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历史教学

来源 :中国教研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rmes26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一轮课程改革已全面铺开。本文从“构建科学的教学模式,加强学生自主性学习;着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以人为本,变‘教书’为‘铸魂’”三个方面,阐述了在新形势下如何打造高中历史教学。
  【关键词】新课程 建构主义 自主性学习 创新能力 实践能力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铺开,中学历史教学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新的课程改革的最高宗旨与核心理论就是“一切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历史课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始终以人为中心,以追问历史对人的意义、价值和存在本体为己任。历史课只有为中学生提供一个参考框架,才具有真正的意义。在新程课改背景下,我们应该更新教学目的观,使历史课程凸现公民教育的宗旨,变“知识形态的历史课程”为“生态形式的历史课程”,从而使“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论落到实处。那么,新课改下如何打造高中历史教学呢?本人谈谈自己的粗浅看法。
  一、构建科学的教学模式,加强学生自主性学习
  近年来,随着教改的深入,建构主义理论越来越引人注目。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学习过程中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这就意味着学习不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所以,现代教学不能把知识作为预先完全决定了的东西教给学生,学生接受新知识的过程只能由他们自己来完成。这其中,学生要对新知识进行分析、理解、整合和吸收,否则就不叫理解,而是叫死记硬背或生吞活剥,是被动的复制式的学习。
  传统历史教学中教师的主体地位是雷打不动的,而新课改要求我们要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知识建构的主体,教师只是知识建构的帮助者和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提供者和灌输者。所以,我们要更新教学观念、构建先进科学的课堂教学模式。如何做呢?我认为:首先,在教学内容上,应该呈现出多样化和科学化的特点。多样化即充分发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推进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生动性;科学化就是不再单纯地让学生记忆并储存历史结论,而是结论与形成结论的过程并重。因此,作为教师就不能仅仅把答案报给学生记下来完事,而是应该和学生一起,通过对教学过程、对历史史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来得出历史的结论,从而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对问题的分析、解决能力。其次,改革学生的学习方式,将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等认知活动凸现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当然,还可以依据新课改的精神和要求去开展一些研究性学习,比如课堂辩论、写历史小论文、开展社会调查或参观访问撰写调查报告等等。
  二、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强调的核心思想就是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历史学科作为实现完成中学基础教育任务的一门基础科目,同其他学科一样,其目的应该旨在为培养有思维、有见解、有创造性的人才奠定基础。而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正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那么,如何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呢?我认为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1、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历史创新教育的前提和关键。我们都知道,人类社会的每一次重大变革、每一次飞跃都是以思想的不断解放和观念的不断更新为先导的。为此,我们在历史教育过程中,就要善于激发学生积极进取的精神,使之养成勤于思考、求新、求异的习惯。要达此目标,我认为:首先,教师要有创造性的品质以示榜样作用,这样无形之中就会激发和促进学生的创造力。其次,要打破传统历史教学的“一言堂”,营造一个民主、平等的教学环境和新型的师生关系。再次,要鼓励学生向传统观点甚或是权威观点挑战。
  2、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方式上由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那如何来实施课外教学以求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呢?我认为可以采取专题辩论、专题讲座的方式。
  三、以人为本,变“教书”为“铸魂”
  传统的历史教学同其他学科一样以“教书”为主要目的,这种只见学科不见人的教育观从根本上有违教育的本质,也使中学历史教学丧失了其生命力。但随着新课改进行,新《历史课程标准》已把思想教育目标修订为较为具体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中可以明显看到,它突破了以往单纯政治教育的层面,注重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的培养,把历史教育的社会教育功能与人的发展教育功能结合起来,目标更明确,且更具有实际操作性。
  所以,我认为在历史实际教学中,应以人为本,关注学生身心的成长、人格的提升,服务于人的全面健康发展,变“教书”为“铸魂”。譬如:在讲到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进程、认识人类文明发展的规律时,逐渐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历史意识;在讲到唐诗宋词以及历代著名建筑、雕刻、绘画艺术时可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意识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在讲到古代河道的治理、近代的工业革命时可帮助学生形成环保意识、公民意识和道德意识;在讲到欧洲启蒙运动、《人权宣言》时培养学生的民主和法制意识;在讲到抗日战争时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责任感;在讲到经济全球一体化、中国加入WTO时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世界意识……总之,让学生认识生活中的历史,历史地认识生活。这样,就从“知识本位”转向“育人为本”,通过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在知识的传授过程中实现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实现育人的功效。
  综上所述,高中历史教师应尽快确立新的课程观,并在自己的教学活动中采取相应的措施,争取实现一系列教学行为的转变,来共同迎接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到来,推动我们的教育更快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旭远编著:《新课程 新理念》,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3
  2、张行涛、郭东岐:《新世纪教师素养》,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6
  3、严先元编著:《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四川大学出版社,2003.3
  4、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
其他文献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教学中应该注意学生是课堂中的主角,教师应做好这个主角的引导者和带路人。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性的学科,在教学中应该注意教师与同学们之间的互动,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鼓励同学们主动、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来,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与看法。同时,关注不同层次学生,发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开展有效互动,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  【关键词】物理 课堂 互动教学    在深化新的
期刊
如何在教学中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以达到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目的,是摆在我们每一位生物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深化生物教学改革的重点课题。下面就笔者在讲授“光合作用”一节中进行素质教育的作法谈点体会。  一、利用光合作用发现史,了解科学实验的方法  教材在光合作用一节中首先通过几个经典实验讲述了光合作用发现的过程。教学时,我重点介绍了科学家的实验设计思路和方法。例如:在介绍1880年德国科学
期刊
历史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的“知识与能力”中提出,学生应该“具备阅读、理解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并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基础教育课程纲要(试行)》里提出课程改革在课程实施方面的具体目标时,强调通过课程实施和学习方式的变革,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它把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放在能力培养的首位。这种能力的培养应该成为历史教学设计经常考虑
期刊
传统的政治课教学,是教师以教材为本,将教材的主干知识按甲乙丙等形式逐条罗列写在黑板上,然后依据教材内容,给学生拓展加以讲解,生硬地让学生记忆教材中的概念、观点、原理。在这种传统教学中,我们只看到知识的积淀而看不到探索的渴望;只看到记忆与理解而看不到质疑与批判;只看到“学会”的成果而看不到“学会”的收获、“乐学”的体验。因此,不但学生学无兴趣,更重要的是达不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期刊
美国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乐趣,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爱因斯坦也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体会到可以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通过精心设计导言课来激发学习兴趣;第二阶段,在日常课堂教学中采取多种方法不断巩固学习兴趣;第三阶段,通过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来发展学习兴趣。  一、激发学习兴趣  苏联教育学家
期刊
我从事生物教学近二十年了,越来越觉得陶行知先生的教育名言“生活即教育”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一、在新课导入过程中贴近学生的生活  创造生活中体验到的情境,让学生感到学以致用,离自己生活很近、很亲切,学起来好像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就会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如:讲“血流管道”一节,可用飞驰的救护车运送受伤战士的情境引入:车飞驰是为争夺时间,时间长了,战士失血过多,就会危及生命。那么,出血以后该
期刊
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如何来加大实验教学力度,改进实验教学、提高教学效果以推进物理素质教育?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切实重视演示实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物理演示实验具有形象真实、生动有趣的特点,能为学生在形成物理概念、得出物理规律前营造出活生生的物理情景,使学生感受倍深。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动作记忆效率比语言文字记忆效率要高好几倍。“百闻不如一见,百看不如一做”说的就是
期刊
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资源,是由专门化教材资源、与学生社会生活等密切联系的富有时代气息的地方和校本资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生成性资源以及家庭、学校、社会中能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各种资源构成的。新课程不再只是学科的总和,而是学科、学生、生活、社会的有机整合。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师必须顺应新课程改革的趋势,建立新的课程资源观,提升课程资源开发和整合能力,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用活教
期刊
有效的数学学习来自于学生对数学活动的参与,而参与的程度却与学生学习的兴趣密切相关。我们的数学教学活动显然应当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教学目标之一。  虽然不同的个体,其认知发展、情感和意志要素不完全相同,但相同年龄段的学生却有着整体上的一致性。如:低年级的学生更多地关注“有趣、好玩、新奇”的事物。因此,学习素材的选取与呈现以及学习活动的安排都应当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生活背景和趣味性,使学生感觉到学
期刊
伴随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多媒体辅助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已逐渐被广泛应用。由于它的趣味性、直观性,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突破教学的重难点,从而达到教学目的。多媒体辅助教学在我国起步晚,加之受传统教学的影响,还存在着许多认识上的误区,特别是在农村学校,这些问题是阻碍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  1、概念模糊  多媒体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综合处理和控制符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