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长期的城乡经济的二元制结构导致我国的农村教育相对落后,农村学生的家庭教育与城市相比更是显得零散而且傳统落后;通过多年的农村教育实践,结合中国农村家庭教育状况存在的不同现状,我们会发现主要存在以下误区:
一、重溺爱,轻培养
在现实农村家庭中,有百分九十以上的学生父母长年外出打工赚钱,子女无人照顾,只有托付给祖辈监护,而祖辈却以溺爱为特征不能掌握感情的分寸,一味地满足孩子的需求,使孩子受到的教育理念出现偏差。
二、重结果,轻过程
在农村,相当一部分家长,忽视了对孩子学习过程的辅导,当孩子有成绩有荣誉时家长就高兴,反之家长就训斥甚至体罚。这使得相当的孩子看重成绩荣誉,甚至于为了成绩荣誉采用作弊等不正常手段,对孩子成长很不利。
三、重学习,轻做人
在农村,许多家长认为对孩子教育就看孩子的书念得怎么样了,书念好了能上大学就能有大出息,书念不好上不了大学,就没出息。所以许多家长对孩子学习十分重视,而忽视孩子在做人方面的教育,导致我们培养的许多“人才”有才无德,有能无贤,甚至是危害他人危害社会的危险品。
四、重学校,轻家庭
对孩子的教育应该是家庭学校社会三者教育紧密相结合,三位一体,形成合力,才能给孩子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然而在农村家庭,大部分家长受个人文化素质和时间的限制(好多家长忙于农活或外出打工),把对孩子学习成绩的提高和对孩子的品德的形成,全部当作是学校的事情,一味的把对孩子教育责任推卸给学校,使孩子的教育出现了一边紧一边松、一头热一头凉的现象,导致学校教育显得单薄而没合力。
五、重物质,轻精神
孩子作为一个个体,不仅需要物质上的满足,更需要关心理解、宽容激励和价值认同。然而,在农村,许多家长要么忙于农活,要么忙于外出打工,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非常有限,即使有时间,也很少过问孩子的学习、辅导孩子作业、与孩子谈心、帮助解决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遇到各种问题,不能成为孩子的知心朋友,使孩子的精神比较空虚。当孩子在家庭中精神得不到满足时,他们就出去寻找满足、寻找精神寄托,而这往往使孩子误入歧途。
六、重体罚,轻鼓励
有位教育家说得好“孩子需要鼓励,就像植物需要阳光。”每一个孩子的成长过程都需要伴随的是一些鲜花和掌声。但是,农村传统的“棍棒底下出秀才”等观念及仅可能接触到的教育理念束缚着这一代人。久而久之,也就体会不到成功的欣喜,积极的心态变得越来越消极。
针对以上误区,现实农村家庭教育应采取以下策略不断改进。
第一,家长对家庭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有待于进一步深化。
科学的家庭教育是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在人的成长过程中,家庭对儿童的健康成长及素质的提高起着十分重要的和不可替代的作用。对孩子的教育是家长、学校、社会共同的责任,尤其家长的责任是占第一位的。但现在我们的很多家长没有认识到自己在孩子教育中的作用和地位,家长们普遍认为孩子到学校上课,孩子的教育责任就交给了老师,而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举止、道德修养以及家人的和睦相处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再者,社会上普遍认为抓家庭教育工作承担的责任不大,可做可不做,没有标准衡量。没有形成一个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结合的教育体系。
第二,当务之急的任务是家长素质的进一步提高。
家长的素质是家庭教育成败的关键。家长的文化素养对子女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而且对子女有暗示作用。首先,家长必须为孩子塑造一个良好的形象让孩子自然地去学。父母的言谈举止、生活习惯、兴趣爱好、情绪状态、气质风度、性格特征等对子女都有很大的影响。西格莉夫人曾这样说过:“你希望孩子成为怎样一种人,你就得在自己的言行中争当那种人。”说明家长是孩子模仿的第一对象。其次,家长必须掌握教育常识,掌握孩子的心理特点,正确地预见和分析孩子对各种情况的反映,从而使家长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避免失误,有针对性地依据孩子的心理去设计方法,实施教育,才会有良好的效果。
第三,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创建适宜孩子成长的良好环境。
家庭教育环境的优劣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十分重要。农村家长更应努力为孩子创设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增加家庭的文化教育氛围,为孩子创建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首先,建议家长为孩子提供足够的学习时间,即使在农忙时,也不要浪费孩子的学习时间;其次,家长要在家中创造优美的文化环境,闲暇时间要注重和孩子一起读书,一起讨论有关学习方面的问题。另外,家长还要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在与孩子交流时要谆谆善诱,言行举止要讲究文明礼貌,在为人处事方面要宽容大度,要尊老爱幼等等。有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孩子生活在批评中,便学会谴责;如果孩子生活在敌视中,便学会好斗;如果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便学会自信;如果孩子生活在受欢迎中,便学会喜欢别人;如果孩子生活在友谊中,便学会觉得生活是多么美好。
第四,家长与老师建立良好的关系。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不一致也是家庭教育的一大误区。因此家长要及时与学生的老师沟通联系。其一,家长要尊重学生的老师。因为对小学生而言,老师在他们心目中是很伟大的,很有权威的。如果家长不尊重老师,那么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美好的形象会毁灭,导致学生产生困惑。其二,家长要主动的与孩子的老师沟通交流。家长要承担起家庭教育的责任和义务,不能认为孩子的教育是老师的事情,而是要与老师沟通,了解孩子的学习。老师也要及时与家长交流,了解孩子的家庭状况。
总之,小学阶段是孩子成长的关键时期,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更加重要。所以,家长应该重视家庭教育,要不断改善创新小学生家庭教育的方法及途径,以文明科学的态度创建孩子健康成长的环境,要及时与老师沟通交流,只有这样,两者相互协调互补,发挥教育的整体功能,避免家庭教育中存在的误区,最终才能达到教育的最优化,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重溺爱,轻培养
在现实农村家庭中,有百分九十以上的学生父母长年外出打工赚钱,子女无人照顾,只有托付给祖辈监护,而祖辈却以溺爱为特征不能掌握感情的分寸,一味地满足孩子的需求,使孩子受到的教育理念出现偏差。
二、重结果,轻过程
在农村,相当一部分家长,忽视了对孩子学习过程的辅导,当孩子有成绩有荣誉时家长就高兴,反之家长就训斥甚至体罚。这使得相当的孩子看重成绩荣誉,甚至于为了成绩荣誉采用作弊等不正常手段,对孩子成长很不利。
三、重学习,轻做人
在农村,许多家长认为对孩子教育就看孩子的书念得怎么样了,书念好了能上大学就能有大出息,书念不好上不了大学,就没出息。所以许多家长对孩子学习十分重视,而忽视孩子在做人方面的教育,导致我们培养的许多“人才”有才无德,有能无贤,甚至是危害他人危害社会的危险品。
四、重学校,轻家庭
对孩子的教育应该是家庭学校社会三者教育紧密相结合,三位一体,形成合力,才能给孩子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然而在农村家庭,大部分家长受个人文化素质和时间的限制(好多家长忙于农活或外出打工),把对孩子学习成绩的提高和对孩子的品德的形成,全部当作是学校的事情,一味的把对孩子教育责任推卸给学校,使孩子的教育出现了一边紧一边松、一头热一头凉的现象,导致学校教育显得单薄而没合力。
五、重物质,轻精神
孩子作为一个个体,不仅需要物质上的满足,更需要关心理解、宽容激励和价值认同。然而,在农村,许多家长要么忙于农活,要么忙于外出打工,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非常有限,即使有时间,也很少过问孩子的学习、辅导孩子作业、与孩子谈心、帮助解决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遇到各种问题,不能成为孩子的知心朋友,使孩子的精神比较空虚。当孩子在家庭中精神得不到满足时,他们就出去寻找满足、寻找精神寄托,而这往往使孩子误入歧途。
六、重体罚,轻鼓励
有位教育家说得好“孩子需要鼓励,就像植物需要阳光。”每一个孩子的成长过程都需要伴随的是一些鲜花和掌声。但是,农村传统的“棍棒底下出秀才”等观念及仅可能接触到的教育理念束缚着这一代人。久而久之,也就体会不到成功的欣喜,积极的心态变得越来越消极。
针对以上误区,现实农村家庭教育应采取以下策略不断改进。
第一,家长对家庭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有待于进一步深化。
科学的家庭教育是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在人的成长过程中,家庭对儿童的健康成长及素质的提高起着十分重要的和不可替代的作用。对孩子的教育是家长、学校、社会共同的责任,尤其家长的责任是占第一位的。但现在我们的很多家长没有认识到自己在孩子教育中的作用和地位,家长们普遍认为孩子到学校上课,孩子的教育责任就交给了老师,而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举止、道德修养以及家人的和睦相处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再者,社会上普遍认为抓家庭教育工作承担的责任不大,可做可不做,没有标准衡量。没有形成一个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结合的教育体系。
第二,当务之急的任务是家长素质的进一步提高。
家长的素质是家庭教育成败的关键。家长的文化素养对子女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而且对子女有暗示作用。首先,家长必须为孩子塑造一个良好的形象让孩子自然地去学。父母的言谈举止、生活习惯、兴趣爱好、情绪状态、气质风度、性格特征等对子女都有很大的影响。西格莉夫人曾这样说过:“你希望孩子成为怎样一种人,你就得在自己的言行中争当那种人。”说明家长是孩子模仿的第一对象。其次,家长必须掌握教育常识,掌握孩子的心理特点,正确地预见和分析孩子对各种情况的反映,从而使家长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避免失误,有针对性地依据孩子的心理去设计方法,实施教育,才会有良好的效果。
第三,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创建适宜孩子成长的良好环境。
家庭教育环境的优劣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十分重要。农村家长更应努力为孩子创设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增加家庭的文化教育氛围,为孩子创建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首先,建议家长为孩子提供足够的学习时间,即使在农忙时,也不要浪费孩子的学习时间;其次,家长要在家中创造优美的文化环境,闲暇时间要注重和孩子一起读书,一起讨论有关学习方面的问题。另外,家长还要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在与孩子交流时要谆谆善诱,言行举止要讲究文明礼貌,在为人处事方面要宽容大度,要尊老爱幼等等。有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孩子生活在批评中,便学会谴责;如果孩子生活在敌视中,便学会好斗;如果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便学会自信;如果孩子生活在受欢迎中,便学会喜欢别人;如果孩子生活在友谊中,便学会觉得生活是多么美好。
第四,家长与老师建立良好的关系。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不一致也是家庭教育的一大误区。因此家长要及时与学生的老师沟通联系。其一,家长要尊重学生的老师。因为对小学生而言,老师在他们心目中是很伟大的,很有权威的。如果家长不尊重老师,那么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美好的形象会毁灭,导致学生产生困惑。其二,家长要主动的与孩子的老师沟通交流。家长要承担起家庭教育的责任和义务,不能认为孩子的教育是老师的事情,而是要与老师沟通,了解孩子的学习。老师也要及时与家长交流,了解孩子的家庭状况。
总之,小学阶段是孩子成长的关键时期,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更加重要。所以,家长应该重视家庭教育,要不断改善创新小学生家庭教育的方法及途径,以文明科学的态度创建孩子健康成长的环境,要及时与老师沟通交流,只有这样,两者相互协调互补,发挥教育的整体功能,避免家庭教育中存在的误区,最终才能达到教育的最优化,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