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在循环经济理念的支撑下,阐述了生态城市内涵,基于湖南省长沙市生态城市建设的实际,提出了加快建设生态城市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循环经济;生态城市;长沙
中图分类号:F29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0)-11-0191-3
1 生态城市的理念
1.1 研究综述
“生态城市”是197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第16届会议上“关于人类聚居地的生态综合研究”中提出的。1990-2002年,分别在伯利克、阿德莱德、约夫、库里蒂巴和深圳共召开了五次生态城市国际会议,使生态城市规划设计与建设的理念得到了更为广泛的普及。1984年前苏联生态学家杨诺斯基提出生态城市是一种理想的城市模式,其中技术与自然充分融合、人的创造力和生产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1987年美国生态学家理查德.雷吉斯特提出,生态城市追求人类和自然的健康与活力,生态城市即生态健康的城市,是紧凑、充满活力、节能,并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聚居地。黄光宇于1992年提出,生态城市是社会和谐、经济高效、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居住区形式,具有自然、城市和人融为有机整体、形成互惠共生结构的特点。沈清基于1998年提出,生态城市是一个经济发达、社会繁荣、生态保护高度和谐、技术与自然达到充分融合,城市环境清洁、优美舒适,从而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创造力和生产力,并有利于提高城市文明程度的稳定、协调、持续发展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王详荣于2001年提出,生态城市是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物质、能量、信息高效利用,基础设施完善,布局合理,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聚居地。2006年郝朝德认为生态城市是是结构合理、功能高效、关系协调的城市。可以说,自生态城市这个概念诞生起,就一直深受学者的青睐,生态城市建设已经成为了中国城市发展的主流。虽然对生态城市的研究很多,但至今学术界仍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生态城市概念。
1.2 生态城市的内涵
生态城市是一个具有宜居的人居环境、人和自然能够和谐相处的城市。黄光宇指出生态城市应该具有和谐性、高效性、整体性、多样性、全球性等特征。因此生态城市的创建标准一般可以分为三个目标系统:社会生态标准、经济生态标准和自然生态标准。必须要在经济增长方式改变的基础上实现经济的高效增长并做到人和自然的和谐统一。在生态文明、城乡融合的大背景下,笔者认为生态城市应该具有以下内涵:
(1)经济高效并且良性循环,按循环经济原则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内涵型转变。二、三产业与第一产业互相融合,建立既能满足当前需求,又能适应未来发展的农业生产体系。产业结构优化,知识产业产业成为产业结构的主体,建立生态化的工业体系,物质、能量、信息能够得到高效利用。
(2)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相融合,具有良好的区域生态环境,以资源承载力和环境容量为依据,生态环境得到改善,生物多样性得到保护,城乡各类用地得到充分利用。
(3)以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持续利用为手段,以实现城市与区域的生态环境相融合为目标,鼓励支持发展各种生态工业园区。
(4)社会和谐,有着完善的社会服务和保障体系,打破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实现城乡空间融合,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实现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建设人-自然和谐、持续发展的人居环境。
2 长沙生态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002年8月16日,国家环保总局正式批准长沙市为全国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地区。据2002年《生态城市建设的深圳宣言》,生态城市的建设包含生态安全、生态卫生、生态产业代谢、生态景观整合、生态意识培养五个层面。根据2003年5月国家环保总局颁布的“生态市建设标准(试行)”,生态城市的建设包括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和社会进步三类。本文从这三个层面出发,从30类指标中选出如下20个指标构成长沙市生态城市测度指标体系(表1)。
表1 生态城市测度指标体系
目标层 测度层 指标层
生态城市 经济发展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农民年人均纯收入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第三产业占GDP比例 单位GDP能耗 单位GDP水耗
环境保护 森林覆盖率 城市空气质量 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工业固体废弃物处置利用率旅游区环境达标率城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城市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 环境保护投资占GDP比例
社会进步 城市化水平 恩格尔系数 城市人均铺装道路面积 高等教育入学率城市气化率
由于生态城市目前还没有一个完全的定义和标准,根据《标准》和长沙市的历史条件、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状况,按照上述指标得到(表2):
表2 长沙市生态城市测度指标体系
目标层 测度层 指标层 标准值 现状值
生态城市 经济发展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元/人) ≥30000 33711
农民年人均纯收入
/(元/人) ≥7500 5438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元/人) ≥13000 13924
第三产业占GDP
比例/% ≥50% 48.7
单位GDP能耗
(吨标煤/万元) ≤1.4 0.943
单位GDP 水耗
(立方/万元) ≤150 420
环境保护 森林覆盖率/% ≥40 49.27%
城市空气质量(好于或等于二级标准)/天/年 ≥330 298
城镇生活污水集中
处理率/% ≥70 85%
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
处理率/% 100 100
工业固体废弃物处置
利用率/% ≥80 93%
旅游区环境达标率/% 100 98.65
城镇人均公共绿地
面积/(m2/人) ≥11 8.65
城市水功能区水
质达标率/% 100 100
环境保护投资占GDP
比例/% ≥3.5 2.23
社会进步 城市化水平/% ≥50 60.2
恩格尔系数/% <40 39.5
城市人均铺装道路面积
/(m2/人) ≥8 14.3
高等教育入学率/% ≥60 50
城市气化率/% ≥90 96
※数据来源:长沙统计年鉴(2008年)。
从上述20个指标中,可以看出,和国家的生态城市的标准值相比,长沙市在环境保护和社会进步这两个层面的合格率比较高,但在城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旅游区环境达标率、环境保护投资占GDP比例、高等教育入学等率方面和标准值存在一定的差距。这说明一方面,长沙环保意识不够强,仍然需要在生态意识培养、生态文化构建方面努力;另一方面,城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是反应一个城市宜居程度的重要指标,宜居城市不仅要求有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更有生态层次上的要求。生态城市不等于山水城市,山水城市注重强调城市建设的“形”,对城市的社会和经济属性论述较少;而生态城市强调城市建设的“神”,包括自然生态化、经济生态化和社会生态化。山水城市和生态城市都注重強调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但山水城市的内涵相对狭窄,而生态城市的内涵则相对宽泛。从经济发展这一层次上来讲,城乡收入差异明显,单位GDP水耗高,第三产业占GDP比例仍比较低,与标准的生态城市尚存些差距。从总体上进行评价,可以得出结论:长沙市生态化程度还处在较低的层次上。
3 循环经济是建设生态城市的立足点
3.1 循环经济的产生与发展
循环经济的思想萌芽可以追溯到环境保护主义思潮兴起的时候,1962年美国生态学家卡尔逊发表了《寂静的春天》,指出生物界以及人类所面临的危险。60年代鲍尔丁提出的“宇宙飞船理论”可以作为循环经济的早期代表,大致内容是:地球像是在太空飞行的宇宙飞船,飞船靠不断消耗自身有限的资源而生存。如果不合理开发资源、破坏环境,人类就会像宇宙飞船那样走向毁灭。因此,宇宙飞船经济要求以新的“循环式经济”代替旧的“单方程式经济”。70年代国际社会虽然开始了有组织的环境整治运动,循环经济思想还是一种比较超强性的理念,并没有得到太大发展。80年代杜邦公司提出了“3R”原则,标志着循环经济思想的形成。90年代,随着可持续发展成为世界潮流,循环经济战略开始形成体系。
20世纪90年代之后,发展知识经济和循环經济成为国际社会的两大趋势。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起引进了关于循环经济的思想,此后对于循环经济的理论研究和实践不断深入。2004年9月25日,我国诞生了第一部循环经济生态城市地方性法规《贵阳市建设循环经济生态城市条例》。2005年7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提出,坚持依法推进循环经济发展。2008年8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该法自2009年1月1日起开始施行。
3.2 循环经济的内涵
循环经济,是指在生产、流通和消费等过程中进行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活动的总称。循环经济也称为资源闭环利用型经济,在保持生产扩大和经济增长的同时,通过建立“资源-生产-产品-消费-废弃物再资源化”物质的清洁闭环流动模式,既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又避免由于对地球掠夺式开发所导致的自然生态的破坏。其技术特征表现为资源消耗的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再生化,其核心是提高生态环境的利用效率。
3.3 循环经济与生态城市的关系
循环经济是建立在生态学相关理论上的,其一个最主要的指导原理就是生态系统原理,所以从本质上说,循环经济本身就是一种生态经济。走循环经济道路,有利于城市的生态化建设,生态城市是发展循环经济的一种重要的区域模式,两者相辅相成。
4 加快长沙生态城市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4.1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及技术创新
4.1.1 发展生态农业 (1)积极开发生态种植业,全面改造中低产田,调整种植业结构。(2)发展生态畜牧业,推广适度规模养殖,抓好生态饲料的开发和利用。通过采用高新技术手段,使农业废物无害化、资源化,形成了生态大农业的良性循环。(3)要解决好土地资源的污染问题,从控制、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开始,积极推广使用生物肥和生物制药,加快有机废弃物的资源化处理,积极使用可降解农膜,减少农业的白色污染,还原土地原始状态。
4.1.2 发展生态工业,建立生态工业园 工业发展要坚持不污染环境、不破坏资源、不搞低水平重复建设原则。在产业方向上,鼓励发展有利于生态环境建设的产业;在布局上,对新上工业项目特别是化工项目,实行集中布点;在企业生产过程中,推行清洁生产和使用清洁能源,减少单位经济产出的废物排放量,实现达标排放。
4.1.3 发展生态旅游业,提高第三产业比重 包括包括浏阳大围山生态旅游基地、城郊农业生态旅游休闲基地、以岳麓山风景名胜区为依托、橘子洲为绿心、湘江风光带为轴, 由城郊公园、近郊公园的风景资源与人文景观、历史遗存及楚湘文化资源组成的生态旅游基地等。良好的环境和自然生态是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长沙市各类旅游资源很多,要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实施生态旅游战略,达成旅游大产业的目标。
4.2 倡导绿色消费
绿色消费的内容非常宽泛,不仅包括绿色产品,还包括物资的回收利用,能源的有效使用,对生存环境,对物种的保护等,可以说涵盖生产行为,消费行为的方方面面。它主要是指在社会消费中,不仅要满足当代人的消费需求和安全、健康,还要满足子孙后代的消费需求和安全、健康。它有三层含义:一是倡导消费者在消费时选择未被污染或有助于公众健康的绿色产品;二是在消费过程中注重对垃圾的处置,不造成环境污染;三是引导消费者转变消费观念,崇尚自然、追求健康,在追求生活舒适的同时,注重环保、节约资源和能源,实现可持续消费。政府要引导消费者向无污染、无公害、有助于身体健康的“绿色消费”方向发展,引导各行各业对绿色生态技术不断创新,保护生态平衡。
4.3 加强城市绿化建设
城市绿化是建设生态城市的重要内容,它对于改善城市生态和人居环境,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促进城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政府要实行严格的城市绿化管理制度,合理划定绿化用地,科学安排绿化布局,充分利用原有的人文和自然条件,优先培育和种植区域适应性强、体现本地特色的绿化植物种类,通过调整和优化城市用地结构、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率、扩大绿地比例等多种形式,不断增加绿地面积,恢复生态功能和植物的多样性。市区绿化要做到片、线、点结合,除了保护好城市公园和道路两旁的树木花草之外,还应尽可能绿化立交桥和建筑物顶层,以扩大绿地面积。
4.4 加大生态环境保护
环境优美、宜人是生态城市建设的前提,良好的城市环境有利于改善投资环境,促进经济发展。政府要逐步提高环保投资占GDP 的比例,不断提高环境保护的综合能力。加快立法步伐,出台大气污染防治条例、饮用水源地保护条例等地方法规和规章,严格控制燃煤污染,加大治理机动车尾气和扬尘污染力度,进一步提高环境空气质量。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污水处理能力和处理深度,鼓励中水的有效回用。积极推行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实现垃圾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处置。建设规范化的固体废物集中调配与处理中心,医疗废物集中处理、危险废物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完成重点河道截污、清淤、两岸绿化工程。总之,将循环经济理论运用到生态城市建设有助于人类利用有限的资源,有利于改善人类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4.5 建立生态补偿制度,实行奖惩型补偿办法
要把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目标责任制考核结果作为对乡镇、街道实施生态补偿的重要依据,根据考核结果公平合理地安排生态补偿专项资金;建立严格的水环境保护行政责任制;逐步探索建立其他生态环境因素破坏责任者经济赔偿制度,研究制定环境污染经济赔偿实施办法;建立生态补偿效益评估制度,实行生态补偿接受地年度生态补偿实施情况的报告制度和生态补偿实施情况部门年度审计制度。
参考文献
[1] 沈清基.城市生态与城市环境[OL].中国知网
[2] 周海燕.长沙生态城市建设研究[OL].中国知网
[3] 李伟,江秀辉.循环经济理论与生态城市的建设[J].循环经济.
[4] 欧阳培,赵敏.生态城市建设若干问题研究——以长沙生态城市建设为例[J].长沙大学学报.
[5] 谢传宁.循环经济发展与城市生态关系的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08,9.
[6] 郝朝德.谈生态城市建设[J].江淮水利科技,2006,(1).
[7] 李育冬.基于循环经济的生态型城市发展理论与应用研究[A].新疆大学博士学位论文[D].
作者简介:郭向宇,男,湖南益阳人,湖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城市与区域规划;吴珠,女,湖南益阳人,湖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城市与区域规划;李艳,女,湖南益阳人,湖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城市与区域规划。
关键词:循环经济;生态城市;长沙
中图分类号:F29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0)-11-0191-3
1 生态城市的理念
1.1 研究综述
“生态城市”是197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第16届会议上“关于人类聚居地的生态综合研究”中提出的。1990-2002年,分别在伯利克、阿德莱德、约夫、库里蒂巴和深圳共召开了五次生态城市国际会议,使生态城市规划设计与建设的理念得到了更为广泛的普及。1984年前苏联生态学家杨诺斯基提出生态城市是一种理想的城市模式,其中技术与自然充分融合、人的创造力和生产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1987年美国生态学家理查德.雷吉斯特提出,生态城市追求人类和自然的健康与活力,生态城市即生态健康的城市,是紧凑、充满活力、节能,并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聚居地。黄光宇于1992年提出,生态城市是社会和谐、经济高效、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居住区形式,具有自然、城市和人融为有机整体、形成互惠共生结构的特点。沈清基于1998年提出,生态城市是一个经济发达、社会繁荣、生态保护高度和谐、技术与自然达到充分融合,城市环境清洁、优美舒适,从而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创造力和生产力,并有利于提高城市文明程度的稳定、协调、持续发展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王详荣于2001年提出,生态城市是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物质、能量、信息高效利用,基础设施完善,布局合理,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聚居地。2006年郝朝德认为生态城市是是结构合理、功能高效、关系协调的城市。可以说,自生态城市这个概念诞生起,就一直深受学者的青睐,生态城市建设已经成为了中国城市发展的主流。虽然对生态城市的研究很多,但至今学术界仍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生态城市概念。
1.2 生态城市的内涵
生态城市是一个具有宜居的人居环境、人和自然能够和谐相处的城市。黄光宇指出生态城市应该具有和谐性、高效性、整体性、多样性、全球性等特征。因此生态城市的创建标准一般可以分为三个目标系统:社会生态标准、经济生态标准和自然生态标准。必须要在经济增长方式改变的基础上实现经济的高效增长并做到人和自然的和谐统一。在生态文明、城乡融合的大背景下,笔者认为生态城市应该具有以下内涵:
(1)经济高效并且良性循环,按循环经济原则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内涵型转变。二、三产业与第一产业互相融合,建立既能满足当前需求,又能适应未来发展的农业生产体系。产业结构优化,知识产业产业成为产业结构的主体,建立生态化的工业体系,物质、能量、信息能够得到高效利用。
(2)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相融合,具有良好的区域生态环境,以资源承载力和环境容量为依据,生态环境得到改善,生物多样性得到保护,城乡各类用地得到充分利用。
(3)以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持续利用为手段,以实现城市与区域的生态环境相融合为目标,鼓励支持发展各种生态工业园区。
(4)社会和谐,有着完善的社会服务和保障体系,打破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实现城乡空间融合,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实现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建设人-自然和谐、持续发展的人居环境。
2 长沙生态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002年8月16日,国家环保总局正式批准长沙市为全国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地区。据2002年《生态城市建设的深圳宣言》,生态城市的建设包含生态安全、生态卫生、生态产业代谢、生态景观整合、生态意识培养五个层面。根据2003年5月国家环保总局颁布的“生态市建设标准(试行)”,生态城市的建设包括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和社会进步三类。本文从这三个层面出发,从30类指标中选出如下20个指标构成长沙市生态城市测度指标体系(表1)。
表1 生态城市测度指标体系
目标层 测度层 指标层
生态城市 经济发展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农民年人均纯收入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第三产业占GDP比例 单位GDP能耗 单位GDP水耗
环境保护 森林覆盖率 城市空气质量 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工业固体废弃物处置利用率旅游区环境达标率城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城市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 环境保护投资占GDP比例
社会进步 城市化水平 恩格尔系数 城市人均铺装道路面积 高等教育入学率城市气化率
由于生态城市目前还没有一个完全的定义和标准,根据《标准》和长沙市的历史条件、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状况,按照上述指标得到(表2):
表2 长沙市生态城市测度指标体系
目标层 测度层 指标层 标准值 现状值
生态城市 经济发展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元/人) ≥30000 33711
农民年人均纯收入
/(元/人) ≥7500 5438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元/人) ≥13000 13924
第三产业占GDP
比例/% ≥50% 48.7
单位GDP能耗
(吨标煤/万元) ≤1.4 0.943
单位GDP 水耗
(立方/万元) ≤150 420
环境保护 森林覆盖率/% ≥40 49.27%
城市空气质量(好于或等于二级标准)/天/年 ≥330 298
城镇生活污水集中
处理率/% ≥70 85%
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
处理率/% 100 100
工业固体废弃物处置
利用率/% ≥80 93%
旅游区环境达标率/% 100 98.65
城镇人均公共绿地
面积/(m2/人) ≥11 8.65
城市水功能区水
质达标率/% 100 100
环境保护投资占GDP
比例/% ≥3.5 2.23
社会进步 城市化水平/% ≥50 60.2
恩格尔系数/% <40 39.5
城市人均铺装道路面积
/(m2/人) ≥8 14.3
高等教育入学率/% ≥60 50
城市气化率/% ≥90 96
※数据来源:长沙统计年鉴(2008年)。
从上述20个指标中,可以看出,和国家的生态城市的标准值相比,长沙市在环境保护和社会进步这两个层面的合格率比较高,但在城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旅游区环境达标率、环境保护投资占GDP比例、高等教育入学等率方面和标准值存在一定的差距。这说明一方面,长沙环保意识不够强,仍然需要在生态意识培养、生态文化构建方面努力;另一方面,城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是反应一个城市宜居程度的重要指标,宜居城市不仅要求有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更有生态层次上的要求。生态城市不等于山水城市,山水城市注重强调城市建设的“形”,对城市的社会和经济属性论述较少;而生态城市强调城市建设的“神”,包括自然生态化、经济生态化和社会生态化。山水城市和生态城市都注重強调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但山水城市的内涵相对狭窄,而生态城市的内涵则相对宽泛。从经济发展这一层次上来讲,城乡收入差异明显,单位GDP水耗高,第三产业占GDP比例仍比较低,与标准的生态城市尚存些差距。从总体上进行评价,可以得出结论:长沙市生态化程度还处在较低的层次上。
3 循环经济是建设生态城市的立足点
3.1 循环经济的产生与发展
循环经济的思想萌芽可以追溯到环境保护主义思潮兴起的时候,1962年美国生态学家卡尔逊发表了《寂静的春天》,指出生物界以及人类所面临的危险。60年代鲍尔丁提出的“宇宙飞船理论”可以作为循环经济的早期代表,大致内容是:地球像是在太空飞行的宇宙飞船,飞船靠不断消耗自身有限的资源而生存。如果不合理开发资源、破坏环境,人类就会像宇宙飞船那样走向毁灭。因此,宇宙飞船经济要求以新的“循环式经济”代替旧的“单方程式经济”。70年代国际社会虽然开始了有组织的环境整治运动,循环经济思想还是一种比较超强性的理念,并没有得到太大发展。80年代杜邦公司提出了“3R”原则,标志着循环经济思想的形成。90年代,随着可持续发展成为世界潮流,循环经济战略开始形成体系。
20世纪90年代之后,发展知识经济和循环經济成为国际社会的两大趋势。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起引进了关于循环经济的思想,此后对于循环经济的理论研究和实践不断深入。2004年9月25日,我国诞生了第一部循环经济生态城市地方性法规《贵阳市建设循环经济生态城市条例》。2005年7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提出,坚持依法推进循环经济发展。2008年8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该法自2009年1月1日起开始施行。
3.2 循环经济的内涵
循环经济,是指在生产、流通和消费等过程中进行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活动的总称。循环经济也称为资源闭环利用型经济,在保持生产扩大和经济增长的同时,通过建立“资源-生产-产品-消费-废弃物再资源化”物质的清洁闭环流动模式,既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又避免由于对地球掠夺式开发所导致的自然生态的破坏。其技术特征表现为资源消耗的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再生化,其核心是提高生态环境的利用效率。
3.3 循环经济与生态城市的关系
循环经济是建立在生态学相关理论上的,其一个最主要的指导原理就是生态系统原理,所以从本质上说,循环经济本身就是一种生态经济。走循环经济道路,有利于城市的生态化建设,生态城市是发展循环经济的一种重要的区域模式,两者相辅相成。
4 加快长沙生态城市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4.1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及技术创新
4.1.1 发展生态农业 (1)积极开发生态种植业,全面改造中低产田,调整种植业结构。(2)发展生态畜牧业,推广适度规模养殖,抓好生态饲料的开发和利用。通过采用高新技术手段,使农业废物无害化、资源化,形成了生态大农业的良性循环。(3)要解决好土地资源的污染问题,从控制、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开始,积极推广使用生物肥和生物制药,加快有机废弃物的资源化处理,积极使用可降解农膜,减少农业的白色污染,还原土地原始状态。
4.1.2 发展生态工业,建立生态工业园 工业发展要坚持不污染环境、不破坏资源、不搞低水平重复建设原则。在产业方向上,鼓励发展有利于生态环境建设的产业;在布局上,对新上工业项目特别是化工项目,实行集中布点;在企业生产过程中,推行清洁生产和使用清洁能源,减少单位经济产出的废物排放量,实现达标排放。
4.1.3 发展生态旅游业,提高第三产业比重 包括包括浏阳大围山生态旅游基地、城郊农业生态旅游休闲基地、以岳麓山风景名胜区为依托、橘子洲为绿心、湘江风光带为轴, 由城郊公园、近郊公园的风景资源与人文景观、历史遗存及楚湘文化资源组成的生态旅游基地等。良好的环境和自然生态是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长沙市各类旅游资源很多,要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实施生态旅游战略,达成旅游大产业的目标。
4.2 倡导绿色消费
绿色消费的内容非常宽泛,不仅包括绿色产品,还包括物资的回收利用,能源的有效使用,对生存环境,对物种的保护等,可以说涵盖生产行为,消费行为的方方面面。它主要是指在社会消费中,不仅要满足当代人的消费需求和安全、健康,还要满足子孙后代的消费需求和安全、健康。它有三层含义:一是倡导消费者在消费时选择未被污染或有助于公众健康的绿色产品;二是在消费过程中注重对垃圾的处置,不造成环境污染;三是引导消费者转变消费观念,崇尚自然、追求健康,在追求生活舒适的同时,注重环保、节约资源和能源,实现可持续消费。政府要引导消费者向无污染、无公害、有助于身体健康的“绿色消费”方向发展,引导各行各业对绿色生态技术不断创新,保护生态平衡。
4.3 加强城市绿化建设
城市绿化是建设生态城市的重要内容,它对于改善城市生态和人居环境,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促进城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政府要实行严格的城市绿化管理制度,合理划定绿化用地,科学安排绿化布局,充分利用原有的人文和自然条件,优先培育和种植区域适应性强、体现本地特色的绿化植物种类,通过调整和优化城市用地结构、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率、扩大绿地比例等多种形式,不断增加绿地面积,恢复生态功能和植物的多样性。市区绿化要做到片、线、点结合,除了保护好城市公园和道路两旁的树木花草之外,还应尽可能绿化立交桥和建筑物顶层,以扩大绿地面积。
4.4 加大生态环境保护
环境优美、宜人是生态城市建设的前提,良好的城市环境有利于改善投资环境,促进经济发展。政府要逐步提高环保投资占GDP 的比例,不断提高环境保护的综合能力。加快立法步伐,出台大气污染防治条例、饮用水源地保护条例等地方法规和规章,严格控制燃煤污染,加大治理机动车尾气和扬尘污染力度,进一步提高环境空气质量。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污水处理能力和处理深度,鼓励中水的有效回用。积极推行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实现垃圾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处置。建设规范化的固体废物集中调配与处理中心,医疗废物集中处理、危险废物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完成重点河道截污、清淤、两岸绿化工程。总之,将循环经济理论运用到生态城市建设有助于人类利用有限的资源,有利于改善人类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4.5 建立生态补偿制度,实行奖惩型补偿办法
要把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目标责任制考核结果作为对乡镇、街道实施生态补偿的重要依据,根据考核结果公平合理地安排生态补偿专项资金;建立严格的水环境保护行政责任制;逐步探索建立其他生态环境因素破坏责任者经济赔偿制度,研究制定环境污染经济赔偿实施办法;建立生态补偿效益评估制度,实行生态补偿接受地年度生态补偿实施情况的报告制度和生态补偿实施情况部门年度审计制度。
参考文献
[1] 沈清基.城市生态与城市环境[OL].中国知网
[2] 周海燕.长沙生态城市建设研究[OL].中国知网
[3] 李伟,江秀辉.循环经济理论与生态城市的建设[J].循环经济.
[4] 欧阳培,赵敏.生态城市建设若干问题研究——以长沙生态城市建设为例[J].长沙大学学报.
[5] 谢传宁.循环经济发展与城市生态关系的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08,9.
[6] 郝朝德.谈生态城市建设[J].江淮水利科技,2006,(1).
[7] 李育冬.基于循环经济的生态型城市发展理论与应用研究[A].新疆大学博士学位论文[D].
作者简介:郭向宇,男,湖南益阳人,湖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城市与区域规划;吴珠,女,湖南益阳人,湖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城市与区域规划;李艳,女,湖南益阳人,湖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城市与区域规划。