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当今区域环境危机日益表现出“个性”鲜明的区域特征,在区域环境伦理的构建中,高等院校的环境伦理教育无疑处于研究及设计的顶端。该文基于我国云贵区域丰富多样的环境及民族文化,以地质类专业为例,提出高职院校要突出其显著的环境类专业属性,开展高校环境伦理教育研究及实践,做到专业发展与环境伦理教育的有机融合,并引导专业学习實践与日常生活密切结合,进而延伸到终生学习等拓展教育中,达到内化的环境德育教育目标,培养具备现代环境伦理思想的合格的社会人才。
[关键词] 云贵区域;高职教育;环境伦理教育;地质类专业
[基金项目] 2015年度云南国土资源职教研究会职教科研课题(GTZJ-2015-20)
[作者简介] 杨 超(1970—),男,山东淄博人,博士,云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全球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17-0360-02 [收稿日期] 2019-11-25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寂静的春天》一书的出版,唤醒了全球范围的人类环保意识,揭开了世界现代环境保护的浪潮。许多国家开始普遍关注环境危机带给人类的威胁,并致力于寻求一条新的发展之路。在社会大众层次,环境教育的最终目标之一是改变人们的环境行为,而单一的“知识—态度—行为”转化模式难以取得预期效果,环境行为的核心涉及到人们的环境态度和伦理责任,环境教育的重心需要放在环境伦理教育上。
环境问题表现为显著的区域性特征,相应的环境伦理教育及研究必须实现“本土化”。在云贵区域,优良的生态环境,丰富多样的民族文化,为区域环境教育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本文立足于区域环境保护社会经济发展现状,提出基于专业特点的职业院校环境伦理研究及教育,探讨建立全方位的知识实际教育体系,并拓展延伸,结合终生学习等,探析科学合理的区域环境伦理教育特色。
一、云贵区域高职院校环境伦理教育现状
1.学校管理主体对环境伦理教育认识不足。高校作为环境伦理研究及教育的引领作用早已普遍展开,但在高职院校课堂教学中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在高职院校的环境伦理教育中,无从谈起环境伦理教材的编写,以及相应的教学规划,师资配置,环境伦理教育体系尚未形成。并且,在高职院校相关的教育活动很多只是即兴,往往就是组织学生去郊外看看,仿效中学的清理等环保活动,缺乏系统的教育规划,高职院校基本没有从事环境伦理教育的专门师资。
云贵区域的高等职业教育,多数同全国普遍存在的问题一样,存在办学水平不高、特色不强等众多问题。其中德育教育的弱化,存在较严重的缺位甚至失位现象。从本质上讲,不管是什么形式的教育,都把塑造人格、培养成“人”作为首要的、最核心的目标,而当今的环境伦理教育也必须成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2.学生的环境伦理知识整体较低,环境伦理素养多处于浅层次。职业院校的学生虽然学习的动力较弱,热情不高,自我约束管理的能力低,但其大多活泼好动,环境伦理情感丰富但易转移和中断。高职学生的道德情感较好,大部分都热爱和向往大自然,意识到环境的重要性,并有较强的保护环境和打击破坏者的意识。但在许多道德评价及行为选择方面,往往存在从众心理,反映出其道德认知停留在表面、浅层次。
二、凝练具有鲜明区域特色的环境教育内容
1.密切联系区域文化特色。云贵地处我国边陲地区,历史上长期居于偏远闭塞的环境,其地域广大,环境特色鲜明,各民族自我繁衍,诞生了极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其中也包括历史上传承至今的环境保护典范——元阳梯田等,代表了鲜明的区域环境伦理特色,但也囿于各地环境条件社会进程的制约,存在着极大的不平衡。在长期的教学及社会实践中,也需要密切联系社会现实,着眼于未来发展,在探究式学习中形成共识。
2.紧密结合专业实习。在地质类专业培养体系中有一个综合实习阶段,其一般安排在学业的后半段,这也是专业培养中最有价值的部分,期间师生长期在野外共同生活学习,明显感觉到高年级学生在专业素养及生活中自律性等有了很大提高,诸如生活垃圾在野外集中携带,带到山下投放垃圾箱等可见一般,但在生产中碰到的问题,如环境破坏之类,仍有部分同学明确表达了自己的观点:项目做完,把钱装到包包里就行了,别的就不用管了。这显示我们的环境伦理教育还没有深入到思想的深处,如何在教育体系里进行环境伦理教育及管理仍是任重道远。
3.生活工作中扩展环境伦理实践。缺乏足够案例的伦理教学往往效果了了,空洞苍白的说教在残酷的现实面前更是不堪一击。因此结合学生成长环境及今后工作环境实例,做深入的理性分析,才能够收到应有的效果,不至于单纯形式化的、表面的甚至是感性过多的教育过程,使多数受教育者在专业行业实践中及今后工作时无法应对未曾触及的社会现实,而导致本身脆弱的环境认知的扭曲,甚至是原有思想体系、价值观的翻转、坍塌。
大学生应是先进思想的坚定守卫者,如何让他(她)们站得高、看得远并不断践行是教育者的重任。在校园环境伦理教育实践中,必须从教育的前瞻性出发,引导客观地看待区域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即能不回避突出的社会现实,能理性地分析其存在的社会根源、解决途径,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从思想及实践中树立环境伦理是当代人的根本诉求,相信社会经济的进步必将迎来全社会环境保护的春天。
三、构建基于专业特色的高职院校环境伦理教育体系
云贵高原地域广阔,民族文化丰富多彩,众多的高职院校也各自具有鲜明的专业及地域特色,因而不同的院校采取的环境伦理教育同样也应是紧密结合专业特点,以下仅根据有限的情况建议采取的环境伦理教育实施途径。
1.开设高职院校环境伦理教育选修(或必修)课程。在环境伦理教育较为欠缺的院校,可以参考相关研究,建议将选修课定为基础课程,甚至是公共必修课程,并根据课程实际开展效果确定相应的课程性质与定位,确定合适的课程目标与任务,及课程主要内容与教育方式。在过程上,从入学起始开始,密切结合各专业课堂及教学实践,校内外日常生活,贯穿整个高职教育过程进行环境伦理教育。 2.構建国土类高职院校具有鲜明特色的环境伦理教育教学体系。本文研究以地质类高职院校为主,建议将环境伦理教育纳入院校的德育体系,在教育目标上强调现代大学生基本的素质培养,注重引导,重视养成过程;在教育方法着重体现学生主体性和实践能力;评价方式上从根据教育方式方法注重多样化;将环境伦理教育纳入学校教学机构管理;健全环境伦理教育组织领导与教学机构等。
3.拓展高职院校环境伦理教育的方式。如果有多年开设环境伦理选修课的基础,或者如地质类及农林生物类院校及专业具有较浓厚的环境伦理教育土壤,采用的教育方式及途径即有了雄厚的基础,诸如可以采取的方式有:在各专业课程领域渗透环境伦理教育;于各类校园活动中提升环境伦理教育水平;在日常生活学习习惯中注意培养环境伦理知识及素养等。教育中也要贯彻终生学习理念,引导环境伦理教育的延伸、内化,从合格的大学生继续成长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国家公民。最后还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将环境伦理思想融入到高职院校有关德育教育建设中。
四、结语
在环境灾难频繁爆发的今天,环境保护与教育已成全社会共识,学生环境行为及环境品质的高低业已成为衡量大学素质教育的标尺。适应社会需求并进行相应的前瞻性研究,是高校开展环境伦理教育的必经之路,在全球普遍爆发生态危机的当下,高等教育必须以改善环境为己任,切实置身于环境保护与教育实践。
而我国云贵区域的环境伦理高职教育,立足于作为职业教育体系组成最基本的“细胞”——专业及课程建设,与区域行业及社会发展相结合,发挥专业特长,形成特色环境伦理教育,是提高职业教育、增强“生命力”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杨夏玲,梅军.苗族传统文化中的生态伦理观——以贵州省三都县盖赖苗寨为个案[J].怀化学院学报,2018,37(04):8-11.
[2]温丽馨.绿色大学建设的环境伦理纬度探析[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12.
[3]李培超,周甲子.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国方案与环境伦理学本土化建构的目标指向[J].伦理学研究,2018,(01):7-14.
Abstract:In this paper,based on the rich and diverse environment and national culture of Yungui region in our country,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at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hould highlight their outstanding environmental specialty attributes,carry out the research and practice of environmental ethics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and train qualified social talents with modern environmental ethics thought.
Key words:Yungui region;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environmental ethics education;geological specialty
[关键词] 云贵区域;高职教育;环境伦理教育;地质类专业
[基金项目] 2015年度云南国土资源职教研究会职教科研课题(GTZJ-2015-20)
[作者简介] 杨 超(1970—),男,山东淄博人,博士,云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全球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17-0360-02 [收稿日期] 2019-11-25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寂静的春天》一书的出版,唤醒了全球范围的人类环保意识,揭开了世界现代环境保护的浪潮。许多国家开始普遍关注环境危机带给人类的威胁,并致力于寻求一条新的发展之路。在社会大众层次,环境教育的最终目标之一是改变人们的环境行为,而单一的“知识—态度—行为”转化模式难以取得预期效果,环境行为的核心涉及到人们的环境态度和伦理责任,环境教育的重心需要放在环境伦理教育上。
环境问题表现为显著的区域性特征,相应的环境伦理教育及研究必须实现“本土化”。在云贵区域,优良的生态环境,丰富多样的民族文化,为区域环境教育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本文立足于区域环境保护社会经济发展现状,提出基于专业特点的职业院校环境伦理研究及教育,探讨建立全方位的知识实际教育体系,并拓展延伸,结合终生学习等,探析科学合理的区域环境伦理教育特色。
一、云贵区域高职院校环境伦理教育现状
1.学校管理主体对环境伦理教育认识不足。高校作为环境伦理研究及教育的引领作用早已普遍展开,但在高职院校课堂教学中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在高职院校的环境伦理教育中,无从谈起环境伦理教材的编写,以及相应的教学规划,师资配置,环境伦理教育体系尚未形成。并且,在高职院校相关的教育活动很多只是即兴,往往就是组织学生去郊外看看,仿效中学的清理等环保活动,缺乏系统的教育规划,高职院校基本没有从事环境伦理教育的专门师资。
云贵区域的高等职业教育,多数同全国普遍存在的问题一样,存在办学水平不高、特色不强等众多问题。其中德育教育的弱化,存在较严重的缺位甚至失位现象。从本质上讲,不管是什么形式的教育,都把塑造人格、培养成“人”作为首要的、最核心的目标,而当今的环境伦理教育也必须成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2.学生的环境伦理知识整体较低,环境伦理素养多处于浅层次。职业院校的学生虽然学习的动力较弱,热情不高,自我约束管理的能力低,但其大多活泼好动,环境伦理情感丰富但易转移和中断。高职学生的道德情感较好,大部分都热爱和向往大自然,意识到环境的重要性,并有较强的保护环境和打击破坏者的意识。但在许多道德评价及行为选择方面,往往存在从众心理,反映出其道德认知停留在表面、浅层次。
二、凝练具有鲜明区域特色的环境教育内容
1.密切联系区域文化特色。云贵地处我国边陲地区,历史上长期居于偏远闭塞的环境,其地域广大,环境特色鲜明,各民族自我繁衍,诞生了极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其中也包括历史上传承至今的环境保护典范——元阳梯田等,代表了鲜明的区域环境伦理特色,但也囿于各地环境条件社会进程的制约,存在着极大的不平衡。在长期的教学及社会实践中,也需要密切联系社会现实,着眼于未来发展,在探究式学习中形成共识。
2.紧密结合专业实习。在地质类专业培养体系中有一个综合实习阶段,其一般安排在学业的后半段,这也是专业培养中最有价值的部分,期间师生长期在野外共同生活学习,明显感觉到高年级学生在专业素养及生活中自律性等有了很大提高,诸如生活垃圾在野外集中携带,带到山下投放垃圾箱等可见一般,但在生产中碰到的问题,如环境破坏之类,仍有部分同学明确表达了自己的观点:项目做完,把钱装到包包里就行了,别的就不用管了。这显示我们的环境伦理教育还没有深入到思想的深处,如何在教育体系里进行环境伦理教育及管理仍是任重道远。
3.生活工作中扩展环境伦理实践。缺乏足够案例的伦理教学往往效果了了,空洞苍白的说教在残酷的现实面前更是不堪一击。因此结合学生成长环境及今后工作环境实例,做深入的理性分析,才能够收到应有的效果,不至于单纯形式化的、表面的甚至是感性过多的教育过程,使多数受教育者在专业行业实践中及今后工作时无法应对未曾触及的社会现实,而导致本身脆弱的环境认知的扭曲,甚至是原有思想体系、价值观的翻转、坍塌。
大学生应是先进思想的坚定守卫者,如何让他(她)们站得高、看得远并不断践行是教育者的重任。在校园环境伦理教育实践中,必须从教育的前瞻性出发,引导客观地看待区域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即能不回避突出的社会现实,能理性地分析其存在的社会根源、解决途径,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从思想及实践中树立环境伦理是当代人的根本诉求,相信社会经济的进步必将迎来全社会环境保护的春天。
三、构建基于专业特色的高职院校环境伦理教育体系
云贵高原地域广阔,民族文化丰富多彩,众多的高职院校也各自具有鲜明的专业及地域特色,因而不同的院校采取的环境伦理教育同样也应是紧密结合专业特点,以下仅根据有限的情况建议采取的环境伦理教育实施途径。
1.开设高职院校环境伦理教育选修(或必修)课程。在环境伦理教育较为欠缺的院校,可以参考相关研究,建议将选修课定为基础课程,甚至是公共必修课程,并根据课程实际开展效果确定相应的课程性质与定位,确定合适的课程目标与任务,及课程主要内容与教育方式。在过程上,从入学起始开始,密切结合各专业课堂及教学实践,校内外日常生活,贯穿整个高职教育过程进行环境伦理教育。 2.構建国土类高职院校具有鲜明特色的环境伦理教育教学体系。本文研究以地质类高职院校为主,建议将环境伦理教育纳入院校的德育体系,在教育目标上强调现代大学生基本的素质培养,注重引导,重视养成过程;在教育方法着重体现学生主体性和实践能力;评价方式上从根据教育方式方法注重多样化;将环境伦理教育纳入学校教学机构管理;健全环境伦理教育组织领导与教学机构等。
3.拓展高职院校环境伦理教育的方式。如果有多年开设环境伦理选修课的基础,或者如地质类及农林生物类院校及专业具有较浓厚的环境伦理教育土壤,采用的教育方式及途径即有了雄厚的基础,诸如可以采取的方式有:在各专业课程领域渗透环境伦理教育;于各类校园活动中提升环境伦理教育水平;在日常生活学习习惯中注意培养环境伦理知识及素养等。教育中也要贯彻终生学习理念,引导环境伦理教育的延伸、内化,从合格的大学生继续成长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国家公民。最后还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将环境伦理思想融入到高职院校有关德育教育建设中。
四、结语
在环境灾难频繁爆发的今天,环境保护与教育已成全社会共识,学生环境行为及环境品质的高低业已成为衡量大学素质教育的标尺。适应社会需求并进行相应的前瞻性研究,是高校开展环境伦理教育的必经之路,在全球普遍爆发生态危机的当下,高等教育必须以改善环境为己任,切实置身于环境保护与教育实践。
而我国云贵区域的环境伦理高职教育,立足于作为职业教育体系组成最基本的“细胞”——专业及课程建设,与区域行业及社会发展相结合,发挥专业特长,形成特色环境伦理教育,是提高职业教育、增强“生命力”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杨夏玲,梅军.苗族传统文化中的生态伦理观——以贵州省三都县盖赖苗寨为个案[J].怀化学院学报,2018,37(04):8-11.
[2]温丽馨.绿色大学建设的环境伦理纬度探析[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12.
[3]李培超,周甲子.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国方案与环境伦理学本土化建构的目标指向[J].伦理学研究,2018,(01):7-14.
Abstract:In this paper,based on the rich and diverse environment and national culture of Yungui region in our country,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at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hould highlight their outstanding environmental specialty attributes,carry out the research and practice of environmental ethics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and train qualified social talents with modern environmental ethics thought.
Key words:Yungui region;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environmental ethics education;geological special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