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放中透出凝重,平淡中显现奇崛

来源 :作文周刊·七年级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ppykaijie19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家名片】
  汪曾祺(1920.3.5-1997.5.16),江苏高邮人,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汪曾祺在短篇小说的创作上颇有成就,对戏剧与民间文艺也有着深入的钻研,作品有《受戒》《晚饭花集》《逝水》《晚翠文谈》等。
   散文方面,没有结构的苦心经营,也不追求题旨的玄奥深奇,而是娓娓道来,如话家常。汪曾祺以个人化的细小琐屑的题材,使“日常生活审美化”,让真与美、恬淡与雍容回归散文,让散文走出“千人一面,千部一腔”的局面,可谓功不可没。
   小说方面则充溢着浓浓的“中国味儿”。正因为汪曾祺对传统文化非常热爱,因而在创作上追求回到现实主义,回到民族传统中去。
   在语言上,则强调着力使用中国味儿的语言。其小说流溢出的美质,在于对民族心灵和性灵的发现,以近乎虔敬的态度书写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人物趣事】
  1.20世纪80年代,有一次,作家陈国凯去湖南开会。开饭时,他看见一个老头已坐在饭桌前,面前放着一杯酒。当时,陈国凯只听说过大名鼎鼎的汪曾祺,但并未见过其人。他刚坐到那老头旁边时,就有人给他介绍了汪曾祺。还不等陈国凯说话,就听汪曾祺大笑道:“哈哈,你就是陈国凯啊,想不到你竟是这个鬼样子!”陈国凯一下子就被这个可爱的老头逗乐了,大笑着问汪曾祺:“你想我应该是什么样子?”汪曾祺依然笑道:“我原以为你长得很高大,想不到你却骨瘦如柴。”自此,二人成了无话不谈的忘年交。
   2.汪曾祺嗜酒,一日无酒,便觉无味。他在与我国著名古文字学家朱德熙先生的交往中,曾留下了不少“蹭酒”趣事。一次,朱德熙从昆明出差回来,带回一大块宣威火腿。本来朱德熙准备晚上请汪曾祺过来吃饭,没想到,汪曾祺中午就来了。他一进门就说:“德熙呀,老远我就闻到了你屋子里火腿和美酒的香味了,所以不请自来了!”朱德熙找出大半瓶洋酒和大半瓶茅台酒,切了一块火腿,请汪曾祺下酒。汪曾祺也不客气,三两下就把美酒佳肴装进了自己的肚子。
  【经典掠影】
  岳阳楼记
   岳阳楼值得一看。
   长江三胜,滕王阁、黄鹤楼都没有了,就剩下这座岳阳楼了。
   岳阳楼最初是唐开元中中书令张说所建,但在一般中国人的印象里,它是滕子京建的。滕子京之所以出名,是由于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虽然范记写得很清楚,滕子京不过是“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然而大家不甚注意,总以为这是滕子京建的。滕子京因为岳阳楼而不朽,而岳阳楼又因为范仲淹的一记而不朽。《岳阳楼记》通篇写得很好,而尤其为人传诵者,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两句名言。可以这样说,岳阳楼是由于这两句名言而名闻天下的。这两句话哺育了很多后代人,对中国知识分子的品德的形成,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现在的岳阳楼早已不是滕子京重修的了。这座楼烧掉了几次。但是人们还相信这是滕子京修的那座楼,因为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实在太深入人心了。也很可能,后来两次修复都还保存了滕楼的旧样。
   我在别处没有看见过一个像岳阳楼这样的建筑。全楼为四柱、三层、盔顶的纯木结构。主楼三层,高十五米,中间以四根楠木巨柱从地到顶承荷全楼大部分重力,再用十二根宝柱作为内围,外围绕以十二根檐柱,彼此牵制,结为整体。全楼纯用木料构成,逗缝对榫,没用一钉一铆,一块砖石。楼的结构精巧,但是看起来端庄浑厚,落落大方,没有搔首弄姿的小家气,在烟波浩淼的洞庭湖上很压得住,很有气魄。
   岳阳楼本身很美,尤其美的是它所占的地势。“滕王高阁临江渚”,看来和长江是有一段距离的。黄鹤楼在蛇山上,晴川历历,芳草萋萋,宜俯瞰,宜远眺,楼在江之上,江之外,江自江,楼自楼。岳阳楼刚好像直接从洞庭湖里长出来的。楼在岳阳西门之上,城门口即是洞庭湖。伏在楼外女墙上,好像洞庭湖就在脚底,丢一个石子,就能听见水响。楼与湖是一整体。没有洞庭湖,岳阳楼不成其为岳阳楼;没有岳阳楼,洞庭湖也就不成其为洞庭湖了。站在岳阳楼上,可以清清楚楚看到湖中帆船来往,渔歌互答,可以扬声与舟中人说话;同时又可远看浩浩汤汤,横无际涯,北通巫峡,南极潇湘的湖水,远近咸宜,皆可悦目。“气吞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并非虚语。
   我们登岳阳楼那天下雨,游人不多。有三四级风,洞庭湖里的浪不大,没有起白花。本地人说不起白花的是“波”,起白花的是“涌”。“波”和“涌”有这样的区别,我还是第一次听到。这可以增加对于“洞庭波涌连天雪”的一点新的理解。
   夜读《岳阳楼诗词选》。读多了,有千篇一律之感。最有气魄的还是孟浩然的那一联,和杜甫的“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刘禹锡的“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化大境界为小景,另辟蹊径。写得最美的,还是屈大夫的“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两句话,把洞庭湖就写完了!
  (选自《汪曾祺自选集》)
  赏析
  文章围绕“岳阳楼值得一看”一句从四个方面展开行文:长江三胜只剩岳阳楼了;范仲淹的忧乐名言使岳阳楼名闻天下;岳阳楼建筑风格独特,不仅内在结构精巧,外在形态也端庄浑厚,落落大方,独具气魄;岳阳楼所占地势优越,作者把它和另外两座名楼——滕王阁和黄鹤楼的地理位置进行比较,突出了岳阳楼的独特之处;又以岳阳楼与洞庭湖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关系来突出它优越的地理位置。最后写俯视与远眺的所见所闻,也是写得有声有色。
   岳阳楼的独特魅力便在我们面前自然而然地显现出来。
  【写作之道】
  1.这些写神情、画眼睛,从观赏者的角度反映出人的姿媚,都只是方法,是“用”,而不是“体”。“体”,是生活。没有丰富的生活积累,只是知道这些方法,还是写不出好作品的。反之,生活丰富了,对于这些方法,也就容易掌握,容易运用自如。
   2.喜欢画,对写小说,也有点好处。一个是,我在构思一篇小说的时候,有点像我父亲画画那样,先有一团情致,一种意向,然后定间架、画“花头”、立枝干、布叶、匀筋;一个是,可以鍛炼对于形体、颜色、“神气”的敏感。我以为,一篇小说,总得有点画意。
其他文献
树叶凋零,秋风瑟瑟,空气中传来淡淡的菊花香,萧杀是这个季节的主调。每每这时,我就想起您。我的外婆,曾给予我浓郁芳香和温暖真情的您。如今,您走了,留给我的是幸福的回忆和无尽的想念。①银汉迢迢,明月皎皎。还记得小时候,爸爸妈妈工作忙,每天送我去学校的都是您。我拉着您温暖的大手,阳光折射出五彩的光芒,调皮的我加快脚步飞奔向前,您拼命地抓紧我,唯恐我跑丢了。直到看着我欢快地跑进学校的大门才放心。多少次,您
期刊
古人云:“题者,额也;目者,眼也。”也就是说,题目是一篇文章的前额和眼睛。“秧好一半谷,题好一半文”,在紧扣主题、审题明晰的基础上,拟一个准确、简洁、醒目、新颖、别致的标题,确实能够引人注目,发人深省。  郑板桥在总结自己的创作经验时说:“题高则诗高,题矮则诗矮,不可不慎也。”文章的标题如同一个人的眼睛,应该有着传神的魅力及画龙点睛的功效。老师在批改学生作文时,往往凭着标题,就能基本判断出这篇作文
期刊
清晨的时光往往是最惬意的。我伸了个懒腰从床上爬起来,去迎接那明媚的阳光。空气中飘散着浓浓的饭香,我知道,一定是妈妈又在做好吃的了。   穿著舒适的睡衣,我踱步到厨房,那里,每天的味道都不会重样,一样的只有妈妈忙忙碌碌的身影。此时的她,正双手沾满了洁白的面粉,一只手摊开,上面放着一个面团,另一只手在一个白花瓷盆里挖一团枣红色的豆沙。我暗自兴奋,今天的早饭是豆沙包。   正想着,风从纱窗外钻进来,调皮
期刊
【文题亮相】   请以“与 的邂逅”为题,写一篇与动物有关的作文。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3)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4)不少于600字;(5)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课文导入】   例1:冬天的早晨,门口蜷伏着一只很可怜的小猫,毛色是花白的,但并不好看,又很瘦。它伏着不去。我们如不取来留养,至少也要为冬寒与饥饿所杀。张妈把它拾了进来,每天给它饭吃
期刊
【媒体关注】  传统文物“飞入寻常百姓家”   《遇见天坛》是天坛首次以电视综艺节目的形式,最大限度向媒体和公众开放资源的尝试。在节目录制过程中,天坛不仅首次开放祈年殿殿内、皇穹宇殿内、文物库、斋宫寝宫、神乐署、显佑殿、南宰牲亭等区域,还为节目成立专门的文化专家组,参与节目文化内容的前期策划,对节目内容进行把关,并授权北京电视台进行关于天坛元素的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等等。随着《遇见天坛》的热播,观众
期刊
乍一看,动物与发明这两者间似乎风马牛不相及。然而,人们却在探索动物世界的奥秘中,得到了一定的启示。许多科技发明也与动物结下了不解之缘。  海鲎与电视摄像机   海鲎的背壳上长着两只眼睛,两侧还有由1000只左右的小眼组成的复眼。当它发现鱼的身影时,就用突出眼眶的办法增大目标的清晰度,从而获得鱼体的轮廓。发明家模仿鲎眼的原理,研制出了电视摄像机。  鸵鸟、袋鼠与智能仿生靴   這款靴子模仿的是鸵鸟与
期刊
时间如流水般从我眼前逝去,不留一丁点儿痕迹。转眼间,我已是一名初中生了,成长的痕迹留在了相册里……   翻开相册,第一张照片映入我眼帘。照片上,一群小朋友们佩戴着鲜艳的红领巾,正举起右手,大声宣誓着……那天,我们站成整齐的两排,仔细地聆听老师的讲话,一想到自己马上就要成为一名真正的少先队员了,我就无法平复内心的喜悦。我们大声地朗读着誓言:我是中国少年先锋队队员……我决心遵照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好好学
期刊
【人物名片】  季羡林(1911年8月6日—2009年7月11日),山东省聊城市临清人,字希逋,又字齐奘。国际著名东方学大师、语言学家、文学家、国学家、佛学家、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1929年进入山东省立济南高中,其国文老师董秋芳是鲁迅的朋友,也是著名翻译家。季羡林之所以五六十年来笔耕不辍,均拜董老师所赐。  季羡林历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聊城大学名誉校长、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会
期刊
【技法导入】   首尾呼应是指文章开头出现的事物或语句在结尾处再次出现,使全文形成一个首尾圆合的整体,从而使内容更为完整,结构更为紧密。那么,我们应该怎样使用首尾呼应法写作,才能增强作文的回环美呢?   首尾呼应主要有以下两种常见形式:   一、运用倒叙法的记叙文,首尾呼应在结构上,可以增强文章的完整性。如吴伯箫《记一辆纺车》就运用了倒叙法,首尾呼应很是严密。   开头:“我曾经使用过一辆纺车,离
期刊
人生有伤,有痛,有甜,更有苦。每一个创伤都是一种成熟,它令人思索,使人坚强,让人懂得珍惜。如果一个人没有品过苦,就难以生出慈悲心;如果一个人没有品过苦,就难以知道甜的滋味。   人生是一场修行,一场关于苦难的修行。你,准备好了吗?  【阅读训练一】  牡丹花水  坐在从兰州开往敦煌的旅游车上,一路不停地喝水。问自己怎么会这么渴,回答竟是渴的大戈壁传染给了我难耐的焦渴。   导游王小姐是个锦心绣口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