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翔和他的沙慕尼相机

来源 :摄影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zzx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位中国摄影师,为了造一台自己满意的相机而创立了一个相机品牌——这大概是关于沙慕尼流传最广的故事,这位摄影师就是于翔。对于翔来说,通过制造大画幅相机来获取高品质画面可以说是出于本能。经过不断的摸索。创新和改良,如今沙慕尼被公认为最适合外拍的大画幅相机品牌之一。它轻便、坚固,摇摆移轴范围大,是不少摄影师眼中的“外拍神器”,同时也是不少相机收藏家眼中的“收藏佳品”。虽然在业界已经享有相当高的知名度,但沙慕尼从来不做商业广告,没有中文网站,甚至没有职业经销商,显得十分低调。通过创始人于翔的叙述,我们得以揭开神秘的面纱,了解到一个更加真实、具体的沙慕尼。
  “影像质量”与“便捷性”的取舍
  于翔与大画幅摄影的初次接触要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那时他就读于北京电影学院图片摄影专业。当他使用135相机拍摄学校作业时,发现放大后的画质差强人意,于是跑到潘家园二手市场花几百元买了一台二手大画幅相机。这台相机的画质的确优秀,然而实在太旧了,不久便出现了故障。这台旧相机形成了于翔对大画幅的最初印象:做工欠佳,不靠谱。
  毕业后于翔购买了一台哈苏120柜机,成为了一名自由摄影师,之后数年没有再使用大画幅相机。2000年,一次拍摄珠峰绒布冰川的经历改变了他对大画幅摄影的看法。他使用一台木制的骑士4×5大画幅相机,经过一个月的拍摄以及后期的印放,才发现大画幅相机不仅画质出众,其精度和操作性能丝毫不逊干135、120的相机。于翔事后得出结论:摄影是一种非常依赖器材的艺术形式,例如没有徕卡就没有布列松,而没有大画幅也就不会有亚当斯。在摄影史上,摄影语言的变化,发展往往伴随着摄影器材的进步。然而“影像质量”与“获取影像的便捷性”之间往往是矛盾的,例如135的画质不如1 20,4×5的画质不如8×10;而就使用的便捷性来说,则正好相反。
  作为一个追求极高影像品质的摄影师,于翔认为自己可以在便携性上做出让步,这样一来大画幅就成为了必然的选择。
  “轻质高强”的沙慕尼相机
  在明确自己要选择追求“影像质量“的道路后,2002年于翔开始动手制作超大画幅相机。起初他的计划是做一台12×20英寸的钛金属机身,因为钛金属材料的刚度很好,能保证机身的稳定。他和一个朋友一起,花了不少时间画设计图,跑工厂看材料。然而有一天于翔忽然意识到机身重量是一个问题,他把设计好的相机体积乘以钛金属的单位质量,发现这台相机将重达28公斤,无法满足他外出拍摄的设想,于是制造相机的计划暂时搁浅了。到2003年底,于翔和好友陈光俊聊起相机重量的难题,陈提出如果使用碳纤维,机身重量可以减轻大半。两人对于制造相机的目标一拍即合,遂一同到山东购买碳纤维板材,回京后分头按照各自的图纸做起了相机。于翔那时每天在家切割,打磨碳纤维板,把墙上弄得都是碳纤维粉尘,粘到皮肤上浑身发痒。几经周折,第一台相机在2004年做出来了,于翔带着相机到拉萨试拍,使用中发现还存在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于是开始琢磨怎样改进相机。
  这一年,北京已经出现了许多大画幅相机使用者,甚至有不少人想要入手超大画幅相机。所谓“超大画幅相机”是指胶片尺寸超过8×10英寸的相机,国内没有厂家生产,而国外的超大画幅相机不仅价格昂贵,而且只能定制,需等待半年以上才能收货。
  大画幅摄影圈的许多人已经知道于翔做出了超大画幅相机,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包括何崇岳,陈光俊在内的好几个玩大画幅摄影的朋友向于翔提出,希望他制作一批大画幅相机。正好于翔打算对之前自己做的机型进行改良,于是答应下来。上一台相机是用纯碳纤维做成,重量约12公斤,仍然比较笨重。经过思考后,于翔决定使用碳纤维复合板,即上下表面用很薄的碳纤维板,中层用木材。事实证明,碳纤维板在沙慕尼相机的刚度上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于翔了解到江浙一带木工手艺高超,于是他在浙江待了3个月,不断做试验。跑工厂,聘请了当地的木工师傅,在借来的车库里研制出了第一批量产的12×20英寸超大画幅相机。当时国内还没有碳纤维复合板的工艺,于翔研制的碳纤维复合板在国家专利局成功申请到了发明专利。
  相机制作成功后,于翔连夜开车将机器从浙江运回北京,到达时已是凌晨2点,预订相机的几个朋友正在北京的一家工作室迎接他。当这一批相机在三脚架上安装完毕时,大伙儿一下子炸了锅,兴奋不已地提出这款相机可以起商标、量产。这就是第一批沙慕尼相机诞生的经过,这批沙慕尼相机的购买者都是于翔的好朋友,对大画幅摄影十分热心,他们不断地鼓励、支持于翔研发大画幅相机,并在后来沙慕尼的成长道路上起了很大的作用。
  良好的口碑,开放的心态
  沙慕尼的工厂位于浙江海宁,最初只有8名工人,现在则增加到了12名。虽然生产规模不大,但是近年来,沙慕尼已经成为全球大画幅木制相机中最引人注目的一个亮点。每个季度生产的100多台沙慕尼相机,总是一两周内就售罄,其中约有60%卖到了国外。作为当今世界大画幅木制相机里产品线最长的品牌,沙慕尼提供从常见的4×5、8×10英寸到11×14,12×20、24×32英寸等不同规格的相机,其产品的多样性令人眼花缭乱。
  于翔和他的团队还将于今年10月推出新的型号045N-3。这将是沙慕尼4×5相机的第三代机型。相比之前的机型,045N-3在操作上更加简便,使用这样的相机将不需要太多的知识储备。如今许多从未使用过大画幅的人开始玩大画幅,这是影像数码化后的返潮。其中年轻人特别多,他们的大画幅知识基本为零,往往是发现大画幅相机并不昂贵,出于好玩的心态购置。当新机型的设计思路向这部分新兴用户群倾斜时,大画幅也会变得更加平易近人。
  沙慕尼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在刚进入美国市场的时候它曾遭遇过一次危机。美国生产的“菲利普斯”是沙慕尼相机的原型机。菲利普斯首次在木制大画幅相机上引入了复合材料,只不过这款相机使用的是玻璃纤维。于翔正是在看到这款相机后才有了使用碳纤维复合板的想法。这样一来,二者的结合使得木头易变形、碳纤维太重的缺点得到避免,同时碳纤维的刚度大大超过玻璃纤维。而这么做的唯一缺点是工艺复杂、成本高。沙慕尼与菲利普斯的基本架构几乎完全一样,因此在沙慕尼刚刚登陆美国时,当地的大画幅网上论坛反应强烈,指责沙慕尼剽窃菲利普斯的设计。于翔在看到这些言论后立即给菲利普斯的设计者DickPhilIips写了一封信,并通过沙慕尼的美国经销商给Dick带了一台沙慕尼相机。信里表示,如果Dick认为沙慕尼的制造是抄袭行为,自己将立即停止沙慕尼的制造。Dick很快回信,表示沙慕尼无疑借鉴了菲利普斯的设计,但是却在此基础上继续创新,他非常乐于看到这一点。
  Dick Phillips的这番话肯定了沙慕尼的技术创新,他的宽宏大度也感染了于翔。这次经历让他看到人性美好的一面,他希望善意和宽容能够良性循环下去,让技术的进步惠及每一个人。从那以后如果有人提出想按沙慕尼的样子DIY相机,他都会热心提供图纸。沙慕尼此后曾遭遇过国内厂商的恶意仿造,但是于翔始终没有后悔自己公开设计图纸的决定。他认为,仿冒行为伤害的是创新力不足的原创者,对于永远在创新的人来讲,仿冒根本不会构成本质的伤害。沙慕尼不断创新,而仿冒者只能跟在后面亦步亦趋,这样最后出名,赚得口碑的还是沙慕尼。
  如果说创新和品质为沙慕尼赢得了市场与口碑,那么发生在2009年底的“045N-1对焦屏召回事件”则为沙慕尼在业内赢得了尊敬。045N-1是沙慕尼销量最大的机型,其对焦屏前有一块增亮屏,是该机型的标准配置。当时美国一个精通技术的摄影爱好者在网站论坛上提出045N-1增亮屏的前置会引起焦点偏移,偏移量为透镜厚度的1/3。虽然多数人使用大画幅相机都只用最小的几挡小光圈,这点轻微的焦点偏移并不会影响画面清晰度,然而作为生产厂家的沙慕尼必须对此给出回应。经过几天的斟酌,于翔在网上发出了召回通知,宣布将已售出的1000台045N-1的对焦屏全部召回,并将于整修完毕后寄给用户。沙慕尼为这个决定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因为1000台相机中有一半以上卖到了美国,往返运费加上关税是一笔很大的开支,工厂很可能因此面临资金链断裂的问题。然而为了维护品牌声誉,沙慕尼不惜代价地做到了在许多厂家看来是可以忽略的事。或许正是因为如此,没有做过广告宣传的沙慕尼相机一直不愁销售。它的宣传词:By photographer,for photographer,(摄影师制造,摄影师使用。)不仅可以诠释为对相机实际操作的深刻理解,也可以理解为一种“使用者至上”的服务精神,致力于建立摄影师对照相机的信任感。
其他文献
上海午后,气温尚未“退烧”,赵振新老师从辛庄的家里特意赶到市中心的工作室,来跟我说说这“发烧”的收藏界。老赵的“国产相机陈列室”在静安区康平路一条安静的弄堂里,占据底层的客堂间,用他的话来说,买下这个空间是为了来朋友时有地方喝茶聊天。  关于老赵这30多年收藏国产相机的故事,其中大半已在网络上流传甚广,比如80年代初他用80块钱换来一包已拆成零件的德国相机,在修复拼装的过程中迷上了这种精密机械,从
期刊
赵俊毅是摄影器材圈里的“熟人”,做二手相机生意已经19个年头:他也是二手相机商人中的“文化专家”,长期从事国产相机和中国摄影史料的收集和研究,其文章在网络媒体的转载率颇高。  年轻时的赵俊毅在天津感光胶片厂上班,受到环境和周围同事的影响,加之上世纪80年代初期社会文化生活比较单调,摄影成為了让他“最来神儿”的业余爱好。这种“来神儿”不仅体现在爱拍照片上,也体现在不断的学习中。由于感光胶片厂的业务和
期刊
摄影师刘展耘在微博上这样介绍自己:“拍过N多美女,玩过N多相机,去过N多地方,吃过N多美味,打过N多游戏,养过N多只猫……现在狠爱生活”。他在微博上总是习惯用“放下毒”来展示自己的相机和镜头收藏:用“到某某地就为这一口”标记自己吃过的美食……由于他的文字非常言简意赅,甚至多少有些挑逗性,图片又给人强烈的视觉印象,因此已经吸引了一大批粉丝。  谈起自己的相机与镜头,刘展耘滔滔不绝:“我收藏的每一台相
期刊
入行十几年,从尼康FM2、佳能EOS1胶片相机到现在的数码单反相机都有用过,但作为一个不那么迷恋器材的职业女性,始终是对扛着沉重机身、长短镜头这件事很发怵,所以总是以不拍片的图片编辑自居,宅着阅过佳片无数,却很少外出拍片。  前不久,号称“口袋机皇”的索尼“黑卡”RX100推出,颇引人关注。RX100定位于“专业备机”,是目前Cyber-Shot系列产品中画质最高、定位最高端的产品。 这款便携准专
期刊
朱庆辰将他收藏的30多台老相机齐刷刷地陈列在办公桌后方的书架上,这样每天办公时,他都可以“靠”着这些心爱的玩具。和职业藏家不同,他觉得收藏相机这件事不能当饭吃,而应该当酒喝,因为往往喝酒的时候心情才会好。在视新传媒集团采访朱庆辰时,恰巧遇到了和他一起搞相机收藏的宋小海。宋小海刚刚风尘仆仆地从毛里求斯回来,出行前跟朱庆辰借了一台哈苏老相机,回来后立马夹着一大摞胶片赶来和自己的好“藏友”分享拍摄的喜悦
期刊
商业摄影师在棚内拍摄静物时,都有这种经验:客户往往同时需要横构图和竖构图的两张照片。而且这两张照片内主体的位置和周围的关系不能改变,这其实不像想象中的那么简单,不过借助曼富图推出的L形通用竖拍快装板,我们可以轻松做到这一点。  垂直L型设计  曼富图的设计师通过直角L形结构来解决横竖构图切换的问题。 这是一个L形的快装板,相机可以安装在快装板的两条臂上。我们可以通过该产品附赠的标尺来调整镜头到快装
期刊
编者按:本期专题关注摄影师自己制作摄影集,必然要涉及其种类与途径,以及出路。与各类组织或机构合作印制画册也是摄影师自己制作摄影集的方式之一,相较于纯粹表达自我的个人摄影集,这种方式似乎多了一些限制,不过它更有目的性,也方便照片的传播。2010年,一直关注“老人”题材的摄影师周仰开始了与NGO(非政府组织)“手牵手生命关爱发展中心”的合作,拍摄了上海浦东新区的一所老年日托所,后来有了画册《日托》。《
期刊
【技巧】  尼康中国:#尼康学堂#拍摄雾一般在日出1—2小时后是最佳时间,那时的太阳光比较强,雾气也减弱了一些,远景在雾气中显得朦胧模糊,近景,中景比较清晰,轮廓比较分明,能获得很好的透视效果强的照片。雾天的时候一般使用逆光或侧逆光拍摄,可以增加画面的透视效果和景物立体感。  7月6日16:25来自新浪微博企业版  【言论】  佳能:#影像名人谈#“摄影暗示着我们能够以相机记录的影像了解世界,而这
期刊
去年4月,美国流行文化杂志《名利场》(Vanity Fair)的摄影记者、曾获奥斯卡提名的纪录片导演蒂姆·海瑟林顿(TimHetherington)在报道利比亚战事时不幸遇难。这一噩耗震惊了整个摄影圈。海瑟林顿是在利比亚米苏拉塔遭迫击炮击中而丧命的。过去十年来,他曾实地采访与报道过无数局部冲突,并因采访阿富汗美军活动而获得第51届世界新闻摄影奖(“荷赛”奖)。海瑟林顿也参与执导了战争纪录片《雷斯特
期刊
徕卡从1923年试生产25台0系列原型机,到1925年批量生产销售,到现在已经有89年历史,值得收藏的型号和版本非常多。以收藏为目的购买二手相机,尽量找寻品相完好、功能正常的个体,如果原始包装盒、说明书,质保卡都齐全是最好不过了。这里以徕卡M3为例讲几个检查要点。  一、首先检查相机是否有外观瑕疵:  1 机顶在安装附加测光表时容易留下划痕:  2 底盖经常和桌子等支撑物接触是最容易留下摩擦刮蹭划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