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生活:《给青年的十二封信》的核心

来源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visno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朱光潜的《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是一部专门写给中学生的书.作者以书信的形式,每次谈一个话题,探讨读书、习俗与革新、爱情与道德、参与社会运动,以及人生的烦恼与乐趣等.每次讨论的话题虽然不同,但隐隐有一个基本的理念贯穿其中,那就是希望中学生学会生活.“学会生活”是阅读这部名著的核心目的.
其他文献
美国生物学家蕾切尔·卡尔森的代表作《寂静的春天》是一部具有世界性影响的绿色经典,是统编教材八年级下册“科普作品的阅读”自主推荐书籍.跨界与融合可以说是这部书的写作风格,学科虽有界限,但文学语言与科学求真可以融合,我们的跨学科学习正是为这一融合打开一扇窗.
期刊
中学语文网络名师工作室当从组织建设和主题活动两方面入手开展工作.在组织建设上,要通过组建管理团队、强化专业的学习共同体,增强向心力;选择强有力的教研平台,增强凝聚力;制订工作室制度,增强约束力.在主题活动方面,加强规范管理会让活动开展更有序;学科特色突出的主题研修活动、个人成果展示和讲座活动、结合当地实际的团队网络展示活动、辐射引领加强推广等一系列的“主题式”研修方式让活动开展更有效.
所谓批判性思维,其核心是逻辑,逻辑的基础是概念.文本是由语词构成的,而语词本身也可以视为概念.概念包含了内涵、外延、隐喻三个内容.内涵决定了概念的意义,外延是概念的具体所指,隐喻是概念的文化负载,概念本身还包含价值倾向.所以概念不清,意义就难明.批判性阅读必须从明确概念开始.
“2017年版课标”强调:在课程实践上,要“加强实践性,促进学生语文学习方式的转变”,要“通过改革,让学生多经历、体验各类启示性、陶冶性的语文学习活动,逐渐实现多方面要素的综合与内化,养成现代社会所需要的思想品质、精神面貌和行为方式”,要指导学生“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多方面地增进语文积累,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
期刊
王荣生教授在《文言文教学教什么》一书中指出,文言文阅读教学设计应遵循“\'文言\'\'文章\'\'文学\'和\'文化\'一体四面,相辅相成”的基本原理.王教授的“文言文是\'文章\'与\'文学\'的统一”和“文化”传达着“中国古代仁人贤士的情意与思想,即所言志所载道”的主张.结合初三文言文复习考察性强、实效性高的特点,笔者认为,文言文复习教学设计应进一步聚焦,确立文言、文章、文心“一体三面”,夯实学生学业水平的“三层底子”.
期刊
《老人与海》是诺贝尔文学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也是电影史上不朽的经典.不论是小说,还是电影,其中都有令人印象深刻的意象.教学中可针对其中的老人意象、大海意象、马林鱼和鲨鱼意象等进行深入分析,体悟其深远而丰富的意蕴.
温儒敏教授多次提出“读书为要”的主张,他认为不仅要读书,而且要读整本书.但经典作品往往在时空上与中学生存在一定的隔膜,因此,导读中一定要有“时间意识”:把控教学时间点,打通整本书与当今时代以及学生所处人生阶段的关节.
期刊
文学类文本考试命题在学业考试测评中历来备受关注:命题材料的选取是否具有时代性、典型性和多样性;问题或情境的设计能否让学生在复杂情境中充分展示文学鉴赏素养的发展水平;试题呈现是否力求规范、开放、创新,是否能充分发挥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让试题充满人文关怀等.这些都是命题者努力追求的试题品质和内涵.
期刊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如何运用文本完成这样的对话是教师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笔者认为这个问题有两个关键要素:一是对文本的解读,教师要善于,旁征博引,扎进文本的河流中,触碰作者的心境,把握文本的艺术之美;二是文本解读的切入,教师要善于抓住文本解读的关键触发点,形成主线问题任务链,带领学生深入研读文本,在字里行间感悟作者的情感.
期刊
不同版本的《三国演义》里的诗词作品有所差异.据研究者统计,嘉靖本的《三国演义》里约有诗词344首,李卓吾评本的《三国演义》里有409首之多,即使在毛宗岗删改本里也约有206首之多.基于这样的统计数据,我们不得不在整本书阅读中思考这些诗词的具体价值问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