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卫东

来源 :江南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rdst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邱卫东摇摇摆摆从新安大街上
  走过来时
  身边还跟着一个女人
  或许是他妻子
  或许是别人
  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邱卫东身边跟着一个丰饶的女人!
  当年我们在同一个厂
  当年邱卫东在我们眼里是智障者
  当年我们瞧不起他
  当然,当年我们也一起下岗另谋职业
  好多年没见
  邱卫东走路依然摇摇晃晃
  不同的是边上居然跟着个女人
  而我仍然孤单
  我们在岁月里狭路相逢
  我不知道他经历了什么
  他不知道我经历了什么
  当我们驻步寒暄彼此招呼
  我发现当年的智障者不再智障了
  当年的优越者不再优越了
  时间填平了他们之间的沟壑
  生活抹去了他们之间的差别
  我们分手,继续各自赶路
  邱卫东摇摇摆摆走进人群
  身边跟着的女人也一同湮没在人海
  (选自本刊2017年第2期“江南风度”栏目)
  育邦品读:
  该诗叙事浅白直接,拒绝修辞。世事沧桑,人心巨变,就在诗人一阵饶舌似的口语中完成。“时间填平了他們之间的沟壑/生活抹去了他们之间的差别”,日常生活残酷无情,但灵光一闪,留下似有似无的顿悟。这是平凡而庸常的魔术,却如此有效地注解着这繁复无比的生活。
其他文献
我们不可能全都做英雄,总得有人坐在路边,当英雄经过时为他们叫好。  ——威尔·罗吉斯方志敏  那是一个无比黑暗的日子。  由于叛徒的出卖,阴险的枪声正一寸一寸向你逼近。  还有一双双贪婪的眼睛,也在向你一寸一寸逼近。  当敌人一寸一寸地搜遍你的全身,除了一支钢笔、一 块怀表,居然没搜出一个铜板儿。  大失所望的国民党兵怎么也想不通,身居高官的你,  怎会穷得叮当响呢?  黑暗的牢笼,囚不住你对光明
期刊
主持人语:  国内女诗人中,池凌云是我十分关注的一位,她二十多年的诗歌写作经历了一个不断精进、成熟、汲取“力量”和“希望”的过程。按朵渔的说法,在她的惶惑中“有一根乐观的、倔强的、努力朝向光的脊柱”。这篇评论尽管只是对一首诗的阐释和细读,但管中窥豹,深入浅出,充满感知、对话和呼应。朵渔反复引用朋霍费尔的话来解读池凌云的诗,更像是对自己、对“知识-诗人共同体”的一 个提醒,那就是:以一种免于虚妄的“
期刊
元宵记  去寒山出家,会冷得受不了  一边打着哆嗦,一边吃不消遍山松果  还是掉头回来,半道遇上打劫的  落下一只鞋,算是对绿林赞助  你仍得去新府路上班,穿过斑马线  哈口气试一下手气,别给汽车碾着  麻雀从这棵树,跳到那棵树  告诉同伴伙食不错。上班的院子  是个大户,长工都打着偷懒主意  女佣挂蚊帐假寐,我就打道回府  过二大爷生活  张家兄弟挑衅了庄主,逃得比谁都狠  剩下老夫,独自收拾残
期刊
古典集:重负的神恩  人近中年,身体渐渐疲倦,  我们的诗会世世代代被传唱吗?  我已不像从前那么焦虑。  有世事的原因,  也有我们自己的原因,  自己尚不能秉握,  又惶论更遥远的事物。  即使没有同行者,  我们也会向太阳踽踽前行。  路上有风景,路上没有风景,  我们都在不断感恩。  亲人,友谊,身体里伟大而甜蜜的奥秘,  诗歌的事业都会比它们更伟大,  也比它们更渺小,  因为它们都是同
期刊
“是哪一只鸟在树林里唱歌呢?”  “第三只鸟!”  哦,稚嫩的童音里,一首诗在一瞬间醒来。  那转动的瞳孔,凿在可能性的脸颊上。  金色的光线,让黑夜缚紧的枝条,  手臂一般渐次松开。  只有你,看见了鸟的白色胸脯上  一粒褐色的斑点。  ——那趋向无限的丰富中,剩余的少数。  通过一种奇异的算术,  你向我介绍了这只不存在的鸟。  民主的诗学  窗外,一只鸟的鸣叫,如此放肆  从高音到低音,从短
期刊
影子,作为一种光学现象,在文学作品中,却被赋予了丰富而多义的内涵。马文秀这组诗中,“影子”虽然只出现过两次,但却是通往她诗歌世界的重要线索。她把诗歌密码隐藏于“影子”中,独自编码、解码,承受着其中的痛苦,享受着其中的喜悦。或者说,诗歌就是她的“影子”,她袒露自己内心、伪装自己的情绪,让阅读体验跟随着她的诗歌而起伏不定,但她自己却是平静、淡然的。她的诗歌有种“寡淡”气质,而这种美好的寡淡,也是她诗歌
期刊
读到刘理海这一组诗,让心一下子就静了下来。那些尘世的烦乱,弥漫的雾霾,都渐渐远离,就连平时驻扎在心中的小小不安,也一下子了无踪影。就像刘理海在《透过月光,雄鸡看见》中写的:“躺在一片羽毛上/轻盈而柔软”。让诗歌回归是当下诗坛经常看到争论,而争论的焦点无异于是批评诗歌已经脱离民众,成为“诗歌玩家”手中的文字游戏。而我在阅读这一组诗的时候,看到他的创作状态,看到他的写作过程是如此地自然而然,没有让技巧
期刊
主持人语:  阅读西尔泰什,最需要关注的两点是,其一,他的匈牙利原籍;其二,英语让他获得了第二次生命(这里,程一身的译文赋予了第三次生命)。前者以地域上的迁徙给了诗人精神流亡的体验,苦难成为了写作的某个起点,后者恰好在对母语的背叛中赢得了一定的陌生感,因而在词汇的脉管中流进了新鲜血液。在一定意义上,这组诗裹挟了东欧与西欧的波涛撞击着汉语的海滩。当潮水退去的时候,读者会捡到怎样的贝壳呢?答案在你的手
期刊
六年后,躺在铜鼓岭近岸的  浑圆巨石上,让清晨的阳光  洗涤一身污浊,法镭想起了  在屏东礁岩上的那个  疾雨的下午。海面一样平静,  但乌云密布,喁喁私语的情侣  假装淋湿才是爱的真谛。  法镭用草帽表演的不是魔术,  而是风火轮,一曲终了,  惊恐比阵雨更迅速地横扫  彼岸的海市蜃楼。而今天,  风平浪静得令人难以置信,  连我们的海盗旗也温情脉脉,  连远处的鲨鱼,也唱起了  迎宾曲。这都是
期刊
母亲握过的铝钥匙  已如她的沉默一起氧化  多像这些年来  已不能再说起的宏愿啊  它呆在我的口袋里  却打不开塑料纸包裹着的  “永固牌”铁锁。  堵在老屋前而不得入门  这是些忤逆子的日常事故  不好说,也不能说  透过门缝可看到  模糊不清的过去吗  带不走的老屋和老家具  有着剧烈的排斥  它们是父亲饲养过的老畜生  与我格格不入  想起墓碑上悲哀的黑字  堵在老屋前而不得入门  不算是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