化霸权的压制。一方面,帝国主义和殖民文化试图将她们同质化;另一方面,像所有女性一样,她们也受到男性文化的压迫。这种双重压迫让第三世界的女性完全处于“失语”的状态。她认为,西方女性主义话语本身包含着话语霸权,而“第三世界的女性”则被打上了父权制和殖民化的烙印,从而成为男性意识形态和西方意识形态双重建构下富有想象性的“他者”。斯皮瓦克通过用马克思主义、解构主义以及女权主义理论来分析文本,指出了在各种霸权话语中,非西方女性所起的历史作用被忽视了,她对西方女性主义的后殖民批判做出了重大贡献。
  “人人生而平等”可能是大家从小就明白的道理。但是有些人由于不能改变自己的肤色,从一出生就决定了必将遭遇不公正待遇的命运。正如巴尔扎克所说:“平等或许是种权利,但却没有任何力量使它变为现实。”电影《隐藏人物》中玛丽 · 杰克逊为争取得到白人学校进修机会,而在法庭上与法官对话中说道:“我无法改变自己的肤色,所以我只能敢为人先。”像这样的话语电影中还有很多。总之,在影片的种种细节中,三位女性用自己一点一滴的行动,改变着她们生存的环境。
  二、《隐藏人物》中的后殖民女性主义评析
  2019年上映的《绿皮书》获得了第91届奥斯卡最佳电影金像奖,取得了巨大成功,赢得了许多赞誉。然而种族歧视和性别歧视一直是美国电影中讨论的话题。如果说《绿皮书》是一部不断反思人性、激发自我思考、最终获得尊重与和解的反种族歧视电影,那么《隐藏的人》则与之不同,影片中没有涉及暴力问题,也没有煽动情绪的种族压迫,而是向大家展示了三位凭借自身才华与不懈努力,在不平等的夹缝中获取应有的权益,以实力得到尊重的黑人女性。影片用女性细腻的视角,将这一时期内所存在的种族问题加以展现。
  影片中各种细节透露着对黑人女性的歧视,汽车坏在路上,却因黑人而引来警察的盘问;有色人种的厕所,咖啡壶的明确区分,有色人种隔离区,女性不能进入核心工作会议,精心计算出的数据却不能署名等等“标签”都表明种族歧视、性别歧视无所不在,然而不平等的待遇也随之而来。
  60年代时美苏冷战时期,双方阵营各自扩军备战,苏联在航天领域一马当先,率先实现了载人航天计划,美国不甘落后,于是奋起直追,而当时还没有成熟的计算机技术,大多数科学家都是通过人工计算来完成各种项目的。尽管当时美国对黑人和女性的歧视无处不在,但由于他们惊人的计算能力,航空局里还是出现了许多优秀的黑人女性数学家,让她们参与计算项目中。
  影片的开端部分就突出表现了种族歧视,三位非裔女性正在公路上修理熄火的汽车,在修车的过程中,一位白人警察赶了过来,对她们进行了盘查。而当他们出示了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工作证明之后,白人警察立刻改变了态度,由原来的歧视变为了尊重,最终白人警察主动提出用警车为她们开道去上班。
  为了加强种族歧视造成的社会差距,影片特意对比了白人和黑人的生活习惯。与白人上层阶级不同,黑人作为一个整体的聚集呈现出一种对生活的感恩。在影片细节中,白人只有在面临无法解决的问题时才会祈祷;而黑人每次用餐前都会感谢上帝的恩赐,这一对比凸显了种族环境带来的生活差异。这种压抑的感觉像乌云一样笼罩着整部电影,以凯瑟琳、玛丽和多萝西为代表的居住在这里的三位黑人女性成为许多黑人形象的缩影,她们都在为生存而奋斗。
  凯瑟琳从小就被发现有超强的计算能力和解析幾何能力,这使她成年后理所当然地成了一名数学天才,从而进入NASA中工作。刚开始尽管自己能力很强,但由于种族和性别的差异,被分配到一个和黑人女性在一起做“人工计算器”的工作。一次偶然机会,她被调到了飞行小组中,原本以为是一次晋升,但刚进入办公室就被人塞了垃圾桶,被误认为是清洁工。在飞行小组中,她受尽了歧视,白人和黑人的咖啡机明确区分;被同事故意抹黑的关键信息;不管刮风下雨,上厕所都要去距离办公室需要四十分钟的“有色人种卫生间”等等。即便如此,她的主管还因为找不到她而指责她。在一次她冒着雨从厕所跑回来时,面对主管的责骂,再也无法忍受的她愤怒道:“这里没有我能用的洗手间……”最后,在主管的帮助下,“有色人种卫生间”的标签被砸掉了。从此,在这个办公室内看不到明显的黑人隔离了,这也成了凯瑟琳在办公室反歧视斗争中的第一次胜利。   在那个年代的美国,航空局的主要会议,是不能让女性参與的。凯瑟琳因为不能参加会议,不能第一时间掌握最新数据,多次做出的计算都是不正确的,而当获得新数据后又要重复计算,她多次要求参加会议都被拒绝。最后在送数据时,上司看到她的成果和考虑到飞行小组的需要后,答应了她参加会议的要求。在会议上,她出色的表现让拥有白皮肤的男人看到了她惊人的计算能力,也使担任此次飞行任务的飞行员所信服,从此,航空局不让女性参加核心会议这一不成文的规定被她打破了,她再次为女性平权成功。
  后来部门引进了电脑技术,凯瑟琳的计算工作被电脑所代替,她也被调回了原来的人工计算部门。但在飞行员起飞的准备阶段,他明确要求凯瑟琳核对数据,因为他看到了凯瑟琳在会议上超强的计算能力。在凯瑟琳争分夺秒地核算之后,终于确定了数据,飞行员完美地完成了计划,最终凯瑟琳由于突出的工作能力继续留在飞行小组中,开启了她的下一个任务。凯瑟琳在航空局由最初的人工计算员上升到飞行小组的核心职位,而她最重要的是完成了种族和女性的平权,为黑人和女性发声。
  影片中还有两位敢为人先勇敢斗争的女性,玛丽和多萝西。玛丽刚开始也是在人工计算部门工作,但她的梦想是当一名工程师。尽管她符合了工程师所有的条件,甚至有数学和物理的学士学位,但在提交申请后,她被告知她的学位证明在航空局不被承认,只有获得指定白人学校的学位证明才可以当工程师。她为了能进入白人学校学习,直接把他们告上法庭,最终法官破例给了她进入白人学校学习的机会,最终她成了第一个在这所白人学校学习的黑人,她也如愿当上了航空局的第一个黑人女性工程师。
  多萝西是航空局人工计算部门中这群黑人女性中的领导人物,她虽然干着主管的工作,但由于自己的肤色而没有得到主管的职称和待遇,她也抗争过,得到的只是虚无。面对嘲讽,更多的是保持了沉默,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说明这一切。她努力地证明自己的才能,甚至偷偷跑去学习IBM计算机的知识,并培训好自己的下属。在白人搞不定计算机时,她轻松启动了计算机,最终成了这块“黑人禁地”的主人,带领着她的“黑人女团”进驻了计算机室,也成功当上了主管。
  三位主人公以她们的勇气和信念赢得了别人的尊重,捍卫了有色人种的权利,这证明黑人女性自我意识的提高,也是对不公命运的抗争。当然,黑人也可以搏击长空;女性也可以独当一面,不逊须眉。根深蒂固的种族思维和性别歧视,并不能成为停滞不前的措辞,依靠自己努力与实力争取来的包容及平等,比等待他人人性深处真善美的回眸更加熠熠生辉。
  三、结语
  第三世界的女性一直深受殖民主义和父权制的双重压迫,丢失了话语权与身份的认同感,从而成了沉默的一族。黑人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是整个黑人解放的前提,影片中三位黑人女性虽然深受种族和性别的压迫,成为被主流社会歧视的边缘群体,但她们不甘落后、自信果敢,不但建立了女性身份认同,而且对种种霸权主义进行突破,为自己发声,唤醒民族身份意识。后殖民主义理论可以作为解构这部作品的“放大镜”,有助于处于美国文化与阶层斗争之外的人们看清新形势下殖民与反殖民斗争的逻辑和形态,进而深入探究解决种族歧视、消灭文化霸权、抵御文化殖民等问题。
  参考文献:
  [1]刘艳红.斯皮瓦克与她的后殖民主义批评[J].文学界,2010,(9).
  [2]于闽梅.辨析个体处境 勇敢成长为“主体”——论女性主义电影《隐藏人物》[J].媒介批评,2018,(10).
  [3]陶隐宁,唐海琴.抗争中的女性光辉——电影《相助》和《隐藏人物》的黑人女性社会心理分析[J].文化学刊,2020,(3).
  [4]吴媛媛.后殖民中的女性视角:斯皮瓦克的后殖民女性主义思想[J].科教文汇,2008,(7).
  作者简介:
  赵学敏,女,汉族,山西长治人,河北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艺术学理论。
其他文献
【摘要】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一个民族得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坚实的文化支柱。在意识上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带来了认同感、自豪感和无穷的精神鼓舞。而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则具有深厚的历史基础,在无尽的历史长河中积累了无数的文化底蕴,每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都代表着其背后的一个民族的文化变迁以及其自身的文化内涵。而在时间的变迁下,社会的进步,人文思想的变革,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流传的过程
期刊
【摘要】 文化意象的产生、传承、累积等与本民族的日常生活、文化、历史等存在密切的关联,并且文化意象在发展中受到其他民族文化的冲击逐渐变淡,甚至出现变形、扭曲情况,发生各种变化。本文从译介学角度分析,探索文学翻译中的文化意向,明确其存在的各种变化,以供参考。  【关键词】 译介学;文学翻译;文化意象  【中图分类号】H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2096-8264(2021
期刊
【摘要】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是中共在华北开辟的第一块敌后根据地,中共为了进行抗战宣传采取了各种方式。报刊作为“民族的号筒”,是中共进行抗战宣传的重要舆论阵地和宣传工具,它义无反顾地担负起了拯救民族危亡的使命,将每一则报道像子弹一样射进敌人的胸膛。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报刊更像是一面文旗,飘扬在敌后战场,源源不断地为根据地的人民输送精神力量支援抗战。  【关键词】 晋察冀根据地;抗战宣传;报刊  【中图分
期刊
【摘要】 孟子主张恢复井田制的土地政策,税率宜什一,不宜过重或过轻,蠲免货物税、地税、关税,市场进行公平竞争,防止垄断的出现,职业化及社会分工是提高财富生产效率的通义,通过这一系列经济手段,最终目的是达到孔子所说的“先富后教”。  【关键词】 孟子;经济思想;古代哲学  【中图分类号】B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14-0063-02  一、
期刊
【摘要】 饮妓即酒妓,指歌宴酒筵中提供娱乐表演、以行酒为业的女妓。唐代是饮妓发展的繁荣时期,集中表现为从业人数增多,身怀特长与技艺,特点鲜明。这一群体的扩大,对唐代酒筵中的酒令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使行酒令的方式趋向多样化和歌舞化,并在发展到抛打令时达到了完善。饮妓群体作为特点鲜明的社会阶层,对社会风气产生了许多不良影响,但她们在宴饮中起到的作用对诗词、传奇的创作提供了现实素材。同时,从这一群体中也
期刊
【摘要】 大礼议事件是明代历史中的一个重要标志,对明代中后期的文官党争有着深远影响,是明代文官集团内部分裂的开端。本文分析了大礼议事件何以导致文官集团内部的分裂,着重讨论了与不同党派之间斗争的基本逻辑,即政治问题道德化。大礼议中“继统派”与“继嗣派”的斗争不但是明代文官党争的开端,以“道德问题”相互指摘,以“卫道”为理由的斗争手段方法更为明代此后的党争奠定了基调。  【关键词】 大礼议;党争;道德
期刊
【摘要】 我国的文化产业发展正处于全面提升期,文化市场逐步健全,文化消费不断扩大;但我国高校文化资源的开发及利用进展却不顺利,其中校园文创衍生品蕴含了高校独特的文化和审美情趣,是校园文化开发不可缺少的部分;深入开发校园文创衍生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盘活高校文化资源,提升高校文化资源利用率。  【关键词】 校园文化;文创;衍生品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
期刊
【摘要】 最近几年,地域文化在艺术创作方面的作用愈发凸显,被越来越多的学者以及艺术家所关注。虽然地域文化在舞蹈创作方面会产生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同样对舞蹈创作内容造成一定影响,并且还会影响舞蹈创作风格。舞蹈艺术、地域文化之间存在十分紧密的关联,从严格意义上来讲,舞蹈产业的的蓬勃发展正是得益于中国地域文化的丰富性特点,地域文化是人类在聚居中逐渐形成与发展,主要是把积淀的集体意识作为内核,构成一种多元化
期刊
【摘要】 《莱茵报》时期是马克思思想转变的一个重要阶段。马克思在博士毕业之后首次走上工作岗位从事新闻报刊的编撰工作。从大学的象牙塔进入到现实社会,马克思开始切实地接触到现实的物质利益,也逐渐发现阶级社会的物质基础,从而对自己原有的哲学信仰产生了怀疑和动摇。同时,马克思还接触到了现实的贫苦百姓,开始关注农民阶级和无产阶级的悲惨境遇,从而发现了现实的人。对现实物质基础和现实的人的初步发现,推动了马克思
期刊
【摘要】 新中国成立后的五十年代,为了更好地形成覆盖全年龄段少年儿童的出版框架,增加少年儿童读物的出版量,提升“精神食粮”的质量,并培养一支少年儿童读物的专业出版队伍,我国形成了历史上第二次翻译出版外国儿童文学的热潮。这一热潮受当时的政治体制和外交环境的影响,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促进了我国原创儿童文学和文学理论的发展。  【关键词】 五十年代;外国儿童文学;翻译出版  【中图分类号】I207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