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惩罚性赔偿制度在经济法律制度中的引进

来源 :经济与法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EFHARD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尽管我国已经构建起了惩罚性赔偿制度,但是该制度在我国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其惩罚和吓阻的力度不够,导致危害消费者的事件层出不穷,这就需要我国继续完善我国的惩罚性赔偿制度。笔者主张将惩罚性赔偿制度引入我国经济法中,这是由经济法的独立性和经济法责任的独立性决定的,同时是因为惩罚性赔偿制度与经济法保护社会整体利益的基本精神相契合的缘故。
  关键词:惩罚性赔偿;经济法;过错;惩罚性赔偿
  
  一、惩罚性赔偿制度概述
  惩罚性损害赔偿(Punitive damages),亦称示范性的赔偿(exemplary damages)或报复性的赔偿(vindictive damages)。按美国侵权行为法重述(第二版),指“不同于补偿性损害赔偿(compensatory damages)和象征性损害赔偿(nominal damages),是为惩罚被告人邪恶行为以及防止其本人和其他人再发生类似行为判决其承担的赔偿金。”①
  惩罚性赔偿制度最远可追溯到《出埃及记》第二十二章中。公元前十八世纪的《汉漠拉比法典》中规定:如果沙马鲁从塔木卡那里取得银子后赖账,那么,“沙马鲁应按其所取得之银三倍交还塔木卡。”反之,如果塔木卡说谎,那么他“应按彼所收回之全数,六倍偿还沙马鲁。”②古印度的《摩奴法典》中也有类似规定。古希腊也有惩罚性赔偿思想,如柏拉图认为:“所有小偷应该偿还两倍于所盗物品的价值。”③罗马法时代,惩罚性赔偿制度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大多数学者都认为,英美法中的惩罚性赔偿最初起源于1763年英国Wilks v.Wood④一案中的判决。
  
  二、惩罚性赔偿制度在经济法律制度中引进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1.惩罚性赔偿制度在经济法律制度中引进的可能性
  我国在经济法领域已经有法律规范对惩罚性赔偿制度做出规定。这为惩罚性赔偿制度在经济法中的引进提供了制度基础。我国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正式确立了惩罚性赔偿制度。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首次从司法解释的角度确立了开发商在商品房买卖过程中恶意违约和实施欺诈行为可适用惩罚性赔偿。《食品安全法》在96条规定了“十倍赔偿”制度。由此可见,我国已经构建起了惩罚性赔偿制度。但是该制度在我国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其惩罚和吓阻的力度不够,导致危害消费者权益的事件层出不穷,这就需要我国继续完善我国的惩罚性赔偿制度。
  此外,经济法的独立地位和其独特的责任形式为惩罚性赔偿制度引入经济法提供可能性。笔者认为,经济法是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承认经济法独立地位的学者大都认为经济法有独立的调整对象。经济法作为独立的法律部门具有独立的法律责任制度。传统观点认为,责任形式主要有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在这种固定的思维模式的限定下,在引进惩罚性赔偿制度时,多数学者将其定位于特殊的民事责任制度。事实上,经济法有其独立的责任形式,这是在对传统的经典市民理论和唯理论以及对自由意志前提和消极责任的批评上产生的。
  2.惩罚性赔偿制度在经济法律制度中引进的必要性
  我国的公民的合法利益处在一个低位保护的状态,一方面最近几年危害消费者的事件层出不穷,苏丹红事件、大头娃娃事件、三鹿奶粉事件,最近又出现丰田事件、地沟油事件,我国国民身处于一个“安全恐慌”的时代。另一方面无论是产品责任领域、消费者保护领域、反垄断领域、反不正当竞争领域执法难,难以追究违法者责任的情况非常严重。因此,我国急需引入和完善惩罚性赔偿制度,为公民的合法权益提供有效地救济,对侵权者进行必要威慑。
  在惩罚性赔偿制度引入中国的问题上,许多学者认为应当将惩罚性赔偿制度作为特殊的民事责任制度。笔者同意将惩罚性赔偿制度加以引进和完善,但是是将其作为经济法律责任制度加以引进和完善。我国对惩罚性赔偿制度的移植显然不能对其进行简单地复制,我国必须对该制度进行本土化。我国的文化传统决定了我国是一个整体利益至上的国家,将惩罚性赔偿制度广泛地引入民事法律制度,使个人权益泛滥,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理是无法接受的,而将惩罚性赔偿制度引入经济法律制度才符合我国的大同文化。
  具体来说,笔者将惩罚性赔偿制度引入经济法律制度的原因有以下几点。首先,惩罚性赔偿制度的“惩罚性”色彩和经济法的基本精神是契合的。基于传统的公私法的界分,经济法是具有公法性质的法律部门。经济法体现的是国家公权力对经济活动的干预,因此其责任形式体现“惩罚性色彩”具有合理性。而民法属于私法,在私法领域,一向奉行的是意思自治的原则。第二,无论是惩罚性赔偿制度还是经济法,都是着眼于保护社会整体利益。通过惩罚,该制度设立了典型,从而使社会良好的秩序得以维护,最终保护了社会整体利益。经济法产生的社会背景决定了其是以维护社会整体利益为宗旨的法部门。因此,它们保护的法益是相同的。第三,惩罚性赔偿制度引入经济法有助于经济法价值的实现。经济法追求的目的性价值是可持续发展,而其工具性价值在于公平、效率和安全。在垄断案件,不正当竞争案件以及产品责任案件中真正受到损害的不仅仅限于单个个体,而是社会整体的公平、效率、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因此经济法要对其进行调整。而惩罚性赔偿制度的施行能恢复社会的公平、效率、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因而恰恰能很好地服务于经济法的价值。
  
  三、惩罚性赔偿制度在经济法中的具体构建
  盖学者论及构筑我国的惩罚性赔偿制度,基本上从产品责任、合同责任、侵权责任等几个方面展开。笔者认为,这只是从形式上认识惩罚性赔偿制度,而未深入该制度的本质。应将惩罚性赔偿制度的适用范围界定为经济法领域,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重构。
  1.惩罚性赔偿制度适用要件
  笔者认为惩罚性赔偿制度的适用不需要以过错为前提。以过错作为要件在一般的民事侵权理论中有大量的运用。现代社会是决定论占优势的社会,社会的复杂化导致社会不仅是通过政治与经济过程,而且也是通过法律结构、社会交往、沟通制度和文化之间的互动而再生的。按福柯的说法,整个社会形成了一个权利网络,不但有正式权力控制,而且有非正式权力如文化、知识本身的控制,福柯甚至因为这种整个社会的物化潮流得出“人之死”的结论。在决定论的范围内很难看到自由意志的位置,对人的否定也就是对自由意志的否定。⑤因此,以过错为要件的责任在经济法领域内需要重构。但是基于惩罚性赔偿性制度的惩罚功能,过失和故意可以作为赔偿金额大小的考虑因素。在经济法领域,有大量的非自然人主体,对于它们规定更加严格的责任往往是为了矫正的公平,而不是其道德上的恶性,这可能近一段时间企业社会责任盛行的原因。
  在经济法内适用惩罚性赔偿制度当然需要有损害社会整体利益客观行为的存在,以及损害结果和因果联系,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笔者想补充说明的是。在经济法领域内的损害不同于民法中的损害。比如在垄断案件中,一个企业的兼并行为构成经营者集中时,可能并没有对哪个具体的企业造成损害,而是影响了市场的竞争度,在这种情况下,损害的对象是整个市场的竞争环境,因为经济法着眼于社会整体利益,而不是个人私利。
  2.惩罚性赔偿金的确定
  在惩罚性赔偿金确定的问题上需要引入经济学的分析方法。首先,我们引入汉德公式,即B=PL。.其中P是事故发生的概率,L是事故发生后造成的损失,而B是事故的预防成本。从侵权人的角度进行分析,如果B小于PL,那么根据客观过错论的观点,行为人的行为没有达到一定的标准,即存在过错,就该进行赔偿。在私法领域,上述的分析是适用的,因为私人提起诉讼可以补偿自身受到的损害,因此有足够的动力提起诉讼。但是,经济法作为一种公共物品,在供给和实施上显然存在搭便车的问题。比如有许多的主体遭受不正当竞争的损害,而受害者更倾向于由其他人提起诉讼,而自己搭便车坐享利益,因为诉讼是要花费成本的。于是,不可避免的,就必然存在“履行差错”,即通过诉讼已得到补偿的受害者在全部受害者的比例。⑥从侵害人的角度进行分析,当事故的预防成本高于事故发生的预期成本的话,一个理性的侵害人会倾向于从事违法行为,而如果事故的预防成本低于事故发生的预期成本的话,他则会积极投入成本进行事故预防。但是由于履行差错的存在,事故发生时的预期的成本就会急剧下降,等于原来的预期的成本与履行差错的乘积。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我国大量的产品责任事故大量存在。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引入惩罚性赔偿制度,弥补履行差错的存在,使预防成本小于事故发生是的预期成本(已考虑履行差错),那么侵权人将会进行积极预防,避免违法行为,因为违法将变得有害无利。
  3.惩罚性赔偿金在经济法律中的适用范围
  笔者认为惩罚性赔偿金主要适用于经济法的市场规制法领域,至于宏观调控法,由于其规制的对象主要是政府的行为,这属于公务行为,其责任最终归结于国家,因此不应适用惩罚性赔偿制度。而且在这些行为中,很大一部分是决策性的行为,决策性行为具有不可诉性,因此不太适合适用惩罚性赔偿制度。惩罚性赔偿制度主要适用于市场规制法中的产品责任领域,消费者权益保护领域,反不正当竞争领域以及反垄断领域。在产品责任领域,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产品越来越复杂化,对于消费者而言,辨识产品质量越来越困难,因此消费者和经营者的地位实质上是不平等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就需要经济法介入以便实现矫正的公平。在产品责任领域适用惩罚性赔偿,可以对经营者进行有效地吓阻进而有效地提高产品质量,防止危险产品投入市场损害消费者的安全。消费者权益保护和产品责任其实是一个问题的两个面,其目的都是为了消费者的利益和市场的秩序和安全。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的两倍赔偿的规定既是惩罚性赔偿的规定,因为消费者在经济生活中是处在弱势群体的地位。另外,在竞争法领域,由于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破坏了市场的竞争环境和竞争秩序,其损害的不仅仅是个体的利益,而是社会整体利益,因此需要引进惩罚性赔偿制度,对整个市场进行维护,维护市场良好地竞争秩序,以实现真正的公平和效率。
  
  参考文献:
  [1] 刘大洪.法经济学视野中的经济法研究[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8:467.
  [2] 刘大洪.经济法学[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7:33,100-102.
  [3] 王利明.侵权行为法归责原则研究[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181-197.
  [4] 吕忠梅,陈虹.论经济法的工具性价值与目的性价值[J].法商研究,2000
  [5] 丁佑娇.惩罚性赔偿制度思考[D].四川:四川大学,2005.
  [6] 马家昱.惩罚性赔偿制度研究——以法律功能的有效实现为进路[D].郑州:郑州大学,
  [7] 吴云.论我国不宜引进惩罚性赔偿制度[D].北京:中国政法大学,2006.
  
  注释:
  ① 丁佑娇.惩罚性赔偿制度思考[D].四川:四川大学,2005.
  ② 王立民.古代东方法研究[M].北京:学术出版社,1996:253.转引自马家昱.惩罚性赔偿制度研究——以法律功能的有效实现为进路[D].郑州:郑州大学,2006.
  ③ 王立峰.论惩罚性损害赔偿[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57.转引自马家昱.惩罚性赔偿制度研究——以法律功能的有效实现为进路[D].郑州:郑州大学,2006.
  ④ 吴云.论我国不宜引进惩罚性赔偿制度[D].北京:中国政法大学,2006.
  ⑤ 刘大洪.经济法学[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7:102.
  ⑥ 刘大洪.法经济学视野中的经济法研究[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8:467.
其他文献
摘要:我国现行的民事调解制度在解决民事纠纷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在实践过程中,其弊端逐渐显现,本文从民事调解的含义及特征,民事调解制度存在的含义与如何让解决进行讨论。  关键词:民事调解制度;调解弊端    完善随着大千社会的瞬息万变,人类社会生活的复杂多变,纠纷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人类的日常生活中。被誉为“东方经验”的我国民事调解制度有利于及时、有效地化解民事争议,维护社会稳定和经济秩序。然而,现行
期刊
悲剧,即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活生生地毁灭给人看!索福克勒斯是同埃斯库罗斯、欧里庇得斯并称的古希腊三大悲剧家之一,一生共写过120多部剧本,得过24次奖,现存完整的剧本包括《埃阿斯》、《安提戈涅》等共7部作品。索福克勒斯生活时期适值雅典民主制全盛时期,因此他的剧本反映的也是雅典民主制繁荣时期的思想意识。他拥护民主制度,主张公民平等,以法治邦。他赞扬人的自由意志,赞扬人在同恶运斗争中的坚韧精神。他的宗教观
期刊
摘要:法律自身具有先天的不可避免的缺陷性,为法官造法开启了大门。同时,因为“禁止拒绝裁判”,法律不可避免的存在漏洞,以及法律自身发展的需要,使法官造法具有正当性。然而,笔者认为我国对法官在司法活动中造法一直持否定态度,但在司法实践中法官却在行使“事实”造法行为。为了使这种造法行为制度化,法律化,我国应赋予法官造法权,并且追求法官的理性造法。  关键词:法律缺陷;法律漏洞;法官造法正当性;“事实”造
期刊
摘要:行政裁量基准制度是行政机关内部规范行政行为的重要技术手段,包括实体标准和程序标准。深入研究行政裁量基准制度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对我国法治政府的建立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在建立行政裁量基准制度的同时,还需要完善行政责任制度、行政裁量说明理由制度、行政裁量先例制度、行政栽量公开制度与行政裁量基准例外制度。  关键词:行政裁量基准;实质正义;法治政府    一、行政裁量基准制度概述  所谓行政裁量权基
期刊
摘要:自河南农民工张海超“开胸验肺”事件起,患尘肺病的劳动者维权之艰辛逐渐引起媒体和社会的关注和同情。从法律角度,尘肺病劳动者维权存在已过仲裁时效的问题。因此应当积极完善现行劳动争议仲裁时效制度,并对其进行科学解释,以适应尘肺病等职业病损害自身的特点,维护劳动者的时效利益。  关键词:尘肺病 职业病 劳动争议 仲裁时效     根据2009年《卫生部通报2009年职业病防治工作情况》的数据显示,2
期刊
摘要:商会是指商人依法组建的,实行自律监管,以维护会员合法权益、促进工商业繁荣为宗旨的社会团体法人。其具有公益性、民间性、自律性、法人性,它是商法主体。对商会法律制度的构建,要正确定位,明确职责,理顺政府、商会和企业之间的关系,在现行《民法通则》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法人分类,将商会定位于社会团体法人,同时尽早颁布《商事通则》和单行《商会法》,为明确我国商会法律地位和促进其发展提供完备的法律依据。尤
期刊
摘要:在《临时约法》制定的时候,中国国内的政治秩序与美国立宪之时的政治秩序具有着很大的相似性,但两部宪法却有着截然相反的命运。对比两部宪法的制宪过程,就会发现《临时约法》的制宪过程存在着制宪者代表的不周延和宪政制度选择非理性的缺陷,这也是造成《临时约法》失败的原因。  关键词:制宪过程;代表范围;妥协;政治力量对比关系    在对《临时约法》的制宪中的缺陷进行分析之前,我们须先解决一个的问题:为什
期刊
摘要:大陆法系是当今世界影响最大的两大法系之一,其基本理念早已深入各国的法制建设之中,中华法系作为东方曾经生命力最顽强的法系,其包含的丰富法律价值对中华民族新世纪的法治建设也有不可估量的指导意义,本文仅就二者的某些方面作基本比较,试图梳理出两者的些许异同,为法治完善做出个人的一点努力。  关键词:中华法系 大陆法系 法典 法制    一、重视法典建设,以成文法为法的主要形式  中国自春秋末期便开始
期刊
摘要:调解作为一种解决纠纷的机制是我国固有的传统,法院调解制度被视为法院行使审判权的一种方式,它不仅有利于纠纷的迅速解决,而且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在民事诉讼制度中占有重要位置,在国外被誉为“东方经验”。法院调解成为我国民事审判中最富有特色的制度。本文分析了法院调解制度存在的基础、价值,剖析了我国法院调解制度的现状及其弊端,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立诉讼调解前置及诉讼和解制度,以期完善和加强我国法院调解制度
期刊
摘要:严格意义上的“法治”建设范式在农村地区的实践过程中遭遇了一定程度的阻力,但是农村地区秩序的维系需要的仍是法律,单纯依赖传统的力量已是明日黄花。对这一论断,本文作了简要论证。而“法治” 范式在农村地区面对一部分问题表现出来的苍白无力,我们又该作何反思?“法治”是一种美德,值得为之憧憬,但是当前的中国农村地区远未为“法治”提供其赖以生存的温室。  因此当前的“法治”只能是一种手段,甚至是次于“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