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水水击三千起鹏程

来源 :时代名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gang1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泸水,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自2007年怒江“二次跨越”战略提出伊始,水击三千、展翅鹏飞,五年来成绩斐然。凭借着丰富的水能资源、矿产资源、生物资源,倚靠片马口岸的独特优势,按照“东工业、西边贸、南农北电、中城建设”的发展思路,泸水县大力建设硅工业园区、努力发展特色农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片马口岸转型,成为怒江“二次跨越”战略率先发展的典范。
  仅2011年一年,泸水县全县生产总值就达到22.14亿元,是2006年10.38亿元的2.13倍;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46亿元,是2006年0.63亿元的2.31倍;全县工业总产值完成20.82亿元,是2006年5.05亿元的4.12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6.46亿元,是2006年7.45亿元的3.55倍;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8亿元,是2006年3.42亿元的2.34倍;农业生产总值完成4.49亿元,是2006年2.54亿元的1.77倍;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631元,是2006年1243元的2.12倍。
  此外,泸水跨越发展的五年里,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三次产业结构比例日趋合理,农业结构调整稳步推进,工业在经济增长值的比重也进一步得到提高。而与此同时,国家级泸水(片马)边境经济合作区建设也取得重要进展,口岸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口岸转型和边贸提升速度明显加快。
  在基础建设方面,重要交通线路建设取得重大突破,新城区建设、老城区改造进展迅速,水利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当然,惠及民生的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等事业的发展成果尤其可圈可点。
  “二次跨越”是泸水为落下的生产力发展所补上的重要一课。用短短五年的时间取得惊人的成绩,泸水人民付出了太多的汗水。谋跨越求发展,归根到底是为百姓谋福祉,而人的生活幸福既要求不懈地追求物质的充足,也不能少了精神上的绝对充实。
  山川的秀美是天赐,人情的淳朴是至真,这里是一片神圣而美丽的土地,也是当年道家仙人选中的福地。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人生的幸福是发展的应有之义,二次的跨越则是谋幸福、求发展的重大战略。
  识怒江,奔袭而来,青山绕城围聚,玉带映山缠绵。城便是州府六库,水便是游龙怒江。山缠水绕,拥城入怀,人工之美都黯淡;城居山水中,依山傍水,无愧道家福地小洞天。
  六库,这是一座巧夺天工的城。怒江奔腾脚底,在城边画出美丽的弧线;两岸峰峦屏立,将城市挤压进狭长的谷底。耸峙的高山、湍急的江水不能阻挡这座城的诞生,也不能阻碍它的发展。这座生长在河湾的城市,沿着河水的弧线长成弯弯的月牙,从一个月牙湾到另一个月牙湾,新旧两座城如新月日渐明朗。
  入秋时节,记者一行人怀着无限期待来到久违的泸水,阔别五年之久,故地早已是旧貌换新颜。山水依旧,人依旧,青山更绿,笑靥如花。
  潺潺江水、寂寂青山见证了泸水跨越发展的五年,然而数峰无语水沉寂,谁能道出个中玄机?为追寻泸水五年发展足迹,探秘泸水快速发展秘籍,记者怀着激动的心情采访了中共泸水县委书记李永平(以下简称李书记)。
  集中优势求合力
  记者了解到的泸水县,是怒江州府所在地,国境线长136.24公里,总面积3203.04平方公里。全县总人口18万人,有傈僳、白、怒、景颇等21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据总人口的87%,信教群众27397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5.22%。在全县的9个乡(镇)中有8个边境乡镇都属少数民族“直过区”,贫困人口6万人,占农业人口的46.2%。全县耕地面积19.2万亩,57%的耕地坡度在25度以上。
  李书记告诉记者,泸水是一个集边疆、民族、宗教、直过、贫困、高山峡谷和资源富集七位为一体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七位一体中的大部分要素,都显示泸水的发展是在不断地同各种不利条件作坚决斗争,其中艰难让人不禁心生退缩之感。然而,在谈笑风生的李书记眼里,却不见得如此。
  李书记口中的泸水是一个满身优点、可爱而亲切的地方。大概只有对一个地方足够深沉的爱,才能让他们看到泸水不足中的优势,才能让全县人民将困难化作挑战,不断前行。所以在泸水人眼里,家乡是美丽的,只要集中所有的优势条件,泸水的明天将会更美好。
  在李书记深情的描述中,记者了解到了泸水的许多闪光点。作为怒江州府所在地,泸水的六库镇是全州的政治、文化、信息、物流集散中心,是通往福贡、贡山乃至西藏的喉舌要地,是带动全县、全州发展的龙头;它有较好的交通条件,金六公路贯穿泸水境内,在全州形成了以泸水为中心的交通网络。对泸水而言,要实现“二次跨越”战略,中心城镇这一优势不言而喻。
  除此之外,泸水境内有丰富的水能资源。怒江干流在泸水境内迂回曲折长达109.6公里,水能资源理论上的蕴藏量为552万千瓦。目前,泸水正在进行“一库四级”的水电开发,众多中小水电站电力装机水平都比较高。
  李书记强调说,泸水县不仅有丰富的水能资源,还有着比较丰富的矿产资源。其中硅矿的储量尤其丰富,初步探明储量在1000万吨以上。硅石可以加工成工业硅,进一步加工成硅片,就能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因此,以硅矿为基础可以发展硅工业,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主导,能有效提速泸水经济发展。泸水县丰富的自然资源不仅仅体现在其水能、矿藏方面,生物资源的优势也毫不逊色。全县森林覆盖率达71.3%,是全州最好的粮食、水产、热带作物主产区。在中共云南省委、省政府“七彩云南保护行动”的号召下,泸水进一步加强了提高森林覆盖率的工作。
  自然资源是大自然赐予泸水这块宝地的发展资本,而大自然的博爱并不仅仅限于丰富的资源,地理环境、人文氛围也是自然馈赠中很重要的一部分。说到泸水的地理位置,李书记并不局限于全国的视角,而是将泸水放到世界的大舞台上,关注泸水的边疆优势及其与周围国家的贸易往来。李书记告诉记者,泸水所拥有的片马这个开放口岸是泸水发展的最大优势,也是怒江四县中独一无二的优势。
  李书记热情的介绍让记者了解到,片马是国家二类开放口岸——滇西北通往东盟的惟一陆路通道,是与缅甸北部合作的重要平台,是全州对外开放的前沿和重要窗口。片马距缅甸北部的主要城市密支那仅215公里,通过密支那可与南亚国家和印度洋港口连接。从片马口岸出境经史迪威公路到印度雷多地区是所有陆路口岸中距离最短的,比腾冲到密支那还要近90多公里。缅北地区和片马口岸沿线矿产、水电等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怒江四个县的发展需结合云南桥头堡战略实现“二次跨越”,而泸水作为桥头堡的前沿,一定会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   泸水县有21个少数民族,以傈僳族摆时、优叶、木刮“三大调”原生态音乐文化为主的多元原生态民族文化资源富集,是“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风景名胜区重点景区之一,旅游者向往的神秘圣地。泸水发展不仅有资源、区位等优势,民族特色文化的开发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李书记补充到。
  泸水的“二次跨越”是将县域所有优势集合在一起的大跨越,李书记介绍说,“尽管泸水县有诸多不利因素,但如果将区域优势进行充分整合,泸水是有巨大发展潜力的。”
  回首向来艰辛处
  “当然,在看到泸水众多发展优势的同时,也要看到泸水9个乡(镇)中8个边境乡镇都属少数民族‘直过区’,有贫困人口6万人,这些事实是不可改变的。”李书记表示,这五年泸水的发展就是与各种难题的攻坚战,最主要的问题集中在思想障碍、基础制约、人才制约、服务环境制约四个方面。通过李书记的详细介绍,记者对泸水发展的艰难也有了更为深入的认识。
  “思想不解放、思想僵化,没有思路就没有出路。思想观念问题,是泸水实现‘二次跨越’战略过程中首先必然碰到的障碍。”李书记不无感慨地告诉记者,“这里的老百姓安土重迁,小农意识十分严重;而很多干部也是思维疆化、甚至不思进取,思想意识的制约是发展中的首要难题。”此外,泸水的教育问题也令人不容乐观,由于地处山区,基础设施落后,条件艰苦,泸水的人才引进特别难,教育问题一直是个大难题。五年前,泸水大部分村庄不通公路,从保山到六库还只是二级公路,交通不便也严重制约了泸水县的发展。
  “俗话说,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虽然泸水在发展前进的道路上困难重重,但是中共泸水县委、县政府团结带领全县各族人民,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深化县情认识、完善发展思路、强化发展举措、夯实发展基础、求真务实、攻坚克难,目前,全县呈现出经济发展、政治稳定、生态和谐、社会进步、文化繁荣、民族团结、边防巩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的良好局面。”李书记满怀豪情地详述了中共泸水县委、县政府是如何重点突破发展瓶颈、部署发展战略、抓重点工作,并将摆在泸水人民面前的障碍一一清除的。
  谈到发展瓶颈,李书记强调,思想障碍瓶颈是必须解决的。对此,中共泸水县委、县政府一方面加强对农民群众的引导,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一方面通过“干部联系群众”这座连心桥把党和政府的政策宣传到老百姓心中,让老百姓从思想观念上坚持跟党走;同时,在干部群众当中广泛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对机关干部思想观念进行引导,真正把思想统一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的主题上来;此外,还派出领导干部到沿海和发达地区考察,拓宽了大家的视野。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通讯和交通也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对于山区面积广大的泸水来说,交通、基础设施才是制约发展的最主要因素。说到交通问题,李书记担忧中带着欣慰,他说,五年来泸水的交通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共硬化了15条路;五年前,泸水大部分村庄不通公路,现在71个村仅有两个不通公路,中共泸水县委、县政府计划2012 年年底使其通车。
  交通问题对泸水来说既是当前发展的制约因素,但反过来看,也是转化为未来强大发展动力的潜力,因为一旦交通现状得到改善,泸水必将取得长足的发展。记者得知,目前中共泸水县委、县政府正在积极筹备“保山—六库”高速公路的建设以及六库机场的兴建,着力解决通道难的问题;此外,腾冲到六库的公路、腾冲到片马的公路、片马到六库的公路也在加紧建设。“首先完善泸水的内部交通网络,然后构筑从六库到片马,再到密支那的国际交通网络,这将是泸水未来交通的主要发展方向。”李书记告诉记者。
  交通便利是一个地方发展的重要条件,除此之外,教育卫生事业的建设也是一个地方发展的重要保障。人才、教育是二十一世纪被公认的应当重视的事业,也是发展必不可少的力量源泉。在李书记的眼里,教育对于泸水的发展是一项十分重要的事业,是全县人民关注的焦点。为此,中共泸水县委、县政府着力加强了集中办学、加强学前教育,重点抓好幼儿教育和初级阶段的教学,同时加紧高中阶段的教育建设。
  在教育问题上,泸水人达成了一个共识:要把最好的建筑留给学校,给学生开启一扇明亮的窗口。然而,泸水山区遍布,山区学校的条件非常艰苦,“一师一校”的情况相当普遍。李书记介绍说,为有效解决农村学校布点多、规模小、条件差、质量低的问题,从2007年至今,全县共撤并学校224所,惠及学生14000人,教育资源配置更趋于合理,也实现了教师资源的优化配置。“但是,泸水县教育基础差、底子薄,这个根本状况还没改变,还需要较大的投入”,李书记转而说道,教育问题,一方面是基础设施建设问题,另一方面也是人才引进问题。目前,为了提升教育水平、教学质量,泸水县从全国大力引进优秀人才,并积极与国外学校联系,引进优秀外语教师。
  在谈到涉及民生的医疗问题时,李书记告诉记者,目前泸水县正在加强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重点加强县乡医院建设,乡镇医院要逐年解决医疗器械的问题。由于泸水县医院在2012年刚刚建成,今后还需要大力引进优秀人才,配备先进医疗器材;二是要在“十二五”期间解决好农村卫生室的问题。好在县里已把计划生育宣传员和乡村医生进行“两岗合一”,既提高了他们的待遇又增加了他们的积极性,农村看病难的问题得到彻底决解。
  记者不能不感叹泸水人民的艰苦创业精神:困难如山,他们不惧,愚公移山终有时。困难越大,前途愈艰辛,克服困难之后的成就也就越辉煌,泸水人民创造了自己的辉煌,“二次跨越”在泸水人不屈的奋斗中终将早日实现。
  千锤万凿出辉煌
  五年,放进历史的长河也只不过是浪花中的一滴,而五年对于发展中的泸水而言却能产生日新月异的转变。与李书记交谈之后,记者才开始真正地了解这座城,了解这里的18万人,了解泸水21个民族团结一心的奋斗历程。
  2011年,泸水县生产总值完成22.14亿元,是2006年10.38亿元的2.13倍;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46亿元,是2006年0.63亿元的2.31倍;全县工业总产值完成20.82亿元,是2006年5.05亿元的4.12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6.46亿元,是2006年7.45亿元的3.55倍;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8亿元,是2006年3.42亿元的2.34倍;农业生产总值完成4.49亿元,是2006年2.54亿元的1.77倍;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631元,是2006年1243元的2.12倍。各种数据显示,泸水县县域经济蒸蒸日上,五年来一直呈现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   李书记指出,这五年泸水的发展是结合自身优势、努力克服不足得来的,中共泸水县委、县政府提出了许多战略性发展思路,其中“东工业、西边贸、南农北电、中城建设”战略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城镇化率迅速提高。目前,泸水县城镇化率已达到36%。泸水县这几年对城区做了新的规划,一方面着手老城区的改造,另一方面加快新城区的建设。新城区的建设总面积为3.05平方公里,能容纳3.5万人,新城区建设是近五年泸水的主要变化之一,泸水县城的城市气息就得益于此。
  工业发展突破较大。泸水规划中的老窝20万吨硅工业园区,全部建成后,按照现在的市场价格,工业年产值将达到20亿元。目前,该工业园区已投入资金11亿元,已有9家企业落户园区,包括两家电力企业和7家硅加工企业,生产能力已达年均14.5万吨。李书记告诉记者,近期受次贷危机的影响,企业的发展还是遭受了一些挫折,因此,中共泸水县委、县政府出台了一些优惠政策,支持企业的发展,努力把工业园区建设成为泸水实现“二次跨越”的重要增长点。除了工业园区,中小水电的开发也大有进展。李书记告诉记者,目前泸水中小水电已经开发了四十多万的装机,同时正在努力推进六库电站的前期工作,大水电开发也取得了进展。工业企业从无到有,是泸水近五年取得的一个较大突破,2011年工业总产值达到了十多亿元。对于工业方面的长足发展,李书记感到很欣慰。
  口岸转型凸显新希望。片马口岸是泸水的一个重要对外开放口岸,过去是进口资源的重要港口,从2007年开始,口岸提出转型,由地上资源的开发转向地下资源的开发,即主要开发地下矿藏,并重点开发靠缅甸一边储量丰富的铁矿和钼矿。片马口岸进出口总量曾达到4亿元左右,2007年以后受政策调整、转型的影响,进出口总量有所下降,2011年回到3亿元左右,进出口值正在恢复性增长。目前,结合云南桥头堡战略,片马口岸的通关便利化建设正在加快。据李书记介绍,下一步片马将建设成为云南国际电力投资有限公司和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的电力回收通道。除此之外,片马正在规划从六库到片马,再到密支那打通一条国际大通道,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已基本完成。
  农业开发呈现新特色。泸水县上江地区拥有丰富的光热资源、气候资源、水土资源,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中共泸水县委、县政府因地制宜,加大该区甘蔗、香料烟的种植面积,同时大力开发核桃、漆树、草果等特色产品。上江地区气候立体,发展立体农业大有优势,也是计划的一个方向。2012年,中共泸水县委、县政府又大力引进了食用菌种植、莲子加工和红提葡萄种植等企业,同时发挥上江光热河谷气候,开发观光农业产业。五年来,工业的基础地位不断得到巩固,特色农业产业也日渐蓬勃发展。
  扶贫攻坚实现新跨越。泸水县县情特殊,边疆民族贫困、“直过”区多,几十年的追赶发展依旧没能赶上先头部队。改革开放以来,发达地区发展愈来愈迅速,多年积攒的差距在泸水不但没能缩小,反而继续拉大。随着国家贫困标准的不断提高,泸水的贫困问题也就越加难以解决。就目前来看,泸水县仍属于云南省的25个边境县之一、73个国家级贫困县之一。对此,中共泸水县委、县政府始终不放松对扶贫攻坚问题的关注,一方面加强整村推进的力度,一方面抓好农村一事一议、异地搬迁项目。五年的时间,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教育、医疗卫生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同时在中共泸水县委、县政府的引导下,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产业,为贫困地区造血脱贫开辟了新的道路。
  如今的泸水工业长足发展,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各方面都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绩,这一切都是五年前的泸水所无法比拟的。看到这些,记者感慨良多,若不是泸水人五年来艰苦卓绝的拼搏,又怎能破除前进道路上的层层屏障呢?
  干群思想焕新机
  思想先于行动,思想是发展的前提。作为偏远地区,泸水在求发展的过程中自然避免不了种种制约,因此,好的发展思路就成为泸水实现“二次跨越”的重要支撑。李书记曾说,思想因素是泸水发展的一个阻碍,那么,在消除阻碍之后,取而代之的新风貌、新精神又会是怎样的呢?
  采访过程中,记者见过无数春风满面的泸水人,而当记者向李书记询问泸水人的精神面貌为何焕然一新时,也能从中感受到他那丝不易察觉的欣喜。李书记介绍道,五年来,中共泸水县委、县政府在跨越发展的道路上已牢固树立起科学发展的理念。在决策讨论的过程中始终遵循了科学发展的理念,在一些重大的措施出台之前,都进行了充分的沟通协商,力保各项决策的科学性。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各机关部门齐心协力、团结共事、凝聚力强,各项重大工作都能有序推进。而五年前提出的“率先发展”理念现在已经成为泸水跨越发展的一个重要思想,它不仅是党委、政府执政的一个主要内容,也是泸水18万人民对中共泸水县委、县政府的一个期盼,“率先发展”已成为全县的共识。此外,干部队伍的作风转变也是这五年的一大成绩,通过多年来进行四群教育,如今泸水的干部职工都能主动为群众服务,真正做到把问题解决在群众的家门口。
  就如何克服泸水发展的思想屏障,李书记告诉记者,中共泸水县委、县政府始终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加强政策宣传,不断利用各种媒介平台对民众进行思想教育;泸水县始终坚持教育在各项工作中重中之重的地位不动摇,把建设“教育强县、质量强教”作为经济社会率先发展的战略支撑,从源头上转变人们的思想;同时,充分利用“农村书屋、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农村群众文艺汇演、泸水讲堂、科技进村入户”等载体,通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思想教育宣传活动,不断提升全民素质;并以基层党支部、党校为主阵地,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创先争优活动,大力开展“泸水大讲堂”活动,启动实施“感恩教育”和“爱心教育”等。
  李书记还强调了泸水民族多元的特殊性,泸水县领导在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夯实思想基础方面,也做出了极大的努力。为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工作,让“三个离不开”思想(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编者注)深深植根于各民族群众的心中,解决各民族在思想上、认识上、行动上的团结与统一问题,中共泸水县委、县政府决定不断创新载体、丰富形式、扩展内容,扎实开展好“民族团结月、民族团结周、民族团结日”活动。与此同时,中共泸水县委、县政府还加大对领导干部的培训力度,力求提高领导干部驾驭民族工作复杂局面的能力、提高民族工作干部依法行政的能力、提高各族干部群众共筑和谐的能力。   这一系列举措也激发了泸水全县各族人民创业的热情和干劲,有效推动了泸水县农业、工业、城镇化水平等各方面的发展。而泸水人民的团结一心、意气风发,对富民强县事业也有极大的助推力。全县从城镇到农村、从经济到社会等各个领域,焕发出来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是实现追赶发展、跨越发展的主要力量,为今后五年乃至更长一个时期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全县上下人心思进,风清气正,各族干部群众凝聚了推动发展的强大合力。
  万里鹏程咫步望
  今后五年,将是泸水县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五年,是优化环境、调整结构、夯实基础、积蓄后劲、提升优势、提质提速、加快发展的关键阶段,是泸水“争先进位、率先发展”的重要机遇期。在桥头堡建设、“十二五”规划的大背景下,泸水“二次跨越”发展面临重大历史机遇和有利条件。
  李书记欣喜地告诉记者,当前中国正在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新一轮兴边富民行动、滇西边境连片扶贫开发,泸水要抓住国家政策的机遇,实现经济“二次跨越”。从区域上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全面建成以及云南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建设,为泸水发挥区位优势、促进生产要素规模聚集形成新的增长点、提升开放的层次和水平、建设面向西南开放的重要通道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此外,国内外科技创新步伐加快,经济结构深刻调整,也为泸水发挥比较优势、承接产品产业转移、推动经济转型,借助外力加速发展提供了重要契机。就全州而言,中共怒江州委、州政府将泸水作为“两极两翼”发展战略的重要增长极,并为泸水吸引各种经济要素,壮大县域经济,有力推进工业化、产业化和城镇化进程提供了重要支持。除此之外,泸水县撤县设市建设,也是推进城镇化的重大机遇。
  时代的大环境给了泸水“二次跨越”种种有利条件,只要泸水人民坚定信心、把握机遇、迎接挑战、乘势而上,就一定能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全县经济社会全面、快速、协调可持续发展,创造“二次跨越”战略的伟大壮举。
  基于对形势的准确分析判断,结合怒江州“生态立州、科教兴州、矿电强州、文旅活州”的发展思路,李书记给记者介绍了泸水县未来五年县域经济的发展规划。他满怀期望说,未来五年泸水县将坚持创业、特色、开放、生态、和谐的发展原则,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争先进位、率先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围绕“十二五”末县域经济实力在全省排名有明显提升的目标,充分发挥“全州中心城镇”和“片马口岸”两大比较优势,着力加快“五区”建设,实施“五区驱动”,突破“四大瓶颈”,着力打造创业泸水、开放泸水、素质泸水、生态泸水、和谐泸水,努力让全县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
  在谈到具体的战略措施时,李书记指出泸水将坚定不移地推进“工业强县”战略,建设绿色工业园区,不断完善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注重环保,加强科技,加强园区两污项目实施。农业方面,泸水将积极打造现代农业,充分利用上江乡土地、气候和光热等资源,积极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和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等模式;引导群众发展时鲜蔬菜、热作甘蔗、精深香料烟等传统产业,积极推广食用菌、草果、咖啡等特色产业,努力把上江乡建设成为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区。基于五年来城镇化的迅速发展,建设怒江中心宜居新城区也将成为泸水未来五年的一个发展目标。未来泸水将以县城搬迁建设和“拆县建市”为契机,突出加强科学规划、拓宽发展空间、完善城市功能、改善生态环境、突出城市特色、提高管理水平,加快新城区建设和老城区改造步伐,努力把六库建设成为山水园林滨江生态旅游城市。片马边境经济是泸水发展的重要优势,李书记介绍说,这也将是泸水发展的一个重点。充分发挥片马口岸物流贸易集散、进出口加工和边境旅游等功能,努力把片马口岸打造成为集商贸、综合加工、物流、旅游、水电开发为一体的边境经济合作区,将是片马口岸的主要发展方向。
  泸水县是全国重点贫困地区,扶贫攻坚是中共泸水县委、县政府的重要工作之一,是未来五年着力要解决的一大目标。未来五年,泸水将以提高素质和增加收入为重点,整合资源、集中力量、合力攻坚,认真实施好“扶贫攻坚、生态修复、交通通畅、教育资源整合、强基固边”五大工程,努力把泸水建设成为扶贫攻坚决战样板区。同时,紧紧围绕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主题,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思想和“民族、宗教、外事无小事”观念,把加快发展作为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基础来抓,努力把泸水建设成为民族团结繁荣模范区。
  为了进一步开展跨越发展工作,进一步提升士气,李书记还向记者透露了未来五年泸水县的具体发展目标,即:力争实现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6%以上;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4%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3.7%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2%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7.6%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以内;单位GDP能耗下降5%。
  这一目标彰显了泸水人谋跨越、求发展的愿望,也表现了泸水人一往无前的英勇气概。但凡远大的目标,往往都有具体而充分的实现步骤,对此,李书记早已成竹在胸,他详细阐述了泸水县未来五年具体而求是的发展思路。
  项目带动,不断夯实“三大经济”发展基础。泸水要突出抓好“五个一批”项目工作,即:争取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改善经济发展环境,提高发展保障能力;引进一批重点工业项目,加大工业投入,增强经济发展后劲;新建一批重点城建项目,拉开城市框架,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改造一批具有市场优势的产业项目,推动资源向优势企业集聚、向优势产业集中;培育一批科技型、劳动密集型和农副产品加工型项目,鼓励和推动全民创业,进一步壮大民营经济。
  工业强县,不断壮大园区经济总量。李书记分析说,泸水的发展差距在工业、潜力在工业、希望在工业。工业园区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平台,是县域经济发展最强大的发动机,未来五年要加快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和服务平台建设,完善园区功能,提高园区承载能力和配套服务能力,推进工业园区向现代化、专业化、特色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同时,还要重点培育龙头骨干企业,鼓励和支持现有企业通过技术改造、靠大联强、资产重组、合作共建等方式,提升产业层次扩大企业规模,大力扩张园区经济总量。
  绿色富民,不断增强县域经济、民营经济发展活力。产业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基础,培育特色产业是促进县域经济科学发展的首要战略选择。李书记强调要紧紧围绕农民增收这个核心,加大支农惠农力度,加大农业科技推广力度,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建设。同时,在稳定粮食播种面积、保障粮食安全的前提下,以调整和优化区域布局和产品结构为重点,推进特色产业向优势区域集中,逐步形成优势突出、规模合理、特色鲜明、长短互补的农业产业体系。此外,还要重点推进上江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逐步覆盖六库、鲁掌、老窝、大兴地四个乡镇,并以此带动片马、称杆、古登、洛本卓四个乡镇的发展。
  工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行业,只有这两部分得到长足的发展,整体经济实力才能够取得较大的提升,社会问题才能得到进一步的改善。
  发展是一个整体推进过程,且每一个细节都互相牵扯,李书记在介绍未来规划时详细分析了发展过程中各方各面的问题,并就就其中最为重要的部分进行了详述,将泸水发展蓝图之宏大、步骤之详细一一展现,亦足见泸水充满希望的未来——一个汇集无数期待的“二次跨越”。
  滔滔怒江默默从这座城市的脚下淌过,像是在默默等待实现“二次跨越”后新生的泸水。沿着绵长的河谷,辞别泸水,拜别巍峨青山。五年之后,这里又将是怎样的泸水,让我们拭目以待!
其他文献
2011年8月25日,在中共云南省委召开的全省领导干部会议上,中央组织部副部长王秦丰受中央委派宣布了中央关于云南省委主要领导同志职务调整的决定:秦光荣任中共云南省委书记,白恩培不再担任中共云南省委书记、常委、委员职务。2011年8月30日上午,云南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表决通过,决定任命李纪恒为云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决定其为云南省人民政府代理省长。  此次省委主要领导职务的
期刊
2011年8月25日,中共云南省委召开省委常委会(扩大)会议和全省领导干部会议,受中央委派,中央组织部副部长王秦丰宣布了中央关于云南省委主要领导同志职务调整的决定:秦光荣任中共云南省委书记,白恩培不再担任中共云南省委书记、常委、委员职务。2011年8月30日上午,云南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表决通过,决定任命李纪恒为云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决定其为云南省人民政府代理省长。此次云
期刊
神九对天宫、蛟龙潜深海,纪念香港回归15周年、党的十八大筹备工作顺利进行……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满怀信心迎接党的十八大之际,我们迎来了党的九十一岁华诞。  这是我们伟大祖国告别屈辱落后的历史、开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的91年。党领导全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冲破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围堵、扼杀和封锁,取得了抗美援朝、抗美援越战争和对印自卫反击战、珍宝岛自卫反击战、对越自卫反
期刊
入刊理由:  春暖花开,礼赞连天涌;大地飘香,玉龙铺锦绣。  50年的风雨,50年的沧桑,50年的记忆,50年的辉煌。从一个默默无闻的边陲小镇,演变成今天举世闻名的民族自治县,玉龙50年的光荣历程,如同繁花盛开的梦境,成为中国走向富裕、团结、和谐的一道靓丽的缩影。50年,“玉璧金川”玉龙书写了一个神龙腾飞的现代传奇。    青青的山峦托出一片湛蓝的天空,朵朵白云悠然倚靠在玉龙雪山的腰际。  春暖花
期刊
《生态环境也是生产力——为第四十个世界环境日而作》一文主要内容摘要  “世界环境日的确立,反映了世界各国人民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态度,表达了人类对美好环境的向往和追求。2011年世界环境日(6月5日)中国主题为‘共建生态文明,共享绿色未来’,在呼应世界主题‘森林:大自然为您效劳’的同时,更加强调生态文明、绿色发展和公众参与,呼吁人人行动起来,共创一个绿色健康的未来。加强云南生态文明建设,就是要更加深
期刊
入刊理由:  “玉溪(庄园)”新品上市,标志着红塔集团高端突破取得重大进展,云南卷烟大品牌战略实现了新的突破,并将在全国高端卷烟市场上形成强大的影响力和冲击力。    2011年9月3日,红塔集团高端卷烟产品“玉溪(庄园)”新品品鉴会在昆明隆重举行。  云南省烟草专卖局(公司)副总经理杨经建,红塔集团党委书记、总裁李穗明,云南省烟草专卖局销售管理处处长晏飞、专卖管理处处长蒲天燕、昆明市烟草专卖局(
期刊
古人云:君子如兰。  初见云南省通冠经贸有限公司董事长段强,只觉得他自信儒雅,又不失威严,偶尔的诙谐幽默,都让人感到异常亲切。“石斛兰是我一生钟爱”,但他绝非好龙叶公,而是一位真正懂得石斛兰的真名士。  传说石斛兰长在“青鸟殷勤为探看”的蓬莱,但偏偏拥有卓越神奇的滋补功效。然而,石斛兰生长在与世隔绝的地方,纵然生得仙姿绰约,有医白骨活死人之效,那又有何用?想必它定是不甘寂寞,一心等待着有识之士的到
期刊
入刊理由:  云南省企业联合会、云南省企业家协会于2011年8月30日发布了2011年云南百强企业排序名单,滇企“江湖座次”浮出水面。一路领跑的百强企业已成为云南经济的晴雨表,而企业区域分布也在一定程度上显现出了企业区域经济地位。    由云南省企业联合会、云南省企业家协会共同开展的2011云南100强企业排序名单于2011年8月30日正式公布,这是云南省第6次发布云南百强企业榜。百强企业榜以云南
期刊
“发展是第一要务,是云南最硬的道理,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任何风浪都不能受影响。”  “要让云南各族人民与全国人民同步实现全面小康,必须始终坚持以改善民生为一切工作的根本点和落脚点。”  “要坚决维护边境安宁、社会稳定,让云南成为和谐、安全、优美、舒适的福地。”  “要精心细致谋划党建,凝心聚力团结干事。”  “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云南人民千百年来形成的优良品质,树立高原情怀,提倡大山精神。树立高原情怀
期刊
入刊理由:  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云南省分公司作为云南省最大的专业寿险公司,为全省5500万人(次)提供了专业的寿险、健康险、意外险和企业年金服务,保险金额高达8500亿元。近年来为安定人民生活,维护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发挥了积极的保险保障职能。    2007年3月,全国两会召开期间,云南省人民政府与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正式签署《战略合作意向书》,中国人寿成为云南省人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