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帮助学生适应高中物理学习

来源 :中学物理·高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nglgu04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进入高中学习之后,发现所有学科的学习难度都较初中阶段有了显著提升,其中以物理最为明显.如何尽快让学生适应高中阶段的物理学习呢?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并对学生学习难点进行深度分析,研究发现学好物理的关键还是在于学生要重点培养以下三类能力.
  1 提高从阅读文本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阅读本就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就物理学习而言,阅读还有着更加深刻的意义.物理学的知识体系源于人们对自然界的不断探索,并对生产生活经验的深刻总结而形成.所有物理规律的形成和发展都依托于一个较为真实的情境,所以学生在对物理问题进行解决时,首先就要能从文本材料中读懂物理情境,从情境中进行信息提取和分析,并且要能明确隐藏在信息背后的内容,这就是常说的审题.物理解题视域下的审题强调信息的提炼和对比,也包括模型的构建和通过文字、图像以及公式对问题进行表征,所以审题的工作量很大,有一定的科研技术含量.信息提取能力较弱的学生在物理学习上的表现往往是“一听就懂,一做就错”,这也是学生的常见障碍之一.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物理学习时,要有意识地和学生一起审读问题,给学生做好示范工作. 教师在朗读题目时, 要从语
  音、语调以及肢体语言等角度突出文本中的关键信息,让学生不仅明确题意,更重要地是明确教师读题的节奏、审题的方法,久而久之,学生合理的审题习惯也就形成了.此外,还需进一步强调的是,物理问题中经常出现大段与解题无关的背景叙述,还会夹杂一些干扰条件和冗余条件,对此,教师不能跳过,而应该放缓阅读语速,减轻语气,让学生自己品味条件的真正属性,让学生体验去伪存真的信息筛选过程.
  例1 中国国家跳水队被誉为“跳水梦之队”,作为世界一流选手,她们平时的训练强度和要求都很高,教练为帮助她们校准动作,会用高速数码相机来记录她们在空中的体态.某次10米跳台的双人跳水训练中,教练用每秒钟能连拍10张的相机连续记录运动员的跳水全过程.已知教练在他们起跳的一瞬间按动快门,如图1甲所示为第四张照片,如图1乙所示为第十九张照片,在第十九张照片中,运动员身体完全拉直,双手恰好触及水面.若假设运动员在起跳时重心距离跳台的高度等于触水时重心距离水面的高度,请结合上述材料,估算运动员的起跳速度.(g=10 m/s2)
  典型错误 (1)纠结于对题意的理解,认为条件不足,无法判断空气阻力在本题处理中是否需要考虑,导致无法对问题进行解决.
  (2)错误判断第四张照片为最高点,认为上升过程为0.3 s,计算运动员起跳速度为3 m/s.
  (3)错误判断起跳到触水的全过程时间为1.9 s,计算运动员的起跳速度为4.3 m/s.
  原因分析 错误(1)是学生没有把握住本题中“估算”二字的含义,既然估算,空气阻力作为次要因素可以忽略.当然,不排除学生压根就没有意识到空气阻力的影响,习惯性提取竖直上抛运动模型来处理.错误(2)是被第四幅照片误导,这是一个干扰条件,因为表演的需要,运动员可以在空中呈现出很多姿态,本题并没有指出上述情景为运动员在最高点的情况.当然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第四张分析是否为最高点?如果不是,该时刻运动员的重心属于上升阶段,还是处在下落阶段.错误(3)是学生没有把握住“教练在他们起跳的一瞬间按动快门”这句话的意思,即第一幅照片到最后一幅照片间的间隔时间是1.8 s.
  教学对策 教师要鼓励学生耐心读题,不能为节约时间而对题目进行跳读,因而忽略了重要信息.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经常性地进行读题训练,唯有如此,才能充分暴露学生信息提取能力方面的缺陷,进而激起学生不断纠正的意识.最终,学生通过在纠错过程中,实现阅读能力和信息分析能力的提升.
  2 强化物理概念以及规律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初中对物理的学习大多停留在对概念和规律的简单识记和直接运用上,高中物理则要向前推进一大步,要对概念和规律进行更为深刻的理解和运用.所以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量地让学生体验概念和规律的形成过程,让他们能充分把握物理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娴熟地掌握规律的内容、公式表达及其适用条件.此外学生还要理解哪些地方需要用什么物理原理,具体使用时有何要点等等操作层面的问题.经常听到学生抱怨答案一看就懂,但是自己分析时,却找不到头绪,其实就是上述环节没把握好.
  例2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也更加重视通过锻炼来增强体质.周日早晨,身为“暴走族”一员的大明花了40分钟,行进3600 m从山底登上山顶,之后又按照原路返回,花了20分钟到达出发地,请计算大明在上述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2)=ΔxΔt=3600×23600=2 m/s,由此可得大明全过程平均速度为2 m/s.
  原因分析 错误(1)发生的原因是学生没有真正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将其误认为两个子过程平均速度的平均值.错误(2)是学生在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两个概念上发生认识的混淆,随意对公式进行套用,而没有真正理解其中每一个字母的含义.这是彻彻底底的机械化记忆,教师授课时务必要引导学生纠正此类错误的学习方法,尤其是高中阶段还要求对矢量和标量进行区分,学生如果只是将认识停留在表面,而不会联系到具体的物理情境,那将严重阻碍他们的后续学习.
  教学对策 教师要经常让学生将自己的解析过程展示出来,这样做既可以促使学生优化思维,加强他们对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还可以暴露学生理解层面隐藏的错误认识,以便教师及时进行纠正.此外,学生将自己个性化的问题呈现在同学面前,也能相互促进思维能力的提升,并在讨论中共同成长.
  3 有效整合数学知识在物理中的运用
  高中物理的认知建构以及问题处理都强调数学工具的使用,数学和物理之间的联系比起初中阶段密切了很多.学生在高中物理问题处理过程中会涉及到求解方程,函数单调性以及极值求解,三角函数运算,空间几何分析等数学方法.例如带电粒子在电磁场运动的问题,如果学生的几何功底较为薄弱,那相关问题的处理可以用举步维艰来形容.此外,高中学生还存在这样一种错误观点:解题,关键是建立方程就可以了,具体的带数据求解是很轻松的事情.以至于很多学生在作业中,建立方程之后,就直接从同学那边将答案抄过来,这样的做法导致学生在考试中求解方程时发生很多错误,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学生使用数学方法的切身体验.
  例3 如图2甲所示,一个小球在光滑挡板的作用下静止于光滑的斜面上,已知小球重力为G,斜面的倾角为α,斜面与挡板间的夹角为β,则当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小球给挡板的压力最小;如果β=α,那么小球对挡板的压力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典型错误 学生能结合受力分析以及共点力平衡的有关思路,画出如图2乙,但是却不能将平行四边形中的角与已知的α和β联系起来,因此对几何关系的寻找屡屡出错,还有同学不能在动态调整中,区分变量和不变量,以至于第一问的最值探索没有进行下去.
  原因分析 高一学生将几何知识融入物理的能力较弱,空间想象力也亟待加强.
  教学对策 教师在高一阶段就要和学生强调数学在物理学习的重要性,引起学生的注意.同时教师要及时发现学生数学方面的知识基础,用学生所熟悉的数学语言来对物理问题进行解析.比如,代数上求解极值的常用做法包括二次函数和基本不等式等,在和高一学生讲课时应该回避后者,因为这一方法他们要在高二才会学到;又比如,当前初高中已经不再介绍余切、以及反三角函数,因此对与之相关的表述和问题,物理教学都要回避.
  综上所述,学生通过高中物理的学习不在于知道了什么,而在于通过学习领悟到什么.教学实践中发现,很多学生也确实为物理学习付出很多,但是却没有学会以物理的视角来思考问题,最终还是一场空.因此教师在高一学段就要提醒学生对上述三种能力进行针对性培养,尽早形成与物理学习相适应的的思考和行为方式.
其他文献
高中物理教学是将实验与综合知识结合的一项学科,主要是针对高中学生的物理所学知识的检测,也是对高中物理知识在实践中应用的提升.由此可见,高中物理学科的重要性.而对于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应用,更是能够有效、规范、直观的对高中物理学科的教育进行提高.  1 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功能  1.1 交互式电子白板的个性工具功能  对于交互式电子白板来说,其中有很多具有个性化的功能,在进行物理教学的同时,能够通过屏幕来
海南省农业学校于1998年秋季开始按照省委、省政府“科教扶贫”的战略部署和省教育厅下达的招生计划,连续五年承办了种植、养殖和农产品营销与加工三种类型的小康班,录取了省
2017年,伴随中央电视台《朗读者》节目的持续热播,人们对朗诵的热情再次被点燃;教育部和国家语委也在相关文件或工作要点中,对诵读艺术进校园做出了明确规定.对中小学师生来
期刊
初中学生正处于成长发育阶段,他们对事物存在好奇心,求知欲强,并有一定的动手实验能力,但这一阶段的学生仍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时期.所以,教师要根据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多种方式向学习提供信息,使学生亲历科学探究过程,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找出规律,并尝试应用科学规律去解释某些具体问题.  初中物理“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一节中指出:“流体的流速增大时,其压强要变小.”在学生学习本节以前,学
1998年,海南农垦三亚中等专业学校按海南省发展计划厅、海南省教育厅联合通知的要求,承担起为贫困地区培养一批能带动广大农民脱贫致富的农业技术骨干的任务,开始举办农村青
从70年代中期起,计算机技术开始与教学相结合,产生了计算机辅助教学(CAI).自80年代中期开始,计算机飞速发展并成为重要的教育技术之一.进入21世纪,借助于网络的计算机辅助教学也已经兴起.在近几年,又出现了数字化物理实验平台(即我们所说的传感器)的发展与完善,计算机作为一种高度交互的媒体,它在教学领域中正在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随着科技的发展,数码产品:例如手机,平板电脑等功能的多样化,中学物理教
“充水玻璃管中气泡的运动规律”是苏科版物理教材八年级上册《直线运动》中的一个学生实验.此实验是这节课的重中之重,可以这么说,这个实验的成败直接决定这节物理课的成败.那么如何对这个实验进行适当的改进,使其效果更明显、直观性更强、得到的数据更精确,本文结合教学实际谈谈笔者的实验设计.  1关于实验器材的改进  教材选用了一个两端开口的,内径约1 cm,长约60~100 cm的玻璃管.在玻璃管中注满水,
物理既是科学,也是文化,两者是相通的,就好像一枚硬币的两面.如果我们阉割了它的文化属性,将会导致一系列严重的后果.杨振宁曾尖锐地指出过:“忽视人文,中国将付出极大代价……”.物理作为一种高品位的文化为物理教学中融合人文性奠定了内在的逻辑基础,当前我们要把经常听到一些大容量、高密度的物理知识课堂转变为向学生呈现真善美的文化统一体的物理文化课堂.引导学生去探寻知识的演变,揭示知识的本质,体现物理的文化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人们的许多物理知识是通过实验,经过认真思考总结出来的.本文介绍一种多功能物理实验演示管,在学习中使用该仪器可以演示多个经典实验,实验现象较教材中介绍的方法或者方案更加直观,令人感到惊奇,为学习提供了非常直观的感性认识,有助于学生理解物理知识点,同时培养学习兴趣.  1教具装置图(如图1所示)  仪器包括竖直管,带孔的底座,支撑脚,止水阀,注射器.  2制作材料  长
1问题的提出  八年级下册教科书上定义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或气体向上的托力,这个力叫做浮力.气体浮力很小、学生很难直观地感受到.书上通过提出问题,气球为什么能够腾空升起,以及课后一道习题:汉代曾发明的可作为军事信号的“孔明灯”灯笼升空的原理.用这两个问题来感受浮力,笔者认为学生对浮力感受的冲击力还不够强烈.通过本文介绍的自制教具,让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气体浮力的存在.  2气体浮力演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