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画与风景画中色彩表达的差异

来源 :报刊荟萃(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chho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国美术的发展史中,“水墨”与“丹青”一直为传统绘画中的两条脉络,由于唐宋之后的文人画的发展,影响了色彩画理论与实践的研究。传统山水画追求“逸笔草草,聊写胸中逸气”的“超逸”境界,从而对颜色的运用和挖掘相对较少。本文通过对比山水画和风景画的差异,来看山水画色彩的发展脉络,并认识色彩的功用,希望能对山水画色彩的发展有更好的启示。
  关键词:色彩;山水画;风景画
  一、山水画与风景画的差异
  中国文化中的“山水”,是人的精神外化、精神对象物而存在的。画家将具体的山、水、树、景物转化为整体的山、水、树、景,转换的同时也蕴含着画家的主体观念和情感渗入的过程。这是中国人心中或眼中的“山水”,是符号化的形象,这些符号依照画家的人文观念、意识和精神的追求,对山水画面美的理解,构建安排的深怀人文精神的画家的心中之景。这与西方的写实“风景”有着千差万别。风景画是通过科学的理解透视、光学、色彩理论等知识而绘制出的画面。
  由于不同的表达方式,使得山水画的色彩观与风景画的色彩观有较大不同。中国色彩重视表现物象内在精神和作者个人的主观情感,山水之美体现作者内心精神世界,山水画作是一种人格化的自然。西方绘画的风景画运用色彩的环境色、互补色、对比色等色彩学知识进行风景画的在线视觉景象,运用科学的理论知识描绘光线的不同色彩,从而表达情感、空间。20世纪后期,随着西学东渐,中国画家开始了解色彩知识后,色彩理念开始渐渐影响中国山水画色彩方面的发展,但是中国山水画中所体现的精神和意境是没有改变的。
  二、从空间表达看中西方色彩运用之差异
  传统山水画空间会给人一种“目所绸缪”由远及近或由近及远身临其境的空间感,画家通过游历、移动的观察方式,循环往复地全方位观察物象,是带有节奏的生命律动,从而获得空间意识。绘画时先用墨色勾、皴、擦、染等步奏绘制画面构图,通过笔墨的韵律、节奏,墨色的干、湿、浓、淡等来表现空间感。而色彩是在墨色之后的填充,色彩的调和注意墨色的融合与搭配,时刻保持营造山水画意境的表达。中国传统绘画的色彩观是“随类赋彩”,是依据物象色彩本身概括出与之相类的程式化色彩,在色彩的运用方面较为单一和主观,很少会用色彩来描绘视觉所看到的颜色,也不会以此来表现空间、突显体积和远近、虚实等。
  与之相反,西方绘画则更多地使用色彩的明度、纯度、冷暖色等色彩差异营造出空间效果来。20世纪初期对于色彩空间的突破主要在于开始使用色彩来进行空间塑造。西方绘画对于色彩运用是基于对色彩的科学认识。比如色彩有冷暖、有明度和纯度的区别,而这些给人带来的心理感受不同,通过冷暖、明暗的对比,画家可以表达画面的空间感和距离感。如印象派画家采取在户外阳光下直接描绘景物,追求以思维来揣摩光与色的变化,并将瞬间的光感依据自己脑海中的处理附之于画布之上,要求揣摩对光线和色彩表达光感美。
  三、从审美情趣看中西方色彩运用之差异
  中华文明上千年孕育了以五色体系为基础的丹青艺术,上可追溯到半坡原始古朴的彩陶、原始岩画、石窟墓室壁画,再到长沙马王堆的帛画及古楚墓出土的漆画,直到唐宋以宫廷院体画为代表的富贵华丽工整精细的工笔画,宋以前重彩工笔画当是中国绘画的主流形式,后发展至宋元明清的文人画,一直影响至今。
  中国画的审美观念,决定了中国画色彩的使用特点:要求即单纯又丰富;即明快又厚重;即有对比又注重色彩的表现性;追求浓厚的装饰性;即平涂又忌平板;要求墨与彩的融合相映成趣。[1]以宋代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作品为例,其色彩丰富绚丽之中所表现的无不是自然山川的壮阔、精神。即便从局部或者外形去分析不一定拘泥于某地某处,但是运用色彩所体现的无不是山川精神与骨气。
  西方绘画对于色彩的审美是基于严格的科学基础,着重呈现色彩在不同光影,环境下的变化,力图通过颜色的搭配调和来描述客观世界。画家在绘画风景时,通过对景物的视觉观察,运用颜色的科学知识,进行冷暖、明暗、虚实调和,绘制表达自己情感的画面。因而中西方的色彩表达、色彩运用、色彩理念都不相同。中国山水画色彩不极力追求对客观世界的逼真模拟,也不着重表现色彩在光影下的变化,中国山水画对于色彩的审美必须服从于画面内涵,意境的表达。
  四、中西色彩观的学习与融合
  中国传统绘画偏重于主观因素,并以诗画结合、形神兼备作为绘画的最高境界,力图创造出一种和谐美。古代西方绘画则是重色彩,追求真实的美感。纵观东西方绘画艺术发展过程,无论在客体对象表现,还是内在审美意象的追求方面,都体现出画家希望在画面中充分表达自我,追求和谐。
  一方面,应该认真探知西方现代、后现代等艺术派别的优秀色彩观念和技巧,在保持山水画精神内核的基础上,将西方色彩技法合理运用在山水画面中。在进行“中西融合”的时候,应该学习方浪漫主义、印象派的色彩以及表现主义的思维方式,让传统山水画中固有的构图法式、空白布局以及意境追求、笔墨精神有新的认识,学会笔墨与色彩相互渗化,线条与色块相对统一。于此同时要注意,山水画的表达是离不开笔墨的运用的,我们学习西方色彩观是为了更好的传达自己的情感,同时更多的方式表现结构、体积、光感,笔墨要融于色彩当中。
  另一方面,当代美术界逐渐对中国山水画的精神内核达成共识:中国画的笔墨、图式以及反应出中国哲学思想,以及山水画的精神内核的体现,山水画承载的中国人文精神,追求意境,都展现出东方文化的高明之处。梵高在学习日本浮世绘,并了解中国画艺术之后,其色彩开始强调自己的主观意识性,《这间咖啡馆》运用色彩对比和特殊的透视空间,塑造出梦魇一般强烈刺激的气氛和视觉震撼,正是根据个体思维与自我情感的差异创作出的色彩心意,具有独立的审美意义。
  东西方绘画采用不同的观察方法:西方绘画追求形与色的释放,中国画追求心与神的归宿。东方绘画应该通过关照其他文化从而更深刻、更理性的理解自身。山水画的色彩观念也应如此,应该多探寻色彩的其它意义,增加画面中色彩的感染力,为我们探寻山水画色彩表达的更多可能。
  参考文献:
  [1]刘源.中国画色彩艺术[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
  [1]韩昊.中国现代山水画空间的多元性.北京:美術观察,2014:130.
  作者简介:王玥(1993—),女,汉族,江西上饶人,硕士研究生在读,主要研究方向:国画山水。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社会时代和科技的快速发展,我们国家的文化教育水平也在逐步升级和提高,在国家重视文化课程发展的背景下,却仍然存在着文化课程建设不均衡的现象。现如今,我国中职学校越来越多,中职学校也十分注重招生规模,但是国家对中职学校的文化课程建设还有待增强。目前我国部分中职学校的学生文化课程成绩不理想,学校对孩子的要求也不高,导致学生在学校中所能学到的文化知识和技能不足以适应当代社会的发展需求。本文笔者
期刊
摘 要:陈顾远是著名的法学大家,在法学著作、法学教育和立法实践中都有较多的贡献,本文从其学习、教育、从政、生活方面入手,对其进行全方面的刻画,以对其进行更全面的了解和把握。  关键词:陈顾远;教育;法学;人生戏剧  清末民初之际,政局动荡,帝国衰亡,集权面临累卵之危。在此背景下,从政治到社会,从思想到学术,从生活到心态,都呈现一种半新半旧、亦新亦旧的状态。生于斯的人们,接受时代机遇的荡涤,折射民族
期刊
摘 要:20世纪的音乐是多样的、多彩的,它冲破了古典音乐以及浪漫主义音乐中条条框框的束缚,调性变得不是那么的重要,各种音乐层出不穷。各式各样的新音乐如雨后春笋般冒出,简约主义、序列主义、电子音乐等等,十二音音乐创作技术就是在这种大环境下孕育而生的。塞缪尔·巴伯的《钢琴奏鸣曲》是美国钢琴奏鸣曲的经典之作,巴伯在他的这首作品作巧妙的运用了十二音音乐创作技术,成为这部作品的一大特点,也是后人学习和参考的
期刊
摘 要:在英语教学中,采用分层次的教学方法,既尊重个性,体现差异,又激发学生的活力,促进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它为各级学生创造了一个获得成功经验的平台,增强了学生学习的有效性,真正实现了全体学生的英语教学质量,达到提高英语教学整体水平的目的。虽然分层次教学存在一些不足,但也有许多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优点。新的教学理念的成熟和发展还需要经过时间的考验和实践的反复考验。这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
期刊
摘 要:作为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部分本科院校将转向应用技术型院校。应用技术型大学学科和专业建设,都必须与市场经济需求相匹配,市场对应用技术型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本文作者从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认知、应用型英语专业人才培养制约因素及对策两个方面进行了探讨,旨在探讨更适合应用技术型大学的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应用技术型;大学英语专业;人才培养  一、对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的认知  应用技
期刊
摘 要:掌握学习理论是新课改的三大基础理论之一(其他两个分别为学习金字塔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它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家布卢姆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其核心思想便是“为了掌握而教”。本文从当前初中教师教学理论学习的必要性、掌握学习理论与教学实践、应用掌握学习理论时的注意问题三个角度出发加以探讨。  关键词:掌握学习理论;初中数学;教学;应用  自春秋战国开始,中国就有私学教育,紧随其后的必然
期刊
摘 要: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全球化的趋势可以说是无缝不钻,处于封闭的游牧社会也渐渐被卷进这场变革之中,可以说如今新疆的游牧社会正处于一种转型当中,其文化体系受到了全球化的冲击,然而新的社会文化模式并没有被完全建构,新疆游牧社会的现状可以说是传统与现代交杂,过去与现在冲突的局面。  关键词:游牧社会;变迁;定居  一、新疆游牧社会面临的新局面——转型与调适  作为农业,按照费孝通的话来说,就是固定在
期刊
摘 要:数学建模作为一种基于数学逻辑和语言建立的数学模型,用于处理实际生活中各个领域需要定性或定量解决的各类问题。随着现代经济领域金融事业的持续发展,其金融分析也开始向定性定量分析的方向转变,就此,数学建模思想在金融领域分析中也日渐占据重要地位。可见,数学建模思维逐渐成为金融分析领域不可或缺的存在。本文便在明确数学建模思想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金融领域分析融入数学建模思想的必要性,并提出了金融领域分
期刊
摘 要:“意境”是中国山水画的灵魂,中国山水画的意境美感,大都离不开画境与诗境的融合,写意写的无非是诗意而己。本文略谈了中国山水画的诗性追求,提出中国山水画创作中以诗情入画,根源在于画作者的内心、载体则为绘画技巧的运用,中国山水画的诗画融合可为人们展现无穷“诗情画意”,领略诗意的情感与韵味。  关键词:中国山水画;诗画融合;以诗入画;笔墨;诗情画意  山水画是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主流,是世界艺术史上
期刊
摘 要:中国文化至关重要的三著作:《周易》、《老子》、《论语》,这三本著作分别代表了易文化、道文化、儒文化。这三支文化既异彩纷呈,又在几千年的传统社会中相互融合吸收,汇聚成中华文化的独特品质。某种程度上这三本著作可以代表传统文化之精神取向,谈传统文化创造性再生离不开这三本著作里蕴含的本源精神。  关键词:《周易》;《老子》;《论语》;传统文化;创造性再生  一、探讨《周易》、《老子》、《论语》在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