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培养小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来源 :中外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de5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新的《课程标准》不独立设置“应用题”单元,取消对应用题人为分类。而是分学段目标中将“解决问题”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及“情感与态度”并列,分学段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实现解决问题目标的基本课程渠道之一是应用题的教学改革。在数与代数的内容中,要重视学生的解决问题活动,使学生逐步建立数感,发展数学思维的能力。
  《课程标准》提出的具体要求主要包括: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提出各种问题;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数学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在实际情境中理解什么是比例问题,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探求给定的事物中隐含的规律和变化趋势。
  笔者任教小学高年级数学,也听了很多低年级的课,下面结合自己教学体验和听低年级课的一些心得谈谈个人的想法:
  一、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
  新课标中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 皮亚杰认为儿童在前运算阶段的认知具有一定的刻板性,他们在思考问题时,注意力还不能够转移,不善于分配。也就是说,当学生缺乏某一种生活经验时,就会直接影响他对问题的理解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熟悉”生活,是解决问题的基础。低年级教学“认识人民币”这部分内容时,考虑到一年级的小学生平时对它们的具体接触还是比较少的,我创设了“小小商店”的购物情境,让学生分角色(顾客或售货员)在有趣的情境中亲身体验,使学生懂得如何根据自己兴趣或某种需要购买商品;如何根据需付的钱选择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如何向顾客找零钱”;如何向顾客进行“购物指导”。如何做一个精明的消费者。学生身临其境,扮演情境中的主人公,充分发挥了主动性和创造性。丰富了生活经验,充分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鉴于此,教师必须精心创设与生活有联系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感觉到熟悉的生活场景并且有效地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使其学习的内部动机从好奇逐步升华为兴趣、志趣以及自我价值的实现。教师就教学内容设计出富有趣味性、探索性、适应性和开放性的情境性问题,并为学生提供适当的指导,通过精心设置,巧妙地将学习目标任务置于学生的思考范围之内,让学生产生认知困惑,引起反思,形成必要的认知冲突,从而促成对用新知识来解决问题的渴望。因此,在创造性的数学教学中,教师若能善于结合实际出发,巧妙地设置富有“弹性”的活动情境,将学生置身于“问题解决”中去,就可以使学生产生好奇心,吸引学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知识的发现,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如:在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巩固练习阶段,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操场的空地上设计一块面积为30平方米的花坛。这样设计,看似相同的活动要求,事实上对学生而言,却包含着丰富而有差异的智力要求。结果,有的学生只设计出一些简单的长方形,而有些学生却设计出了较复杂的组合图形,更有一些学生设计组合图形时,还兼顾了图案的审美性。这样既迅速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又使学生认识了数学知识的价值,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获得了一次实践和发展的机会,从而改变被动状态,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精神和独立思考的能力。通过营造良好的数学活动情境,引导他们在自主、积极的数学活动中,更好地完善自身的数学素质。
  二、鼓励自主探索与合作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助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的学习只有通过自身的探索活动才可能有效,而有效的数学学习过程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是一个被动吸收、反复练习和强化记忆的过程,而是一个以学生己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通过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主动建构意义的过程。创造性教学表现为教师不在于把知识的结构告诉学生,而在于引导学生探究结论,在于帮助学生在走向结论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探索规律,学得方法;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合作交流等数学活动,从而使学生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该让学生充分地经历探索事物的数量关系,变化规律的过程。例如:在教学“圆的面积”时,并不要急着对如何进行“操作”详尽指导,而是启发学生思考:“能不能试着自己动手剪一剪、拼一拼,把圆转化成一个你学过的图形?”看似简单的问题,却把学生推到了活动的主体地位上,他们纷纷投入到“如何转化”的学习活动中去,热烈地讨论、大胆地尝试、独立地操作、积极地思考……结果,不少学生找到了不同于教材上的转化方法,表现出了学生良好的思维独创性。学生在和谐的气氛中相互合作交流、共同探索,通过交流的方式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发展问题,同时,通过交流去学习数学,使他们在数学活动的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自身良好的数学素质并获得美好的情感体验。
  三、增加实践活动的机会,创造经验
  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提高光靠教材是不够的,因为学生面对的是纷繁复杂的现实生活,很多数学问题是以现实生活情境的形式呈现的。这就必须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加强实践活动,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生活中的数学问题,逐步感悟现实中的问题和数学问题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不断增强数学运用意识。因此,教师要尽量多地提供给学生实践操作的机会,提供丰富的材料,使他们亲身体验成功与失败,探讨寻求结论的过程。如,学习了两位数加减法后,设计一个“庆六一购物”实践活动,活动中要求学生以老师的身份来购买“六一”节的奖品,设想应从哪些方面来考虑,学生们积极主动地探讨起来,运用加减法和乘法的知识考虑了100元如何购买最合算,奖品购买的最多等,设计出了很多方案。像这样的数学实践活动很多,如“假日小队”的安排、礼品包装方案、操场的测量等,通过这些模拟性的实践活动,使数学更加接近实践生活,使学生学会综合运用数学知识、数学思维方式、生活经验等去解决问题,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数学的优越性以及数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懂得数学的真正价值,提高学生真正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四、渗透思想方法,注重开放式的教学
  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是学生顺利解决实际问题的必要途径。解决问题的策略是以解题方法为外显行为,伴随着学生解决问题的经验积累而逐步丰富和深化。因而,学生对解决实际问题策略的认识和掌握不能仅仅停留在经验表层。教学时,教师应在充分激活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源于经验认知的各种方法进行比较、分析,构建一定的数学模型,从而顺利解决各类具体的实际问题。
  在新课标教材中,低年级多是以图画、表格、对话等方式呈现问题的,这样的安排,既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更加生动活泼,又使问题的呈现更接近实际生活的本原状态,但是解决实际问题所需要的已知条件并没有清晰地告诉学生。因此,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前,学生需要经历一个收集信息的过程。在教学中我先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图画,表格,说一说“你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让学生用语言有序地表述已知条件和所要解决的问题。这样,通过对信息的解读,为分析数量关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做好准备。其次,画图也是一项具体化的策略,符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例如这样的一个问题:有10个小朋友排队做操,从左边数起小红排第5个,从右边数起小红排第几?对于这样的问题可以画出实物图帮助理解解决问题。
  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还可以运用尝试、找规律,从相反方向思考等多种策略。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归纳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促使每一个学生掌握有效的分析问题策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面对千姿百态的实际问题,教师必须采取有效方略,积极引领学生丰富生活积累,加强体验,主动尝试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亲自获得体验;面对新的数学知识时,能主动寻找其实际背景,并探索其应用价值,着力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的知识、原理、思想和方法合理、灵活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作者单位:162850内蒙古呼伦贝尔市莫旗博荣中心校)
其他文献
古文游记始于魏晋,兴盛于唐宋,是我国古代文学园地中一朵绚丽的奇葩。义务教育阶段的古文游记在人教版教材中主要集中在八年级下册,如《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等。这些文章都是古文游记中的经典篇章,理解这些经典并能从内心深处体悟这些古文游记的美,进而使之成为自我阅读中积累的宝贵财富,是我们语文教师在古文游记教学中的重要任务。  初读课文解决字词,再读课文疏通文意,精读课文赏析文本,这是古文游记的
期刊
《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叶圣陶作文教学思想也强调:“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  学生从出生到长大,生活总是与其形影不离。让作文与生活同行,学生向生活投射孩子认识世界的独特眼光,体味生活实际,回味生活乐趣,从而就会用他们稚嫩的笔来书写色彩斑斓的生活,享受成功的快乐
期刊
探索生活化的习作途径、方法,使学生充分感到作文的乐趣,从而积极主动地作文。本文从四个方面介绍生活化习作的途径、方法:丰富生活,提供写作素材;再现生活,丰富写作内容;走向生活,拓宽写作视野;感悟生活,提高写作水平。  生活是多姿多彩的,作文的材料是取之不尽的。而为何我们的学生在作文时却无从着手呢?究其原因,我想一方面是因为他们缺少生活实践,另一方面缺乏兴趣,平时不注意观察积累。《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期刊
时光如流水,我努力地耕耘着,默默地奉献着。我享受着语文教学带来的快乐,享受着同学们学习语文的乐趣和成长的喜悦。同时,语文教学也给我带来了一些困惑与思考。  困惑一:一些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为何不再浓厚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心理学认为,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是一种复杂的个性品质,它推动人去探求新的知识,发展新的能力。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
期刊
如何让小学生把语文学习得更好呢?这是教师们绞尽脑汁思考的问题,并一直为之寻求答案。而学生把语文学得好,是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的。“兴趣教学”是充分调动师生积极性,使教师善教、学生乐学的有效教学方式。在师生融洽合作的气氛中,全体学生得到生动、活泼、主动、全面发展的教育。实施兴趣教学的重点在课堂教学,而搞好课堂教学的关键是师生双方各自对教学活动的情感、态度、双方的人际关系和相互作用,以及教学的方法相
期刊
朗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关键。叶圣陶先生说过:学生通过朗读课文可以达到“传出文字的情趣,畅发读者的感兴”,“在抑扬顿挫表情传神方面多多用功夫,使听者移情动容。”说明了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小学语文教师应该重视教朗读教学,激发学生积极朗读课文的兴趣,激励学生积极掌握朗读课文的艺术,把朗读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在朗读上狠下功夫。  “听、说、读、写”是学习语文的四个基本要素,也是衡量
期刊
实践证明,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如能充分利用有声语言与形体这一无声的语言,去辅助教师传递知识信息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兴趣,就能收到相互补充,声形并茂,有效地增强有声语言的表达作用,提高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兴趣的奇效。  形体语言是非常丰富的。教师的衣饰穿着,梳妆打扮、举止动作、眼神表现,都是形体语言。这些丰富的形体语言,经过教师的精心提练优化,再经过教师根据有声语言传递语文知识信息的需要,进入精
期刊
数学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进行主动探索与合作的重要信息途径。由此可见,新课程是把小学数学实践活动摆在了突出的位置。可以这么说,小学数学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综合数学能力的重要途径。如果数学教学忽视了“实践”或实践不到位,那么,学生所学的知识就不能形成技能,数学教学便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一、数学实践活动与数学课的区别与联系  在数学实践活动教学中,教师反映突出的一个问题是对实践活动课的认识问题。如有
期刊
要使数学课堂活跃,教师应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首先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此基础上,采用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自主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促进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产生兴趣,主动发展,让学生成为问题的探索者和解决者,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操作——让数学课堂灵动而有活力  心理学家皮亚杰说: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如果切断思维与动作的联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因此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不仅能加深对
期刊
10月10日上午,非常有幸倾听了世界汉语教学学会会员,湖北省对外汉语教师协会副会长,武汉大学语言文字教育研究中心教授林待秋老师作的一场题为“给孩子们一生的中文能力”的专题讲座,让我对语言和文字以及文言诵读等方面有了新的认识。  首先是关于语言和文字的关系,林教授提出“立象尽意”“比类相观”的中文基础教育理论,开创“语文分开、以文学文、以文学语、语文互进”的国际第二语言文字教学法,强调语言不是文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